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音乐”存在方式的美学思考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on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的音乐发展历史中,有声的音响形式并不是唯一或必然的存在方式。众多的音乐实践与理论中都曾出现过“无声音乐”的实例,孔子的“无声之乐”与凯奇的《4分33秒》皆是音乐存在的特殊方式,颠覆了传统的音响形式,展示了一个无声而又“有声”的音乐视野。
  【关键词】无声之乐;美学思考;4分33秒;音响形式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音乐通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从音乐信息的产生、传播,再到欣赏者的接受,是音乐艺术存在的三个基本层面,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音响”运动。然而,纵观人类的音乐发展历史,有声的音响形式却并不是音乐艺术唯一或必然的存在方式。古今中外,众多的音乐实践与理论中都曾出现过“无声之乐”的实例,若“无声”也能成为音乐,那它的存在方式又是怎样?
  1952年8月29日,美国纽约州北部伍德斯托克小镇的马维里克音乐厅内,大卫·图德首次公演了先锋派音乐大师约翰·凯奇的旷世奇作《4分33秒》,演奏者静静地坐在钢琴旁,连键盘都没有触及,一分钟,没有动静,2分钟没有动静,3分钟,人们开始躁动,左顾右盼,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到了4分33秒,钢琴家起身,鞠躬,下台。人们大叫着:伍德斯托克的善良人们,快把这些人赶走吧!评论界一片哗然。无独有偶,英国BBC交响乐团在著名指挥家劳伦斯·福斯特行云流水般地指挥下,曾庄重而又轻松地演出过《4分33秒》,英国BBC音乐电台也曾经播放过乐曲《4分33秒》,并提前告知听众,突然发现收音机不出声,不要惊慌,也不要着急换台,此时正欣赏着世界著名、不可多见的先锋派艺术大作《3分33秒》。
  一部无限休止的音乐作品,看似愚弄听众的恶作剧,作曲家却很严谨地把作品分成了三个乐章,各标题为“1分40秒”,“2分33秒”和“0分33秒”。勋伯格就曾经说过,与其说约翰·凯奇是个音乐家,不如说他是个发明家。他那褒贬不一的《4分33秒》实际上并非痴人说梦,哗众取宠,而是以严肃的态度研究和探索非音响音乐存在方式的一次尝试。虽然钢琴表演只是打开和关上琴盖并未弹奏,但是作曲家认为在这4分33秒的时间里,音乐场所中总会有某种声音,例如观众们的窃窃私语、喧哗、谩骂、走动以及一切可能听到的声音,而这些正是作品的“内容”,在不同的时间段和环境之中,作品的“内容”都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凯奇把他作为一个作曲家应有的权利与责任交给了欣赏者共同参与创作,进而实现他所谓的“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4分33秒》的主旨在于当沉寂无声时,周围发生的一切声响构成了这部作品的最真实的内容。这种音乐上的“诸声皆可入乐”,给欣赏者提供一个纯粹的生活,让欣赏者们自己从中找出艺术来,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欧洲60年代兴起的“观念艺术”。摒弃艺术实体的创作,直接传达观念,让观众直接把握艺术家的思维轨迹,改变观众的欣赏习惯,直接参与艺术创作活动。艺术实体消失,转移到艺术的“意会”,在强调艺术作品背后作者的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否认了艺术的独特性和由艺术家亲手操作的必须性,将概念置于一个出乎意料的环境之中,从而引起欣赏者的关注。
  在凯奇眼里“人人都是艺术家”,但不是指人人都能成为像贝多芬莫扎特那样的音乐家,艺术发展到今天,与伦理学、心理学或文化等都已融为一体。一直以来,人们总是重视演奏家的地位,而忽视了音乐作品之所以成立的观众的地位。《4分33分》让“观众”代替了“演奏家”,打破了传统的音响形式,比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思维都要关注社会和人的境遇,艺术家充分利用一切媒介或手段,让观众积极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完成一次生命的体悟。
  有声之乐,物激人也;无声之乐,道倾心也。倾心的“无声之乐”,是内心的感悟,如儒家的“无声之乐”。
  《礼记·孔子闲居》载曰:孔子闲居时,与大弟子子夏“五至”后又提及“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什么是无声之乐,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孔子又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声之乐,气志既从;……无声之乐,气志既起;……”。“夙夜其命宥密”,是赞扬文王、武王夙夜勤于国政,以肇基天命,实行仁政以安民。孔子以此比喻无声之乐,施以仁政,民则心悦,不在于钟鼓管弦之乐,可谓“心之和而无待于声”,此时,“无乐”而胜于“有乐”。孔子所提倡“乐”是为人生服务,他认为人必须经过音乐的修养方可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君子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从而达到治国齐家平天下,因此儒家的“无声之乐”不在于声色外表而在于人文精神内涵,是一种合乎礼教的道德修养。
  儒家礼乐思想观照之下,孔子的“无声之乐”是为人生而艺术,君子在追求人生最高境界人文精神中达到使民安顺、治国救世的目的。孔子的“无声之乐”并没有付诸于社会音乐实践,是指人内心一种关乎道德修养的内心体验;而约翰·凯奇则将“无声之乐”付诸于实践,作为一个作曲家“把音乐从音符中解放了出来”,使作曲家、演奏家和欣赏者共同参与了作品的创作与“演奏”,将“生活即音樂,音乐即生活”的美学思想付之于实践之中,可谓“诸声皆可入乐”。
  无论是孔子的“无声之乐”还是凯奇的无声作品《4分33秒》,皆是音乐存在的特殊方式,具有无声性、不确定性以及观念性等特征。由此可见,音乐的存在方式不仅是音响形式或是符号记录,也可以是一种音乐行为或是现象,甚至是一种音乐理念,这些正是对传统的音乐存在形式的一次颠覆与革新,引领人们进入了一个无声而又“有声”的音乐视野。
  参考文献
  [1]姜蕾.4’33”——零点上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4(02).
  [2]王志成.孔子音乐美学思想辨析[J].艺术百家,2003(01).
  作者简介:雍凌凌(1980—),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美学、音乐史学。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为了将音乐课程的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一方面需要充分展现音乐作品的魅力,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将小学音乐和其他领域紧密结合起来,在融合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具体分析了融合资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融合资源;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节奏是生命的源泉,世间万物都离不开节奏感的带动,音乐也是如此。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学好音乐,就必须其加强对节奏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从节奏入手,在节奏的推动下引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节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不单单是给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它蕴含着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培养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任务。
期刊
【摘要】声乐教学语言的技巧,主要是指声乐课的各类理论,如何向学生传递后,取得更好效果的问题。换言之,当明确声乐课上要讲什么的时候,怎么讲的问题就尤为重要。只有解决了怎么讲的问题,声乐教学才能更好的良性发展。否则,讲什么的问题就依然是被束之高阁、望而生畏。  【关键词】教学语言的技巧;大笑;窒息;用词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声乐教学的语言技巧,在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声乐理论
期刊
【摘要】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有音乐主题,而音乐思维又是音乐最关键的部分,出现的形式通常也会表现出较强的歌唱性。哼唱法是深化小学音乐主题的重要法宝,本文具体分析深化小学“音乐主题”法宝的途径,希望可以提升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懂得欣賞音乐并记忆音乐主题既是学习音乐的重点,也是每一名欣赏者所必须掌握的要领。因此
期刊
【摘要】人文修养与艺术修养一直是高校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的目的,并通过选修课与公共课对广大高校生进行艺术普及。高校中艺术类选修课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有关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类的课程。本文将在课程、教学与技术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教学。  【关键词】传统音乐;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下的中国传统音乐也被流行音乐掀起的“中国风”被不恰当地扭曲着。绝大多数的年
期刊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等特征,它既没有理科教学的公式、也缺少文科教学中的文字或语言的标准描述。做为音乐教师,只有正确地认知音乐表现特征,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唤醒”音乐的耳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将就“唤醒”的意义与“唤醒”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唤醒;唤醒的意义;唤醒的方法与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51 【
期刊
【摘要】新课标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興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如何激发儿童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底蕴,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儿童亦然,只是相对于成人来说,大多数的儿童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方面并没有那么直观、直接。
期刊
【摘要】小提琴从西方传入中国以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小提琴的造型比较精致,声音非常悠扬婉转,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当前在各大高等院校小提琴教学中,人们对于小提琴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开展小提琴音乐素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传统的小提琴音乐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基于此,必须加强对小提琴教学改革的探索,充分应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提琴课程的教学质
期刊
【摘要】音乐课程是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微课教学模式凭借着丰富的音效感染力和生动的影像,已经成为当前音乐教学的新模式。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使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关键词】小学;音乐;微课教学;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科视唱练耳课程的目的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是加强学生的识谱能力,能够快速地将新作品进行准确演奏;第二是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在西洋管乐学生的本科学习中,专业练习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由于西洋乐器律制的特殊性,西洋管乐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固定调的识谱方法,在视唱练耳课程中也对他们采取固定调视唱的教学方法,虽加强了其识谱能力,却忽视了其对于旋律的把握。本文拟从固定调的优势与弊端,首调感觉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