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in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届中国作文教育高峰论坛”于2004年10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对当前作文教学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中国写作学会青少年写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张伯华在列举了1998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的一篇“范文”后谈到,该作文完全是考生胡编乱造的耸人听闻的故事,尤其让人惊讶的是,时间、地点、故事情节与这位考生几乎雷同的作文,同一考场上就能发现好几篇。
  在日常的作文课堂教学中,两节作文课,学生趴着、歪着、咬笔头者有之, 冥思苦想者有之,无所适从者有之,他们绞尽脑汁凑字数,挖空心思编素材, 处心积虑高立意,并总结出作文高分的“三招儿”:一“套”,二“凑”,三“编”。
  学生在写作面前失去了自主权,在题目面前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的自由,没有了个性,更无从说创新。
  在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前,多年从事写作研究的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作文不像工业,可以大生产,流水线,标准化,模式化,统一化,进行“复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调动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才是写出高质量作文的关键。
  所谓内驱力是指有机体内部或外部刺激唤起并能引向某种目标的内部力量。以内驱力原理为依据的教学方法,在当今学校中居于优势地位。写作的内驱力就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到刺激唤起生理机制的潜能,而产生一种驱使自己去创作的动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使他们爱写、善写、乐写,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涵养性情生“意趣”
  
  每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立个性的个体,语文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人文修养、渊博的学识、创新的实践去影响感染学生。
  l.语文教师用不同于其他学科老师的独特语感去熏染学生,对写作情有独钟,对写作教学充满热情。写作课上,给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等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型活动,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一个善写作的人,就是一个爱表达自己的人,以此慢慢感化学生。语文教师要热爱生活,以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对生活发自内心的诗意追求来影响学生,带领学生爬山、观海,欣赏雪花纷飞,花儿初绽,聆听泉水丁冬,鸟儿鸣唱。
  2.教师要深谙学生心理及文化需求。每学期都适时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关注学生最新动向,捕捉学生兴奋点,努力探寻教师文化与孩子文化的共鸣区,建构孩子们特有的文化世界,拓宽学生作文渠道,引发作文的“源头活水”。前两年学生热衷于读郭敬明的《幻城》,并把该书推荐给我读,当时,我认为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来了,就陪着他们一起阅读,一起欢笑,一起讨论,一起评点,引导学生把泪水化为深刻的思考,化善良的情感为理性的思想。
  3.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语文课堂,精心的教学设计极易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每学期可以上几节精心设计的创新课,让学生感觉老师时时出新,绝活儿不断,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着新鲜感。
  
  二、厚其积累使“薄发”
  
  大量阅读,重视背诵,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才能集众家所长,厚积薄发。教师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听录音,读名著,说热点,评时事,不仅做指导者,更做有真知灼见的参与者,这样才能不断引领学生思想达到更高的层次。
  借鉴古人的写作理念,从写“放胆文”起步,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强调种种规矩,而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让他们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作文训练教学目标逐级分解,化整为零,训练内容与方式上由小到大、由单一到综合地渐进,让学生时时感到目标就在眼前,提高写作兴趣,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向成熟作文过渡。
  
  三、巧用“需要”促乐写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一使需之切,二使乐其业”。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学生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写作的内部动力,而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这需要是生活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应满足学生的需要,即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学说中的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写作时,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写,有迫切需要才会全身心投入地写。
  关于生活需要,可以给学生提供生活中的话题让学生写作。学完传记,让学生回家采访父母,了解父母过去的生活,曾经的理想、情感,给父母作篇小传,学生兴致大增,家长热情配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联系实用文体,我让学生设计一自行车比赛的规则。如果在居民区举行,还要拟写“安民告示”,如遇阴雨,改日举行,拟写改期通知等,学生在这种种假设下写下去,兴趣盎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进行社会调查,写出研究报告,从真实的内心感受和真实的客观现实出发,培养学生写作的欲望,进而培养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注重文学修辞,不刻意培养诗人和文学家,着力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思想,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当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时,要让他们一吐为快。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充满激情地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词语。”接手初一实验班,针对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不理解父母,不珍惜亲情的特点,我利用一次班会给学生读了文章《认识父亲》,我读得动情,学生听得流泪,之后我让每个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给父母设计一次生日宴会,又召开了一次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学生或演讲、或朗诵、或表演小品,全是自己的作品,再加上真情投入,个个都很出色,学生对亲情的认识有了根本的改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才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变以前的苦写为乐写。学生乐意写了,一次写不好,如果有积极正确的引导,谁能说没有好文章诞生呢?
  内在需求可以直接诱发写作动机,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可使学生欣然动笔。
  1.下水作文,示范引导
  根据心理学中的“近体效应”、“示范效应”,教师写几篇“下水作文”对学生的影响会更深远,教师导游、学生学游,师生畅游,学生感觉老师就是一个作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身后自会有许许多多的追随者。
  2.宽打分数,促其进取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受它的即刻结果所控制。如果行为努力可以得到有效的结果,那么这种行为努力继续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反之就可能间断或终止。这启示我们,要重视写作行为产生的效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写作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面对学生每一次“呕心沥血”的作品,老师多一点欣赏,打高一点分数,学生写作的热情可能因此点燃;对学生多一点期待,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可能多几分激情。做学生作品虔诚的欣赏者、赞美者,睿智的启示者、鼓励者是语文老师的明智之举。
  3.朗读发表,竞争提高
  写作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语文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我在教学中有意给学生创造“作品”发表的机会,黑板报、手抄报编集成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满足成就感。
  语文教学是属于终身教育的,而作文教学更是学生将来的学习之本。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提出“绿色作文”的概念,意即学生作文不要包装,应是天性、真情的自然流露,让作文教学真正还学生写作的尊严,从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入手,实现作文的可持续发展。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为完善人生而终身作文的境界。
  (郝翠英,山东省日照铁路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恰当方式,创新实验导入;运用科学形式,组织实验教学;总结学习过程,强化实验
中小型防爆电机的机械噪声主要来自轴承噪声、部件干涉噪声、旋转体振动噪声和机壳共振噪声等,针对这些噪声来源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
文章简要介绍了一种用于工矿企业的防爆监控系统和系统的整体典型方案,并描绘了其发展前景。
采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对外壳进行初始化设计,运用Solidworks软件将得到的设计参数对圆筒形外壳造型,并利用COSMOSwork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壳体和壳盖进行静载工况的应力分析,根据分
用于炼油、化工等企业的防爆高压电动机经常发生崩烧事故,影响了生产安全,造成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因果树图中的9条末端因素进行分析,确认主要原因是由于引线绝缘层损伤。针对
对鼠笼转子增安型电机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气体进入电机内部的几种情况,潜在的点火源种类以及量化标准和检测试验方法,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分析了某公司φ159mmMPM连轧管机组的变形工艺,针对φ172mm系列芯棒失效后,只能改车削一次φ112mm系列芯棒,存在芯棒车削量大、芯棒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增加152mm中间孔型系列。
介绍了厚壁钻具用管对几何尺寸精度的要求,结合Assel机组工艺特点,分析了其生产控制难点及要点。分析认为: Assel机组生产高精度钻具用管时,其减径量大、轧制过程抖动剧烈,微张力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在语感培养中,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