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调控人结肠癌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来源 :复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对模具专业的学生进行《数控技术》课程的教改探索,实施过程分为AUTOCAD图形设计、工艺及程序编写、PPT制作、板书设计、现场讲解及仿真加工。本文就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了阐述并进行总结,通过教改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为降低传统负荷传感器球头的接触应力水平,提高传感器测量的准确度和长期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带滚珠调节的面—面接触形式的负荷传感器球头副结构,同时通过对比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该结构的球头副,一只20 MN柱式力传感器可在倾斜0.2°的状态下,测量得到重复性小于0.005%、方位误差小于0.04%。研究表明,该带滚珠调节的面—面接触形式负荷传感器球头副相对未带滚珠调节的面—面接触形式传感器球头
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保障好群众的主体地位、表达好群众的合法利益、提升职工的创造热情,更要维护好群众的和谐心态。
目的探究居民辛辣饮食习惯对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南某市三甲医院2015年33 939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匹配,比较辛辣饮食习惯人群与其他饮食习
盛英(1939-)上海市人。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从事大学文艺理论教学和文学期刊编辑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协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女性文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例因可逆性左侧肢体无力伴随头痛、呕吐而诊断为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患儿的外显子基因组,探讨其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患儿的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最重视科技的一家,有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墨家科学技术知识是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现代科技的借鉴。本文探索墨家科技知识的精蕴,揭
目的:探讨关节腔积液有形成分分析在骨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2018年送检的660例关节腔积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偏光显微镜观察关节腔积液有形成分。结果: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是常见病之一,西医治疗该病疗效欠佳且有一定副作用,本病案应用热敏灸疗法治疗VBI取得显著疗效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特此报道。
自从南朝鲜李镐汪等报道发现朝鲜出血热(KHF)的抗原及分离出病原体后,国内外对流行性出血热作了详细的研究,如病原体的性质、发病机理、疾病的确诊、可能的传播途径与媒介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