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知名小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读者。2008年莫斯科轻歌剧院将其改编为音乐剧,这部剧的官摄版本于今年上线中国视频网站。
音乐剧《基督山伯爵》对原著的情节进行了大幅删改。基督山伯爵召开了盛大的化装舞会,邀请所有重要人物出席,将20多年的恩怨集中到一天之内清算。本剧以倒叙开场,社会名流齐聚一堂,戴着面具纷纷登场。灯光忽明忽暗,众人各怀心思,究竟是谁入了谁的局?神秘莫测的基督山伯爵又是何方神圣?这场盛大的舞会是基督山伯爵自編自导的复仇审判,身穿黑色服装的宾客承担了类似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作用。客人时而像台下观众一样猜测剧情,时而又对角色的行为进行评价。
台上的每个人都戴着假面。基督山伯爵的两大仇敌亦是如此。费尔南提到旧事时将自己伪装成光荣的英雄。大法官维尔福则表现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执法者模样。就连男女主角也以假面示人。梅塞苔丝用贵妇人的仪态掩盖自己多年以来的精神煎熬——背叛爱情的内疚与对情人的思念将她的心缠绕。伯爵则用华丽的服饰和优雅的谈吐伪装自己复仇天使的真实身份。
开场时“伪装”动机响起,并在之后每一次“面具”掉落时都会重现。宾客并没有维护其中任何一个角色。他们会在费尔南撒谎时佯装为其欢呼,在其背叛行为暴露后又对其进行批判。他们在维尔福斥责贝内代托的小偷行径时随声附和,又在大法官弑子罪行暴露时对其进行攻讦,并用手中的照明装置扮出幽灵般的表情。他们在基督山伯爵表明真实身份时又表现出冷血的窥探心理,仿佛世间看客,受到伯爵的痛斥。他们的舞蹈和歌唱成为提示台下观众剧情变换的重要线索,串联起了整部剧的情节。
为了快速推动场景转换,本剧的舞美主要依靠五座可以移动的道具墙,很明显是对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借鉴。道具墙打破了时空限制,在同一舞台上展示多个场景。比如道具墙上的房间显示埃德蒙在监狱中度日如年。道具墙下,梅塞苔丝另嫁费尔南,与维尔福结成亲家,地位日益抬高。在梅塞苔丝认出伯爵的真实身份后,道具墙在台上自主移动,呼应她的心绪纷乱。舞台上还有一个LED大屏幕。梅塞苔丝和伯爵告别时,忆起昔日爱情,大屏幕上放映的是他们年轻时身穿白衣的模样,呼应了两人眼中的深情与痛苦。
音乐剧采用了多个叙述人叙事,淡化了原著中七月王朝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动机,比如弱化了维尔福陷害埃德蒙的政治因素,只是一笔带过,转而将戏剧性冲突的焦点放在了爱情上。开场时埃德蒙和未婚妻互诉衷肠,眼中只有彼此,却忽略了舞台的另一个角落——梅塞苔丝的表哥费尔南那双妒火中烧的眼睛。费尔南在嫉妒的驱使之下,写匿名信告发了埃德蒙(原著中是由会计唐格拉尔和费尔南串通写信的)。维尔福发现埃德蒙携带的拿破仑的信竟然是给自己的,为了掩盖这一秘密,他与费尔南串通,将埃德蒙投入死牢。20年后,拥有巨大财富的埃德蒙化名基督山伯爵归来,向敌人复仇。
音乐剧的重心从带有宗教意味的复仇和救赎转向了爱情悲剧,通过演员服装颜色的变化暗示爱情的变化,并用“爱情”的主导动机前后呼应,串联剧情。20年前,年轻的埃德蒙与梅塞苔丝身着白衣,象征爱情的纯洁和忠贞不渝。他们唱着“我会永远奔向你”,台上的布景也是白色,渲染出一种浪漫和唯美的氛围。20年后,舞会上维尔福的女儿和费尔南的儿子再度身着白色礼服,唱响了“爱情”动机“我会永远奔向你”。而当年的那对情侣分别站在舞台的两个角落,一明一暗,看着年轻的一对,露出百感交集的眼神,仿佛想起昔日情景。只是梅塞苔丝已经成为红衣贵妇,埃德蒙化身黑衣复仇天使,一红一黑,暗示他们关系对立,爱意覆水难收。上一辈的爱情悲剧在年轻一辈身上得到了圆满。当初梅塞苔丝听信费尔南的谎言,背叛爱情另嫁他人。而年轻的小情侣尽管亲眼目睹父亲身亡,家族名誉一落千丈,彼此之间仍然互相扶持、不离不弃。最后男女主角分别时,LED大屏幕上展现了这对昔日爱侣身着白衣的模样,两人最后一次唱起“我会永远奔向你”,却已恍若隔世,再也回不到从前,更添一缕哀愁。
梅塞苔丝与基督山伯爵命运般的重逢是本剧的转折点,推动了剧情发展,亦模仿了古希腊悲剧中的“再认”(recognition)设计。原著中梅塞苔丝第一次见面时便认出了埃德蒙,剧中重逢后梅塞苔丝独唱的“你是谁”,情绪不断升级,直至撕心裂肺。“我害怕我曾经认识你”暗示她已猜到伯爵的身份并预感到他可能要实施的复仇。梅塞苔丝在昔日恋人的安危和家族名誉之间摇摆不定。官摄舞台采用了360度的旋转镜头视角,展现了她挣扎的表情和双手紧握的祈祷姿势,表明她难以控制心曲。
舞会重逢后,基督山伯爵正式上演复仇大戏,验证了梅塞苔丝的预感。小说用了很大篇幅描述伯爵对三个敌人的复仇计划,可谓步步为营、精妙绝伦。而剧中对此进行了大幅简化,只给核心的复仇戏安排了半小时。复仇的关键线索是“钻石”。伯爵借钻石引诱贝内代托前去偷盗,并在舞会上将他抓个正着,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接着伯爵用这一稀世珍宝诱导费尔南讲述“丰功伟绩”,随即安排重要证人海黛上场揭露他叛徒的真面目。叙事节奏非常快,纯粹依靠一个个讲述者和宾客的歌舞进行配合,缺少戏剧结构上的铺垫,让人应接不暇。
戏剧冲突的重心转向了爱情,致使剧情安排上有些分配不均,回忆爱情的部分有些冗长。剧中埃德蒙的行为动机也是报复失去的爱情。梅塞苔丝在费尔南的真面目被揭露时亦认为这是上帝对她不忠于爱情的惩罚。最后埃德蒙复仇成功,但并没有重获爱情。至此,原著中带有宗教意味的复仇和宽恕被弱化了,显得较为单薄,缺少主题升华。小说中伯爵在复仇时亦有报恩,因牵连了维尔福无辜的幼子身亡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人性的刻画更为复杂。
除复仇和爱情的主线外,下半场还渲染了一些次要角色间的情感起伏,如维尔福和情人唐格拉尔夫人旧地重逢时的感慨,贝内代托与生母的亲情救赎。单独看这些唱段,如贝内代托在玩世不恭的表演中带有对社会的控诉,非常吸引眼球,但极易破坏这部剧的整体感。同时这部剧比较出彩的歌曲并不多,反复使用几个音乐动机。除上文提及的“伪装”和“爱情”动机外,还有一个“对峙”动机,在费尔南和维尔福合谋陷害埃德蒙和年轻的小情侣指责伯爵破坏他人家庭时出现过。
音乐剧《基督山伯爵》可说是俄罗斯本土音乐剧发展的“开山之作”,回头再看这部十几年前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其对法语音乐剧的学习借鉴,其舞美设计和多个叙述者安排也有一定特色,它的诞生对俄罗斯音乐剧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音乐剧《基督山伯爵》对原著的情节进行了大幅删改。基督山伯爵召开了盛大的化装舞会,邀请所有重要人物出席,将20多年的恩怨集中到一天之内清算。本剧以倒叙开场,社会名流齐聚一堂,戴着面具纷纷登场。灯光忽明忽暗,众人各怀心思,究竟是谁入了谁的局?神秘莫测的基督山伯爵又是何方神圣?这场盛大的舞会是基督山伯爵自編自导的复仇审判,身穿黑色服装的宾客承担了类似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作用。客人时而像台下观众一样猜测剧情,时而又对角色的行为进行评价。
台上的每个人都戴着假面。基督山伯爵的两大仇敌亦是如此。费尔南提到旧事时将自己伪装成光荣的英雄。大法官维尔福则表现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执法者模样。就连男女主角也以假面示人。梅塞苔丝用贵妇人的仪态掩盖自己多年以来的精神煎熬——背叛爱情的内疚与对情人的思念将她的心缠绕。伯爵则用华丽的服饰和优雅的谈吐伪装自己复仇天使的真实身份。
开场时“伪装”动机响起,并在之后每一次“面具”掉落时都会重现。宾客并没有维护其中任何一个角色。他们会在费尔南撒谎时佯装为其欢呼,在其背叛行为暴露后又对其进行批判。他们在维尔福斥责贝内代托的小偷行径时随声附和,又在大法官弑子罪行暴露时对其进行攻讦,并用手中的照明装置扮出幽灵般的表情。他们在基督山伯爵表明真实身份时又表现出冷血的窥探心理,仿佛世间看客,受到伯爵的痛斥。他们的舞蹈和歌唱成为提示台下观众剧情变换的重要线索,串联起了整部剧的情节。
为了快速推动场景转换,本剧的舞美主要依靠五座可以移动的道具墙,很明显是对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借鉴。道具墙打破了时空限制,在同一舞台上展示多个场景。比如道具墙上的房间显示埃德蒙在监狱中度日如年。道具墙下,梅塞苔丝另嫁费尔南,与维尔福结成亲家,地位日益抬高。在梅塞苔丝认出伯爵的真实身份后,道具墙在台上自主移动,呼应她的心绪纷乱。舞台上还有一个LED大屏幕。梅塞苔丝和伯爵告别时,忆起昔日爱情,大屏幕上放映的是他们年轻时身穿白衣的模样,呼应了两人眼中的深情与痛苦。
音乐剧采用了多个叙述人叙事,淡化了原著中七月王朝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动机,比如弱化了维尔福陷害埃德蒙的政治因素,只是一笔带过,转而将戏剧性冲突的焦点放在了爱情上。开场时埃德蒙和未婚妻互诉衷肠,眼中只有彼此,却忽略了舞台的另一个角落——梅塞苔丝的表哥费尔南那双妒火中烧的眼睛。费尔南在嫉妒的驱使之下,写匿名信告发了埃德蒙(原著中是由会计唐格拉尔和费尔南串通写信的)。维尔福发现埃德蒙携带的拿破仑的信竟然是给自己的,为了掩盖这一秘密,他与费尔南串通,将埃德蒙投入死牢。20年后,拥有巨大财富的埃德蒙化名基督山伯爵归来,向敌人复仇。
音乐剧的重心从带有宗教意味的复仇和救赎转向了爱情悲剧,通过演员服装颜色的变化暗示爱情的变化,并用“爱情”的主导动机前后呼应,串联剧情。20年前,年轻的埃德蒙与梅塞苔丝身着白衣,象征爱情的纯洁和忠贞不渝。他们唱着“我会永远奔向你”,台上的布景也是白色,渲染出一种浪漫和唯美的氛围。20年后,舞会上维尔福的女儿和费尔南的儿子再度身着白色礼服,唱响了“爱情”动机“我会永远奔向你”。而当年的那对情侣分别站在舞台的两个角落,一明一暗,看着年轻的一对,露出百感交集的眼神,仿佛想起昔日情景。只是梅塞苔丝已经成为红衣贵妇,埃德蒙化身黑衣复仇天使,一红一黑,暗示他们关系对立,爱意覆水难收。上一辈的爱情悲剧在年轻一辈身上得到了圆满。当初梅塞苔丝听信费尔南的谎言,背叛爱情另嫁他人。而年轻的小情侣尽管亲眼目睹父亲身亡,家族名誉一落千丈,彼此之间仍然互相扶持、不离不弃。最后男女主角分别时,LED大屏幕上展现了这对昔日爱侣身着白衣的模样,两人最后一次唱起“我会永远奔向你”,却已恍若隔世,再也回不到从前,更添一缕哀愁。
梅塞苔丝与基督山伯爵命运般的重逢是本剧的转折点,推动了剧情发展,亦模仿了古希腊悲剧中的“再认”(recognition)设计。原著中梅塞苔丝第一次见面时便认出了埃德蒙,剧中重逢后梅塞苔丝独唱的“你是谁”,情绪不断升级,直至撕心裂肺。“我害怕我曾经认识你”暗示她已猜到伯爵的身份并预感到他可能要实施的复仇。梅塞苔丝在昔日恋人的安危和家族名誉之间摇摆不定。官摄舞台采用了360度的旋转镜头视角,展现了她挣扎的表情和双手紧握的祈祷姿势,表明她难以控制心曲。
舞会重逢后,基督山伯爵正式上演复仇大戏,验证了梅塞苔丝的预感。小说用了很大篇幅描述伯爵对三个敌人的复仇计划,可谓步步为营、精妙绝伦。而剧中对此进行了大幅简化,只给核心的复仇戏安排了半小时。复仇的关键线索是“钻石”。伯爵借钻石引诱贝内代托前去偷盗,并在舞会上将他抓个正着,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接着伯爵用这一稀世珍宝诱导费尔南讲述“丰功伟绩”,随即安排重要证人海黛上场揭露他叛徒的真面目。叙事节奏非常快,纯粹依靠一个个讲述者和宾客的歌舞进行配合,缺少戏剧结构上的铺垫,让人应接不暇。
戏剧冲突的重心转向了爱情,致使剧情安排上有些分配不均,回忆爱情的部分有些冗长。剧中埃德蒙的行为动机也是报复失去的爱情。梅塞苔丝在费尔南的真面目被揭露时亦认为这是上帝对她不忠于爱情的惩罚。最后埃德蒙复仇成功,但并没有重获爱情。至此,原著中带有宗教意味的复仇和宽恕被弱化了,显得较为单薄,缺少主题升华。小说中伯爵在复仇时亦有报恩,因牵连了维尔福无辜的幼子身亡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人性的刻画更为复杂。
除复仇和爱情的主线外,下半场还渲染了一些次要角色间的情感起伏,如维尔福和情人唐格拉尔夫人旧地重逢时的感慨,贝内代托与生母的亲情救赎。单独看这些唱段,如贝内代托在玩世不恭的表演中带有对社会的控诉,非常吸引眼球,但极易破坏这部剧的整体感。同时这部剧比较出彩的歌曲并不多,反复使用几个音乐动机。除上文提及的“伪装”和“爱情”动机外,还有一个“对峙”动机,在费尔南和维尔福合谋陷害埃德蒙和年轻的小情侣指责伯爵破坏他人家庭时出现过。
音乐剧《基督山伯爵》可说是俄罗斯本土音乐剧发展的“开山之作”,回头再看这部十几年前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其对法语音乐剧的学习借鉴,其舞美设计和多个叙述者安排也有一定特色,它的诞生对俄罗斯音乐剧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