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r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教兴国,必须首先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但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科学素养;语文教学;小学生;
  
   新课标倡导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结合语文教学,我进行了一些科学拓展活动,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一、激发好奇心,培养质疑精神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质疑是思维的“启发剂”,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语文的课堂教学还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我常常告诉学生如果没有中世纪罗马的顽童把两个透镜放在一起的发问精神,人类就没望眼镜,显微镜的发明;如果没有牛顿对苹果落地问为什么,就没有“万有引力”说;如果没有瓦特研究壶水滚沸,就不会发明蒸汽机……这些人类原以为异想天开的成果,正是可贵的发问精神的结晶。
   所以在语文课上,我很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难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看到一篇课文,要先从课题提问,还要对课文的重点部分多问几个为什么,对课文的矛盾之处问为什么,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会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在读了课题后我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印象中的神再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好奇心顿起,纷纷提问:军神是谁?他长什么样?有三头六臂吗?能腾云驾雾吗?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二、抓住能力培养,开掘创新潜能
  孩子的天性表明,他们天真可爱、童心未泯,爱于幻想,敢于提问,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一句话,孩子们具有无穷无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的源流。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成为扼杀孩子天性和禀赋的"血淋淋的刽子手"。这就需要教师作开掘和诱导,应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年龄特点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找准培养的最佳时机,使学生的"大胆想象,善于求异"的创新能力,"勤于操作、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勇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恰到好处,最大可能的培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开掘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在学生认识到"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这一仿生学方面的知识后,我并未"丢手",而是宕开一笔,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人们摹仿哪些生物的特点,发明了哪些东西?"这一问,使学生思维被激活,思路被打开,很快收集了所掌握的知识,说出了许多类似"根据蜻蜓,发明和制造了直升飞机"的回答,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激起了主动创新、积极尝试的欲望。
   紧接着,笔者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诱导,启发学生思考:你会根据哪些生物给你留下的深刻启示创造、发明出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来呢?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现。
   例如:有一个学生说,我会根据小壁虎尾巴具有"再生"的特点,制造出一种"再生素",只要截肢病人一搽上这种药素,他就会在短短的时间内重新长出四肢。这样,便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还病人以幸福和希望。像这样的虽说天真,但又充满智慧的想法,很多很多,无不显示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创新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达到了开掘学生科学的创新潜能的目的。
  三、强化实践操作,培养科学能力
  新课标指出:“科学的学习,必须以实践为主。”实践既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也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过实践操作培养科学能力,具体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强化课内活动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针对一些科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思考、讨论、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和能力。如学习《捞铁牛》时,课前布置学生根据课文要求动手做“捞”的实验,课堂再次演示,让学生从中说出“铁牛”为什么可以捞上来,明白了浮力的道理。在讲《用冰取火》这篇课文之前,我利用课外时间,在安全的地方,组织学生用凸透镜聚光取火,上课时,孩子们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优化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宽,大大丰富了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课外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观察植物的根、茎、叶、果实……;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蚯蚓、蚂蚁、蜗牛……;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当学生发现盐水变干留下的盐迹,明白了海水晒盐的道理。发现黑色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比较大,明白了太阳能真空管为什么是深黑色的道理……。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了观察探索事物的能力,丰富了科学知识。
  (三)让学生亲自动手
  学生在感受科学知识的同时,小发明、小制作的欲望也得到了激发。课外发动学生编“科普小报”,并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搞小创作小发明。于是,新颖、别致、极具特点的小制作成了孩子们课余时间比较、探讨和交流的话题。
  综上所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手段,从激发科学兴趣、浓郁科学情感、抓实思维训练、开掘科学潜能等角度出发,对学生实施了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盐城市建湖县草堰口小学 江苏224733】
其他文献
我在2012年暑期举办的江苏省网络培训课程中,重点关注了著名英语教师沈峰的讲座《如何上好一堂英语课》,同时由于个人的教学经历,我也特别关注了此次培训课程中两位杰出的青年教师陈峰老师执教的3B Unit10 《Do you play…?》和高洁老师执教的4BUnit9《Breakfast》。通过仔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自己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想,希望能够对自己今后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起到一定的提
教学智慧是每个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关注的话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你用和教育名家一样的教案却出不了同他一样精彩的效果,有的老师就说:"还不知道背地里演了多少遍呢!"你借班上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园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搭桥。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牢牢抓住“合作”两个字,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整合教师资源,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正逐步摆脱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传统体育教育和模式化的体育教学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快乐体育”就是其中一种。何为快乐体育?快乐体育就是在快乐中进行体育教学及练习,满足身心需求,陶冶情操。笔者将快乐体育的实践形式总结为以下几点:    1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要实现快乐体育,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少不了的,而教师的语言和态度可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常常会产生自我否定的现象,表现为缺乏自信,对许多事无热情,行动消极、退缩,不敢当众发言,具
习作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但说起作文,可谓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呀,使得不少老师和学生都害怕作文。有人归纳了当今小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实验验证” 的过程。可见,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假设即“假说”,是以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依据而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即假定;假设是形成和验证某一假定的思维过程①。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形式,假设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假设呢?    一、正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希望对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如何进行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