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昭通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思考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i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昭通市农产品生产在实施标准化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生产;对策
  农业标准化是根据市场需求,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最高目的,按照统一、协调、择优的指导原则,对农业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运作、标准化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尽力减少农业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管理行为。事实证明,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是由标准化生产决定的。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
  1.昭通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现状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与四川、贵州接壤,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5.97万人,耕地面积600多万亩。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昭通市的畜禽、马铃薯、苹果、蔬菜、蚕桑、天麻、魔芋、茶叶、竹等等都有独特优势。近几年经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昭通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执行无公害黄瓜、马铃薯、苹果、桃、茶叶、生猪等标准,执行绿色马铃薯、茶叶等生产标准,执行有机魔芋、白芸豆等生产标准。至2013年底共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有14家企业16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133个,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285.71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37.90万亩,3个地理标志登记。
  2.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2.1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实现昭通市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走农业品牌的发展路线,是提高城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化解农产品市场风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达标的农产品将被拒绝进入市场。昭通市农产品只有从产前的良种、肥料、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择,到产中的栽培、饲养、管理等,再到产后的分级、贮存、加工、包装等环节都实施标准化,才能有望参与市场竞争。
  2.2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必然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对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有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产品来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因此,只有通过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准。
  3.昭通市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思想观念滞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知识没有得到普及
  首先,很多人认为,昭通市是典型的农业市,经济欠发达,许多農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把产量搞上去才是头等大事,搞不搞标准化生产是次要的。其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在高二半山区,由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信息不畅,绝大多数农户认为种养殖是自己的事情,与标准化生产无关。这种强大的惯性和思维定势,阻碍了农业标准知识的普及。
  3.2“小而散”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阻碍了标准化实施步伐
  我市人均耕地不足1.1亩,农户分散经营,生产方式随心所欲,“小而散”的传统经营模式增加了农产品标准化推广和实施的难度,严重制约了我市农业标准化实施步伐。
  3.3本区域内农产品优质优价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挫伤了部分农民实施标准化的积极性
  3.4推广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
  当前由于事业单位改革尚未完成,农技推广部门的人员总有被解散的恐慌感,待遇低于公务员,缺乏安全感,加上昭通市财政紧张,得不到重视,工作条件差,队伍不稳定,农技推广部门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3.5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缺乏,不能满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昭通市目前的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落后,检测设备简单,检测结果难以达到快速、准确,无法满足标准化生产要求。
  4.昭通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建议
  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此项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而且需要广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要农业企业及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为此,笔者个人提出以下建议:
  4.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转变领导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领导方式也应该转变,农业标准化不能建立在行政命令的基础上,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变领导为服务,把提高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重点和立足点,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农业标准化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也才能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4.2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多种渠道发展规模经营
  大力发展多渠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是解决“小而散”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近几年,昭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一批龙头企业的崛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进行标准化生产,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接轨的难题,而且也为农产品标准化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加工业。要通过各种形式,千方百计把名、特、优农产品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产供销一体,真正解决生产与市场脱节等问题,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4.3加快制定地方标准步伐,大力推广普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知识,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要在国家标准、省级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加快昭通市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是制定畜禽、蔬菜、蚕桑、魔芋、茶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和配套的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使我市主要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以及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有较为完善的标准可遵循。
  4.4增加投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实践证明,农技推广人员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没有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是不可能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技推广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大投入,为农技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4.5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农产品质量检测既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最终阶段,又是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结果的鉴别,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要尽快改变昭通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落后的状况,采用技术引进和自我技术创新的办法,用现代化的农产品检测手段武装检测队伍,使农产品质量检测更快捷、更准确。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是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 [科]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农业行政执法教程[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问答[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坚持以学生为主题,革新课堂,充分利用分组教学,引入竞争,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情感积极活跃
到贵阳第二日,飘起了毛毛细雨.夜里一边泡脚一边跟舅妈闲聊,头顶雷声骤起,紫电频繁.不多时,雨点开始敲打门窗,一粒粒的脆响逐渐密集,连成一片,隔绝了市声.居住在楼房高层,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该文以探究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为目的,进行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深入分析,以某市某高中192名学生为探究对象,进行其数学学习效能感状况的分析。根据调查,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其自
齊齐来开心
期刊
和谐是美,美在和谐.和谐体现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间谐调与均衡,表现为恬美、宁静、温馨、平等、融洽、亲和等.陶渊明是我国田园涛派的开山鼻祖.所谓“田园诗”指以歌咏农村
珠心算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把抽象的数码变成直观的算珠映像,并在脑中快速完成计算的过程,对孩子起到手脑并用的效果,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培养幼儿注意力、理解力、思维力
【摘 要】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建筑安装技术的日益更新升级催生了智能建筑的不断涌现,其中机电设备作为整个智能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关系着整个建筑的质量。本文分别从工程协调、质量控制、质量监控等几个方面探究了如何确保智能建筑机电安装质量,希望为日益兴起的智能化建筑质量安全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智能建筑;机电安装;质量监控  智能建筑是当前和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潮流趋势,是科技进
当今教育改革的使命就是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激活课堂教学,让创新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小学数学
我们人类的大脑是一部非常独特非常精密复杂的机器,这个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想象的工作。想象无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是创造力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