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教学语言的技巧,主要是指声乐课的各类理论,如何向学生传递后,取得更好效果的问题。换言之,当明确声乐课上要讲什么的时候,怎么讲的问题就尤为重要。只有解决了怎么讲的问题,声乐教学才能更好的良性发展。否则,讲什么的问题就依然是被束之高阁、望而生畏。
【关键词】教学语言的技巧;大笑;窒息;用词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声乐教学的语言技巧,在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声乐理论如何向学生讲述,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讲什么?怎样讲?
下面我们从三点来谈谈如何讲的问题:
一、如何“说”好
关于歌唱的咬字有很多的说法,在我多年教学实践后体会,歌唱者的真正“嘴”应该立足在腹肌。因为只有腹肌才真正体现着人的力量、深呼吸。而咬字的各个器官:唇、齿、舌、喉、嘴的实质性的着力点即动力,也应该是来源于腹肌。如果能基于这样理解,才能真正解决歌唱中咬字的音质、共鸣和最最需要解决的音高问题。
人沉睡时发出的如雷鼾声,是人身体最解放、肌肉最放松时的本能反应。因此,我们称它是最彻底的共鸣。如果身体没有最大的解放,肌肉没有最大的放松,气息就没有最大量的储存,那高音咬字的问题就会很困难。和人的鼾声一个道理,共鸣达到最彻底时,只有腹肌在跟着鼾声的节奏一样起伏,这是无数实验资料证明了的。所以展开来讲,歌唱咬字的动力也应该在腹肌。
声乐教学久了,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当咬字发音的人。比如有位学生由于咬字发音相当地紧,非常难听。我试了很多曾经用过的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想到了矫枉过正的道理,比如让他的咬字要“越不像这个字越好”“越没形越好”等,这些用语实质上是让他解放唇、齿、舌、猴、嘴不正确的用力。没成想,还真见成效。一段时间后,他的咬字终于能够松开,共鸣丰满,延长音有了泛音,并且悦耳动听了,音域迅速拓展到四个八度以上,一跃成为班里的姣姣者。
二、白话
很多学生喜欢我,是从讲关闭唱法开始的。其实,在平常教学中也不是把关闭二字总挂在嘴上。因为只要心里建立了关闭的理念,在教学语言上还是更通俗易懂为好。
在我的眼里,声乐就是研究气息的一门学问。从这点上来讲,它和体育有共同点。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竭尽全力地跳高,借此练习让其明白什么叫最彻底的深呼吸状态。
往往在一跳之后,就给学生留下了很突出和形象的记忆。它赛过无数理论和语言对歌唱要保持深呼吸的描述,而且会领悟在心。试想,跳高时喉咙必然是打开、同时也是下降的、软腭是上提的、咽腔是扩张的、面罩是兴奋的、鼻腔是充分通畅的。这一切都是关闭唱法的所有需要。如果换了任何别的说法,都是不容易调动这么多的因素,这样协调地配合在一起。这样,所谓关闭唱法的高深理论。只通过了“跳高”这一个动作,就有了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白话,其实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真实的缩写,是智慧的结晶。它像一本大百科全书,指导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它通俗易懂,是语言中的珍宝。它喻理达天下,为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尽宝藏。尽情去运用和发挥白话的作用吧,它会使我们的教学未来不可估量。因此,选择准确、浅显的白话,作为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带领学生,攻克难关,早日到达声乐教学的胜利彼岸。
三、用词形象化
我有位学生因自己低音跑调问题很苦恼,而且已被困扰很久了。理论、方法都说了不少,似乎感觉他都没有一点信心了。于是,我想尽量采用一些新鲜的、形象化的语言,来耐着性子开导他。
咱们就拿“院“来说,你要象朗诵歌词那样。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把这个字朗诵多次。将朗诵到最高处时,气息的状态延续到,朗诵到低处时,唱和朗诵不分家。用大力气,悄悄地说低音,不能悄悄地唱低音。因为说低音时,你必然在情感的状态里,这时情绪状态也会好。而唱低音时,你就会想所谓的方法,使状态僵硬,失去了良好的气息支持。这里说的“悄悄”不只是一个音量问题,它是一种控制气息的状态!只有气息得到有效控制后,我们说“悄悄”唱,音量反而会大。如先不注意控制气息,就想让音量大。其结果是音量并没有大,还出现音不准的问题。经过这次有关如何“悄悄”的探讨之后,没想到这个形象化语言,真使这位学生的低音音准问题得到了纠正和巩固。
在换声点的唱法上说法更多,有位同行问我:换声区要喉咙“二次开放”吗?这个说法对吗?我回答他应该说内容是对的,但能不能用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讲这个问题呢?比如用“始终是一次性开放”会更好理解呢?我们知道歌唱始终要保持“开放”的状态,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尽量不用“一次、二次”这样生硬的概念。只要始终开放着喉咙,告知学生把“始终一次性开放”坚持到底!坚持到底!这样往往就能顺利地通过换声区。
客观地講,各个音区的音色肯定要变,这是绝对的。但如果总在学生思想中灌输音区间音色”不会变”“不会变”“始终一次性开放”的话,我们再采用相应训练方法,换声区间音色就会相对地讲变化不大,还可以说是音色基本统一。
一位年长的歌者,唱了一首歌让我点评。由于他是一个获奖专业户,听到的各种赞美词和声乐术语很多。如何能做到问题讲得既很有必要性,又能注意保护他的积极性和听取意见的兴趣。我想了想,试着这样和他交流:您要注意这几点,第一,每部声乐作品都象个精密的设计图。歌唱的气口要预先安排好,有些高潮处要有充分的气息能随心所欲地展开!第二,语言上再下功夫,风格很大程度决定在语言的味道上。反复多念念,一定要磕巴出些味道来,歌唱时就会优美动听。第三,通常主持人都讲,演唱者XXX。总是第一个字是演,第二个字是唱……,如能让歌词生情生戏,那你的唱就会像讲了一个鲜活的故事。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与你产生共鸣。他回复说,你讲的都是我常常为之困惑的问题。经您这样指点,我明白了。
关于声乐教学语言的技巧,还有很多很多,将在我的其他论文里一一讲述。
作者简介:郭建秀,女,太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声乐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教学语言的技巧;大笑;窒息;用词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声乐教学的语言技巧,在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声乐理论如何向学生讲述,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讲什么?怎样讲?
下面我们从三点来谈谈如何讲的问题:
一、如何“说”好
关于歌唱的咬字有很多的说法,在我多年教学实践后体会,歌唱者的真正“嘴”应该立足在腹肌。因为只有腹肌才真正体现着人的力量、深呼吸。而咬字的各个器官:唇、齿、舌、喉、嘴的实质性的着力点即动力,也应该是来源于腹肌。如果能基于这样理解,才能真正解决歌唱中咬字的音质、共鸣和最最需要解决的音高问题。
人沉睡时发出的如雷鼾声,是人身体最解放、肌肉最放松时的本能反应。因此,我们称它是最彻底的共鸣。如果身体没有最大的解放,肌肉没有最大的放松,气息就没有最大量的储存,那高音咬字的问题就会很困难。和人的鼾声一个道理,共鸣达到最彻底时,只有腹肌在跟着鼾声的节奏一样起伏,这是无数实验资料证明了的。所以展开来讲,歌唱咬字的动力也应该在腹肌。
声乐教学久了,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当咬字发音的人。比如有位学生由于咬字发音相当地紧,非常难听。我试了很多曾经用过的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想到了矫枉过正的道理,比如让他的咬字要“越不像这个字越好”“越没形越好”等,这些用语实质上是让他解放唇、齿、舌、猴、嘴不正确的用力。没成想,还真见成效。一段时间后,他的咬字终于能够松开,共鸣丰满,延长音有了泛音,并且悦耳动听了,音域迅速拓展到四个八度以上,一跃成为班里的姣姣者。
二、白话
很多学生喜欢我,是从讲关闭唱法开始的。其实,在平常教学中也不是把关闭二字总挂在嘴上。因为只要心里建立了关闭的理念,在教学语言上还是更通俗易懂为好。
在我的眼里,声乐就是研究气息的一门学问。从这点上来讲,它和体育有共同点。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竭尽全力地跳高,借此练习让其明白什么叫最彻底的深呼吸状态。
往往在一跳之后,就给学生留下了很突出和形象的记忆。它赛过无数理论和语言对歌唱要保持深呼吸的描述,而且会领悟在心。试想,跳高时喉咙必然是打开、同时也是下降的、软腭是上提的、咽腔是扩张的、面罩是兴奋的、鼻腔是充分通畅的。这一切都是关闭唱法的所有需要。如果换了任何别的说法,都是不容易调动这么多的因素,这样协调地配合在一起。这样,所谓关闭唱法的高深理论。只通过了“跳高”这一个动作,就有了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白话,其实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真实的缩写,是智慧的结晶。它像一本大百科全书,指导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它通俗易懂,是语言中的珍宝。它喻理达天下,为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尽宝藏。尽情去运用和发挥白话的作用吧,它会使我们的教学未来不可估量。因此,选择准确、浅显的白话,作为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带领学生,攻克难关,早日到达声乐教学的胜利彼岸。
三、用词形象化
我有位学生因自己低音跑调问题很苦恼,而且已被困扰很久了。理论、方法都说了不少,似乎感觉他都没有一点信心了。于是,我想尽量采用一些新鲜的、形象化的语言,来耐着性子开导他。
咱们就拿“院“来说,你要象朗诵歌词那样。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把这个字朗诵多次。将朗诵到最高处时,气息的状态延续到,朗诵到低处时,唱和朗诵不分家。用大力气,悄悄地说低音,不能悄悄地唱低音。因为说低音时,你必然在情感的状态里,这时情绪状态也会好。而唱低音时,你就会想所谓的方法,使状态僵硬,失去了良好的气息支持。这里说的“悄悄”不只是一个音量问题,它是一种控制气息的状态!只有气息得到有效控制后,我们说“悄悄”唱,音量反而会大。如先不注意控制气息,就想让音量大。其结果是音量并没有大,还出现音不准的问题。经过这次有关如何“悄悄”的探讨之后,没想到这个形象化语言,真使这位学生的低音音准问题得到了纠正和巩固。
在换声点的唱法上说法更多,有位同行问我:换声区要喉咙“二次开放”吗?这个说法对吗?我回答他应该说内容是对的,但能不能用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讲这个问题呢?比如用“始终是一次性开放”会更好理解呢?我们知道歌唱始终要保持“开放”的状态,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尽量不用“一次、二次”这样生硬的概念。只要始终开放着喉咙,告知学生把“始终一次性开放”坚持到底!坚持到底!这样往往就能顺利地通过换声区。
客观地講,各个音区的音色肯定要变,这是绝对的。但如果总在学生思想中灌输音区间音色”不会变”“不会变”“始终一次性开放”的话,我们再采用相应训练方法,换声区间音色就会相对地讲变化不大,还可以说是音色基本统一。
一位年长的歌者,唱了一首歌让我点评。由于他是一个获奖专业户,听到的各种赞美词和声乐术语很多。如何能做到问题讲得既很有必要性,又能注意保护他的积极性和听取意见的兴趣。我想了想,试着这样和他交流:您要注意这几点,第一,每部声乐作品都象个精密的设计图。歌唱的气口要预先安排好,有些高潮处要有充分的气息能随心所欲地展开!第二,语言上再下功夫,风格很大程度决定在语言的味道上。反复多念念,一定要磕巴出些味道来,歌唱时就会优美动听。第三,通常主持人都讲,演唱者XXX。总是第一个字是演,第二个字是唱……,如能让歌词生情生戏,那你的唱就会像讲了一个鲜活的故事。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与你产生共鸣。他回复说,你讲的都是我常常为之困惑的问题。经您这样指点,我明白了。
关于声乐教学语言的技巧,还有很多很多,将在我的其他论文里一一讲述。
作者简介:郭建秀,女,太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声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