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形成性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本学期选定日语专业 2016级1班、2班、3班、4班为考核改革实施对象,设定“基础日语(A)Ⅲ”为改革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新的评价体系主要将学业评价、能力评价与素质评价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即期末考试和平时测验采用笔试,会话发表采用口试。提高形成性评价即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至50%,期末卷面成绩降至50%。平时成绩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阶段性测试、会话发表各占30%、课堂表现占20%、出勤及作业各占10%。
本学期具体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测试共进行两次,以教学单元为单位,每完成一单元进行一次闭卷考试。两次考试成绩加权作为阶段性测试成绩。会话发表,以会话课文为单位,要求学生背诵会话课文,之后分组进行表演。根据发音、流利程度、表现力评分,共进行12次,12次加权作为应用会话发表成绩。课堂表现及出勤根据平时学生听讲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实际出勤情况,每周至少进行两次评分,总次数加权作为各项成绩。本学期作业主要以课文朗读录音为主,以课为单位,12课共进行12次。即学生课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录音,并将音频发送给教师,教师听音频,根据学生的朗读和发音进行评分,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及时修改。
形成性评价实施后,阶段性测试、会话发表、作业、课堂表现、出勤这五个方面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基本达到了强化阶段性学习效果的目的,也使学生们体会到平时学习重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并且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但是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教师的工作量增加
由于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对形成性评价的每一项标准均进行了细分,因此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5项成绩加权的计算、各评价表格的成绩的填写。为保证客观性,目前采取的是手工填写。对此建议今后探讨电子化的可行性,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避免计算错误。
2.教材不适应
本学期沿用上学期的教材《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二册和第三册。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适应日语学习,但第三册教材形式有所改变,教材课后与主要语法点相对应的习题被删减、文章长度难度均加大、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中除本课主要语法点的习题,还增加了历年能力测试的真题。这令大部分学生倍感压力,甚至出现学困生。
针对这些情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教师备课时查阅有关语法习题,制成PPT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强化语法的掌握。对文章分段朗读,分段讲解,并以教师讲解为主。练习册在学生课前完成的基础上,教师讲解重点、易错题,并补充能力测试题中未学的知识点。
3.会话发表未达到预期效果
会话发表初衷是在背诵教材应用会话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编内容进行表演,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自编花费时间多,内容、表演均不理想,所以目前停留在背诵的阶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有限。下学期课后背诵作业改为分组编写、练习,之后课堂发表,即写、说结合的形式,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尚未涉及课程改革中的日本社会文化的教学问题,并且今后也将会遇到各种新问题,但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學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考核方案,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刘国钦,伍维根,彭健伯,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式及过程
本学期选定日语专业 2016级1班、2班、3班、4班为考核改革实施对象,设定“基础日语(A)Ⅲ”为改革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新的评价体系主要将学业评价、能力评价与素质评价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即期末考试和平时测验采用笔试,会话发表采用口试。提高形成性评价即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至50%,期末卷面成绩降至50%。平时成绩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阶段性测试、会话发表各占30%、课堂表现占20%、出勤及作业各占10%。
本学期具体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测试共进行两次,以教学单元为单位,每完成一单元进行一次闭卷考试。两次考试成绩加权作为阶段性测试成绩。会话发表,以会话课文为单位,要求学生背诵会话课文,之后分组进行表演。根据发音、流利程度、表现力评分,共进行12次,12次加权作为应用会话发表成绩。课堂表现及出勤根据平时学生听讲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实际出勤情况,每周至少进行两次评分,总次数加权作为各项成绩。本学期作业主要以课文朗读录音为主,以课为单位,12课共进行12次。即学生课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录音,并将音频发送给教师,教师听音频,根据学生的朗读和发音进行评分,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及时修改。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形成性评价实施后,阶段性测试、会话发表、作业、课堂表现、出勤这五个方面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基本达到了强化阶段性学习效果的目的,也使学生们体会到平时学习重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并且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但是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教师的工作量增加
由于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对形成性评价的每一项标准均进行了细分,因此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5项成绩加权的计算、各评价表格的成绩的填写。为保证客观性,目前采取的是手工填写。对此建议今后探讨电子化的可行性,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避免计算错误。
2.教材不适应
本学期沿用上学期的教材《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二册和第三册。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适应日语学习,但第三册教材形式有所改变,教材课后与主要语法点相对应的习题被删减、文章长度难度均加大、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中除本课主要语法点的习题,还增加了历年能力测试的真题。这令大部分学生倍感压力,甚至出现学困生。
针对这些情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教师备课时查阅有关语法习题,制成PPT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强化语法的掌握。对文章分段朗读,分段讲解,并以教师讲解为主。练习册在学生课前完成的基础上,教师讲解重点、易错题,并补充能力测试题中未学的知识点。
3.会话发表未达到预期效果
会话发表初衷是在背诵教材应用会话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编内容进行表演,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自编花费时间多,内容、表演均不理想,所以目前停留在背诵的阶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有限。下学期课后背诵作业改为分组编写、练习,之后课堂发表,即写、说结合的形式,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尚未涉及课程改革中的日本社会文化的教学问题,并且今后也将会遇到各种新问题,但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學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考核方案,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国钦,伍维根,彭健伯,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