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人们大多将新闻侵权的客体聚焦于公众人物,而事实上,随着大众领域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平民权利受侵的现象进入我们的视野。由于平民话语权的缺失,他们的隐私权并没有得到有力的维护。本文通过分析平民权利受侵的案例,探析了媒体应如何保护被采访对象的权利。
【关键词】新闻侵权 隐私权 保护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手段的进步,博客、拍客、微博等新型传播方式出现,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经由各种传播渠道被动的从私人领域进入公众领域,成为各大媒体的新宠。有些媒体为吸引更多眼球,不惜夹杂着一些不真实、不客观的报道,或者为了满足受众的“窥私欲”而进行所谓的追踪报道,挖掘个人隐私生活。这些新闻活动产生的社会舆论,往往使受害人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使其名誉、肖像、隐私等权利受到损害。而大部分的普通民众对于媒体侵权并不是十分了解,因而也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那么在传播领域里,到底是谁扼杀了平民的隐私权?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媒体,又该怎么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到损害?这是一个值
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隐私权定义及相关内容
关于隐私权的探讨由来已久,张新宝将隐私权定义为: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采集、刺探或者公开等。内容上包括:身体上信息、个人活动、住宅、通内容、个人资料、社会关系、疾病史等等①。也有学者将隐私权界定为:“个人、集团或组织,有决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将自己的信息传达给他人的权利”、“控制有关自己信息传播的权利”。
我国的民法学界以及《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认为隐私权包括以下内容:
1、生活安宁权
即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涉、支配。
2、公民个人隐私保密权
它包括个人信息和资料,如个人健康情况、财务状况、婚姻状况、社会关系、心理特征等。个人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其个人生活情报资料②。
笔者赞同张新宝先生的定义,即:“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的安宁与个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二、结合“犀利哥”案例,分析新闻侵权行为
1、事件回顾
2010年2月23日,因天涯论坛一篇帖子——《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而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王子”等。
2010年3月3日,腾讯网报道,网友称“犀利哥”是1998年抗洪老兵曾获嘉奖,并将“犀利哥”描述成母亲早死,父亲离家的形象。
2010年3月3号,浙江在线—钱江晚报报道,“犀利哥”害怕被围观拍照,放声大哭③。
2010年3月6日,大洋网报道,“犀利哥”回家,网站上面登出“犀利哥”家的具体地址及家里人相关情况。
2010年3月19日,“犀利哥”的原拍者:充电器(蜂鸟的ken119110)在蜂鸟网上发表声明:“犀利哥”是一个很可怜的精神分裂病人,不要打扰他的生活了。这样对他的病会大有影响……
2、事件分析
案例中,腾讯,天涯等媒体事先没有经过当事人程国荣的同意,将其照片传到网站,而天涯等网站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站,侵犯了程国荣的肖像权,符合构成侵害肖像权的两个必要条件:未经本人同意和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
另外,以网络为代表的媒体,私自将其名字命名为“犀利哥”,侵犯了其姓名权,原因在于“犀利哥”这个名字既不是其本名,同时也是媒体对其穿着邋遢,不修边幅的一种调侃嘲讽,借以娱乐的方式。
再者,笔者认为该事件中新闻严重侵权行为不仅在于媒体咬着程国荣不放,更在于媒体对其个人资料及相关信息大肆披露,严重扰乱了程国荣一家人在被曝光以后的安宁生活的权利。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一旦程国荣以“犀利哥”的身份进入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犀利哥”的信息,便对其乞讨行为进行围观,议论,其原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如上述新闻所报道的:犀利哥害怕被围观拍照,放声大哭。也正如充电器(犀利哥的原拍者)所呼吁的那样“不要打扰他的生活了,不要再去找(拍)犀利哥了”。有人认为,媒体在“犀利哥”走红事件中,正是发挥了其“第四权力”监测社会的作用,推动社会秩序的重建使平民阶层通过媒介的力量拓展一条引起社会关注或者有可能进入上层社会的渠道,持此观点的人只是看到了程国荣在事后获得了可能注册“犀利哥”商标的权利,以及这场娱乐风暴过后某些企业可能提供的工作机会,可是谁也无法估量“犀利哥”被曝光以后,其家人所受的网络审判压力,以及猎奇者对其家庭的骚扰。
所以,通过对“犀利哥”这整个事件的分析可以得出,网络上关于“犀利哥”的各种报道一开始出于猎奇心理,到紧接着的对程国荣个人信息的进一步的曝光,从报道的频率以及各大传媒的报道热情来看,并非“无意”,而是一种出于“有意”的铺陈,最终造成了程国荣本人以及相关人员的精神损害,这从构成新闻侵权的要件上来看,媒体侵犯了程国荣的隐私权。媒体跟进的过程,正是程国荣隐私权逐渐被侵犯的过程。
三、新闻传播活动中对平民隐私权的保护
当一名普通民众被媒体以调侃的方式带入公共领域,其隐私权并没有得到媒体的相应的尊重与保护。如果将这种类似的新闻侵权案件的不断增加归咎于我国没有独立的新闻法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要防止和减少新闻侵权,保障普通人的人格权利,重要的可能并不单单靠制订一部新闻法,以法律强制的力量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害,而在于如何提高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及社会使命感,准确定位媒体人角色,明确报道底线,提高记者人文关怀意识。
纵观整个“犀利哥”事件,笔者认为媒体报道的目的,不应是自以为作为社会的公器,则必然有责任充当社会猎奇的眼光,以漠视的心态对他人的灾难进行俯视性的报道,肆意的以各种揭秘为噱头,以收视率点击率为的目标,扼杀平民的隐私权,践踏公民的人格权利。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通过新闻文本,告知公众他们的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媒体应当保护好被采访者的隐私权,防止受访者权利受损。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平民在新闻传播视角里,本来就不具备占有或者控制传播工具的优势,其权利也往往也没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尊重和保护,所以,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平民的隐私权利,作为其人格权的一部分,也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同等重视,给予同等的关怀。
参考文献
①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102
②李普曼:《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05
③《钱江晚报电子版》,第8457期,http://qjwb.zjol.com.cn/html/
2010-03/03/node_92.htm
④曹开旺,《新闻侵权的抗辩及其预防》[J].《法制与社会》,2008(9)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传媒信息实验班学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新闻侵权 隐私权 保护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手段的进步,博客、拍客、微博等新型传播方式出现,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经由各种传播渠道被动的从私人领域进入公众领域,成为各大媒体的新宠。有些媒体为吸引更多眼球,不惜夹杂着一些不真实、不客观的报道,或者为了满足受众的“窥私欲”而进行所谓的追踪报道,挖掘个人隐私生活。这些新闻活动产生的社会舆论,往往使受害人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使其名誉、肖像、隐私等权利受到损害。而大部分的普通民众对于媒体侵权并不是十分了解,因而也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那么在传播领域里,到底是谁扼杀了平民的隐私权?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媒体,又该怎么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到损害?这是一个值
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隐私权定义及相关内容
关于隐私权的探讨由来已久,张新宝将隐私权定义为: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采集、刺探或者公开等。内容上包括:身体上信息、个人活动、住宅、通内容、个人资料、社会关系、疾病史等等①。也有学者将隐私权界定为:“个人、集团或组织,有决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将自己的信息传达给他人的权利”、“控制有关自己信息传播的权利”。
我国的民法学界以及《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认为隐私权包括以下内容:
1、生活安宁权
即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涉、支配。
2、公民个人隐私保密权
它包括个人信息和资料,如个人健康情况、财务状况、婚姻状况、社会关系、心理特征等。个人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其个人生活情报资料②。
笔者赞同张新宝先生的定义,即:“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的安宁与个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二、结合“犀利哥”案例,分析新闻侵权行为
1、事件回顾
2010年2月23日,因天涯论坛一篇帖子——《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而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王子”等。
2010年3月3日,腾讯网报道,网友称“犀利哥”是1998年抗洪老兵曾获嘉奖,并将“犀利哥”描述成母亲早死,父亲离家的形象。
2010年3月3号,浙江在线—钱江晚报报道,“犀利哥”害怕被围观拍照,放声大哭③。
2010年3月6日,大洋网报道,“犀利哥”回家,网站上面登出“犀利哥”家的具体地址及家里人相关情况。
2010年3月19日,“犀利哥”的原拍者:充电器(蜂鸟的ken119110)在蜂鸟网上发表声明:“犀利哥”是一个很可怜的精神分裂病人,不要打扰他的生活了。这样对他的病会大有影响……
2、事件分析
案例中,腾讯,天涯等媒体事先没有经过当事人程国荣的同意,将其照片传到网站,而天涯等网站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站,侵犯了程国荣的肖像权,符合构成侵害肖像权的两个必要条件:未经本人同意和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
另外,以网络为代表的媒体,私自将其名字命名为“犀利哥”,侵犯了其姓名权,原因在于“犀利哥”这个名字既不是其本名,同时也是媒体对其穿着邋遢,不修边幅的一种调侃嘲讽,借以娱乐的方式。
再者,笔者认为该事件中新闻严重侵权行为不仅在于媒体咬着程国荣不放,更在于媒体对其个人资料及相关信息大肆披露,严重扰乱了程国荣一家人在被曝光以后的安宁生活的权利。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一旦程国荣以“犀利哥”的身份进入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犀利哥”的信息,便对其乞讨行为进行围观,议论,其原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如上述新闻所报道的:犀利哥害怕被围观拍照,放声大哭。也正如充电器(犀利哥的原拍者)所呼吁的那样“不要打扰他的生活了,不要再去找(拍)犀利哥了”。有人认为,媒体在“犀利哥”走红事件中,正是发挥了其“第四权力”监测社会的作用,推动社会秩序的重建使平民阶层通过媒介的力量拓展一条引起社会关注或者有可能进入上层社会的渠道,持此观点的人只是看到了程国荣在事后获得了可能注册“犀利哥”商标的权利,以及这场娱乐风暴过后某些企业可能提供的工作机会,可是谁也无法估量“犀利哥”被曝光以后,其家人所受的网络审判压力,以及猎奇者对其家庭的骚扰。
所以,通过对“犀利哥”这整个事件的分析可以得出,网络上关于“犀利哥”的各种报道一开始出于猎奇心理,到紧接着的对程国荣个人信息的进一步的曝光,从报道的频率以及各大传媒的报道热情来看,并非“无意”,而是一种出于“有意”的铺陈,最终造成了程国荣本人以及相关人员的精神损害,这从构成新闻侵权的要件上来看,媒体侵犯了程国荣的隐私权。媒体跟进的过程,正是程国荣隐私权逐渐被侵犯的过程。
三、新闻传播活动中对平民隐私权的保护
当一名普通民众被媒体以调侃的方式带入公共领域,其隐私权并没有得到媒体的相应的尊重与保护。如果将这种类似的新闻侵权案件的不断增加归咎于我国没有独立的新闻法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要防止和减少新闻侵权,保障普通人的人格权利,重要的可能并不单单靠制订一部新闻法,以法律强制的力量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害,而在于如何提高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及社会使命感,准确定位媒体人角色,明确报道底线,提高记者人文关怀意识。
纵观整个“犀利哥”事件,笔者认为媒体报道的目的,不应是自以为作为社会的公器,则必然有责任充当社会猎奇的眼光,以漠视的心态对他人的灾难进行俯视性的报道,肆意的以各种揭秘为噱头,以收视率点击率为的目标,扼杀平民的隐私权,践踏公民的人格权利。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通过新闻文本,告知公众他们的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媒体应当保护好被采访者的隐私权,防止受访者权利受损。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平民在新闻传播视角里,本来就不具备占有或者控制传播工具的优势,其权利也往往也没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尊重和保护,所以,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平民的隐私权利,作为其人格权的一部分,也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同等重视,给予同等的关怀。
参考文献
①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102
②李普曼:《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05
③《钱江晚报电子版》,第8457期,http://qjwb.zjol.com.cn/html/
2010-03/03/node_92.htm
④曹开旺,《新闻侵权的抗辩及其预防》[J].《法制与社会》,2008(9)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传媒信息实验班学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