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在现今高校教育中,包括舞蹈在内的美育素质在综合素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舞蹈教育的内涵与艺术特征、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发展的策略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校教育;舞蹈教育;问题;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舞蹈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形式,它不仅仅是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更是提升高校师生与社会公民审美水平、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美学课程,舞蹈教育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舞蹈教育在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涵义及特点
1.高校舞蹈教育的涵义。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形式的艺术种类,是依靠具有节奏的形体动态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而舞蹈作为高校教育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舞蹈教育大体分为两种类别,即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以培养社会的舞蹈专业工作者为目标,使教育对象的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非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要求培养对象对舞蹈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高校的舞蹈教育多数属于非专业教育类别。
2.高校舞蹈教育的特征。舞蹈在高校教育中作为审美艺术价值的表现形式,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培养对象广泛。与专业舞蹈教育不同,高校舞蹈教育作为一种普及性教育,培养对象较为广泛,面向所有在校学生。二是非专业性的教育形式。三是教育过程极为漫长,需要累积丰富的情感。
二、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1.舞蹈教育存在片面性,未能达到整体教育。高校在舞蹈教育方面一直把肢体练习作为舞蹈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未达到整体教育的层面。并且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舞蹈教育只被看作一门选修课程,未能对其引起学校师生足够的重视。
2.舞蹈教育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且目标不明确。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呈现出专业教学与非专业教学两种模式。其中专业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以单一为社会输送高端、拔尖的舞蹈人才为目标;而非专业教学则是通过舞蹈这种美学艺术形式,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多数院校以非专业教学为主,但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不够新颖,导致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三、发展高校舞蹈教育的措施
发展高校舞蹈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那么如何弥补高校舞蹈教育的不足,使其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使高校舞蹈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为此,教师要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位置,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学习舞蹈的能力,无论舞蹈功底强弱,教师都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对舞蹈基础差的学生多加鼓励,培养他们学习舞蹈的信心,开发他们的舞蹈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此外要对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进行挖掘。
2.丰富舞蹈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与完善。如在形体课上,可以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加入进来,使学生在掌握动作韵律与体态要求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族舞的感受。此外,还要增强学生对舞蹈教学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应增加一些舞蹈赏析内容,如分析一些国内外知名舞蹈家的作品,让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而透彻的解读。
3.对舞蹈教师素质的要求。高校舞蹈教师应如下几点:一是舞蹈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素质修养,致力于舞蹈教学工作,并且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舞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人文知识底蕴。只有具备厚重的知识内涵,舞蹈教师才能准确而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才能把学生塑造成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的人。此外,舞蹈教师还应是精通舞蹈表演、舞蹈创作与舞蹈理论的综合性人才。
4.完善舞蹈教学新模式。完善舞蹈教学新模式应从这几个方面把握:第一方面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天性与兴趣从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第二方面是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舞蹈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指导时,要使用专业术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记忆,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舞蹈动作,培养其创作能力。第三方面是要扩大知识面,提高舞蹈水平。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舞蹈教育中,使舞蹈意蕴饱满而深远。
当代高校舞蹈教育的重点旨在通过活泼、生动的舞蹈动作和形象,拓宽学生视野与知识面,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最终将其培养成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莉.浅析体育舞蹈在四川省高校中的发展[J].科技资讯,2014(30).
[2]曹璇,周越.浅谈民族舞蹈在普通高校推廣的可行性办法[J].艺术科技,2013(6).
关键词:高校教育;舞蹈教育;问题;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舞蹈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形式,它不仅仅是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更是提升高校师生与社会公民审美水平、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美学课程,舞蹈教育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舞蹈教育在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涵义及特点
1.高校舞蹈教育的涵义。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形式的艺术种类,是依靠具有节奏的形体动态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而舞蹈作为高校教育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舞蹈教育大体分为两种类别,即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以培养社会的舞蹈专业工作者为目标,使教育对象的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非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要求培养对象对舞蹈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高校的舞蹈教育多数属于非专业教育类别。
2.高校舞蹈教育的特征。舞蹈在高校教育中作为审美艺术价值的表现形式,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培养对象广泛。与专业舞蹈教育不同,高校舞蹈教育作为一种普及性教育,培养对象较为广泛,面向所有在校学生。二是非专业性的教育形式。三是教育过程极为漫长,需要累积丰富的情感。
二、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1.舞蹈教育存在片面性,未能达到整体教育。高校在舞蹈教育方面一直把肢体练习作为舞蹈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未达到整体教育的层面。并且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舞蹈教育只被看作一门选修课程,未能对其引起学校师生足够的重视。
2.舞蹈教育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且目标不明确。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呈现出专业教学与非专业教学两种模式。其中专业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以单一为社会输送高端、拔尖的舞蹈人才为目标;而非专业教学则是通过舞蹈这种美学艺术形式,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多数院校以非专业教学为主,但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不够新颖,导致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三、发展高校舞蹈教育的措施
发展高校舞蹈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那么如何弥补高校舞蹈教育的不足,使其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使高校舞蹈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为此,教师要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位置,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学习舞蹈的能力,无论舞蹈功底强弱,教师都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对舞蹈基础差的学生多加鼓励,培养他们学习舞蹈的信心,开发他们的舞蹈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此外要对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进行挖掘。
2.丰富舞蹈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与完善。如在形体课上,可以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加入进来,使学生在掌握动作韵律与体态要求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族舞的感受。此外,还要增强学生对舞蹈教学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应增加一些舞蹈赏析内容,如分析一些国内外知名舞蹈家的作品,让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而透彻的解读。
3.对舞蹈教师素质的要求。高校舞蹈教师应如下几点:一是舞蹈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素质修养,致力于舞蹈教学工作,并且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舞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人文知识底蕴。只有具备厚重的知识内涵,舞蹈教师才能准确而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才能把学生塑造成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的人。此外,舞蹈教师还应是精通舞蹈表演、舞蹈创作与舞蹈理论的综合性人才。
4.完善舞蹈教学新模式。完善舞蹈教学新模式应从这几个方面把握:第一方面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天性与兴趣从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第二方面是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舞蹈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指导时,要使用专业术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记忆,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舞蹈动作,培养其创作能力。第三方面是要扩大知识面,提高舞蹈水平。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舞蹈教育中,使舞蹈意蕴饱满而深远。
当代高校舞蹈教育的重点旨在通过活泼、生动的舞蹈动作和形象,拓宽学生视野与知识面,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最终将其培养成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莉.浅析体育舞蹈在四川省高校中的发展[J].科技资讯,2014(30).
[2]曹璇,周越.浅谈民族舞蹈在普通高校推廣的可行性办法[J].艺术科技,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