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教学策略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well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探究教学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语文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标准。然而,如果不加强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见解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片面性悲剧之中,因为有些探究活动决不是个人所能完成的。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自己的见解更加深刻与完善,也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学会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是指在教学时教师围绕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语文教学课堂中,“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引入”而引入,根据授课内容牵强附会地设计出引入方式,恐怕创设的情景就显得单调、乏味。因此教师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时,尽量从生活、生产实践中发掘,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他们探究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
  需要提出的是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时,一会儿放录像、听录音,一会儿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一会儿又使用投影,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虽然热闹,却使课本身走了样。这是因为教学手段的演示过程喧宾夺主地替代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由教学内容转向了教学手段,因而这样的课只是让学生过了一把新鲜瘾,至于教学目的能达到多少反而是次要问题了。这或许是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手段时所始料未及的,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里需要避免的问题。
  (二)提供支持、开展探究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将问题交给学生自行去探究,但不能同时教给他们固定的方法与做法,要不加以约束和限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一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要点,设计学习的方法,把握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眼中不应是胸有成竹的依赖者或有所顾忌的约束者,而是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需要和学生一样通过探究才能找到答案的“大同学”。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思维强化为训练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包括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从时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是语文探究学习的重要形式。因为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其他情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课堂上强化了探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课下的探究才有了示范、基础和条件。
  课堂上时间空间工具材料毕竟是有限的,探究学习的任务往往完不成,这就需要延伸到课外去完成。以鲁迅的《故乡》为例说明探究这类课文的模式和策略:1.筛选问题,确立研究小专题。让学生在堂上预习课文,然后提出问题。教师则根据这些问题整合出五个小专题;a.闰土前后性格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b.杨二嫂为何从‘豆腐西施’变为‘圆规’;c.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d.造成“我”与闰土之间隔膜的原因;e.辛亥革命为何使农村变得更穷困不堪了。然后让学生选其中的一个专题,或独立或组成小组去分头找资料完成研究任务。2.研究文献,搜集整理资料。在初期,要教给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找出有用材料的方法。如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即先查几篇与专题有关的主要文献,通过阅读消化,了解课题的有关范围并从文章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阅对象。
  (三)组织表达、进行交流
  传统教学的交流方式上,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过的话,学生在笔记本上所记的也是教师讲授的话,没有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主要应抓好以下两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合作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语文学科在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知识传授与心育、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中学语文蕴含着中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道德教育往往要通过情感的共鸣,才能优化其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情感教育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像养花一样地精心爱护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 
期刊
曾经有个问题一直困绕着语文教师: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求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家都试图获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有效的教育途径。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有效?   有效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一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保证
期刊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新的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应致力于使我们的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如何使我们的课堂变活、变大、变新。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中学历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    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
期刊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    从教学内容来看,新教材一改过去单纯说教,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内容,使得教材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教学,接近学生,增强了语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选修课程,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地学习,而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地学习,取决于教师的合理引导。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教学实践,从教师备课、授课和课外辅导等环节,谈谈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备课环节。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纲领,它要求教师运用教材,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
期刊
一、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外延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就中小学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应该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在表象、
期刊
英语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学好英语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中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增强学生的记忆信心。    学生才开始接触英语,觉得英语太难学了,他们感到最苦恼是单词难记易忘,便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畏书如虎。笔者认为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障碍,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必须首先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
期刊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互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
期刊
【摘要】 教学细节往往蕴涵着科学的素养。作为一线美术教师我们应善于发现,善于捕捉教学细节。往往课堂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包含着大智慧。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实践与体现。成就精彩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关注细节开始。  【关键词】关注 教学细节 课堂 活力     课堂教学要整体把握,细节
期刊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