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教育。社会主义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以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因此,音乐课的思想教育要体现在与音乐艺术的美感为一体来进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在教学中明确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一)首先,要优选教材。
在音乐作品中能激发爱国情感的内容很多,既有真、善、美的艺术珍品,也有假、恶、丑的艺术糟粕。因此在教学中选择音乐作品更要有针对性,其中值得重视的有如下几方面:
1、自然美
如刘炽作曲的《我的祖国》、吕其明作曲的《谁不说俺家乡好》马可作曲的《清莹莹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等,这些作品无不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自然美丽的画面。在引导学生歌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
2、人情美,人性美
在许多爱国主义歌曲中,其中有不少是反映人类社会各种强烈情感的。如王立平词曲的《驼铃》体现了革命同志情,《军民团结一家亲》体现了军民鱼水情,陈克正词的《再见吧!妈妈》体现了母子之情……这些歌曲,体现了美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忽略的内容。
3、人类社会美
在历史长河中,大量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作品给我们展现了无数优秀人物的伟大形象。如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黄维作曲的《娘子军连歌》……这些爱国者、民族英雄的优秀品质和爱国热情,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追求正义,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爱国主义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国外也有许多优秀的爱国主义典范歌曲,如法国的《马赛曲》、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德沃克的《念故乡》、西贝柳斯的《芬兰颁》等等,都可引导学生去歌唱、去体会。
(二)其次,要寓教于乐。
音乐的审美教育主要方法是寓教于乐。即:通过优美感人的音乐艺术,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自愿地接受音乐的艺术美,潜移默化地陶治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教唱《国歌》的时候,为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感情,我问学生:“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学生回答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亡。在这之后,日本侵略者又步步进逼,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在教唱的时候,还可以简单地介绍影片《风云儿女》的故事梗概和聂耳创作这首歌曲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为保卫祖国奔赴抗日前线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还必须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使他们明确是与非、正义与邪恶的界限,进而懂得为什么要爱国的道理。要做到这一点,光凭音乐本身很难做到的。因为除了音乐审美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因素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智力、道德等因素施加影响。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这种智力的、道德的教育又不能是说教的,它依然需要寓教于乐。所以,让史实出来说话颇为有力的。
二、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音乐审美教育的优势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因此,通过音乐课陶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是音乐教育中责无旁贷的事。
高中音乐教材中有一大批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祖国歌》、《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都是典型的抗敌御侮的爱国歌曲,《长江之歌》、《祖国颂》、《祝酒歌》等,都是歌颂新中国、激励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歌曲。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冼星海创作于1939年,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胸怀宽广的崇高品德,愤怒地控诉了敌寇的入侵给黄河两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最后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壮地奏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日寇的侵略、为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时代最强音。作品中音节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魄,是作者“为抗战发出怒吼”的真实写照。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在这方面,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通过教师钻研分析教材,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充分地揭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的艺术形象,尽善尽美地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从心灵深处来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深爱国主义的内心感受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收到好的效果。如:(1)在校园里举行革命歌曲大合唱、知识问答、革命诗歌朗诵。(2)通过现代音响设备举行“MTV”艺术欣赏活动。(3)结合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结合学生们日常生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以上简单论述中,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二十一世纪扬帆起航之际,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积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的实践,抓好这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使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责任,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美育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在教学中明确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一)首先,要优选教材。
在音乐作品中能激发爱国情感的内容很多,既有真、善、美的艺术珍品,也有假、恶、丑的艺术糟粕。因此在教学中选择音乐作品更要有针对性,其中值得重视的有如下几方面:
1、自然美
如刘炽作曲的《我的祖国》、吕其明作曲的《谁不说俺家乡好》马可作曲的《清莹莹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等,这些作品无不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自然美丽的画面。在引导学生歌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
2、人情美,人性美
在许多爱国主义歌曲中,其中有不少是反映人类社会各种强烈情感的。如王立平词曲的《驼铃》体现了革命同志情,《军民团结一家亲》体现了军民鱼水情,陈克正词的《再见吧!妈妈》体现了母子之情……这些歌曲,体现了美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忽略的内容。
3、人类社会美
在历史长河中,大量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作品给我们展现了无数优秀人物的伟大形象。如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黄维作曲的《娘子军连歌》……这些爱国者、民族英雄的优秀品质和爱国热情,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追求正义,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爱国主义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国外也有许多优秀的爱国主义典范歌曲,如法国的《马赛曲》、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德沃克的《念故乡》、西贝柳斯的《芬兰颁》等等,都可引导学生去歌唱、去体会。
(二)其次,要寓教于乐。
音乐的审美教育主要方法是寓教于乐。即:通过优美感人的音乐艺术,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自愿地接受音乐的艺术美,潜移默化地陶治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教唱《国歌》的时候,为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感情,我问学生:“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学生回答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亡。在这之后,日本侵略者又步步进逼,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在教唱的时候,还可以简单地介绍影片《风云儿女》的故事梗概和聂耳创作这首歌曲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为保卫祖国奔赴抗日前线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还必须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使他们明确是与非、正义与邪恶的界限,进而懂得为什么要爱国的道理。要做到这一点,光凭音乐本身很难做到的。因为除了音乐审美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因素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智力、道德等因素施加影响。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这种智力的、道德的教育又不能是说教的,它依然需要寓教于乐。所以,让史实出来说话颇为有力的。
二、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音乐审美教育的优势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因此,通过音乐课陶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是音乐教育中责无旁贷的事。
高中音乐教材中有一大批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祖国歌》、《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都是典型的抗敌御侮的爱国歌曲,《长江之歌》、《祖国颂》、《祝酒歌》等,都是歌颂新中国、激励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歌曲。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冼星海创作于1939年,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胸怀宽广的崇高品德,愤怒地控诉了敌寇的入侵给黄河两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最后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壮地奏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日寇的侵略、为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时代最强音。作品中音节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魄,是作者“为抗战发出怒吼”的真实写照。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在这方面,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通过教师钻研分析教材,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充分地揭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的艺术形象,尽善尽美地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从心灵深处来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深爱国主义的内心感受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收到好的效果。如:(1)在校园里举行革命歌曲大合唱、知识问答、革命诗歌朗诵。(2)通过现代音响设备举行“MTV”艺术欣赏活动。(3)结合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结合学生们日常生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以上简单论述中,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二十一世纪扬帆起航之际,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积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的实践,抓好这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使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责任,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美育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