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优秀的文本或文段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善于采用归纳、推理、演绎等逻辑方法,紧扣关键段、关键句和关键词,关注微言大义,揣摩弦外之音,注意辨别和筛选。能否捕捉存储的有价值的阅读信息,是衡量阅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善于归纳推理
不少阅读信息并非显山露水,一看就知,要善于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然后捕捉到一条条有价值的阅读信息,例如《热爱生命》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他在火边烘着潮湿的鞋袜。麂皮鞋已经成了湿透的碎片。毡袜子有好多地方都磨穿了,两只脚皮开肉绽,都在流血。一只脚腕子胀得血管直跳,已经肿得和膝盖一样粗了。
从“他在火边烘着潮湿的鞋袜”可推断出接近北冰洋的这片荒漠上天气寒冷潮湿,否则怎么会烤火呢?从“麂皮鞋已经成了湿透的碎片”可推理出那位淘金者顽强求生,已经走了很多很多的路,争取冲出绝境。从“两只脚皮开肉绽”、“一只脚腕子胀得血管直跳,肿得和膝盖一样粗了”可判断出淘金者伤得不轻,已经精疲力竭。从这段文字还可归纳出淘金者具有顽强的毅力,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热爱生命,永不放弃,争取逃出死神魔掌。这些都是富有价值的信息,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突出主旨。
二.紧扣关键词句
快速、准确地捕捉有价值的阅读信息,可以提纲挈领,紧紧扣住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窥一斑而见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写道:
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老舍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在这一段里恰到好处地使用了“挣命”这个词,把处在残酷无情环境中的祥子的命运概括得十分准确。先请同学们查字典解释“挣命”,再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获取以下重要的阅读信息:祥子受尽极端痛苦的折磨、摧残,已经精疲力竭,却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要一天不拉车就活不下去。他不断地挣扎,力图摆脱不幸的遭遇。“浇”、“裹”、“拽”等动词,“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等矛盾心理是“挣命”的具体体现,表现出祥子为了生计而在暴雨中“挣命”的悲惨遭遇。“死”写出了坐车人的冷酷无情,是祥子不得不在暴雨中“挣命”的原因之一。
三.关注微言大义
文中有些词句看起来很平常,其实常常是“微言大义”。阅读时不可忽视这些地方,注重品味、揣摩,以求从看似平常的词句中获取有价值的阅读信息。李森祥的《台阶》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父亲说洗了十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地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句中“轻飘飘地没着落”从表面上看十分平凡、普通,事实上是“微言大义”。父亲终年没有鞋,脚上裂着的干沟里嵌满沙泥,难得洗干净反而不习惯了。这一描写从侧面表现出父亲的勤劳和贫困,彰显出劳动人民的本色。阅读时要做一个心细的人,重视“微言大义”之处,通过咬文嚼字,挖掘丰富的内蕴和深奥的道理。
四.揣摩弦外之音
好的作品往往比较含蓄,意在言外,阅读时要仔细品味、揣摩,引导学生拨开那层若隐若现的面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走进语言深处,掌握弦外音,理解潜台词,明白双关语,真正捕捉到有价值的阅读信息。《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克拉丽丝说得何等冠冕堂皇,怕伤胃,怕惯坏孩子,似乎理由很充足,从关心孩子、教育孩子入手,事实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在于省钱。克拉丽丝是一个富有铜臭味的女人,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为了不在众人面前失面子,煞费苦心,口是心非,反映了她有极强的虚荣心。
类似以上的例子很多。好文章贵在曲,往往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引人深思,要反复琢磨,仔细领悟,把握语言的真正意蕴。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由“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的过程,“事实判断”即指准确捕捉文本传递的有价值的信息,“价值判断”就是对作品的评价、鉴赏。阅读时要因文而异,采取适当方法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为鉴赏、评价积累丰富的素材。
邱明霞,吴振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吴江。本文编校:左晓光
一.善于归纳推理
不少阅读信息并非显山露水,一看就知,要善于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然后捕捉到一条条有价值的阅读信息,例如《热爱生命》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他在火边烘着潮湿的鞋袜。麂皮鞋已经成了湿透的碎片。毡袜子有好多地方都磨穿了,两只脚皮开肉绽,都在流血。一只脚腕子胀得血管直跳,已经肿得和膝盖一样粗了。
从“他在火边烘着潮湿的鞋袜”可推断出接近北冰洋的这片荒漠上天气寒冷潮湿,否则怎么会烤火呢?从“麂皮鞋已经成了湿透的碎片”可推理出那位淘金者顽强求生,已经走了很多很多的路,争取冲出绝境。从“两只脚皮开肉绽”、“一只脚腕子胀得血管直跳,肿得和膝盖一样粗了”可判断出淘金者伤得不轻,已经精疲力竭。从这段文字还可归纳出淘金者具有顽强的毅力,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热爱生命,永不放弃,争取逃出死神魔掌。这些都是富有价值的信息,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突出主旨。
二.紧扣关键词句
快速、准确地捕捉有价值的阅读信息,可以提纲挈领,紧紧扣住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窥一斑而见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写道:
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老舍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在这一段里恰到好处地使用了“挣命”这个词,把处在残酷无情环境中的祥子的命运概括得十分准确。先请同学们查字典解释“挣命”,再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获取以下重要的阅读信息:祥子受尽极端痛苦的折磨、摧残,已经精疲力竭,却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要一天不拉车就活不下去。他不断地挣扎,力图摆脱不幸的遭遇。“浇”、“裹”、“拽”等动词,“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等矛盾心理是“挣命”的具体体现,表现出祥子为了生计而在暴雨中“挣命”的悲惨遭遇。“死”写出了坐车人的冷酷无情,是祥子不得不在暴雨中“挣命”的原因之一。
三.关注微言大义
文中有些词句看起来很平常,其实常常是“微言大义”。阅读时不可忽视这些地方,注重品味、揣摩,以求从看似平常的词句中获取有价值的阅读信息。李森祥的《台阶》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父亲说洗了十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地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句中“轻飘飘地没着落”从表面上看十分平凡、普通,事实上是“微言大义”。父亲终年没有鞋,脚上裂着的干沟里嵌满沙泥,难得洗干净反而不习惯了。这一描写从侧面表现出父亲的勤劳和贫困,彰显出劳动人民的本色。阅读时要做一个心细的人,重视“微言大义”之处,通过咬文嚼字,挖掘丰富的内蕴和深奥的道理。
四.揣摩弦外之音
好的作品往往比较含蓄,意在言外,阅读时要仔细品味、揣摩,引导学生拨开那层若隐若现的面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走进语言深处,掌握弦外音,理解潜台词,明白双关语,真正捕捉到有价值的阅读信息。《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克拉丽丝说得何等冠冕堂皇,怕伤胃,怕惯坏孩子,似乎理由很充足,从关心孩子、教育孩子入手,事实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在于省钱。克拉丽丝是一个富有铜臭味的女人,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为了不在众人面前失面子,煞费苦心,口是心非,反映了她有极强的虚荣心。
类似以上的例子很多。好文章贵在曲,往往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引人深思,要反复琢磨,仔细领悟,把握语言的真正意蕴。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由“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的过程,“事实判断”即指准确捕捉文本传递的有价值的信息,“价值判断”就是对作品的评价、鉴赏。阅读时要因文而异,采取适当方法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为鉴赏、评价积累丰富的素材。
邱明霞,吴振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吴江。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