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比较胃肠道术后静脉镇痛与皮下镇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随机挑选胃肠道术后患者60例,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皮下镇痛组(皮下组)和静脉镇痛组(静脉组),每组3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镇痛评分(VAS)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静脉镇痛恶心呕吐、局部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皮下镇痛(p<0.05) 结论 两组镇痛均取得满意效果,但皮下镇痛能够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活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镇痛 胃肠道术后 疼痛
术后疼痛是胃肠道外科术后常见的不适反应,是对术后患者一种恶性刺激,机体应激反应会随疼痛而增加[1]。本研究将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镇痛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较少的镇痛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科行胃肠道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48.27±2.33岁,平均体重为58.26±2.15kg。60例手术患者中,直肠癌16例,结肠癌22例,胃癌22例。所有患者均施行全身麻醉,且无长期服用镇静、镇痛类药物史。根据患者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皮下镇痛组(皮下组)和静脉镇痛组(静脉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病情、病程相似,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镇痛方法
静脉镇痛组患者在手术后经由静脉留置针接镇痛泵,泵入舒芬太尼150mg+氟比洛芬酯50mg+甲硫酮罗哌卡因氯化钠100ml,以2ml/h输注量为患者持续给药。皮下镇痛组患者在手术缝皮时在三角肌处皮下留置套管针,然后接PCA泵,为患者泵入与静脉镇痛组药物相同。
1.3 评估方法
采用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估[2],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良好,3-4分为中等度痛,>5分镇痛效果差。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后4h,8h,12h,24h和48h时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并观测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及局部反应(包括穿刺部位渗液、渗血、静脉炎、导管脱落和肢端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期间两组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均稳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心率、血压、脉搏、呼吸无明显差异(p>0.05)。
2.2 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各个静息点时的VAS评分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静脉镇痛组患者在给药后共计出现各类不良反应16例,其中恶性呕吐患者6例,8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2例患者出现嗜睡等情况。皮下镇痛组患者在给药后共计发生不良反应7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3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3.1 胃肠道术后患者因腹部切口较大,常在短期内出现较严重的疼痛,而剧烈的疼痛会诱发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3],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同时也增加并发症以及感染的发生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3.2 表1可见两组术后镇痛方式均可达到满意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且优良率>90%,两组患者中7例患者VAS评分镇痛效果不良,分别给予曲马多100mg肌肉注射或0.9%生理盐水+氟比洛芬酯50mg静滴后缓解,镇痛效果不良原因可能与患者疼痛阈较低有关。皮下镇痛无嗜睡,皮肤瘙痒的副作用,亦无因药物累积而发生的毒副反应,同时皮下镇痛可维持血药浓度接近最有效镇痛浓度,避免不同个体使用常规剂量不同或用药过量的情况。静脉镇痛效果可靠,操作简便,但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大,同时有脱管,血栓发生的风险,表2可见静脉镇痛恶心呕吐及局部反应发生率较皮下镇痛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本研究证实两种方法对于术后镇痛均十分有效。静脉镇痛虽然方法简便、起效快,但是用药针对性不强,对于患者全身的影响较大,患者的不良反应也随之提高,严重限制了药物应用剂量和用药浓度[4],在降低了镇痛效果的同时极易增加过度镇痛发生的几率,同时增加了患者发生脱管、静脉炎的风险。舒芬太尼作为一种镇痛效果最强的阿片类药物,其具有较强的脂溶性,用药后对于皮肤和循环抑制的作用较小,适宜皮下给药,即可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前提下减少药物的应用剂量,又便于患者的活动,更加适宜胃肠术后的镇痛。
综上所述,胃肠道术后静脉与皮下两种镇痛方法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但静脉镇痛不良反应较多,而皮下镇痛即能保证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能显著减少患者临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方法简便易行,适宜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薛照静,黄宇光,赵晶,等.慢性术后疼痛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1):685-689.
[2]吕赤,张忻平,李瑾,等.开腹胃肠道术后局部麻醉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31-533.
[3]许杨,苏园林.手术或创伤后的慢性疼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7:536-537.
[4]汤昆蓉,邓婉欣.皮下持续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法在全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比较[J].西部医学,2012,24(6):1155-1156.
【关键词】 镇痛 胃肠道术后 疼痛
术后疼痛是胃肠道外科术后常见的不适反应,是对术后患者一种恶性刺激,机体应激反应会随疼痛而增加[1]。本研究将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镇痛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较少的镇痛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科行胃肠道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48.27±2.33岁,平均体重为58.26±2.15kg。60例手术患者中,直肠癌16例,结肠癌22例,胃癌22例。所有患者均施行全身麻醉,且无长期服用镇静、镇痛类药物史。根据患者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皮下镇痛组(皮下组)和静脉镇痛组(静脉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病情、病程相似,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镇痛方法
静脉镇痛组患者在手术后经由静脉留置针接镇痛泵,泵入舒芬太尼150mg+氟比洛芬酯50mg+甲硫酮罗哌卡因氯化钠100ml,以2ml/h输注量为患者持续给药。皮下镇痛组患者在手术缝皮时在三角肌处皮下留置套管针,然后接PCA泵,为患者泵入与静脉镇痛组药物相同。
1.3 评估方法
采用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估[2],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良好,3-4分为中等度痛,>5分镇痛效果差。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后4h,8h,12h,24h和48h时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并观测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及局部反应(包括穿刺部位渗液、渗血、静脉炎、导管脱落和肢端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期间两组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均稳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心率、血压、脉搏、呼吸无明显差异(p>0.05)。
2.2 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各个静息点时的VAS评分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静脉镇痛组患者在给药后共计出现各类不良反应16例,其中恶性呕吐患者6例,8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2例患者出现嗜睡等情况。皮下镇痛组患者在给药后共计发生不良反应7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3例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3.1 胃肠道术后患者因腹部切口较大,常在短期内出现较严重的疼痛,而剧烈的疼痛会诱发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3],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同时也增加并发症以及感染的发生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3.2 表1可见两组术后镇痛方式均可达到满意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且优良率>90%,两组患者中7例患者VAS评分镇痛效果不良,分别给予曲马多100mg肌肉注射或0.9%生理盐水+氟比洛芬酯50mg静滴后缓解,镇痛效果不良原因可能与患者疼痛阈较低有关。皮下镇痛无嗜睡,皮肤瘙痒的副作用,亦无因药物累积而发生的毒副反应,同时皮下镇痛可维持血药浓度接近最有效镇痛浓度,避免不同个体使用常规剂量不同或用药过量的情况。静脉镇痛效果可靠,操作简便,但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大,同时有脱管,血栓发生的风险,表2可见静脉镇痛恶心呕吐及局部反应发生率较皮下镇痛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本研究证实两种方法对于术后镇痛均十分有效。静脉镇痛虽然方法简便、起效快,但是用药针对性不强,对于患者全身的影响较大,患者的不良反应也随之提高,严重限制了药物应用剂量和用药浓度[4],在降低了镇痛效果的同时极易增加过度镇痛发生的几率,同时增加了患者发生脱管、静脉炎的风险。舒芬太尼作为一种镇痛效果最强的阿片类药物,其具有较强的脂溶性,用药后对于皮肤和循环抑制的作用较小,适宜皮下给药,即可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前提下减少药物的应用剂量,又便于患者的活动,更加适宜胃肠术后的镇痛。
综上所述,胃肠道术后静脉与皮下两种镇痛方法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但静脉镇痛不良反应较多,而皮下镇痛即能保证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能显著减少患者临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方法简便易行,适宜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薛照静,黄宇光,赵晶,等.慢性术后疼痛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1):685-689.
[2]吕赤,张忻平,李瑾,等.开腹胃肠道术后局部麻醉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31-533.
[3]许杨,苏园林.手术或创伤后的慢性疼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7:536-537.
[4]汤昆蓉,邓婉欣.皮下持续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法在全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比较[J].西部医学,2012,24(6):115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