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良好的习作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习作习惯,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习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习作实践,我们在教学中应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笔、多实践。《新课标》强调小学生的习作兴趣,要求教师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提出中年级习作教学方面的几点新思路:一、通过以课文为基点,指导学生仿写或续写;以课本为桥梁,鼓励学生课外实践,随笔成文;以课本为依托,学写应用性文章等方式挖掘课本资源,加大练笔密度;二、在习作指导时引导学生先写后导,自主评改;三、以编小报、建立作文档案、鼓励投搞、参赛等方法展示自我,激发兴趣。
【关键词】中年级 习作训练 习作兴趣 习作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55-02
《語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步入三年级之后叫“习作”。《新课标》对我们三四年级的习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语文新课标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中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良好的习作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习作习惯,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习作能力是靠练出来的,不是光说不练就能形成的。因此,习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习作实践。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少讲、精讲,还应让学生多练笔、多实践。
现笔者结合中年级的习作训练谈谈在习作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课本资源,加大练笔密度
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展思维,丰富积累,小练笔是一种比较恰当的做法。小练笔花时少,学生负担轻,又便于教师指导。《新课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认为学生手中的课本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如果能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加大练笔的密度,将会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课文为基点,指导学生仿写或续写。有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结构简单,教师可在学完课文后指导学生依照着课文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因为刚学了课文,学生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常常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练笔,于是,学生的真情实感便倾泻于笔端。如学完第六课《我喜欢》后,可以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给自己喜欢或想念的朋友写几节小诗。再比如第28课《地球只有一个》,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选一节做样子,写几句号召保护地球的小诗。有的课文总是留下了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空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如教学完《小白熊》一课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出莎莎收到爸爸的信后会生气吗?请代莎莎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学了《我们是地球上的小鸟》一课后,可以从文章中的省略号处挖掘,让学生与小鸟进行一次对话,来补充课文中省略的部分。《来自鸟儿的报告》课后的作业也可以作为小练笔,如试着给山鸡妈妈或失去老伴的燕子写几句安慰的话,再比如教学《燕子过海》,当读到“望着越飞越远的燕子……”时,学生肯定进入情境之中,教师可抓住契机,鼓励学生说出对燕子的心里话。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习作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以课本为桥梁,鼓励学生课外实践,随笔成文。作文的“源头”是生活。新课标提倡在生活中学会习作。学生在课内的生活面是比较狭窄的,在课外的生活面却是无限广阔的,我们必须把他们的生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知、积累。如教学《不合群的小蝌蚪》时,让学生把小蝌蚪养在教室的生物角里,每天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小蝌蚪们的生长变化。上完《种蓖麻》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种一株小花或在校园里找一棵花草做朋友,常常去看它,记下它在春光中的变化。学完《动物管理员观察日记》后,建议学生课外去一次动物园,观察一种小动物,将它们可爱的样子写下来。
3、以课本为依托,学写应用性文章。在本册中主要涉及到让学生学写读后感和日记。新课标十分重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习作中读后感和日记正是学生充分表达内心世界的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教学“民间故事”这个单元时,可以结合综合学习中的写话练习进行读后感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写读后感。再如教学《撒尿的小英雄》一课后,可让学生写一写学了这一课有何感想。学生由于刚学了课文,对小男孩于连的机智行为十分赞赏,内心的感触会有很多,不如将这些真挚的感情写下来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日记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记日记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可是一部分孩子總觉得每天的生活单调,无事可写。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第四单元日记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拿出自己原有的日记读一读,再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之后把两者进行比较,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日记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明确写好日记重在平时积累,要善于留意身边的真人真事,体验真实感受,做到说真话,表达真实情感。 二、先写后导,自主评改
作文的起草最好在课内进行,而不是作为家庭作业安排在课外完成。因为,在课外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更无法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一直以来,教师的指导往往采取先导后写的方法。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减少学生习作的难度,但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写出的作文缺乏个性和新意。而我们试想能否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采取先写后导,导评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畅写,自主地尝试。之后,教师要选择学生习作中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材料进行师生互评。为什么选用学生当中典型的习作作为范文呢?因为这样的材料学生普遍有一种亲近感、认同感,更易被学生接受。这种典型的材料可以是学生的佳作,也可以是他们中带有问题的作文,如果材料不够典型、充分,教师可对其适当调整、补充,比如,将多篇带有问题的文章进行重组,凑成一篇典型的问题作文,让学生评改。以上的做法学生既能从佳句佳作的赏析中强化认识,受到熏陶和感染,又能从对问题的剖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总而言之,我们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原则。
以往的作文课,教师们在上好指导课的同时往往花大量的精力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可事后的效果如何呢?有的学生拿到作文只是看看分数,读读评语;有的学生只会改改错别字;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针对老师指明的问题进行修改,教师单方面的心血常常会付之东流。我们认为批改作文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应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他们都参与到评改活动中去,去亲身感受、揣摩体验、欣赏辨析,从而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是均衡的,传统的作文讲评课的主角常常是优等生,中下等生往往难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在互评互改活动中,优等生完全可以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进行指点和帮助;中等生既可以从优等生那里有所学,也能对后进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后进生将成为师生倍加关注的对象,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可以得到大家的鼓励和帮助,增强习作的兴趣。对于学生习作时出现的问题,作文修改的目标定位一定要明确,切口要小。比如在一切作文课中,教师可以将“把句子写连贯、通顺”作为评改的目标,让学生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评改。在评改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在读中发现毛病,在读中揣摩最佳表达方法,找到最佳修改方案。允许学生直接在本子上修改。
三、展示自我,激发兴趣
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人认可。在学校里,他们往往在意自已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位置。因此,教师要多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习作中品尝到成功的愉悦。在这方面,我们平时是这样做的。
1、编小报
这是一种指导学生自编墙报、手抄报,开展作文训练的方法。由学生当小编辑、小美工,自愿结合,自行采访编辑,自行美化版面。小报的内容可以是来自课文的拓展,如学了第五单元以“祖国各地”为主题的课文,教师发动学生课后搜集各种有关的景点图片、文字等内容编成小报;也可以搜集课文或课外书中的“精华”即妙词佳句,摘录其中,并给予归类,像“成语小档案”、“佳句天地”、“词句魔方”等;或者干脆将自己平时的习作刊登在小报上,供人赏析。教师对小报组织定期展览、评奖。这种给学生自由习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其个性的活动,能使学生产生习作的兴趣,从而喜欢上习作。
2、建立作文档案
建立作文档案就是指小学生自己动手编写个人优秀作文集。具体的做法是,先人人编集,为作文集设计一个理想的封面.取一个名称,把想说的话作为创刊词,用电脑打印或抄写自认为最满意的作文,以后每月优选一两篇摘录入集,定期评比、展览,而后组织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编集的成功会使全体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鼓励投搞、参赛
对于中上生,要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省、市、县的各级作文比赛,或向各类作文报刊、杂志社投稿。近三年来,我指导学生向《简妙作文》、《作文评点报》、《绍兴晚报》花季版投稿,已发表了20多篇,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心和热情,家长也十分满意。对中下生我定期搞班级作文“进步杯”比赛,让他们在指导下认真写、认真改,只要有个别句子或段落写得有进步,就摘抄张贴在班级园地的作文进步角中,或发一张小喜报给他們,以资鼓励。
总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然而这种训练又不能挫伤孩子们的习作积极性,这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研究,探索作文教學新路子,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中年级 习作训练 习作兴趣 习作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55-02
《語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步入三年级之后叫“习作”。《新课标》对我们三四年级的习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语文新课标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中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良好的习作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习作习惯,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习作能力是靠练出来的,不是光说不练就能形成的。因此,习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习作实践。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少讲、精讲,还应让学生多练笔、多实践。
现笔者结合中年级的习作训练谈谈在习作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课本资源,加大练笔密度
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展思维,丰富积累,小练笔是一种比较恰当的做法。小练笔花时少,学生负担轻,又便于教师指导。《新课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认为学生手中的课本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如果能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加大练笔的密度,将会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课文为基点,指导学生仿写或续写。有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结构简单,教师可在学完课文后指导学生依照着课文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因为刚学了课文,学生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常常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练笔,于是,学生的真情实感便倾泻于笔端。如学完第六课《我喜欢》后,可以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给自己喜欢或想念的朋友写几节小诗。再比如第28课《地球只有一个》,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选一节做样子,写几句号召保护地球的小诗。有的课文总是留下了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空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如教学完《小白熊》一课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出莎莎收到爸爸的信后会生气吗?请代莎莎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学了《我们是地球上的小鸟》一课后,可以从文章中的省略号处挖掘,让学生与小鸟进行一次对话,来补充课文中省略的部分。《来自鸟儿的报告》课后的作业也可以作为小练笔,如试着给山鸡妈妈或失去老伴的燕子写几句安慰的话,再比如教学《燕子过海》,当读到“望着越飞越远的燕子……”时,学生肯定进入情境之中,教师可抓住契机,鼓励学生说出对燕子的心里话。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习作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以课本为桥梁,鼓励学生课外实践,随笔成文。作文的“源头”是生活。新课标提倡在生活中学会习作。学生在课内的生活面是比较狭窄的,在课外的生活面却是无限广阔的,我们必须把他们的生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知、积累。如教学《不合群的小蝌蚪》时,让学生把小蝌蚪养在教室的生物角里,每天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小蝌蚪们的生长变化。上完《种蓖麻》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种一株小花或在校园里找一棵花草做朋友,常常去看它,记下它在春光中的变化。学完《动物管理员观察日记》后,建议学生课外去一次动物园,观察一种小动物,将它们可爱的样子写下来。
3、以课本为依托,学写应用性文章。在本册中主要涉及到让学生学写读后感和日记。新课标十分重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习作中读后感和日记正是学生充分表达内心世界的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教学“民间故事”这个单元时,可以结合综合学习中的写话练习进行读后感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写读后感。再如教学《撒尿的小英雄》一课后,可让学生写一写学了这一课有何感想。学生由于刚学了课文,对小男孩于连的机智行为十分赞赏,内心的感触会有很多,不如将这些真挚的感情写下来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日记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记日记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可是一部分孩子總觉得每天的生活单调,无事可写。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第四单元日记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拿出自己原有的日记读一读,再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之后把两者进行比较,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日记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明确写好日记重在平时积累,要善于留意身边的真人真事,体验真实感受,做到说真话,表达真实情感。 二、先写后导,自主评改
作文的起草最好在课内进行,而不是作为家庭作业安排在课外完成。因为,在课外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更无法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一直以来,教师的指导往往采取先导后写的方法。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减少学生习作的难度,但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写出的作文缺乏个性和新意。而我们试想能否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采取先写后导,导评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畅写,自主地尝试。之后,教师要选择学生习作中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材料进行师生互评。为什么选用学生当中典型的习作作为范文呢?因为这样的材料学生普遍有一种亲近感、认同感,更易被学生接受。这种典型的材料可以是学生的佳作,也可以是他们中带有问题的作文,如果材料不够典型、充分,教师可对其适当调整、补充,比如,将多篇带有问题的文章进行重组,凑成一篇典型的问题作文,让学生评改。以上的做法学生既能从佳句佳作的赏析中强化认识,受到熏陶和感染,又能从对问题的剖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总而言之,我们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原则。
以往的作文课,教师们在上好指导课的同时往往花大量的精力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可事后的效果如何呢?有的学生拿到作文只是看看分数,读读评语;有的学生只会改改错别字;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针对老师指明的问题进行修改,教师单方面的心血常常会付之东流。我们认为批改作文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应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他们都参与到评改活动中去,去亲身感受、揣摩体验、欣赏辨析,从而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是均衡的,传统的作文讲评课的主角常常是优等生,中下等生往往难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在互评互改活动中,优等生完全可以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进行指点和帮助;中等生既可以从优等生那里有所学,也能对后进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后进生将成为师生倍加关注的对象,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可以得到大家的鼓励和帮助,增强习作的兴趣。对于学生习作时出现的问题,作文修改的目标定位一定要明确,切口要小。比如在一切作文课中,教师可以将“把句子写连贯、通顺”作为评改的目标,让学生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评改。在评改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在读中发现毛病,在读中揣摩最佳表达方法,找到最佳修改方案。允许学生直接在本子上修改。
三、展示自我,激发兴趣
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人认可。在学校里,他们往往在意自已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位置。因此,教师要多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习作中品尝到成功的愉悦。在这方面,我们平时是这样做的。
1、编小报
这是一种指导学生自编墙报、手抄报,开展作文训练的方法。由学生当小编辑、小美工,自愿结合,自行采访编辑,自行美化版面。小报的内容可以是来自课文的拓展,如学了第五单元以“祖国各地”为主题的课文,教师发动学生课后搜集各种有关的景点图片、文字等内容编成小报;也可以搜集课文或课外书中的“精华”即妙词佳句,摘录其中,并给予归类,像“成语小档案”、“佳句天地”、“词句魔方”等;或者干脆将自己平时的习作刊登在小报上,供人赏析。教师对小报组织定期展览、评奖。这种给学生自由习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其个性的活动,能使学生产生习作的兴趣,从而喜欢上习作。
2、建立作文档案
建立作文档案就是指小学生自己动手编写个人优秀作文集。具体的做法是,先人人编集,为作文集设计一个理想的封面.取一个名称,把想说的话作为创刊词,用电脑打印或抄写自认为最满意的作文,以后每月优选一两篇摘录入集,定期评比、展览,而后组织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编集的成功会使全体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鼓励投搞、参赛
对于中上生,要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省、市、县的各级作文比赛,或向各类作文报刊、杂志社投稿。近三年来,我指导学生向《简妙作文》、《作文评点报》、《绍兴晚报》花季版投稿,已发表了20多篇,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心和热情,家长也十分满意。对中下生我定期搞班级作文“进步杯”比赛,让他们在指导下认真写、认真改,只要有个别句子或段落写得有进步,就摘抄张贴在班级园地的作文进步角中,或发一张小喜报给他們,以资鼓励。
总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然而这种训练又不能挫伤孩子们的习作积极性,这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研究,探索作文教學新路子,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