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与创新教育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中学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推进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
  
  1.转变教育观念,做“创新型”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沙塔诺夫指出:“教育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和老师创造性水平直接相关,互为反馈。因此,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爱生爱教的敬业思想;勤于治学、勤于探索的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作为,进行创造性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模式上,变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中心型”为“学生中心型”;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单项型教学模式为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相长的合作型、探究式教学模式;变“教师一言堂”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意挖掘教材重的智力因素,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使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智能的条件。在教案设计中不仅要考虑选择有利于智能发展的教学内容,还要选择有利于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
  
  2.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课本中很多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观察自然现象,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冬季出现霜冻时,在讲课之前提出一个问题:霜冻前夜气温较低,大家感到很冷,第二天一般天气晴朗,是什么原因?同学们能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因为天气晴朗,夜间无云,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高层大气,大气逆辐射较弱,还给地面热量较少,地面降温幅度大,所以霜冻前夜很冷,故有“霜重见晴天”的说法。但有的同学认为,有时夜间出现重霜,第二天出太阳时间不长又转阴,这是什么原因?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用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来解释这种现象,并要求同学继续观察冷锋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同学们对这样有针对性地自己来解释生活中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很是带劲,而且兴趣很浓。因为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培养独创精神。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直接体验,也就是增加实践活动过程。过去的教学是认知过程,比较重视教师所用教具的多样性和直观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教师所左右。创新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具,要让学生更多地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实验或模拟过程中获得新知。比如,“四季变化的演示,完全可以让学生操作(或制作)简易明了的学具,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和思维,去打开新的思路,或让学生自己去控制多媒体,创造性的领会地球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践课讲究的是体验,当中学生常会遇到个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再书本中没有答案,只有在实践中自己想办法,创新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创新教育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和狭窄的专业知识教育的封闭模式,教师要大胆创新,抓紧课内,重视课外,内外合一,动静结合,实施开放性教育。创新教育意味着“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围绕“创新”开展教学,要坚决抛弃老师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切实让学生当主角。
  ①自主学习。是否可以打破教参上规定的计划框架,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深化。比如,可以去研究“交通、贸易和旅游业”,可以研究“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可以研究“假如人类移居月球”“假如海水不是咸的”等等。根据一般的规律,老师教课的时间大概只占1/3到1/4,而且也只是教一些方法,比如怎样利用地图,到哪儿去找更多的资料等等。
  ②直接体验,也就是增加实践活动过程。过去的教学是认知过程,比较重视教师所用教具的多样性和直观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老师所左右。创新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具,要让学生更多的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实验或模拟过程中获得新知。比如,“三圈环流”,“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完全可以让学生操作(或制作)简易明了的学具,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和思维,去打开新的思路,或让学生自己去控制多媒体电脑,创造性领会地球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践课”讲究的是体验,“实践课”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在书本里没有答案,只有在实践中自己想办法,创新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③个性养成。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创新精神的人倾向于:有见识、洞察力强、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以及言语顺畅,兴趣广泛等。地理学科包罗万象,奇闻趣谈,地理之迷,社会热点,人类生存,都在其列,教学中可通过问题诱导,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和讨论,利于学生向有利于创新精神的个性方向发展。地理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养成,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变重视对教材的研究,为重视对学生个性的研究,防止出现个性抑制创造性的情况发生。
  
  4.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教主积极思考,学生能具体地实际参与,并且能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身边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地理素养,从而促进教学的实施和知识的应用,以提高地理科学的总体效益。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地学习,而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地学习,取决于教师的合理引导。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教学实践,从教师备课、授课和课外辅导等环节,谈谈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备课环节。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纲领,它要求教师运用教材,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
期刊
一、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外延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就中小学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应该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在表象、
期刊
英语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学好英语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中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增强学生的记忆信心。    学生才开始接触英语,觉得英语太难学了,他们感到最苦恼是单词难记易忘,便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畏书如虎。笔者认为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障碍,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必须首先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
期刊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互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
期刊
【摘要】 教学细节往往蕴涵着科学的素养。作为一线美术教师我们应善于发现,善于捕捉教学细节。往往课堂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包含着大智慧。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实践与体现。成就精彩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关注细节开始。  【关键词】关注 教学细节 课堂 活力     课堂教学要整体把握,细节
期刊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
期刊
初中语文探究教学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语文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标准。然而,如果不加强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见解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片面性悲剧之中,因为有些探究活动决不是个人所能完成的。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自己的见解更加深刻与完善,也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学会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  (一)
期刊
随着新教材在全国各地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平台。经过自己的应用,我觉得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内容新颖、体裁广泛,语言地道并且生动活泼。编者非常重 视中国学生学习语言的习惯,注意语言环境设计的形象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丰富的知识于生动的语言场景 之中,并且牢牢地把握住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阶梯性原则、温故而知新的原则;无论是教 者或学者,只要遵循编者的指导思想,认真地投入角色
期刊
在广大农村,由于环境闭塞,导致信息交流相对延宕,使得初中语文字词的教学方法因袭和陈旧,字词学习只是投注于音、形、义的记忆,组词造句的训练,学生感觉枯燥繁琐,教师感觉厌倦无效。这样,再要让字词教学唱响课常乃至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变得相对困难。而且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农村的初中语文教育也在谋求一种变革,语文教学的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总的来说,就是由原来的“重语言”转变为“重人文”;从课堂形态看,由
期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能力。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提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主动地乐意地阅读更多的英语文章。适当鼓励是提高英语阅读的非智力因素。鼓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