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2020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延迟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方针政策下,各地纷纷响应开展起线上教学活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线上教育遇到了一系列难题和问题,其中,以学生主动性差、教学效率低这一问题最为突出。笔者拟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性质和特殊要求出发,就其中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冠疫情;线上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07
一、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特殊性
实际上,线上教学的模式早已在网络上出现,许多全国知名的教育机构,如“学而思”“新东方”“沪江网校”等,都拥有自己的线上教学平台,而“慕课”“超星”等平台,更是提供了大量的免费开放的名校名师公开课程,线上教学,实际上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只不过以这次疫情为契机,才被人为地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而本次疫情期间的出现的线上教学,和此前早已出现的线上教学实际上存在根本的区别。疫情前已经存在的线上教学模式,一般是针对某种具体的技能和学习需求(并且在生活中比较不易接触到的)而产生的,面向固定有主动需要的群体的私人化的收费式教学辅导,而本次疫情期间,在教育部一声令下中如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华神州上疯狂生长的线上教学,实施的主体是各大公立学校的师生,学习的动因是外界施与的。也即是说,前者的逻辑是,我想要学习某种内容,而线上的某个学习材料正好能提供我想学的内容,所以我选择线上学习;而后者的逻辑是,学生需要学习了,而学校不能开学,那就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简单来说,一个是积极的选择性补充,属于相对主动的学习行为;一个是必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属于相对被动的学习行为。
我们可以将疫情前已经存在的线上教学理解为补课机构,當一个人选择去某个补课机构补习的时候,必然有积极的主观学习意图,才会选择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主动学习(甚至为此支付不低的学费);而学校作为一个相对廉价的、非主动选择的学习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甚至体现出一定的抗拒性,往往需要在老师和家长严格管理要求之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当然,笔者所说的主动和被动只是二者相对而言,并不能指代所有的对象。
线上教学本身的发展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有余力,则补习,作为一种学业之外的补充性选择,线上教学的便利和相对低价成就了其自身的天然优势,越来越多的知识消费群体催生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究其根本,线上教学是一种已有教育基础上的补充,是学习主题对与线下的学校教育选择性的发展,其存在的必然,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自觉的需求之上的。而在疫情期间产生的线上教学,不过是学校教育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形式罢了,其本质的不同,决定了它的非主动性和非可选性,而这跟实际的线上教学的核心精神正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甚至都不能算作是真正的线上教学。
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动选择的教育模式,线上教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和需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是需求刺激了生产,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线上教学,正是在大量的主动学习的需求中刺激产生的,而在疫情期间,这种模式被颠倒了,不是先有需求再有产品,而是先推出产品,再赋予需求。
二、线上教学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学习的驱动力都并不来自自身,而是来自于外界(学校和家庭),老师安排什么,我就做什么,老师没安排,我就不做,老师管得严,我就好好做,老师管得不严,我就随意敷衍了事,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更毋要提许许多多仇视着应试教育、认为应试教育毫无意义、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自由发展的学生了,在无人能够实施有效的约束管制的情况下,没有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尽人意,是丝毫不让人意外的事情。
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地位和能动作用被大大的削弱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尤为凸显。线下教育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集中的学习,教师可以随时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能及根据其状态及时调整上课方式,学生处于教师和教室的双重管束之中,并且师生之间直接的互动行为,也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专注力起到促进作用。而线上教学则全然不同,学生的学习地点从学校教师转移到了家庭当中,由集体学习变为个人学习,学习的效率和紧张感必然大打折扣,教师也无法直接地观察到学生的动态,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几乎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只有那些学习主动性强、积极性高、效率高、方法好的学生,才能够在线上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据《重大疫情下的中小学教育审思: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一文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分别有7.1%和38.7%的学生会在线上教学中经常和有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分别有27.1%和2.1%的学生居家期间较少和从不主动学习,分别有5.1%和4.2%的学生偶尔和从不预习,分别有17.3%和3.5%的学生对居家学习不太适应和非常不适应。以上表明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待提高。”“线上学习专注度方面,六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相对最高,高中生尤其高三学生最低;在预习和总结习惯上,小学生尤其六年级学生表现最好,高中生表现较差,高三学生表现最差;居家学习适应性方面,小学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其中六年级学生表现最好,高三学生表现最差。” [1]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习自主性明显偏低,并且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高三学生竟然是在疫情教学期间多方面表现最差的群体。
按理来说,经过多年的打磨锻炼,加之巨大的升学压力,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本应该是最好的才对,然而为何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呢?
参考文献
张辉蓉,刘燚.重大疫情下的中小学教育审思: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20,36(02):3-9+28.
关键词:新冠疫情;线上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07
一、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特殊性
实际上,线上教学的模式早已在网络上出现,许多全国知名的教育机构,如“学而思”“新东方”“沪江网校”等,都拥有自己的线上教学平台,而“慕课”“超星”等平台,更是提供了大量的免费开放的名校名师公开课程,线上教学,实际上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只不过以这次疫情为契机,才被人为地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而本次疫情期间的出现的线上教学,和此前早已出现的线上教学实际上存在根本的区别。疫情前已经存在的线上教学模式,一般是针对某种具体的技能和学习需求(并且在生活中比较不易接触到的)而产生的,面向固定有主动需要的群体的私人化的收费式教学辅导,而本次疫情期间,在教育部一声令下中如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华神州上疯狂生长的线上教学,实施的主体是各大公立学校的师生,学习的动因是外界施与的。也即是说,前者的逻辑是,我想要学习某种内容,而线上的某个学习材料正好能提供我想学的内容,所以我选择线上学习;而后者的逻辑是,学生需要学习了,而学校不能开学,那就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简单来说,一个是积极的选择性补充,属于相对主动的学习行为;一个是必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属于相对被动的学习行为。
我们可以将疫情前已经存在的线上教学理解为补课机构,當一个人选择去某个补课机构补习的时候,必然有积极的主观学习意图,才会选择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主动学习(甚至为此支付不低的学费);而学校作为一个相对廉价的、非主动选择的学习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甚至体现出一定的抗拒性,往往需要在老师和家长严格管理要求之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当然,笔者所说的主动和被动只是二者相对而言,并不能指代所有的对象。
线上教学本身的发展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有余力,则补习,作为一种学业之外的补充性选择,线上教学的便利和相对低价成就了其自身的天然优势,越来越多的知识消费群体催生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究其根本,线上教学是一种已有教育基础上的补充,是学习主题对与线下的学校教育选择性的发展,其存在的必然,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自觉的需求之上的。而在疫情期间产生的线上教学,不过是学校教育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形式罢了,其本质的不同,决定了它的非主动性和非可选性,而这跟实际的线上教学的核心精神正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甚至都不能算作是真正的线上教学。
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动选择的教育模式,线上教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和需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是需求刺激了生产,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线上教学,正是在大量的主动学习的需求中刺激产生的,而在疫情期间,这种模式被颠倒了,不是先有需求再有产品,而是先推出产品,再赋予需求。
二、线上教学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学习的驱动力都并不来自自身,而是来自于外界(学校和家庭),老师安排什么,我就做什么,老师没安排,我就不做,老师管得严,我就好好做,老师管得不严,我就随意敷衍了事,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更毋要提许许多多仇视着应试教育、认为应试教育毫无意义、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自由发展的学生了,在无人能够实施有效的约束管制的情况下,没有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尽人意,是丝毫不让人意外的事情。
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地位和能动作用被大大的削弱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尤为凸显。线下教育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集中的学习,教师可以随时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能及根据其状态及时调整上课方式,学生处于教师和教室的双重管束之中,并且师生之间直接的互动行为,也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专注力起到促进作用。而线上教学则全然不同,学生的学习地点从学校教师转移到了家庭当中,由集体学习变为个人学习,学习的效率和紧张感必然大打折扣,教师也无法直接地观察到学生的动态,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几乎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只有那些学习主动性强、积极性高、效率高、方法好的学生,才能够在线上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据《重大疫情下的中小学教育审思: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一文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分别有7.1%和38.7%的学生会在线上教学中经常和有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分别有27.1%和2.1%的学生居家期间较少和从不主动学习,分别有5.1%和4.2%的学生偶尔和从不预习,分别有17.3%和3.5%的学生对居家学习不太适应和非常不适应。以上表明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待提高。”“线上学习专注度方面,六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相对最高,高中生尤其高三学生最低;在预习和总结习惯上,小学生尤其六年级学生表现最好,高中生表现较差,高三学生表现最差;居家学习适应性方面,小学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其中六年级学生表现最好,高三学生表现最差。” [1]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习自主性明显偏低,并且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高三学生竟然是在疫情教学期间多方面表现最差的群体。
按理来说,经过多年的打磨锻炼,加之巨大的升学压力,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本应该是最好的才对,然而为何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呢?
参考文献
张辉蓉,刘燚.重大疫情下的中小学教育审思: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20,36(02):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