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改后的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县初中物理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课改教材,到现在已有几年了,新课程的改革,引起了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中,深深的感受到,要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下面是本人在新课程使用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与同行探讨。
  
  一、新教材的内容特点
  
  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
  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一改以往教材“难、繁、偏、旧”的现状,所选内容典型、实用、有特色,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新教材难度适中,没有过多过繁的计算,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自主探究学习上,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速度的概念、声音的产生、力的三要素、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等内容都不是由教材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得出。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充分体现STS教育,众多的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摩擦力这节中溜冰鞋、磁悬浮列车,浮力一节中人在死海中漂浮的图片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还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可以与音乐知识相结合。
  
  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1.教师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在传统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环境下,教师被局限在教学大纲所构筑的围城中,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的功能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要求
  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放手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求知,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2.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教学是教在前,学在后。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只是听到教师和少数尖子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师过于重视教学行为的演示,教学只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个人的表现: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做。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教师是控制者,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这种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而新教材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教,学生只学的被动局面。让教师与学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当我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时,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提出了各自的猜想,如“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与接触面面积大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等等。此时我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把這些猜想分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并比一比哪组实验方案最佳。同学们互相合作、商讨后,各小组将本小组的设计方案交了上来,而我此时并不评定哪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多好,而是引导各小组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个个精神抖擞,都迫切希望自己的方案是最佳的,所以做实验时他们都迫不及待、一丝不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虽然他们探究的实验早有定论,但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验和领悟到的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不可能有的。这样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3.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进行有标准答案的书面考试,考查知识、技能、技巧等。注重学科知识,注重“量化”,只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对价值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学习情绪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教师一头扎进了及格率、优秀率中,甚至进入了背物理的误区中。这种做法是急功近利的,会将学生引入歧途,抹杀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丧失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机会。新课程强调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更加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人的价值,对学生体现尊重与关爱,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价值的实现。
  
  三、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人的发展转变,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不是掌握着一种或哪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现代学习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并掌握新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在实施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真正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以培养学生学会提问题,而不是培养“答题高手”。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四、问题讨论
  
  实行新课程以来,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堂气氛活跃,却忽视“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部分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课堂上,教师至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参与度上,以为只要将学生调动起来,响应老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就是一堂好课,导致“双基”的落实变得含糊。虽然,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基础,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2.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
  我们经常看到,不同学校的课堂上,上演着同样一种表扬情景:某一学生回答问题后,其他同学齐声拍掌若干下,做出整齐的手势,同时老师说“回答很好”、“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到底有多少作用?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还有,
  课堂有温度却无深度,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流于形式,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科学探究也变味了,无需探究、考究的偏要去探究、考究,这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形式化。
  3.科学探究的全面开展带来的困难
  新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共有36个探究实验,多数学校实验室器材的配备和现有探究需要已经不再匹配,特别是农村学校经常出现器材短缺现象,再加上农村班级人数过多,有的一个实验小组达到10个学生,这制约着科学探究的顺利开展。另外,课堂要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就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经常出现完不成当堂教学任务的现象。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教师未能深入开展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横向交流,部分学校的新课程教学“涛声依旧”
  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虽变,但部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变化不大,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这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熟悉和理解,接受培训的时间也较短,对新教材的使用没有认真去研究。同时,由于教育的不均衡,部分学校的教师,得不到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加上校本教研气氛淡薄,形同虚设,故此教师的教法变化不大。跨学校跨地区的物理新课程教学的研究又由于经费的制约,比较难于开展,因此不同学校的同科教师未能开展深入的横向交流。
  5.教材内容与配套练习脱节
  许多教师反映,物理新课程好是好,但配套的练习与教材内容不“配套”。部分练习题编排时未考虑到知识点的分布,新内容未讲到而练习题已编上,甚至出现大量的旧教材的内容,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6.老的评价体系还在沿用
  提到评价,我们就会联想到分数,这种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它的不足之处是众所周知的,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一纸定终身”这是几十年来形成的陋习,至今,社会、家长还是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面对新课程的评价,教师产生了许多困惑。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分别对情境性物理问题的设计、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主导性教师作用的发挥三个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情境性物理问题的设计要润物无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数学学科的复习是一项系统而又浩大的工程,知识点之多、内容之广、逻辑性之强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相比的,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安排好复习,使学生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归纳、消化、提高,进而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就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第一阶段:回归课本纵观各省市及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中考试题大部分均是基础题型.故而在第一阶段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是大部分学生拿到基础分的保证.因此要求学生对课本
理化性质:啶磺草胺是磺酰胺类除草剂。啶磺草胺原药质量分数≥96.5%;外观为棕褐色粉末;熔点:208.3℃,分解温度:213℃;蒸气压(20℃):〈1×10^-7Pa;溶解度(g/L,20℃):纯净水中0.0626,pH7缓冲液中
4月26—27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山东亿嘉农化集团承办的农药连锁经营经验交流会在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得到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农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早期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大成汤和吗丁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症各34例,并观察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大成汤组总
新年伊始,湖北省水产局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省内河蟹主产县市、省河蟹产业协会和相关技术单位,分析河蟹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加快河蟹产业发展对策措施,明确提出打造湖北河蟹百亿元产业
所谓多种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有吸引力、充满好奇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几年,我在教研活动中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一、导入歌曲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在开讲之前,播放一曲与所学内容相关、学生所熟知并喜
68%吡嘧·苯噻酰WP(乐邦农)(农药登记证号LS20090733),是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制与开发的高效、广谱、安全除草剂,是针对我国阔叶杂草及莎草发生,越来越严重的生产实际
刘宝荣(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发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10年新春座谈会现在开始。本次新春座谈会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报社、中国商务出版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阅读词汇量有较大的增加。由于词汇量的加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克服词汇障碍成了备考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认为按照字母顺序背词汇表用处很小,因为这种方法有一些缺陷。但是我个人认为,背词汇表仍然是非常有用的记忆策略,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集中背词汇的好处是:短时间内能够积累很多单词。这对于时间很紧的高三学生来说是相当有利的。课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