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撑杆跳远器材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p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软式撑杆跳远器材介绍
  软式撑杆跳远器材包括彩色数字圓形垫(图1-1)和软式撑杆(图1-2)2个部分,均由环保材料制成。一套软式撑杆跳远器材由10张圆形垫(数字包含0~9号)和1根软式撑杆构成。彩色圆形垫质地柔软、防滑,色彩艳丽,既能增添和调动使用的趣味性,又能确保学生落在圆形垫上时不会滑倒,具有安全性;软式撑杆是1根长为2m、直径为0.03m左右的圆柱形长杆,重量为900g,杆体是玻璃纤维的,外面用软塑胶包裹而成。由于弹性系数高、拉伸强度高、质轻等特点,被称为软式撑杆。软式撑杆通常包含蓝色和红色2种颜色,软塑胶的包裹使撑杆具有防滑的特点,且不伤手,学生多次使用后手不会起老茧,撑杆的承受重量在300g左右,充分满足了学生日常使用的需求。
  二、软式撑杆跳远的练习方法
  软式撑杆跳远的基本练习方法:练习前,在距离起点线5m处画一条横线,每个圆形垫约相隔0.5m,从0号圆形垫至9号圆形垫一字排开。双手虎口向上握杆,以右手为优势手为例,右手在上,与肩同高,左手在下,从距离起点5m的起点线进行助跑,助跑后将撑杆撑至起点(0号垫)上,左腿用力蹬地起跳,起跳后,右腿摆动,双腿向前,到达前方的圆形垫上。落在几号圆形垫上获得几分,即落在1号圆形垫上获得1分,以此类推,最高获得9分(图2-1)。
  1.“撑过山河”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学生上肢力量、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对撑杆动作有清晰的认知,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适合水平段:水平三。
  练习方法:学生站于0号圆形垫后,将撑杆的底端斜方向撑于0号圆形垫上,借助手臂和单脚蹬地的力量,从0号圆形垫后以软式撑杆跳的方式跳至1号圆形垫上,如不能落于1号圆形垫上的学生,可先尝试落于中间的小垫子上,要求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图2-2)。
  拓展练习:每次练习须按照以上练习方法完成,能够顺利完成以上动作的学生,可挑战将小垫子立起的难度(图2-3)。
  练习规则:每次练习均不得碰到中间的小垫子,碰到算犯规。
  注意事项:在练习的过程中,找到撑杆腾空的感觉,尽量让自己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多一些,更利于撑杆动作的充分完成。
  2.“一飞冲天”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学生充分蹬地的能力。
  适合水平段:水平三。
  练习方法:用小垫子和圆形垫布置好场地,在0号圆形垫和1号圆形垫之间摆上小垫子,小垫子折叠摆放(图2-4)。学生站于0号圆形垫后,将撑杆的底端斜方向撑于0号圆形垫上,借助手臂和单脚蹬地的力量,从0号圆形垫后以软式撑杆跳的动作撑杆落于小垫子上(图2-5)。
  拓展练习:能够完成落于1个折叠小垫子上后,尝试撑杆跃至2个折叠小垫子上(图2-6)。
  练习规则:练习者必须听从教师哨音统一练习,跳上小垫子时需屈膝缓冲。
  注意事项:对于男生而言,可使用2个折叠小垫子的高度作为落脚器材;对于女生而言,可使用1个折叠小垫子平放,将1个折叠的高度作为落脚器材;在练习过程中,提醒学生安全第一,同伴需站在折叠小垫子两侧用手扶住折叠小垫子进行保护与帮助,练习者离开折叠小垫子时需要同伴手扶帮助,避免受伤。
  3.“空中飞人”练习
  练习目的: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敢于向高、向远处跳。
  适合水平段:水平三。
  练习方法:学生站于折叠小垫子上,撑杆后从上向前跳下。跳下时先落于1号圆形垫上,能够完成落于1号圆形垫的学生可以挑战落于2号圆形垫,以此类推(图2-7~图2-8)。
  练习规则:每次练习时需要先在折叠小垫子上站稳,同伴负责在旁边扶好折叠小垫子,练习者完成完整动作后,同伴才可松开折叠小垫子。
  注意事项:教师及时鼓励和调整折叠小垫子的高度,让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在高处向下跳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胆小,不敢向下跳,此时可让学生略下蹲,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慢慢地引导学生勇敢地向下跳,当学生克服心理恐惧后,再慢慢站高即可。
  三、软式撑杆跳远的拓展小游戏
  1.翻江倒海
  游戏目的:此游戏可发展学生的反应和奔跑能力,由于支撑跳远的运动强度不高,此游戏可增加练习密度。
  游戏方法:根据数字圆形垫的颜色,将学生分为3个小组,分别为红队、蓝队、绿队,将圆形垫散落在场地周围,学生站在场地中间。教师哨音响起后,每组学生开始翻圆形垫,要确保自己队伍对应的圆形垫的数字向上,同时将其他颜色的垫子翻过来数字朝下,相同时间内,数字朝上多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不能连续2次翻转同一张垫子。
  2.打地鼠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体会手臂快速挥臂的感觉。
  游戏方法:将5名学生分为1组,4名学生围成圆圈作为“猎人”,1名学生扮演“地鼠”站于圆圈中间,其中1名“猎人”手中拿1个圆形垫作为武器,将圆形垫向地鼠扔去,地鼠在圆圈内躲避,如果地鼠被圆形垫打中,则变成“猎人”,打中“地鼠”的“猎人”转换为“地鼠”,游戏继续。
  游戏规则:圆形地垫挥出后的高度不得超过“地鼠”的腰。
  [供稿单位:田联阳光(北京)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目前,小学体育集体备课已经越来越普遍,也是当下主流的教学研究方式之一,它可以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弥补个人思维的局限,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然而,由于集体备课标准方式尚不明确、易出现弊端,通常在集体备课中往往以备课组长或学科内德高望重的教师来主导,其他人员随之附和,导致集体备课成为“一家之言”,丧失集体备课全员参与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多数的体育教师不能完全投入,使得集体
她叫李倩,2016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艺术系,记得她来应聘时,因临近期末放假,事情比较多,我对她的印象不是很深,虽然知道她在专业技能方面很突出,但还是有些担心,因为她不是学体育教育的,没上过课,甚至夸张点说,她就不知道怎么上课。在进行简短的交流后,我让她先回去准备一节课,到时候来学校试讲,另外结合她的专长,设计一套学生参加皮筋舞比赛的动作,她说没问题。就这样,暑假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八月底,按照学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设计理念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强调学生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积极参与日常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形成锻炼习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这一理念,在《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结构设计中提出:“为了满足高中学
“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所说的。只要教师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耐心地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学生便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出主动学习的正能量。  2014年8月,我调入华南实验学校,担任五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每个班接近60个人。为了更快更好地了解学情,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状
2015年10月18日,这是我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正式签约加入了由沈斌老师领衔的宁波市特级教师(名师)带徒团队,拜宁波市名师钟恒炳为师,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像是一棵重新长出嫩芽的枯木,又一次站在了奋斗前行的起跑线上。  记得2006年8月,我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正式踏入教师行业,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农村小学。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校长问我教语文
一、背景描述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七年级)教材的教学内容,属于排球板块“垫球”单元。垫球是排球一攻战术体系和防反战术体系的关键环节,而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影响着垫球的效果,决定着比赛进程。笔者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单元设计分为2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第1课时,向学生讲解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并组织个别学生进行一抛一垫的练习,但在练习过
研读了本刊2019年第4期《改造经典游戏,发展篮球运球能力》一文,激发了笔者创新的灵感。原文作者将传统经典体育游戏运用到篮球运球教学中,玩法新颖实用,让传统经典体育游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笔者也尝试将其他经典游戏与篮球教学融合并在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冰糕”化了  游戏方法:多名学生一组,每人一个篮球,指定一位追逐者,其余学生为“冰糕”。游戏开始,“冰糕”在指定范围内运球四散躲闪,
一、《智动体育》的教学主张  “智动体育”,以动为本,以智为纲。动,是体现体育教育的核心特征;智,是实现有效运动的科学路径。智动相融,就是用智慧、科学的方式指导课堂教学,提升运动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与目标,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通过体育教育,期望学生能够在体能与身体素质方面有所加强,做到“能运动”;期望学生能够
一、设计思路  以“健身育人”的理念为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体验、欢乐合作的學习环境。本课是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身体娱乐板块中的学习内容,整节课以“欢乐游戏 合作分享 活力课堂”为主题,设计了“动物模仿秀”“动物跳跳乐”“食物大搬家”“食物大作战”等游戏,结合游戏的基本知识和特点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机渗透,让学生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采用游戏练习、比赛练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一、实战融合  存在问题:由于部分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隐患,在安排武术套路学习时,将武术的技击性特点渐渐淡化,课堂内容主要以学习套路动作为主,缺乏实战性和实用性。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出身,专业技能差、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致不高,甚至厌学。  解决策略: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套路的精髓,缺少了技击性的武术套路就变成了表演的“舞”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