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型课堂是保证自主学习的重要思路. 利用“教学案”打造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需要高度重视策略的作用. 本文论述了“程式化”策略、“教学案”策略,以及有效评价的策略,并结合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面对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从“教学案”的视角看初中数学教学,发现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师需要在教學策略上做足文章.
所谓“教学案”,在我们的研究视域里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将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并以纸质方案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用来对学生进行导学、导练、导结(小结),以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型课堂,是指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思路下延伸思维,而教师的教此时则服务于学生的学. 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特点是: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学教互动,精讲精练. 在这一思路的作用下,我们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策略”当成一个研究的核心,因为在研究中笔者注意到,所有的学习最终都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只有瞄准自主学习型课堂并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让“教学案”的作用充分发挥,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从而最终成功打造自主学习型课堂.
很显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准,需要教师的教学策略作支撑,而教学策略又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 本文即以初中数学为例,结合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上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的“程式化”教学策略
课堂原本不该“程式化”,因为程式化最大的弊端在于让学生囿于固定的学习模式当中,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显然不是自主学习型课堂所需要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程式化教学如果实施恰当,其不仅不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模式化,还会让学生的一些自主学习行为更加“自动化”. 要知道,真正的自主学习一定是具有自动化特征的,只有在某个学习环节结束之后能够自动地转入下一个环节学习,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型课堂. 在我们的研究中,这一程式化的教学策略具体分为这样几个步骤:(1)认准目标,自主探究;(2)紧扣重点,合作学习;(3)展示质疑,深度探究;(4)练习检测,巩固反馈;(5)回扣目标,反思升华.
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为例,学生在确定目标的时候,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目的——这并不会因为是标题而为学生所重视,写在黑板上而学生熟视无睹的现象很正常,这也是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大忌. 而探究的过程,就是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过程,这个过程外显为数学活动,内显为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发现“每一组平行线的‘同位角’(学生此时并不知道名称)相等”,这个过程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绝不给予其他的影响;其后,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以确定学习重点——通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 质疑是为了驱动探究的深入,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中,学生的质疑主要体现在同位角相等与直线平行的必然对应关系上,这是一种基于逻辑的质疑,而质疑又必然使探究进一步深入. 笔者发现,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指向理论与实践的,所谓理论,就是数学语言角度的对应关系,所谓实践,就是数学活动中的对应关系. 而当这种关系在梳理之后得到对应,学生也就确认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因而在利用这个结论完成练习的时候,就显得更为得心应手. 在最后的“回扣目标,反思升华”的阶段,笔者让学生回顾了自己的学习过程,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直线平行的判定,这显然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这样的课堂也就完成了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五个步骤得到了充分且自然的运用,学生所经历的这一程序,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的学习过程体验,可以让学生在这五个步骤的切换中更为自然、自动,从而为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驱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案”策略
既然是基于“教学案”的视角来研究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教学策略,那教学案自然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我们的研究中,教学案并不是一个生硬的东西,其运用非常灵活,且教学案并不排斥教材. 事实上,教材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们的教学案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上的内容与步骤,而是基于学生的思维,更多的是设计一些可以撬动学生思维的问题,因此教学案策略运用的第一个关键,就是让其与教材之间进行有效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因而实施“教学案”的基础就是学生对课本的阅读.
比如上面所举的“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当中,我们就让学生先阅读课本提出的要求,然后完成数学活动. 当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图形去作平行线时,就是有效的阅读(当然也是自主的阅读). 读课本的过程中,教师最多只需要强调读的要求,如直尺与三角尺的摆放关系以及移动方式等,这是一个将教材上的数学语言与图形“动画”化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由静至动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所需学习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案策略运用的第二个关键是,通过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究. 上述探究过程中,通过数学活动可以发现,得到了平行线之后,同位角是相等的. 在学生探究之后我们用教学案呈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教材不标出两个角,你能否有意识地发现两个角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是想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对平行线中角的关系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直线平行与两个同位角的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这一问题具有明显的驱动学生思维的作用,而学生对此问题自主思考的过程,又将自主型学习课堂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教学案策略运用的第三个关键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数学探究的成果,进而用数学语言去描述这一成果. 数学探究之后,学生总有收获,这个收获如何体现?我们在研究中、在教学案中留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让学生自主写出探究收获,对语言的运用不作明确要求;而另一个区域则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后,强调用数学语言描述结论(如果原本就是使用的数学语言,那这里可以省去不写). 这种“自主探究的果实自己摘”的策略,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成为自主型学習课堂打造的重要推力.
教学案策略运用的第四个关键是,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问题,那这个问题要尽量由自己提出. 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梳理自己的数学理解的过程,也是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切不可代替. 教学案的右侧同样留有空间以让学生随时写下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巡视时要关注这些问题并作记录,以便决定解答方式. 从自主学习型课堂打造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重要的保障.
总之,教学案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载体,其在初中数学自主型学习课程的打造过程中,不仅是一个物化的东西,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只有认识到这种双重作用,才能让两者相得益彰.
“有效评”的自主意识激活策略
自主型学习课堂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只有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激活,自主型学习课堂才会真正成为现实.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否被有效激活,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 我们认为,只有有效的评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意识被激活的催化剂.
从教学案的角度来看,评价所面向的对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师自身的素养等. 这里笔者想重点谈一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运用问题,因为这个指向学生学习过程的核心,与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否激活密切相关.
事实上,在上面的“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当中,有部分学生并不能将课本上的语言指导变成自己的数学实践活动,这个时候怎么办?就需要教师的介入,而介入的方式就是评价. 笔者针对这部分学生强调:“我们现在需要判断自己是不是具有将静态的文字与图片变成动画的能力!你们告诉我,你们能够想到哪里?困难出现在哪里?你觉得出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是指向学生思维的问题式评价,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细化,更可以有效驱动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完成自主意识的激活.
综上所述,教学案下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打造,需要有效的策略支撑,而策略肯定来源于实践,策略是否有效则需得到学生学习过程的证明.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面对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从“教学案”的视角看初中数学教学,发现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师需要在教學策略上做足文章.
所谓“教学案”,在我们的研究视域里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将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并以纸质方案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用来对学生进行导学、导练、导结(小结),以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型课堂,是指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思路下延伸思维,而教师的教此时则服务于学生的学. 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特点是: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学教互动,精讲精练. 在这一思路的作用下,我们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策略”当成一个研究的核心,因为在研究中笔者注意到,所有的学习最终都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只有瞄准自主学习型课堂并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让“教学案”的作用充分发挥,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从而最终成功打造自主学习型课堂.
很显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准,需要教师的教学策略作支撑,而教学策略又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 本文即以初中数学为例,结合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上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的“程式化”教学策略
课堂原本不该“程式化”,因为程式化最大的弊端在于让学生囿于固定的学习模式当中,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显然不是自主学习型课堂所需要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程式化教学如果实施恰当,其不仅不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模式化,还会让学生的一些自主学习行为更加“自动化”. 要知道,真正的自主学习一定是具有自动化特征的,只有在某个学习环节结束之后能够自动地转入下一个环节学习,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型课堂. 在我们的研究中,这一程式化的教学策略具体分为这样几个步骤:(1)认准目标,自主探究;(2)紧扣重点,合作学习;(3)展示质疑,深度探究;(4)练习检测,巩固反馈;(5)回扣目标,反思升华.
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为例,学生在确定目标的时候,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目的——这并不会因为是标题而为学生所重视,写在黑板上而学生熟视无睹的现象很正常,这也是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大忌. 而探究的过程,就是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过程,这个过程外显为数学活动,内显为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发现“每一组平行线的‘同位角’(学生此时并不知道名称)相等”,这个过程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绝不给予其他的影响;其后,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以确定学习重点——通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 质疑是为了驱动探究的深入,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中,学生的质疑主要体现在同位角相等与直线平行的必然对应关系上,这是一种基于逻辑的质疑,而质疑又必然使探究进一步深入. 笔者发现,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指向理论与实践的,所谓理论,就是数学语言角度的对应关系,所谓实践,就是数学活动中的对应关系. 而当这种关系在梳理之后得到对应,学生也就确认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因而在利用这个结论完成练习的时候,就显得更为得心应手. 在最后的“回扣目标,反思升华”的阶段,笔者让学生回顾了自己的学习过程,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直线平行的判定,这显然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这样的课堂也就完成了自主学习型课堂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五个步骤得到了充分且自然的运用,学生所经历的这一程序,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的学习过程体验,可以让学生在这五个步骤的切换中更为自然、自动,从而为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驱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案”策略
既然是基于“教学案”的视角来研究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教学策略,那教学案自然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我们的研究中,教学案并不是一个生硬的东西,其运用非常灵活,且教学案并不排斥教材. 事实上,教材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们的教学案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上的内容与步骤,而是基于学生的思维,更多的是设计一些可以撬动学生思维的问题,因此教学案策略运用的第一个关键,就是让其与教材之间进行有效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因而实施“教学案”的基础就是学生对课本的阅读.
比如上面所举的“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当中,我们就让学生先阅读课本提出的要求,然后完成数学活动. 当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图形去作平行线时,就是有效的阅读(当然也是自主的阅读). 读课本的过程中,教师最多只需要强调读的要求,如直尺与三角尺的摆放关系以及移动方式等,这是一个将教材上的数学语言与图形“动画”化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由静至动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所需学习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案策略运用的第二个关键是,通过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究. 上述探究过程中,通过数学活动可以发现,得到了平行线之后,同位角是相等的. 在学生探究之后我们用教学案呈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教材不标出两个角,你能否有意识地发现两个角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是想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对平行线中角的关系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直线平行与两个同位角的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这一问题具有明显的驱动学生思维的作用,而学生对此问题自主思考的过程,又将自主型学习课堂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教学案策略运用的第三个关键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数学探究的成果,进而用数学语言去描述这一成果. 数学探究之后,学生总有收获,这个收获如何体现?我们在研究中、在教学案中留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让学生自主写出探究收获,对语言的运用不作明确要求;而另一个区域则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后,强调用数学语言描述结论(如果原本就是使用的数学语言,那这里可以省去不写). 这种“自主探究的果实自己摘”的策略,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成为自主型学習课堂打造的重要推力.
教学案策略运用的第四个关键是,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问题,那这个问题要尽量由自己提出. 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梳理自己的数学理解的过程,也是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切不可代替. 教学案的右侧同样留有空间以让学生随时写下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巡视时要关注这些问题并作记录,以便决定解答方式. 从自主学习型课堂打造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重要的保障.
总之,教学案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载体,其在初中数学自主型学习课程的打造过程中,不仅是一个物化的东西,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只有认识到这种双重作用,才能让两者相得益彰.
“有效评”的自主意识激活策略
自主型学习课堂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只有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激活,自主型学习课堂才会真正成为现实.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否被有效激活,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 我们认为,只有有效的评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意识被激活的催化剂.
从教学案的角度来看,评价所面向的对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师自身的素养等. 这里笔者想重点谈一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运用问题,因为这个指向学生学习过程的核心,与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否激活密切相关.
事实上,在上面的“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当中,有部分学生并不能将课本上的语言指导变成自己的数学实践活动,这个时候怎么办?就需要教师的介入,而介入的方式就是评价. 笔者针对这部分学生强调:“我们现在需要判断自己是不是具有将静态的文字与图片变成动画的能力!你们告诉我,你们能够想到哪里?困难出现在哪里?你觉得出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是指向学生思维的问题式评价,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细化,更可以有效驱动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完成自主意识的激活.
综上所述,教学案下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打造,需要有效的策略支撑,而策略肯定来源于实践,策略是否有效则需得到学生学习过程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