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城镇更新改造中,由于街巷格局多为自发形成,常规规划策略理论支撑不足。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以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为例,提取其街巷格局系统的全局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和可理解度,分析其城镇街巷的可达性以及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城厢镇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性化的指导思路。
关键词:历史城镇;街巷格局;空间句法;集成;可理解度;可达性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如今,历史城镇的更新改造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城镇街巷格局多为自发形成,由于不适应现代高效快速的经济发展而惨遭破坏;另一方面,有别于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传统的街巷格局自由多变,与其他城镇可比性研究不强,在交通需求的预测上也缺乏理性支撑。基于此,本文探讨空间句法理论在历史城镇保护与更新中的运用,研究历史城镇道路格局演变,探索如何使得土地功能布局与道路格局形成关联,保护历史城镇的同时,使之适应现代的经济体制并且良好发展。
1、概念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学者比尔·希列尔首次提出空间句法理论系,理论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定量描述城市空间形态,探究人类活动行为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解读城市空间形态对人类空间行为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2、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部,青白江区内,距成都市25公里,距青白江区城区4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老城范围为城厢镇护城河以内,唐巴公路以南,家珍路以西,城堰街以北,用地规模7 0.28公顷。城厢镇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镇大体上保持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形态和路网格局,即十字街格局,外围护城河环绕。
本研究提取民国和现在两个时期的空间形态信息,以空间句法原理为基础建立句法轴线地图,利用Depthmap软件,提取计算数值包括全局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和平均深度等,建立空间句法集成核图、全局集成度图、局部集成度图和平均深度值图,分析城镇街巷结构以及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城厢镇的保护更新提供理性化指导。
3、城厢镇街巷的空间句法分析
3.1空间集成度分析
全局集成度体现空间的相对中心性,局部集成度则代表行人空间分布的密集程度。运用空间句法中的集成度分析模型,分别绘制轴线分析图,通过计算机辅助计算获得集成度分布数据图示。
可以看出,从民国时期至今,路网系统的集成度核心(红色显示),由纵横的主街包括横向的东街、西街、纵向的南北街组成,两者的交汇处为民国时期县衙署的位置,也是现在的商业中心的位置。但是有所不同的是,现代的的轴线模型显示出,路网系统的集成度核心范围扩大,高集成度值的街道数量增大,城市向东、南发展,商业中心也较民国时期东移和南移,东街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对民国时期,路网的集成度更高,城镇的可达性有所提高,同时,道路集成度越高的区域更适应城镇商业中心的发展。
在计算中如果考虑系统中所有的空间单元,则得到的是整体集成度;而如果只考虑每个空间单元周边若干深度的空间单元,需要设定一定的半径范围,则可以得到局部集成度。通过对空间句法应用案例的分析发现,局部集成度分析半径为3 时(也有例外),局部集成度与商业布局、步行人流量分布等相关性更为密切。基于此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从民国时期到现代,局部集成度也从1.8提升到2.0,城镇整体可达性提高,局部点到点的可达性也相应提高,这与商业的分布现状和行人流量分布也是吻合的。
3.2空间可理解度分析
可理解度用来描述局部变量与整体变量之间的相关度,连接值高的空间,其集成度也高,那么,这就是一个可理解度好的空间系统,代表其具有良好的空间渗透性。
从图中可以看到,相较于民国时期,现在的轴线颜色偏冷,说明道路的连接度降低,同时从道路集成度和道路连接度的相互关系(即定义为可理解度)分析可知,可理解度数值由0.72降低到0.63。在民国时期,南北大街红色轴线延伸较为完整,为整个城镇的主要街道。如今,十字格局大街的连通度相对下降,而南大街南部的局部连通度反而提高,这也说明城镇发展格局有向南发展演变的趋势。
4、古镇综合分析
根据空间特征的轴线分析法,整个空间中只有两条红线条,蓝色短线为最多。红色的线条为十字老街,在老镇中连续性最强,空间尺度最大的空间。红色也表明了它的可达性是最强的,同时与这条红线相交的线的条数也是最多的,因此上下北街成为城镇的核心。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平行于红线的线条大部分为蓝色的短线,这说明这些空间的可达性最差。绿色线条表示可达性较红色的弱一些,但是比蓝色的要强,由此看出次于老镇的这几条街巷对于连接镇区东西的重要性。再次于绿色线条的是蓝色,它们部分连接与红线,这些线条较长说明空间连续性较好;而它们与其他线段的焦点也比较多,说明他们的可达性较好,但是他们弱于绿线条。
从线条走向分析来看,可能是因为与它相交的线段数有的没有绿线多,而有的是因为这些相交线都基本是垂直于它的。可见它的空间构型较绿线来讲比较容易识别,城厢老镇的整体空间特点是上下北街成为主导整个这群的动力,而蓝色空间占多数也体现了城厢镇与外界比较弱,这一点也充分证明了古镇的传统的自我封闭性。
4.1街巷的可达性分析
历史城镇较小的空间尺度,使得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为步行,人群的街道生活较为丰富。为了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将关注焦点落到街道网络上。结合图上的分析,从宏观层面看,东街、下北街与外界和中线轴线连接,中心能量得以渗透, 系统性明显,可达性强,人流的到达程度高。但是,由于原有功能散乱的分布,居民活动胡乱而导致街区活力降低。
分析结论
从宏观的角度,通过两个时期城厢古镇空间句法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是城厢镇老镇十字型的街道格局具有绝对的连通度优势,轴线具有较高的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空间的可达性高;二是随着城镇的发展扩张,老镇的道路格局由内向封闭型转向外向型,城镇的全局集成度的高点也由几何中心向东和向南发展,与城镇发展方向吻合;三是随着道路全局集成度高点向东向南偏移,城镇的商业中心也随之偏移,这充分证实的了城镇功能布局与道路网络的互动关系。而从中观尺度句法分析来看,城镇整体道路格局可识别性高,中心性强;但街巷而内部人流量不大;坊巷内部通视程度较好,可达性较高。
因此,基于以上空间句法理论的分析,应保护街巷的格局,适当增加支路,在城镇保护与更新过程中,重要的在于调整用地功能布局,适应原有的道路网络的同时,使城镇活力得到复兴和发展。
不足总结
本文使用的是空间句法理论中常见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由于空间句法模型对几何因素的忽略和抽象,以独特的拓扑视角理解空间结构,不谈论空间的大小尺度來分析平面组织关系,操作起来更为直接,在交通规划的需求预测阶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是此方法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空间进行抽象的简化处理过程,也忽略道路宽度和道路两侧的土地使用性质等因素,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制约性,这应该在以后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白艺佳. 基于空间句法的荣巷古镇街区空间特征分析[D]. 江南大学, 2009.
[2]陈仲光, 徐建刚, 蒋海兵.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多尺度空间分析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例[J]. 城市规划, 2009, 33(8): 92-96.
[3]傅搏峰, 吴娇蓉, 陈小鸿. 空间句法及其在城市交通研究领域的应用[J].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1).
[4]邵润青. 空间句法轴线地图在方格路网城市应用中的空间单元分割方法改进[J]. 国际城市规划, 2010 (002): 62-67.
[5]高峰. 空间句法与皖南村落巷道空间系统研究——以安徽南屏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03, 11: 42-44.
[6]张愚, 王建国. 再论 “空间句法”[J]. 建筑师, 2004 (3): 33-44.
关键词:历史城镇;街巷格局;空间句法;集成;可理解度;可达性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如今,历史城镇的更新改造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城镇街巷格局多为自发形成,由于不适应现代高效快速的经济发展而惨遭破坏;另一方面,有别于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传统的街巷格局自由多变,与其他城镇可比性研究不强,在交通需求的预测上也缺乏理性支撑。基于此,本文探讨空间句法理论在历史城镇保护与更新中的运用,研究历史城镇道路格局演变,探索如何使得土地功能布局与道路格局形成关联,保护历史城镇的同时,使之适应现代的经济体制并且良好发展。
1、概念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学者比尔·希列尔首次提出空间句法理论系,理论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定量描述城市空间形态,探究人类活动行为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解读城市空间形态对人类空间行为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2、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部,青白江区内,距成都市25公里,距青白江区城区4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老城范围为城厢镇护城河以内,唐巴公路以南,家珍路以西,城堰街以北,用地规模7 0.28公顷。城厢镇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镇大体上保持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形态和路网格局,即十字街格局,外围护城河环绕。
本研究提取民国和现在两个时期的空间形态信息,以空间句法原理为基础建立句法轴线地图,利用Depthmap软件,提取计算数值包括全局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和平均深度等,建立空间句法集成核图、全局集成度图、局部集成度图和平均深度值图,分析城镇街巷结构以及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城厢镇的保护更新提供理性化指导。
3、城厢镇街巷的空间句法分析
3.1空间集成度分析
全局集成度体现空间的相对中心性,局部集成度则代表行人空间分布的密集程度。运用空间句法中的集成度分析模型,分别绘制轴线分析图,通过计算机辅助计算获得集成度分布数据图示。
可以看出,从民国时期至今,路网系统的集成度核心(红色显示),由纵横的主街包括横向的东街、西街、纵向的南北街组成,两者的交汇处为民国时期县衙署的位置,也是现在的商业中心的位置。但是有所不同的是,现代的的轴线模型显示出,路网系统的集成度核心范围扩大,高集成度值的街道数量增大,城市向东、南发展,商业中心也较民国时期东移和南移,东街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对民国时期,路网的集成度更高,城镇的可达性有所提高,同时,道路集成度越高的区域更适应城镇商业中心的发展。
在计算中如果考虑系统中所有的空间单元,则得到的是整体集成度;而如果只考虑每个空间单元周边若干深度的空间单元,需要设定一定的半径范围,则可以得到局部集成度。通过对空间句法应用案例的分析发现,局部集成度分析半径为3 时(也有例外),局部集成度与商业布局、步行人流量分布等相关性更为密切。基于此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从民国时期到现代,局部集成度也从1.8提升到2.0,城镇整体可达性提高,局部点到点的可达性也相应提高,这与商业的分布现状和行人流量分布也是吻合的。
3.2空间可理解度分析
可理解度用来描述局部变量与整体变量之间的相关度,连接值高的空间,其集成度也高,那么,这就是一个可理解度好的空间系统,代表其具有良好的空间渗透性。
从图中可以看到,相较于民国时期,现在的轴线颜色偏冷,说明道路的连接度降低,同时从道路集成度和道路连接度的相互关系(即定义为可理解度)分析可知,可理解度数值由0.72降低到0.63。在民国时期,南北大街红色轴线延伸较为完整,为整个城镇的主要街道。如今,十字格局大街的连通度相对下降,而南大街南部的局部连通度反而提高,这也说明城镇发展格局有向南发展演变的趋势。
4、古镇综合分析
根据空间特征的轴线分析法,整个空间中只有两条红线条,蓝色短线为最多。红色的线条为十字老街,在老镇中连续性最强,空间尺度最大的空间。红色也表明了它的可达性是最强的,同时与这条红线相交的线的条数也是最多的,因此上下北街成为城镇的核心。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平行于红线的线条大部分为蓝色的短线,这说明这些空间的可达性最差。绿色线条表示可达性较红色的弱一些,但是比蓝色的要强,由此看出次于老镇的这几条街巷对于连接镇区东西的重要性。再次于绿色线条的是蓝色,它们部分连接与红线,这些线条较长说明空间连续性较好;而它们与其他线段的焦点也比较多,说明他们的可达性较好,但是他们弱于绿线条。
从线条走向分析来看,可能是因为与它相交的线段数有的没有绿线多,而有的是因为这些相交线都基本是垂直于它的。可见它的空间构型较绿线来讲比较容易识别,城厢老镇的整体空间特点是上下北街成为主导整个这群的动力,而蓝色空间占多数也体现了城厢镇与外界比较弱,这一点也充分证明了古镇的传统的自我封闭性。
4.1街巷的可达性分析
历史城镇较小的空间尺度,使得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为步行,人群的街道生活较为丰富。为了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将关注焦点落到街道网络上。结合图上的分析,从宏观层面看,东街、下北街与外界和中线轴线连接,中心能量得以渗透, 系统性明显,可达性强,人流的到达程度高。但是,由于原有功能散乱的分布,居民活动胡乱而导致街区活力降低。
分析结论
从宏观的角度,通过两个时期城厢古镇空间句法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是城厢镇老镇十字型的街道格局具有绝对的连通度优势,轴线具有较高的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空间的可达性高;二是随着城镇的发展扩张,老镇的道路格局由内向封闭型转向外向型,城镇的全局集成度的高点也由几何中心向东和向南发展,与城镇发展方向吻合;三是随着道路全局集成度高点向东向南偏移,城镇的商业中心也随之偏移,这充分证实的了城镇功能布局与道路网络的互动关系。而从中观尺度句法分析来看,城镇整体道路格局可识别性高,中心性强;但街巷而内部人流量不大;坊巷内部通视程度较好,可达性较高。
因此,基于以上空间句法理论的分析,应保护街巷的格局,适当增加支路,在城镇保护与更新过程中,重要的在于调整用地功能布局,适应原有的道路网络的同时,使城镇活力得到复兴和发展。
不足总结
本文使用的是空间句法理论中常见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由于空间句法模型对几何因素的忽略和抽象,以独特的拓扑视角理解空间结构,不谈论空间的大小尺度來分析平面组织关系,操作起来更为直接,在交通规划的需求预测阶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是此方法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空间进行抽象的简化处理过程,也忽略道路宽度和道路两侧的土地使用性质等因素,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制约性,这应该在以后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白艺佳. 基于空间句法的荣巷古镇街区空间特征分析[D]. 江南大学, 2009.
[2]陈仲光, 徐建刚, 蒋海兵.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多尺度空间分析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例[J]. 城市规划, 2009, 33(8): 92-96.
[3]傅搏峰, 吴娇蓉, 陈小鸿. 空间句法及其在城市交通研究领域的应用[J].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1).
[4]邵润青. 空间句法轴线地图在方格路网城市应用中的空间单元分割方法改进[J]. 国际城市规划, 2010 (002): 62-67.
[5]高峰. 空间句法与皖南村落巷道空间系统研究——以安徽南屏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03, 11: 42-44.
[6]张愚, 王建国. 再论 “空间句法”[J]. 建筑师, 2004 (3): 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