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情境创设 创设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实施快乐教学,改变过去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模式,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会表现得过分多动或者不太遵守课堂纪律,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耐心和爱心,巧妙地引导学生明白道理,而不是一本正经地训斥。“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叛逆的情绪,对体育学习就失去了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喜欢体育老师的情况下,对体育课就乐学、愿学了。教师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较好的教学能力和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激发其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这是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二、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使学生获得充沛的精力,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热爱集体等思想品质。教師要引导每个学生都融入到集体中,强化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因为参与体育活动而感到身心愉悦,树立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的观念,感受体育活动团结一致、共同学习的快乐,领略到体育课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目标,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对一些项目的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师还要经常给予指导,做到坚持不懈。
三、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就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上雄壮的《进行曲》,随着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这样除了能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营造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四、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真正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课学习展示出独特的魅力。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作介绍。
1.游戏法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容易产生兴奋情绪,好奇、爱动,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游戏教学法将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的设计要讲求新奇性、趣味性,增强学生参与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玩的乐趣,在游戏中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人球比赛”游戏,有效缓解了训练的枯燥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体育锻炼目标。
2.巧喻法
体育课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因此,组织教学历来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集队中常你推我挤,吵吵嚷嚷,对有趣的活动争先恐后,对不感兴趣的一个劲地推别的同学上场……针对这种情况,单凭训斥、指责是难以奏效的。教师巧打比方,借物喻理,学生易于接受。如守纪律的雁群,听指挥的鸭子,按顺序走的驼队……教师可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动作表情,使学生进入角色,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
3.模拟法
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学起来才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爱学、会学,学得好,让学生模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组织学生模拟南极企鹅走路,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学生在有趣的模拟表演中掌握了要领。
4.表现法
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如体育教材中的基本体操、跑、跳、投、游戏等重要教学内容,无不起源于生活。可设计生活原型活动,让学生乐学。如给自行车打气、搬运工人推板车、司机把握方向盘等日常劳动生活的原型动作练习,学生特感兴趣,运动中始终情绪高涨,他们不但注意动作的节奏,还十分形象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许。
5.激励法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则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雷”,用白粉划两条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横线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但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兴趣未消。
6.争胜法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又一天性。在体育教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如爬山登顶、夺红旗追赶“逃敌”等。另外,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感到激动。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美化教具都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实现体育课快乐教学的基础。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注重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共同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要善于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一定情境中完成体育学习目标,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情境创设 创设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实施快乐教学,改变过去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模式,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会表现得过分多动或者不太遵守课堂纪律,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耐心和爱心,巧妙地引导学生明白道理,而不是一本正经地训斥。“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叛逆的情绪,对体育学习就失去了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喜欢体育老师的情况下,对体育课就乐学、愿学了。教师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较好的教学能力和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激发其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这是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二、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使学生获得充沛的精力,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热爱集体等思想品质。教師要引导每个学生都融入到集体中,强化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因为参与体育活动而感到身心愉悦,树立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的观念,感受体育活动团结一致、共同学习的快乐,领略到体育课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目标,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对一些项目的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师还要经常给予指导,做到坚持不懈。
三、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就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上雄壮的《进行曲》,随着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这样除了能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营造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四、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真正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课学习展示出独特的魅力。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作介绍。
1.游戏法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容易产生兴奋情绪,好奇、爱动,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游戏教学法将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的设计要讲求新奇性、趣味性,增强学生参与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玩的乐趣,在游戏中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人球比赛”游戏,有效缓解了训练的枯燥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体育锻炼目标。
2.巧喻法
体育课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因此,组织教学历来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集队中常你推我挤,吵吵嚷嚷,对有趣的活动争先恐后,对不感兴趣的一个劲地推别的同学上场……针对这种情况,单凭训斥、指责是难以奏效的。教师巧打比方,借物喻理,学生易于接受。如守纪律的雁群,听指挥的鸭子,按顺序走的驼队……教师可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动作表情,使学生进入角色,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
3.模拟法
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学起来才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爱学、会学,学得好,让学生模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组织学生模拟南极企鹅走路,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学生在有趣的模拟表演中掌握了要领。
4.表现法
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如体育教材中的基本体操、跑、跳、投、游戏等重要教学内容,无不起源于生活。可设计生活原型活动,让学生乐学。如给自行车打气、搬运工人推板车、司机把握方向盘等日常劳动生活的原型动作练习,学生特感兴趣,运动中始终情绪高涨,他们不但注意动作的节奏,还十分形象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许。
5.激励法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则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雷”,用白粉划两条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横线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但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兴趣未消。
6.争胜法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又一天性。在体育教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如爬山登顶、夺红旗追赶“逃敌”等。另外,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感到激动。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美化教具都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实现体育课快乐教学的基础。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注重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共同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要善于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一定情境中完成体育学习目标,提高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