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2
摘 要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6名优秀运动员三跳中摆动腿若干角度指标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诊断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
关键词 女子 三级跳远 摆动腿 角度指标 运动学分析
摆动腿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三跳中跳跃的速度与距离,它是技术动作协调完成的前提条件,也是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中摆动腿若干角度指标进行运动学分析,从中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2011年7月15日—17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选定女子三级跳远比赛前6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6名研究对象基本能代表我国现阶段女子三级跳远的整体技术水平,符合本文的研究需要。
(二)研究方法
1.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
采用两台JVC9800同步高速摄影机同时进行拍摄,拍摄频率为100f/s。赛后用Peak三维立体标定框架对研究动作范围进行标定。影片解析采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采用汉纳范(Hanan Van)人体数学模型,经低通滤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取得有关运动学数据。
2.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获得相关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起跳脚着地瞬间两大腿间的夹角是三跳中着地缓冲阶段比较重要的角度参数。两大腿间夹角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两大腿夹角过大,虽然可以预先拉长摆动腿的有关肌肉,在肌肉内部积蓄势能,从而增加摆动腿摆动的力量与速度,同时也可增大摆动腿摆动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摆动效率。同时,就起跳腿而言,两大腿夹角过大,虽然可以预先拉长起跳腿的有关肌群,为蹬伸动作做好准备,但不利于缩短起跳支撑时间和快速移动身体重心,从而因支撑时间过长导致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反之,如果两大腿间夹角过小,虽然可以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缩短支撑缓冲时间,但却不利于获得较好的起跳及摆动效果。因此,就摆动腿与起跳腿的协调配合来讲,如果将两大腿夹角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但可以获得上面提到的摆动腿与起跳腿的预期效果,且将有利于尽快前移身体重心,缩短身体重心移动时间,从而尽量减小因支撑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水平速度损失,同时也使跑跳及各跳之间衔接更加紧密。
从表2可以看出,谢荔梅在三跳中起跳腿开始缓冲瞬间始终保持着较大的两腿夹角(108.60°,116.54°,105.23°),大于研究對象的平均值(104.52°±3.2140°,106.92°±5.7273°,94.96°±7.9708°),这与她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有关。分析数据还可以看出,三跳中的每一跳,除谢荔梅外,其余5名研究对象两大腿夹角相对较小,说明训练中在这一动作细节上还有潜力可挖。
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衡量摆动腿摆动高度的标准。摆动腿大腿在水平面以上,说明摆动腿的摆动高度较高,摆动效果较好,相反,摆动腿大腿在水平面以下,则摆动腿的摆动高度较低,摆动效果较差;同时,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摆动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间夹角过大,则会导致人体向上的趋势明显,虽然可以增大垂直速度,但水平速度的损失可能更多,身体重心快速向前的效果降低;相反,如果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间夹角过小,虽然可以增大水平速度,但对垂直速度会产生削减作用,不利于身体重心向前上方运动。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大,起跳腿离地瞬间两大腿间的夹角也越大,这必然使两腿同时保持紧张,两腿肌肉预先拉长,从而增加起跳腿蹬伸的力量、速度以及摆动腿前伸下摆的力量,不但有利于快速完成起跳动作,缩短起跳时间,加快身体重心前移速度,增大起跳腿蹬伸的工作距离,提高起跳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加大摆动腿前摆下压的幅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加强,有利于摆动腿与起跳腿协调配合以及技术动作完成的连贯性。
从表2可以看出,谢荔梅在三跳中,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23.43°,8.56°,15.89°)都大于研究对象的平均值(22.49°±4.1668°,-9.62°±9.7151°,13.58°±1.6510°),说明其三跳的起跳效果优于其他运动员。此外,数据还显示出(见表2),6名研究对象第二跳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都偏小,除谢荔梅之外,其他运动员都呈负值,说明第二跳摆动腿摆动高度偏小,摆动腿没有充分做出向前、向上的摆动动作,这可能与我国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素质能力较差以及将第二跳作为第一、三跳的过渡环节的思路等有关,也反映出第二跳技术训练存在着问题,需要重点改进与提高。笔者认为增大第二跳摆动腿的积极前摆和动作幅度,将是目前快速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注:负号表示起跳腿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水平面以下。
三、结论
(一)除谢荔梅外,其余5名研究对象起跳腿着地缓冲阶段两腿间夹角均偏小,不利于获得较好的起跳及摆动效果。
(二)6名研究对象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摆动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偏小,尤其在第二跳时更小,除谢荔梅外均为负值。
(三)第二跳摆动腿摆动高度偏小,摆动腿没有充分做出向前、向上的摆动动作,支撑腿及摆动腿力量有待训练加强,尤其是弱侧腿力量。
四、建议
(一)保持“适宜稍大”的起跳腿着地瞬间两大腿间的夹角角度,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摆动与起跳预期效果,而且有利于尽快前移身体重心,缩短身体重心移动时间,从而尽量减小因支撑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水平速度损失,同时也使跑跳及各跳之间衔接更加紧密。
(二)适当加大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摆动腿与水平面的夹角,避免夹角过小或过大,在保证水平速度损失不大的前提下,促使人体积极向前上方运动,从而获得较好的摆动与起跳效果。
(三)重点加大第二跳摆动腿积极前摆的幅度与速度,着重加强双腿力量训练,尤要以弱侧腿力量训练为主。
参考文献:
[1] 车保仁,李鸿江,邰崇禧.田径(专修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谭新莉,王葱.三级跳远技术的重点、难点及其训练手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41-42.
[3] 李小平,等.序列运动图像采集与解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体育与科学.1997.18(3):28-31.
[4] 宋雅伟,马继政.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若干因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4):66-68.
[5] 曾红辉.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某些运动学指标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7.4(1):26-27.
[6] 宋广林.振兴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途径[J].山东体育科技.1997.19(3):5-9.
[7] 郑权,等.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2.9(22)5:128-130.
摘 要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6名优秀运动员三跳中摆动腿若干角度指标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诊断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
关键词 女子 三级跳远 摆动腿 角度指标 运动学分析
摆动腿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三跳中跳跃的速度与距离,它是技术动作协调完成的前提条件,也是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中摆动腿若干角度指标进行运动学分析,从中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2011年7月15日—17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选定女子三级跳远比赛前6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6名研究对象基本能代表我国现阶段女子三级跳远的整体技术水平,符合本文的研究需要。
(二)研究方法
1.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
采用两台JVC9800同步高速摄影机同时进行拍摄,拍摄频率为100f/s。赛后用Peak三维立体标定框架对研究动作范围进行标定。影片解析采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采用汉纳范(Hanan Van)人体数学模型,经低通滤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取得有关运动学数据。
2.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获得相关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起跳脚着地瞬间两大腿间的夹角是三跳中着地缓冲阶段比较重要的角度参数。两大腿间夹角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两大腿夹角过大,虽然可以预先拉长摆动腿的有关肌肉,在肌肉内部积蓄势能,从而增加摆动腿摆动的力量与速度,同时也可增大摆动腿摆动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摆动效率。同时,就起跳腿而言,两大腿夹角过大,虽然可以预先拉长起跳腿的有关肌群,为蹬伸动作做好准备,但不利于缩短起跳支撑时间和快速移动身体重心,从而因支撑时间过长导致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反之,如果两大腿间夹角过小,虽然可以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缩短支撑缓冲时间,但却不利于获得较好的起跳及摆动效果。因此,就摆动腿与起跳腿的协调配合来讲,如果将两大腿夹角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但可以获得上面提到的摆动腿与起跳腿的预期效果,且将有利于尽快前移身体重心,缩短身体重心移动时间,从而尽量减小因支撑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水平速度损失,同时也使跑跳及各跳之间衔接更加紧密。
从表2可以看出,谢荔梅在三跳中起跳腿开始缓冲瞬间始终保持着较大的两腿夹角(108.60°,116.54°,105.23°),大于研究對象的平均值(104.52°±3.2140°,106.92°±5.7273°,94.96°±7.9708°),这与她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有关。分析数据还可以看出,三跳中的每一跳,除谢荔梅外,其余5名研究对象两大腿夹角相对较小,说明训练中在这一动作细节上还有潜力可挖。
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是衡量摆动腿摆动高度的标准。摆动腿大腿在水平面以上,说明摆动腿的摆动高度较高,摆动效果较好,相反,摆动腿大腿在水平面以下,则摆动腿的摆动高度较低,摆动效果较差;同时,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摆动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间夹角过大,则会导致人体向上的趋势明显,虽然可以增大垂直速度,但水平速度的损失可能更多,身体重心快速向前的效果降低;相反,如果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间夹角过小,虽然可以增大水平速度,但对垂直速度会产生削减作用,不利于身体重心向前上方运动。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大,起跳腿离地瞬间两大腿间的夹角也越大,这必然使两腿同时保持紧张,两腿肌肉预先拉长,从而增加起跳腿蹬伸的力量、速度以及摆动腿前伸下摆的力量,不但有利于快速完成起跳动作,缩短起跳时间,加快身体重心前移速度,增大起跳腿蹬伸的工作距离,提高起跳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加大摆动腿前摆下压的幅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加强,有利于摆动腿与起跳腿协调配合以及技术动作完成的连贯性。
从表2可以看出,谢荔梅在三跳中,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23.43°,8.56°,15.89°)都大于研究对象的平均值(22.49°±4.1668°,-9.62°±9.7151°,13.58°±1.6510°),说明其三跳的起跳效果优于其他运动员。此外,数据还显示出(见表2),6名研究对象第二跳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都偏小,除谢荔梅之外,其他运动员都呈负值,说明第二跳摆动腿摆动高度偏小,摆动腿没有充分做出向前、向上的摆动动作,这可能与我国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素质能力较差以及将第二跳作为第一、三跳的过渡环节的思路等有关,也反映出第二跳技术训练存在着问题,需要重点改进与提高。笔者认为增大第二跳摆动腿的积极前摆和动作幅度,将是目前快速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注:负号表示起跳腿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水平面以下。
三、结论
(一)除谢荔梅外,其余5名研究对象起跳腿着地缓冲阶段两腿间夹角均偏小,不利于获得较好的起跳及摆动效果。
(二)6名研究对象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摆动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偏小,尤其在第二跳时更小,除谢荔梅外均为负值。
(三)第二跳摆动腿摆动高度偏小,摆动腿没有充分做出向前、向上的摆动动作,支撑腿及摆动腿力量有待训练加强,尤其是弱侧腿力量。
四、建议
(一)保持“适宜稍大”的起跳腿着地瞬间两大腿间的夹角角度,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摆动与起跳预期效果,而且有利于尽快前移身体重心,缩短身体重心移动时间,从而尽量减小因支撑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水平速度损失,同时也使跑跳及各跳之间衔接更加紧密。
(二)适当加大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摆动腿与水平面的夹角,避免夹角过小或过大,在保证水平速度损失不大的前提下,促使人体积极向前上方运动,从而获得较好的摆动与起跳效果。
(三)重点加大第二跳摆动腿积极前摆的幅度与速度,着重加强双腿力量训练,尤要以弱侧腿力量训练为主。
参考文献:
[1] 车保仁,李鸿江,邰崇禧.田径(专修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谭新莉,王葱.三级跳远技术的重点、难点及其训练手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41-42.
[3] 李小平,等.序列运动图像采集与解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体育与科学.1997.18(3):28-31.
[4] 宋雅伟,马继政.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若干因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4):66-68.
[5] 曾红辉.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某些运动学指标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7.4(1):26-27.
[6] 宋广林.振兴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途径[J].山东体育科技.1997.19(3):5-9.
[7] 郑权,等.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2.9(22)5: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