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有音乐主题,而音乐思维又是音乐最关键的部分,出现的形式通常也会表现出较强的歌唱性。哼唱法是深化小学音乐主题的重要法宝,本文具体分析深化小学“音乐主题”法宝的途径,希望可以提升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懂得欣賞音乐并记忆音乐主题既是学习音乐的重点,也是每一名欣赏者所必须掌握的要领。因此,唱主题自然也是欣赏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国内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是以唱名法的方式再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因而导致演唱出现音乐不统一、缺乏情感与风格缺乏等问题的发生。
一、把握音乐作品风格
要想深入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首要任务便是要准确把握音乐主题的风格。而要确保对音乐主题风格把握得当,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实践一,唱名法与肢体律动的结合目的就是为了将唱名法合理的与肢体律动紧密结合起来。首先,针对音乐主题中存在的音准问题,可通过灵活应用唱名法来进行解决,而肢体跟随音乐有节奏的律动则有利于解决复杂的节拍。此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生正是因被机械式的唱名法所束缚,以至于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常常过于关注音名音准是否唱对。这样当唱名法将复杂的节奏固定之后,难以让学生深入感知民族音乐作品中的律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长期缺乏感受民族音乐特殊节奏的教学方式,势必难以做到对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
实践二:哼唱法与肢体律动的结合。目的:利用哼唱法与肢体律动结合的方式,同样有助于学生把握音乐的音色与律动,进而通过聆听建立起对音乐主体的初步印象,并使人感知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结果:通过应用哼唱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知音乐作品的音准。但是,在哼唱的过程中常常是通过模仿原始作品,而模仿的对象除了包括音乐的原声,还包括作品中的器乐。因而两者的结合可让学生清楚了解到旋律线条的走向,进而准确把握音乐的音准问题。这样通过进行简单的哼唱,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技巧,而且还能够更加深入地感知音乐主题,充分体现出肢体律动的意义。总之,哼唱实则是将听、唱、动等功能结合到了一起,因而更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主题风格。
二、设计身临音乐场景
哼唱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尊重歌曲作品的歌唱性原则,充分发挥嗓音的优势,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旋律以及音乐作品创设的良好音乐场景。其中,音乐场景不但让演唱与音乐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与气息、力度等也存在相应的联系。此外,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各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哼唱的侧重点也应根据作品差异来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侧重音色的模仿
在《画图展览会》中共计收录了十首小作品。其中,每一首小作品均描绘了一个特定的景物。而将整个曲目串联到一起并将其主题进行贯穿统一,则可表现出五次漫步主题。由此可见,音乐主题在整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作曲家,喜爱以常态漫步为基点,辅以独特的创作手法,让观者能在观看画展的过程中以一种随意漫步的姿态去感受。而与此同时,若以哼唱法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则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漫步状态的随意性,进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逐步感知到作曲家漫步在画展中的状态与内心的独白。
(二)音乐主题情绪的体验和表达化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将情绪和情感充分凸显出来。例如约翰·威廉姆斯,这位著名的美国作曲家曾经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创作了《辛德勒的名单》和华彦钧的《二泉印乐》,均深深地展现出了扣人心弦的音乐主题,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与此同时,两者在音乐强弱的处理方面也是恰如其分,从而将音乐情绪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音乐的主题,便需要将唱名法和哼唱法进行实践对比,而对比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第一,唱名法过于单一。由于小学生普遍无法准确把握固定高音。因此,在音乐作品的实际演唱过程中,如果采用唱名法很容易出现跑调、滑音和色彩不明显的情况。而采用哼唱法则可借由原始音频来让学生明晰旋律线条的走向,进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掌握正确的发生位置以及气息的运用,而学生仅需跟随音频清楚的哼唱,便能清晰感受到旋律的色彩。第二,唱名法无法对乐器音色尽情模仿,而哼唱法则可通过对不同字母的运用来对乐器音乐进行模仿。第三,唱名法在表现力度方面不及哼唱法。由于受学生本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唱名过程中,无法做到保持音名在力度感知与表达上的连贯性。而哼唱法则能以其独特的歌唱性而将乐句间的张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哼唱法更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甚至在某些场合,学生不由自主地便会哼唱其所听到的音乐主题。这比学习作品的曲式结构来得更加自然。
总之,基于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哼唱法无疑是促进小学生掌握音乐主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也应重视哼唱法的运用,如此方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唱谱的恐惧心理,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婷.音乐主题“再构建”,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打开一扇窗[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01):79-80.
[2]连秋吉.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中记忆器乐曲音乐主题的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1):277.
[3]张宏.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J].学周刊,2015(33):78.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主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懂得欣賞音乐并记忆音乐主题既是学习音乐的重点,也是每一名欣赏者所必须掌握的要领。因此,唱主题自然也是欣赏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国内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是以唱名法的方式再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因而导致演唱出现音乐不统一、缺乏情感与风格缺乏等问题的发生。
一、把握音乐作品风格
要想深入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首要任务便是要准确把握音乐主题的风格。而要确保对音乐主题风格把握得当,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实践一,唱名法与肢体律动的结合目的就是为了将唱名法合理的与肢体律动紧密结合起来。首先,针对音乐主题中存在的音准问题,可通过灵活应用唱名法来进行解决,而肢体跟随音乐有节奏的律动则有利于解决复杂的节拍。此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生正是因被机械式的唱名法所束缚,以至于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常常过于关注音名音准是否唱对。这样当唱名法将复杂的节奏固定之后,难以让学生深入感知民族音乐作品中的律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长期缺乏感受民族音乐特殊节奏的教学方式,势必难以做到对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
实践二:哼唱法与肢体律动的结合。目的:利用哼唱法与肢体律动结合的方式,同样有助于学生把握音乐的音色与律动,进而通过聆听建立起对音乐主体的初步印象,并使人感知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结果:通过应用哼唱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知音乐作品的音准。但是,在哼唱的过程中常常是通过模仿原始作品,而模仿的对象除了包括音乐的原声,还包括作品中的器乐。因而两者的结合可让学生清楚了解到旋律线条的走向,进而准确把握音乐的音准问题。这样通过进行简单的哼唱,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技巧,而且还能够更加深入地感知音乐主题,充分体现出肢体律动的意义。总之,哼唱实则是将听、唱、动等功能结合到了一起,因而更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主题风格。
二、设计身临音乐场景
哼唱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尊重歌曲作品的歌唱性原则,充分发挥嗓音的优势,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旋律以及音乐作品创设的良好音乐场景。其中,音乐场景不但让演唱与音乐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与气息、力度等也存在相应的联系。此外,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各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哼唱的侧重点也应根据作品差异来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侧重音色的模仿
在《画图展览会》中共计收录了十首小作品。其中,每一首小作品均描绘了一个特定的景物。而将整个曲目串联到一起并将其主题进行贯穿统一,则可表现出五次漫步主题。由此可见,音乐主题在整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作曲家,喜爱以常态漫步为基点,辅以独特的创作手法,让观者能在观看画展的过程中以一种随意漫步的姿态去感受。而与此同时,若以哼唱法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则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漫步状态的随意性,进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逐步感知到作曲家漫步在画展中的状态与内心的独白。
(二)音乐主题情绪的体验和表达化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将情绪和情感充分凸显出来。例如约翰·威廉姆斯,这位著名的美国作曲家曾经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创作了《辛德勒的名单》和华彦钧的《二泉印乐》,均深深地展现出了扣人心弦的音乐主题,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与此同时,两者在音乐强弱的处理方面也是恰如其分,从而将音乐情绪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音乐的主题,便需要将唱名法和哼唱法进行实践对比,而对比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第一,唱名法过于单一。由于小学生普遍无法准确把握固定高音。因此,在音乐作品的实际演唱过程中,如果采用唱名法很容易出现跑调、滑音和色彩不明显的情况。而采用哼唱法则可借由原始音频来让学生明晰旋律线条的走向,进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掌握正确的发生位置以及气息的运用,而学生仅需跟随音频清楚的哼唱,便能清晰感受到旋律的色彩。第二,唱名法无法对乐器音色尽情模仿,而哼唱法则可通过对不同字母的运用来对乐器音乐进行模仿。第三,唱名法在表现力度方面不及哼唱法。由于受学生本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唱名过程中,无法做到保持音名在力度感知与表达上的连贯性。而哼唱法则能以其独特的歌唱性而将乐句间的张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哼唱法更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甚至在某些场合,学生不由自主地便会哼唱其所听到的音乐主题。这比学习作品的曲式结构来得更加自然。
总之,基于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哼唱法无疑是促进小学生掌握音乐主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也应重视哼唱法的运用,如此方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唱谱的恐惧心理,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婷.音乐主题“再构建”,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打开一扇窗[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01):79-80.
[2]连秋吉.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中记忆器乐曲音乐主题的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1):277.
[3]张宏.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J].学周刊,2015(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