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渗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集功能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本文以紫砂壶“沙漠之恋”为例,浅谈其设计理念。
关键词 紫砂壶;沙漠之恋;文化内蕴
宜兴紫砂壶从最初的实用饮茶器皿脱胎为如今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高雅艺术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紫砂壶的文化性。紫砂壶的文化内蕴以不同的时代背景为基础,一把优秀的紫砂壶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融入当代人文元素,契合时代潮流,展现出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沙漠之恋壶”(见图1)采用原矿段泥制作,契合沙漠的色泽和荒芜的特点,呈现出一片广阔无垠的沙漠意象,设计新颖独特、推陈出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紫砂壶发展至今,其造型大致可分为光素器、花器和筋纹器,此壶模拟物象的形态,泥料和造型相辅相成,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呈现出奔放大气的形态和气质特点,充分体现了紫砂的可塑性,体现了紫砂壶造型的多样化。
此壶精选原矿段泥,颗粒感强,金黄色的颗粒在壶表面上若隐若现,壶身呈现出有规律的横向肌理纹,粗中有细、凹凸不平,仿若风沙弥漫,在时间的作用下形成或高或低的沙丘。黄沙万里,天地连成一线,在夕阳的照射下一片金色,让人不禁联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诗句。整壶肌理看似粗糙,实则是刻意独到的设计。无需繁杂的装饰,全凭泥料天然的色泽和纹理表现出沙漠的壯阔辽远、浑然天成,足见紫砂壶技艺的精到。欣赏此壶,整壶仿若古代酒器,底足高挺架起壶身,提升整壶气势,线条自然内凹向上延伸舒展,形成饱满开阔的鼓腹,盖面弧度与壶体外周相契合,浑然一体,壶钮垂直向上立起,宛如风沙堆积形成的沙丘;短小的壶嘴微微突出,流口开阔,出水顺畅,圈把与壶流相呼应,方圆并济。整壶外周轮廓并不光滑,参差不齐,恍若风沙自然堆积而成,天工造物。整壶线条抑扬顿挫、刚柔并济,表现出一种浑厚自然的张力和原始的生命力,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欣赏此壶,犹如跨越千年历史,让人回到那段遥远的丝绸之路,感受到路途的艰辛和古代人们的探索精神。恢宏的落日让大漠染上一层褐红,远处传来寂寞而空灵的驼铃声,一只驼队缓缓前行,背载着沉重的物品,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中沿着一条无形的路走下去,纵然前方路途遥远,但驼队成员满脸坚定,流露着无畏无惧、一往无前的神气。“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自古以来,关于沙漠的诗词数不胜数,诗中描绘了大漠的壮观唯美,也流露出身处大漠的荒凉孤寂和保家卫国的情结。提起沙漠,就让人联想到沙漠胡杨、沙漠骆驼等极具精神意义的事物,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沙漠胡杨生长在恶劣残酷、干旱缺水的环境中,却风骨凛凛、自强不息,始终守望着家园,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体现出生命的不屈和顽强。骆驼,它素有“沙漠之舟”之称,它性情温和、负重无怨、忠诚无私,面对前路艰辛总是不知疲倦,人们将这种高尚的品质概括为“骆驼精神”,骆驼有两种精神:一是相信沙漠的那边是绿洲,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暗示着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走向成功。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汉代张骞受命开辟通往西域各国的商道,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使中西方通过商业交流产生碰撞,使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它向西方正式介绍了中国,也把西域的风采告诉了古代的中国人。丝绸之路体现了中国坚强不屈、开放包容、和平合作以及探索创新的精神,它塑造了过去的世界,也塑造了当今的世界,正在影响未来的世界。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展现出渊源的文化厚重感,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让人享受视觉美感的同时,更被其中内蕴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情感所折服,传承了历史,弘扬了紫砂文化。
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为一名紫砂艺人,应不断锤炼自身制壶技艺,提高自身艺术审美和文化修养,注重对作品文化理念的认知和把握,以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使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
关键词 紫砂壶;沙漠之恋;文化内蕴
宜兴紫砂壶从最初的实用饮茶器皿脱胎为如今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高雅艺术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紫砂壶的文化性。紫砂壶的文化内蕴以不同的时代背景为基础,一把优秀的紫砂壶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融入当代人文元素,契合时代潮流,展现出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沙漠之恋壶”(见图1)采用原矿段泥制作,契合沙漠的色泽和荒芜的特点,呈现出一片广阔无垠的沙漠意象,设计新颖独特、推陈出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紫砂壶发展至今,其造型大致可分为光素器、花器和筋纹器,此壶模拟物象的形态,泥料和造型相辅相成,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呈现出奔放大气的形态和气质特点,充分体现了紫砂的可塑性,体现了紫砂壶造型的多样化。
此壶精选原矿段泥,颗粒感强,金黄色的颗粒在壶表面上若隐若现,壶身呈现出有规律的横向肌理纹,粗中有细、凹凸不平,仿若风沙弥漫,在时间的作用下形成或高或低的沙丘。黄沙万里,天地连成一线,在夕阳的照射下一片金色,让人不禁联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诗句。整壶肌理看似粗糙,实则是刻意独到的设计。无需繁杂的装饰,全凭泥料天然的色泽和纹理表现出沙漠的壯阔辽远、浑然天成,足见紫砂壶技艺的精到。欣赏此壶,整壶仿若古代酒器,底足高挺架起壶身,提升整壶气势,线条自然内凹向上延伸舒展,形成饱满开阔的鼓腹,盖面弧度与壶体外周相契合,浑然一体,壶钮垂直向上立起,宛如风沙堆积形成的沙丘;短小的壶嘴微微突出,流口开阔,出水顺畅,圈把与壶流相呼应,方圆并济。整壶外周轮廓并不光滑,参差不齐,恍若风沙自然堆积而成,天工造物。整壶线条抑扬顿挫、刚柔并济,表现出一种浑厚自然的张力和原始的生命力,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欣赏此壶,犹如跨越千年历史,让人回到那段遥远的丝绸之路,感受到路途的艰辛和古代人们的探索精神。恢宏的落日让大漠染上一层褐红,远处传来寂寞而空灵的驼铃声,一只驼队缓缓前行,背载着沉重的物品,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中沿着一条无形的路走下去,纵然前方路途遥远,但驼队成员满脸坚定,流露着无畏无惧、一往无前的神气。“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自古以来,关于沙漠的诗词数不胜数,诗中描绘了大漠的壮观唯美,也流露出身处大漠的荒凉孤寂和保家卫国的情结。提起沙漠,就让人联想到沙漠胡杨、沙漠骆驼等极具精神意义的事物,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沙漠胡杨生长在恶劣残酷、干旱缺水的环境中,却风骨凛凛、自强不息,始终守望着家园,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体现出生命的不屈和顽强。骆驼,它素有“沙漠之舟”之称,它性情温和、负重无怨、忠诚无私,面对前路艰辛总是不知疲倦,人们将这种高尚的品质概括为“骆驼精神”,骆驼有两种精神:一是相信沙漠的那边是绿洲,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暗示着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走向成功。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汉代张骞受命开辟通往西域各国的商道,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使中西方通过商业交流产生碰撞,使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它向西方正式介绍了中国,也把西域的风采告诉了古代的中国人。丝绸之路体现了中国坚强不屈、开放包容、和平合作以及探索创新的精神,它塑造了过去的世界,也塑造了当今的世界,正在影响未来的世界。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展现出渊源的文化厚重感,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让人享受视觉美感的同时,更被其中内蕴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情感所折服,传承了历史,弘扬了紫砂文化。
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为一名紫砂艺人,应不断锤炼自身制壶技艺,提高自身艺术审美和文化修养,注重对作品文化理念的认知和把握,以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使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