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种油画造型理念的形成,是在个性化的审美理想基础上,对造型的原理、视觉规律、油画形式美法则以及表现技法选择性应用的结果。油画是造型艺术,任何造型表现技法,都必须以造型的原理、视觉规律、美的法则等理论体系为依据,才能实现造型目的,描绘出具有一定形式美和艺术价值的油画作品。因此,油画造型原理、规律、美的标准是根本,表现技法在次要。
关键词:造型原理;视觉规律;审美理想;造型理念
油畫是造型艺术,是应用油性媒介调和颜料、通过一定造型方式与手段,在平面的画布或板面上塑造出具有一定体积、空间、质感等造型艺术表现形式。油画造型和水彩、水粉等造型艺术一样,是依据、并描绘被画物像形体体面上,因受光形成的物像形体表面色彩变化关系,来达到塑造形体体积、空间、质感等三维立体影像的目的,是色彩造型艺术。这与“以线造型”的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本质的差别。完成油画作品的制作过程,西方油画艺术家们历经二十多个世纪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宝贵财富。十九世纪印象派绘画兴起,改变了传统油画表现技法的面貌,开启了油画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并由此形成传统与现代多元化的油画艺术造型理念,进入了当代油画的历史时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油画造型艺术造型原理、表现方法、造型艺术理念之间的关系,明确油画是“说什么”、“怎么说”、“说到什么结果”,探索油画造型艺术理念框架下,技法与原理应用与发展。
一、色彩造型原理是油画造型的依据
近一百多年来,象征西方文化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油画,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传承、与发展。其绘画造型的目的,是在平面上塑造出三维立体影像。凭借的是在光照条件下,物像形体表面色彩明度、色相、纯度变化的秩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西方艺术家们,从公元前五世纪就开始研究透视原理,经一千多年的长期努力,直至十九世纪初,发展完善了包括线透视、大气透视、消逝透视三大绘画透视学原理。彻底解决了油画、水彩等、应用物像色彩变化规律来实现绘画造型目标的理论体系。
1、基本原理
物像是有体积(立体)的,有体积就有构成(组成)体积的体面。在固定的光照条件下,物像形体体面因空间位置不同,不同的体面就有不同的受光条件,形成不同的色彩关系。油画就是描绘这些色彩关系来实现塑造形体体积、空间、质感的造型艺术。如图一《红河情》局部老人头部所示。人物头部大体块,有头顶面、颜面、耳边侧面、下颌底面。在这个大体块上,有额骨、眉骨、颧骨、鼻体块、上下颌骨体块等小体块组成。还有更小的皱纹体块依附在如眉骨这样的、相对大一点的小体块上。无论大、中、或是小的体块上都有构成体积的体面,在光照下,形成色彩由亮到暗、由固有色到环境色(或光源色、透视色)、由纯到灰的色彩变化。准确表述这些色彩变化关系,就能在平面的画布上,塑造出老人面部形体的体积、面部前后的形体空间和皮肤皱纹质感。这就是油画造型的原理与依据。
2、色彩秩序
在光照条件下,物像形体体面上形成的色彩秩序一是固有色明度秩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总结出的明暗五大调。有垂直照光的体面形成最亮的高光区;倾斜照光的体面为灰面区;有环境反射光线较强的体面为微亮的反光区;有环境反射光线较弱的体面为明暗交界线区;物体在技撑面上的投影区。因此,物像形体体面上就形成了由亮到暗依次为高光、灰面、反光、明暗交界线的固有色明度秩序。
二是色相秩序。一方面因环境色彩影响,形成越是靠近环境的形体四周体面上,就越偏向环境色倾向。即,物像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向四周边缘、由固有色相、向环境色相变化的色相秩序。另一方面,因大气透视的原因,所有物像的色彩,由近至远、最终消逝于弱属性紫味蓝色的规律。即、物体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体面向四周边缘、由固有色色相向透视色色相(属性紫味蓝色)渐渐变化的色相秩序。如图二《女孩肖像》面部形体所示。面部中间部分体面上,皮肤固有色色相为中纯度的橙,面部四周的固有色、已不是中纯度的橙色了,而是带有了环境(低纯度的蓝紫)色倾向的色相。这就是皮肤固有色向环境色偏移的、色相由近向远渐变化的秩序。
三是因大气透视“近纯远灰”、消逝透视“近实远虚”的原理,形成物像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向四周边缘、固有色纯度逐渐减弱的纯度秩序。再如图二《女孩肖像》面部形体所示。面部近距离凸起部分形体体面上是皮肤固有色、为中纯度的橙色相,体面转折到远一点距离、面部四周围时,由于物体固有色反射到视觉感官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中纯度的橙色相被这段距离间的空气、水气、尘埃等反射、散射而被削弱和减少,到眼睛里,就不是近距离那样纯度的橙味,而是消失了橙味的色。同时,这被削弱和减少的橙味色光中还夹杂着空气中的臭氧反射的蓝色光而显示出灰紫味,变为弱属性的紫红、蓝紫。更远距离的左下颌角,橙味已消失殆尽了,只有臭氧反射的弱属性蓝色光。所以,大气透的原理,就是所有的物体色彩,从距离近、到距离远由纯变灰,最终消逝于灰紫味蓝色的规律。
因此,物像形体表面色彩秩序发生原理以及透视等视觉规律,是西方油画、水彩等绘画造型艺术造型的原理与依据,与油画表现技法没有关系,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都要通过描绘色彩关系来实现造型目的。
二、多样化的油画表现技法并不能代替油画造型的原理与规律
油画表现技法,简单来说就是如何使油画颜料“贴”到画布上去。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中,经不同时期艺术家的探索发明,形成两大类型的油画表现技法,即,油画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直接画法是直接描绘物像形体体面上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物体形象的方式。如印象派绘画,油画的技法多以点状笔触,“分解”与表现外光在物像形体上形成的多样性色彩;后印象派绘画将物像形体色彩归纳为互补属性的一对颜色,以大块面或动感笔触表现;中国油画人在继承和发扬西方油画技法语言的同时,注入自已文化内涵的绘画造型意识和表现技法,即,中国文人思想“以笔写形”的技法特征;现阶段大多数以户外写生为主的表现方法等。间接画法是通过几个程序或阶段性制作,最终达到表现物体形象的方式。如,很有影响的依维尔技法、坦培拉技法、伦勃朗的透明画法等,其形体体积感塑造过程中,依据物像形体体面上色彩关系,在暗部,总是先铺最暗(明暗交界线区)的色彩,然后在暗部上叠加反光部的色彩;在光部依照由暗到亮的顺序依次叠加不同程度的灰面色彩,最后叠加上去的是高光部分的色彩。或由底层到表层、一层一层表述形体由暗到亮、由内到外、由凹到凸不断叠加的表现方法。或在不同物像前后空间之间、物体与空间环境之间,由于空间远近关系,先描绘最远物像、由远到近依次表述空间秩序中不同远近的物像形体、直到最近处的物体形象(水彩表现方法恰好相反)。形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通过特定制作程序、逐步完成形体、空间、质感塑造的方法。 当前,多元化的绘画表现方法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然而,无论什么表现方法、无论先画什么再怎么画,也无论用大笔、小笔、甚至刀笔,无论用什么样的媒介、什么材质的颜料等等,画面效果虽有所区别,然而其实质、都是在应用色彩造型原理与规律作为造型的依据,也都是在描绘物像形体与空间中、因外光而产生的色彩关系来塑造形象的。因此,油画造型表现技法与造型原理本质上是两回事,没相互关系。
三、多样化的造型理念是油画造形原理与技法的取与舍
油画造型理念是不同油画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素养、个性特征、审美理想及情感倾向等因素,对油画造型艺术原理、规律及表现技法、审美导向的选择性提取与凸显。如,形态特征及其语义的感悟、及其美的属性捕捉、强化与凸显;画面形象间色彩关系及其美的属性捕捉、强化与凸显;形象质感的视觉特征及其美的属性捕捉、强化与凸显;画面空间及构成形式美属性的捕捉、强化与凸显等等。这是油画艺术个性、创新、艺术性的创造与风格形成的过程,也油画造型理念在油画艺术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如图三《彝家女孩之四》所示。一是作者在形体与空间的塑造方面对油画造型原理的选择性应用,并按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创作目标,对画面各形象色彩表达形体体积、空间、质感的视觉感知度做了以下控制性的调整。如,人物面部肤色明度对比弱而获得肤色的整体感,与头发、树干色彩的明度形成强对比,产生清晰的视觉效果而突出了人物面部主题。人物形象与中景树木总体色彩明度对比弱而形成一个整体、与背景空间色彩明度形成强对比,产生了突出主题、主次分明的画面视觉效果和空间远近秩序感。在色相对比方面,人物形像与背景中树木采用蓝与弱属性的橙互补色相对比,拉开主题人物与次要物像之间的对比关系,突出人物主题形象。人物肤色与蓝色服装、蓝与橙互补色相对比关系,强化了色彩色相对比,显示出主题人物表情、五官以及皮肤质感。人物、树木、背景之间依次显示出蓝、橙、藍色相强对比关系,画面空间由近到远、形成蓝到橙、再到蓝的节奏韵律感,突出主题、主次分明,获得视觉感观中清晰的空间层次。在小的局部,如不同空间位置的树叶,采用不同纯度的红、绿互补色相对比关系,既对比又因降低红、绿纯度而和协,再加上色彩明度对比关系,形成空灵、清透、生动的中景层次关系。在纯度对比方面,主题人物及服饰色彩纯度高,人物周围树木色彩纯度低,背景空间色彩纯度更低,形成主题物像与其他次要物像纯度对比不同强度,凸显人物形象与背景空间远近秩序的虚实感,并因此营造出阳光与空气相互交融的画面创作意境。因此,整个画面色彩关系形成“既对比“而又“和谐统一”的形式美规律。二是作者采用“以笔写形”的中国画笔墨造型表现方法,依据形体体面的空间位置、物像形体体面的形态(大小、方圆、粗细、长短等属性)、方向,应用自然流畅的笔触依势依形而写,以质朴的技巧、表达形体的体积感和形态感。这种“写”出的笔触,表达了对物像形态高度概括的写意精神,最大限度体现中国艺术家以笔写形的文化修为与艺术情操的要求,表达了对中国文化背景下油画家审美理想与情怀。
审美理想决定着油画创作理念,创作理念形成特定的油画艺术形式,而画面形式中有形象塑造与技法表现的“度”,以及这种“度”所形成的独特视觉感观与个性风格。这是审美导向中对造型原理方方面面选择性提取与凸显的结果,也是对多样化油画造型表现技法的选择性提取与凸显的结果,是审美理想下、油画创作理念具体体现。
四、结语
油画造型艺术语言,是油画家以塑造自然形象为载体,表达对自然、社会、审美的认知、态度、评价及情感情绪。油画家艺术素养决定了对造型原理与规律的认知,也决定着对造型原理与规律的态度与评价,油画家个性特征、及情感倾向决定了其造型表现技法的选择或必然,两者成为油画家特定的审美需求,从而形成自身的油画造型理念。技法是表象、原理是本质,理念是选择、是审美评价标准。只有分清三者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油画造型原理、视觉规律、形式美法则等理论体系决定性作用,才能明确油画“艺术性”的目标,作出油画造型理念的正确选择与判断。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材《油画》 钱峰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许乔昌论文《色彩造型的依据——色彩秩秩序》
[2]许乔昌论文《关于油画作品“意境”表述的思考》
备注:本文图片资料为作者许乔昌所创作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造型原理;视觉规律;审美理想;造型理念
油畫是造型艺术,是应用油性媒介调和颜料、通过一定造型方式与手段,在平面的画布或板面上塑造出具有一定体积、空间、质感等造型艺术表现形式。油画造型和水彩、水粉等造型艺术一样,是依据、并描绘被画物像形体体面上,因受光形成的物像形体表面色彩变化关系,来达到塑造形体体积、空间、质感等三维立体影像的目的,是色彩造型艺术。这与“以线造型”的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本质的差别。完成油画作品的制作过程,西方油画艺术家们历经二十多个世纪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宝贵财富。十九世纪印象派绘画兴起,改变了传统油画表现技法的面貌,开启了油画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并由此形成传统与现代多元化的油画艺术造型理念,进入了当代油画的历史时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油画造型艺术造型原理、表现方法、造型艺术理念之间的关系,明确油画是“说什么”、“怎么说”、“说到什么结果”,探索油画造型艺术理念框架下,技法与原理应用与发展。
一、色彩造型原理是油画造型的依据
近一百多年来,象征西方文化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油画,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传承、与发展。其绘画造型的目的,是在平面上塑造出三维立体影像。凭借的是在光照条件下,物像形体表面色彩明度、色相、纯度变化的秩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西方艺术家们,从公元前五世纪就开始研究透视原理,经一千多年的长期努力,直至十九世纪初,发展完善了包括线透视、大气透视、消逝透视三大绘画透视学原理。彻底解决了油画、水彩等、应用物像色彩变化规律来实现绘画造型目标的理论体系。
1、基本原理
物像是有体积(立体)的,有体积就有构成(组成)体积的体面。在固定的光照条件下,物像形体体面因空间位置不同,不同的体面就有不同的受光条件,形成不同的色彩关系。油画就是描绘这些色彩关系来实现塑造形体体积、空间、质感的造型艺术。如图一《红河情》局部老人头部所示。人物头部大体块,有头顶面、颜面、耳边侧面、下颌底面。在这个大体块上,有额骨、眉骨、颧骨、鼻体块、上下颌骨体块等小体块组成。还有更小的皱纹体块依附在如眉骨这样的、相对大一点的小体块上。无论大、中、或是小的体块上都有构成体积的体面,在光照下,形成色彩由亮到暗、由固有色到环境色(或光源色、透视色)、由纯到灰的色彩变化。准确表述这些色彩变化关系,就能在平面的画布上,塑造出老人面部形体的体积、面部前后的形体空间和皮肤皱纹质感。这就是油画造型的原理与依据。
2、色彩秩序
在光照条件下,物像形体体面上形成的色彩秩序一是固有色明度秩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总结出的明暗五大调。有垂直照光的体面形成最亮的高光区;倾斜照光的体面为灰面区;有环境反射光线较强的体面为微亮的反光区;有环境反射光线较弱的体面为明暗交界线区;物体在技撑面上的投影区。因此,物像形体体面上就形成了由亮到暗依次为高光、灰面、反光、明暗交界线的固有色明度秩序。
二是色相秩序。一方面因环境色彩影响,形成越是靠近环境的形体四周体面上,就越偏向环境色倾向。即,物像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向四周边缘、由固有色相、向环境色相变化的色相秩序。另一方面,因大气透视的原因,所有物像的色彩,由近至远、最终消逝于弱属性紫味蓝色的规律。即、物体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体面向四周边缘、由固有色色相向透视色色相(属性紫味蓝色)渐渐变化的色相秩序。如图二《女孩肖像》面部形体所示。面部中间部分体面上,皮肤固有色色相为中纯度的橙,面部四周的固有色、已不是中纯度的橙色了,而是带有了环境(低纯度的蓝紫)色倾向的色相。这就是皮肤固有色向环境色偏移的、色相由近向远渐变化的秩序。
三是因大气透视“近纯远灰”、消逝透视“近实远虚”的原理,形成物像形体体面上,由中间凸起部分向四周边缘、固有色纯度逐渐减弱的纯度秩序。再如图二《女孩肖像》面部形体所示。面部近距离凸起部分形体体面上是皮肤固有色、为中纯度的橙色相,体面转折到远一点距离、面部四周围时,由于物体固有色反射到视觉感官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中纯度的橙色相被这段距离间的空气、水气、尘埃等反射、散射而被削弱和减少,到眼睛里,就不是近距离那样纯度的橙味,而是消失了橙味的色。同时,这被削弱和减少的橙味色光中还夹杂着空气中的臭氧反射的蓝色光而显示出灰紫味,变为弱属性的紫红、蓝紫。更远距离的左下颌角,橙味已消失殆尽了,只有臭氧反射的弱属性蓝色光。所以,大气透的原理,就是所有的物体色彩,从距离近、到距离远由纯变灰,最终消逝于灰紫味蓝色的规律。
因此,物像形体表面色彩秩序发生原理以及透视等视觉规律,是西方油画、水彩等绘画造型艺术造型的原理与依据,与油画表现技法没有关系,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都要通过描绘色彩关系来实现造型目的。
二、多样化的油画表现技法并不能代替油画造型的原理与规律
油画表现技法,简单来说就是如何使油画颜料“贴”到画布上去。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中,经不同时期艺术家的探索发明,形成两大类型的油画表现技法,即,油画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直接画法是直接描绘物像形体体面上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物体形象的方式。如印象派绘画,油画的技法多以点状笔触,“分解”与表现外光在物像形体上形成的多样性色彩;后印象派绘画将物像形体色彩归纳为互补属性的一对颜色,以大块面或动感笔触表现;中国油画人在继承和发扬西方油画技法语言的同时,注入自已文化内涵的绘画造型意识和表现技法,即,中国文人思想“以笔写形”的技法特征;现阶段大多数以户外写生为主的表现方法等。间接画法是通过几个程序或阶段性制作,最终达到表现物体形象的方式。如,很有影响的依维尔技法、坦培拉技法、伦勃朗的透明画法等,其形体体积感塑造过程中,依据物像形体体面上色彩关系,在暗部,总是先铺最暗(明暗交界线区)的色彩,然后在暗部上叠加反光部的色彩;在光部依照由暗到亮的顺序依次叠加不同程度的灰面色彩,最后叠加上去的是高光部分的色彩。或由底层到表层、一层一层表述形体由暗到亮、由内到外、由凹到凸不断叠加的表现方法。或在不同物像前后空间之间、物体与空间环境之间,由于空间远近关系,先描绘最远物像、由远到近依次表述空间秩序中不同远近的物像形体、直到最近处的物体形象(水彩表现方法恰好相反)。形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通过特定制作程序、逐步完成形体、空间、质感塑造的方法。 当前,多元化的绘画表现方法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然而,无论什么表现方法、无论先画什么再怎么画,也无论用大笔、小笔、甚至刀笔,无论用什么样的媒介、什么材质的颜料等等,画面效果虽有所区别,然而其实质、都是在应用色彩造型原理与规律作为造型的依据,也都是在描绘物像形体与空间中、因外光而产生的色彩关系来塑造形象的。因此,油画造型表现技法与造型原理本质上是两回事,没相互关系。
三、多样化的造型理念是油画造形原理与技法的取与舍
油画造型理念是不同油画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素养、个性特征、审美理想及情感倾向等因素,对油画造型艺术原理、规律及表现技法、审美导向的选择性提取与凸显。如,形态特征及其语义的感悟、及其美的属性捕捉、强化与凸显;画面形象间色彩关系及其美的属性捕捉、强化与凸显;形象质感的视觉特征及其美的属性捕捉、强化与凸显;画面空间及构成形式美属性的捕捉、强化与凸显等等。这是油画艺术个性、创新、艺术性的创造与风格形成的过程,也油画造型理念在油画艺术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如图三《彝家女孩之四》所示。一是作者在形体与空间的塑造方面对油画造型原理的选择性应用,并按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创作目标,对画面各形象色彩表达形体体积、空间、质感的视觉感知度做了以下控制性的调整。如,人物面部肤色明度对比弱而获得肤色的整体感,与头发、树干色彩的明度形成强对比,产生清晰的视觉效果而突出了人物面部主题。人物形象与中景树木总体色彩明度对比弱而形成一个整体、与背景空间色彩明度形成强对比,产生了突出主题、主次分明的画面视觉效果和空间远近秩序感。在色相对比方面,人物形像与背景中树木采用蓝与弱属性的橙互补色相对比,拉开主题人物与次要物像之间的对比关系,突出人物主题形象。人物肤色与蓝色服装、蓝与橙互补色相对比关系,强化了色彩色相对比,显示出主题人物表情、五官以及皮肤质感。人物、树木、背景之间依次显示出蓝、橙、藍色相强对比关系,画面空间由近到远、形成蓝到橙、再到蓝的节奏韵律感,突出主题、主次分明,获得视觉感观中清晰的空间层次。在小的局部,如不同空间位置的树叶,采用不同纯度的红、绿互补色相对比关系,既对比又因降低红、绿纯度而和协,再加上色彩明度对比关系,形成空灵、清透、生动的中景层次关系。在纯度对比方面,主题人物及服饰色彩纯度高,人物周围树木色彩纯度低,背景空间色彩纯度更低,形成主题物像与其他次要物像纯度对比不同强度,凸显人物形象与背景空间远近秩序的虚实感,并因此营造出阳光与空气相互交融的画面创作意境。因此,整个画面色彩关系形成“既对比“而又“和谐统一”的形式美规律。二是作者采用“以笔写形”的中国画笔墨造型表现方法,依据形体体面的空间位置、物像形体体面的形态(大小、方圆、粗细、长短等属性)、方向,应用自然流畅的笔触依势依形而写,以质朴的技巧、表达形体的体积感和形态感。这种“写”出的笔触,表达了对物像形态高度概括的写意精神,最大限度体现中国艺术家以笔写形的文化修为与艺术情操的要求,表达了对中国文化背景下油画家审美理想与情怀。
审美理想决定着油画创作理念,创作理念形成特定的油画艺术形式,而画面形式中有形象塑造与技法表现的“度”,以及这种“度”所形成的独特视觉感观与个性风格。这是审美导向中对造型原理方方面面选择性提取与凸显的结果,也是对多样化油画造型表现技法的选择性提取与凸显的结果,是审美理想下、油画创作理念具体体现。
四、结语
油画造型艺术语言,是油画家以塑造自然形象为载体,表达对自然、社会、审美的认知、态度、评价及情感情绪。油画家艺术素养决定了对造型原理与规律的认知,也决定着对造型原理与规律的态度与评价,油画家个性特征、及情感倾向决定了其造型表现技法的选择或必然,两者成为油画家特定的审美需求,从而形成自身的油画造型理念。技法是表象、原理是本质,理念是选择、是审美评价标准。只有分清三者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油画造型原理、视觉规律、形式美法则等理论体系决定性作用,才能明确油画“艺术性”的目标,作出油画造型理念的正确选择与判断。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材《油画》 钱峰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许乔昌论文《色彩造型的依据——色彩秩秩序》
[2]许乔昌论文《关于油画作品“意境”表述的思考》
备注:本文图片资料为作者许乔昌所创作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