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要求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1。当前,企业的管理方式进入人本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也是如火如荼,但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自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凝练企业文化理念,培育企业精神;提升企业文化自觉意识,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与学习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等方式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自觉
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企业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但其对企业的关注以前仅局限于其经济属性,对其文化属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文化之于企业犹如空气之于人一样,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却至关重要。可是正是由于文化的无形无影、 潜移默化的特性, 常常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无法把握,加上目前的诸多原因,企业文化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激励员工、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以至于诸多企业纷纷发出“企业文化起飞容易、落地难”的感叹。要切实解决企业文化效用发挥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文化自觉的氛围,提高企业文化自觉的意识,并自觉地付诸实践。
一、相关概念的厘定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最初实践于日本,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成为一门科学。其诞生有着广泛深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也是企业管理理论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后,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什么是企业文化?十多年来人们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范畴还缺乏比较明晰的规范性的认识。我国学术界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概括不下几十种,综合起来,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是“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第二类是“同心圆说”或“三层次说”,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三个同心圆或三个层次,即外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内层的精神文化。
第三类是“意识形态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是相对于大文化而言的企业微观文化;是以企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
其实,以上这三类观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企业文化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是广义还是狭义。广义上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包括精神、物质和制度等因素;狭义上来理解,其侧重讲精神因素。结合以上三类观点以及笔者的理解,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并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大家认可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的微观意识形态和企业的软实力。
2.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学重点学科汇报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其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 形成过程, 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 ‘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 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对于“文化自觉”的含义,自20世纪90年代费老提出这个概念以来,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理解。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典型的观点:
第一种是“认知”论,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知晓该文化的诞生、形成过程,知晓该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了解该文化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了解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1]
第二种是“基因”论,认为“文化自觉指的是深刻认识自身文化历史传统的最根本的种子或基因,并为这个基因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同时将这个文化传播于世界,参与全球新文化的创新。”[2]
第三种是“反思”论,认为“文化自觉说到底就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生命与社会生命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觉解,体现出对于自己所处的生活关系、生存命运、生命追求的理性审视和自主选择。”[3]
第一种观点基本沿袭了费老的意思,但并没有深入下去,不免有些肤浅、表面化,第二种观点算指出了文化有根,但并没有揭示出这个“根”究竟是什么,而第三种观点虽揭示出“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但却把其作为“文化自觉”的全部,又不免失其片面。
综合以上三种观点以及笔者自身的理解,笔者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进行批判性审视和反思,不仅了解其自身文化而且理解外来文化,并能适应时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文化的自主更新。
3.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在一般意义上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 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4]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 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相比, 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其根本特点则是功利性。因为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盈利性组织,其必须能够盈利才能生存下去。而企业文化是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必须使企业成为强烈拥有并广泛共享有基本价值观的组织, 而这则需要自觉的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只有对以往形成的文化氛围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观照,不仅知晓自身企业文化的特点和优势,而且了解其它企业的文化氛围,并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根据时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自主更新,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文化自觉意识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二、文化自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是企业主体对企业文化有高度的自觉意识,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有一种文化自主精神, 处于高度的文化知觉状态, 形成一种群体文化认同感和群体文化辨识力, 并使企业主体能清晰把握本企业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特色, 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向有一种直觉感知力, 最终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内化于企业主体的思想与行为之中。”[5]文化自觉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来看,无论是企业文化的设计、推广、延续、发展、变革, 还是企业文化的灌输、认同、履行等等, 无不需要文化自觉意识的参与。因为文化根本上不过是人化,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化人”。 企业文化不是形式上的东西,不是制度,更不是空洞的口号,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是先进的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对人的精神上的教育和塑造, 探索人的潜力开发。离开了文化自觉, 是不可能把企业文化内化于人的精神层面, 形成企业主体共同的意识形态的。文化自觉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是其健康运作的基础。
2.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保障
每一个企业自诞生之日起也就有了它的企业文化,但是这些企业文化大多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也往往熟视无睹。这种自发的企业文化必然处于一种弱文化状态之中, 企业的经营管理很可能是涣散的, 企业很难发展强大, 甚至企业生存都很困难。即使有的企业凭着经验和感觉做了许多文化建设的工作,不自觉的运用了一些文化管理方式中的方法,但由于其没有自觉意识的参与和理论上的升华与指导,也使这些工作因缺乏自觉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而难以持久的开展。因此,必须使企业文化由这种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自觉性,“将人们无意识的东西变成自觉的行动”,把文化存在發展的自发性和发挥作用的任意性变为培育文化的自觉性和发挥作用的科学性。
3.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核心力量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模式已经落伍,它只能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而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的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却得不到充分发挥。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因此,必须从人出发,从人的思想着手进行文化建设,促使员工达到文化自觉的状态,从而使员工在价值理念、行为方式上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从不自觉到自觉,其过程可概括为:变控制为管理,变管理为自律,变自律为自觉,从而使广大员工的责任心、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广大员工的行为受到共同的自觉文化的约束。如此,企业的员工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做什么工作,都能够在企业自觉文化的无形指引下做正确的事并把事做好,无需管理者的督促。因此,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核心力量。
三、提高企业文化自觉的途径
1.凝练企业文化理念,培育企业精神
关于企业理念,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表述。一般可表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质量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和持续发展过程中,继承企业优良传统,适应时代要求,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从而形成的代表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6]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自然企业文化的核心也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群体的共同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指导企业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是整个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它要回答的是“我们信奉提倡什么?反对抑制什么?”、“我们遵循什么?该做什么?”、“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等等。换句话说,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游戏规则。因此,在凝练企业文化理念,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企业的个性、符合企业的发展思路、反映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能够被全体员工认可并激励人心,能够成为全体员工从思想到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和信条。例如海尔对不合格电冰箱宁可砸掉,也不降价销售,就是恪守了“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信奉的質量和诚信,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
而企业精神则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提炼出来的,指导企业运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并通过规定、训条、形象标识等鲜活的表现出来。例如中国移动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这一企业精神的表达言简意赅,既传承了中华“身、国、天下”的深厚文化底蕴,又彰显了中国移动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又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凝练企业的文化理念,积极培育企业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2.提升企业文化自觉意识,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与学习文化
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既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加剧。面对日趋激烈的企业全球竞争,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意识,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支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新、学习则生、兴,不创新、学习则亡、衰。
企业创新文化笼统的说就是企业全体员工创新意识的凝聚化表达,是企业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与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因此,企业创新文化的构建首先要培养员工对工作永无止境的追求,倡导和培育企业始终恪守永不满足、勇于进取的经营理念。其次,要树立风险意识,不仅要不怕风险,而且要能正视风险,并力争在风险中更好的发展自己。最后,要树立乐于行动和善于行动的意识,乐于尝试、善于行动,从而使企业的蓝图尽快尽可能的实现。
企业学习文化一般是指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能力提升的文化。要构建企业学习文化,必须从企业和员工两个层面着手:一方面,在企业层面要积极实施“全过程学习”与“团队学习”,另一方面,在员工层面要积极实施“全员学习”与“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企业学习文化的氛围,提升企业文化的价值。
3.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人本管理,这里的人本概念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概念不同,它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内容,它是与物本管理相对的管理文化,它标志着企业管理重心的转变。物本管理也就是指泰罗制“经济人”管理,也指战后流行于欧美30多年的理性主义管理。这种管理重视制度不断更新、体制不断严格化,物质利益作用的不断强化,而忽视群体自觉的文化意识的培育,忽视以文化人、情感互动带来的管理效果。人本管理,将人作为企业的中心考虑生产和管理要素的配置,将效率与人性相结合,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尊重人、教育人,将人的主体自觉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自觉发挥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主张以文化人,文化主导企业文化。
其实,文化(culture)的涵义在英文中的基本意思就是栽培、培育。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来人们便将文化的涵义概括为“以文化人”,即用文采、文质斌斌的内容来涵养、改造人,使人变得更加文明化,更加脱离野蛮状态,其显著特点在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就需要在企业中首先要运用文化手段培养人的先进文化意识,形成高品位的伦理道德文化等。同时,要善于使用文化方式经营,这不仅能使企业能够取得文化制胜的经营效果,还能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其次,要注意塑造企业文化自觉的环境,在企业中建立一种为广大员工认同并愿意为之奉献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最后,要善于培育文化网络。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形式一般是有意识的内容、无意识的传播、潜意识的体现。企业文化网络一旦形成,就具有熏染力、影响力和同化力,并长久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曙光.全球化与文化自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
[2]乐黛云.和谐社会与文化自觉[J].广东社会科学, 2006(6).
[3]刘淑那,胡海波.文化自觉: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发展的价值资源[J].理论前沿,2007(2).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88.
[5]孙静静.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文化自觉的作用[J].管理学报,2004(3).
[6]李志启.企业文化理念解析[J].中国工程咨询,2011( 2).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自觉
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企业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但其对企业的关注以前仅局限于其经济属性,对其文化属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文化之于企业犹如空气之于人一样,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却至关重要。可是正是由于文化的无形无影、 潜移默化的特性, 常常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无法把握,加上目前的诸多原因,企业文化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激励员工、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以至于诸多企业纷纷发出“企业文化起飞容易、落地难”的感叹。要切实解决企业文化效用发挥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文化自觉的氛围,提高企业文化自觉的意识,并自觉地付诸实践。
一、相关概念的厘定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最初实践于日本,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成为一门科学。其诞生有着广泛深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也是企业管理理论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后,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什么是企业文化?十多年来人们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范畴还缺乏比较明晰的规范性的认识。我国学术界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概括不下几十种,综合起来,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是“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第二类是“同心圆说”或“三层次说”,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三个同心圆或三个层次,即外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内层的精神文化。
第三类是“意识形态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是相对于大文化而言的企业微观文化;是以企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
其实,以上这三类观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企业文化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是广义还是狭义。广义上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包括精神、物质和制度等因素;狭义上来理解,其侧重讲精神因素。结合以上三类观点以及笔者的理解,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并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大家认可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的微观意识形态和企业的软实力。
2.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学重点学科汇报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其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 形成过程, 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 ‘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 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对于“文化自觉”的含义,自20世纪90年代费老提出这个概念以来,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理解。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典型的观点:
第一种是“认知”论,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知晓该文化的诞生、形成过程,知晓该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了解该文化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了解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1]
第二种是“基因”论,认为“文化自觉指的是深刻认识自身文化历史传统的最根本的种子或基因,并为这个基因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同时将这个文化传播于世界,参与全球新文化的创新。”[2]
第三种是“反思”论,认为“文化自觉说到底就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生命与社会生命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觉解,体现出对于自己所处的生活关系、生存命运、生命追求的理性审视和自主选择。”[3]
第一种观点基本沿袭了费老的意思,但并没有深入下去,不免有些肤浅、表面化,第二种观点算指出了文化有根,但并没有揭示出这个“根”究竟是什么,而第三种观点虽揭示出“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但却把其作为“文化自觉”的全部,又不免失其片面。
综合以上三种观点以及笔者自身的理解,笔者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进行批判性审视和反思,不仅了解其自身文化而且理解外来文化,并能适应时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文化的自主更新。
3.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在一般意义上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 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4]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 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相比, 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其根本特点则是功利性。因为企业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盈利性组织,其必须能够盈利才能生存下去。而企业文化是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必须使企业成为强烈拥有并广泛共享有基本价值观的组织, 而这则需要自觉的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只有对以往形成的文化氛围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观照,不仅知晓自身企业文化的特点和优势,而且了解其它企业的文化氛围,并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根据时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自主更新,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文化自觉意识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二、文化自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是企业主体对企业文化有高度的自觉意识,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有一种文化自主精神, 处于高度的文化知觉状态, 形成一种群体文化认同感和群体文化辨识力, 并使企业主体能清晰把握本企业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特色, 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向有一种直觉感知力, 最终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内化于企业主体的思想与行为之中。”[5]文化自觉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来看,无论是企业文化的设计、推广、延续、发展、变革, 还是企业文化的灌输、认同、履行等等, 无不需要文化自觉意识的参与。因为文化根本上不过是人化,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化人”。 企业文化不是形式上的东西,不是制度,更不是空洞的口号,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是先进的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对人的精神上的教育和塑造, 探索人的潜力开发。离开了文化自觉, 是不可能把企业文化内化于人的精神层面, 形成企业主体共同的意识形态的。文化自觉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是其健康运作的基础。
2.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保障
每一个企业自诞生之日起也就有了它的企业文化,但是这些企业文化大多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也往往熟视无睹。这种自发的企业文化必然处于一种弱文化状态之中, 企业的经营管理很可能是涣散的, 企业很难发展强大, 甚至企业生存都很困难。即使有的企业凭着经验和感觉做了许多文化建设的工作,不自觉的运用了一些文化管理方式中的方法,但由于其没有自觉意识的参与和理论上的升华与指导,也使这些工作因缺乏自觉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而难以持久的开展。因此,必须使企业文化由这种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自觉性,“将人们无意识的东西变成自觉的行动”,把文化存在發展的自发性和发挥作用的任意性变为培育文化的自觉性和发挥作用的科学性。
3.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核心力量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模式已经落伍,它只能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而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的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却得不到充分发挥。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因此,必须从人出发,从人的思想着手进行文化建设,促使员工达到文化自觉的状态,从而使员工在价值理念、行为方式上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从不自觉到自觉,其过程可概括为:变控制为管理,变管理为自律,变自律为自觉,从而使广大员工的责任心、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广大员工的行为受到共同的自觉文化的约束。如此,企业的员工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做什么工作,都能够在企业自觉文化的无形指引下做正确的事并把事做好,无需管理者的督促。因此,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核心力量。
三、提高企业文化自觉的途径
1.凝练企业文化理念,培育企业精神
关于企业理念,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表述。一般可表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质量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和持续发展过程中,继承企业优良传统,适应时代要求,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从而形成的代表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6]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自然企业文化的核心也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群体的共同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指导企业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是整个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它要回答的是“我们信奉提倡什么?反对抑制什么?”、“我们遵循什么?该做什么?”、“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等等。换句话说,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游戏规则。因此,在凝练企业文化理念,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企业的个性、符合企业的发展思路、反映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能够被全体员工认可并激励人心,能够成为全体员工从思想到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和信条。例如海尔对不合格电冰箱宁可砸掉,也不降价销售,就是恪守了“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信奉的質量和诚信,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
而企业精神则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提炼出来的,指导企业运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并通过规定、训条、形象标识等鲜活的表现出来。例如中国移动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这一企业精神的表达言简意赅,既传承了中华“身、国、天下”的深厚文化底蕴,又彰显了中国移动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又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凝练企业的文化理念,积极培育企业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2.提升企业文化自觉意识,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与学习文化
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既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加剧。面对日趋激烈的企业全球竞争,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意识,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支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新、学习则生、兴,不创新、学习则亡、衰。
企业创新文化笼统的说就是企业全体员工创新意识的凝聚化表达,是企业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与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因此,企业创新文化的构建首先要培养员工对工作永无止境的追求,倡导和培育企业始终恪守永不满足、勇于进取的经营理念。其次,要树立风险意识,不仅要不怕风险,而且要能正视风险,并力争在风险中更好的发展自己。最后,要树立乐于行动和善于行动的意识,乐于尝试、善于行动,从而使企业的蓝图尽快尽可能的实现。
企业学习文化一般是指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能力提升的文化。要构建企业学习文化,必须从企业和员工两个层面着手:一方面,在企业层面要积极实施“全过程学习”与“团队学习”,另一方面,在员工层面要积极实施“全员学习”与“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企业学习文化的氛围,提升企业文化的价值。
3.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人本管理,这里的人本概念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概念不同,它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内容,它是与物本管理相对的管理文化,它标志着企业管理重心的转变。物本管理也就是指泰罗制“经济人”管理,也指战后流行于欧美30多年的理性主义管理。这种管理重视制度不断更新、体制不断严格化,物质利益作用的不断强化,而忽视群体自觉的文化意识的培育,忽视以文化人、情感互动带来的管理效果。人本管理,将人作为企业的中心考虑生产和管理要素的配置,将效率与人性相结合,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尊重人、教育人,将人的主体自觉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自觉发挥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主张以文化人,文化主导企业文化。
其实,文化(culture)的涵义在英文中的基本意思就是栽培、培育。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来人们便将文化的涵义概括为“以文化人”,即用文采、文质斌斌的内容来涵养、改造人,使人变得更加文明化,更加脱离野蛮状态,其显著特点在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就需要在企业中首先要运用文化手段培养人的先进文化意识,形成高品位的伦理道德文化等。同时,要善于使用文化方式经营,这不仅能使企业能够取得文化制胜的经营效果,还能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其次,要注意塑造企业文化自觉的环境,在企业中建立一种为广大员工认同并愿意为之奉献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最后,要善于培育文化网络。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形式一般是有意识的内容、无意识的传播、潜意识的体现。企业文化网络一旦形成,就具有熏染力、影响力和同化力,并长久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曙光.全球化与文化自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
[2]乐黛云.和谐社会与文化自觉[J].广东社会科学, 2006(6).
[3]刘淑那,胡海波.文化自觉: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发展的价值资源[J].理论前沿,2007(2).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88.
[5]孙静静.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文化自觉的作用[J].管理学报,2004(3).
[6]李志启.企业文化理念解析[J].中国工程咨询,2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