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思考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li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不确定的。这包含着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细心与责任感去敏锐地发现科学价值并探寻背后科学道理的过程。教学设计固然重要,教学过程动态变化,老师的职业敏感,机智灵活的生成处置,教育契机的捕捉,处处影响着探究活动的成败。
  关键词:动态生成修养人文智慧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208-01
  
  科学课堂以探究为主要形式,概念生成建立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科学课堂上,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伴之而来的是学生的成长的心理需要。如何对待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呢?
  
  1 生成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艺术修养
  教师的精心准备就是定好环节,定好轨迹,铺好道路,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道路中乖乖地学习,顺顺当当地完成探究。
  然而,百密一疏,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又岂是谁能都预知和安排得了的?而实验中出现的“意外”,应是相对于我们的教学预设的“意外”,对于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言,它一点也不意外。例如:瓶子破了,瓶里的水一样会热胀冷缩,只是现象的明显与否;水煮活鱼实验中,鱼儿死了,热传递的规律还在那儿,只是不同的规律(原理)在起作用而已。课例:在学习三年级科学《把固体放入水中》这一课中,学生亲历体验:如何把细砂从混浊的水中分离出来(过滤)的实验。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能给我的果汁过滤吗?”这时,老师如果不理睬,认为他的问题不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意义,就会阻碍学生的思维,甚至可能会打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违背了我们的教学宗旨。这时顺应他的思维,问他:“你为什么会想到要给桔子水过滤呢?”学生答:“果汁是不是也能象砂那样把它过滤出来?”显然学生已经思考到了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是否能够过滤出来的问题上,这是课前没有预设的内容。这个问题师随机生成,很有价值,该怎么办呢——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师生讨论结果是:做实验验证。实验的结果没能把桔子汁从水中过滤出来。之后,老师没有放弃这次机会,反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一时间,课堂变得安静了(学生们在思考),最后得出“象果汁这样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是不能用过滤来分离出来”的结论。“你还有疑问吗?”新的问题又来了—— 有没有其他办法能把果汁弄出来呢……生一次次质疑、反驳、推理、求证等,无不表现出了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这样一场“意外”引发的“事故”原因的求证和问题解决,不是给了他们又一次极好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探索精神的熏陶吗?这样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得到了肯定和爱护,鼓励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从而激励了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科学知识的理解、内化,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精神的养成都要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才能得以最好的实现。
  
  2 生成的科学课堂更体现课程的人文理念
  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宽容的心来善待孩子的迟疑,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真正关怀和尊重!让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的情感流淌在科学探究中,让孩子们富有灵性而又单纯的“意外”点亮科学课堂。
  在《认识花》一课的探究活动开始时,有一半的同学对于眼前鲜艳的花儿下犹豫了,老师抓住契机,表扬了爱花护花的美德。有两个小组同学主动提议合二为一,只解剖一朵花。这种情感的表达令在座的师生动容,也因此在犹豫间放慢了解剖的脚步。有得有失,在得与失之间,老师没有着急没有催促,有的是对课堂的从容淡定,对学生的理解,对教育契机的捕捉,对教学艺术的展示。
  她走到同学中来,弯下腰来,深情地说:“舍不得是吗?怕解剖毁了美丽的花朵,下不了手?”同学们拼命点头。“花儿,不但外表美,而且内心也很美。它今天献出自己,贡献给大家做实验,是为了我们更好地了解花。”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了解了花,就能更好地爱花护花。”几个学生点点头,一个声音说:“老师,还是下不了手。”老师走过来,举起桌上的粘板和记录单说:“解剖后,请同学把花的各部分有序地粘在板上,盖上保鲜膜制成标本,保留下来。记录单上呈现我们此次活动的文字及图画成果。解剖一朵花,收获两份成果,同学说,这有意义对不对。花会愿意的。”同学们陆续动起手来,此时课时已经过半。老师走到同学们中间,或引导解剖顺序,或指导记录。我明显地看到她两次举起手看看表。
  第二次调查完成情况时,仍有第六小组没有完整记录。同学们恐怕一辈子也忘不了,老师用一种她们认为残酷的方式去认识花,挑战孩子从懂事起的“不摘花不毁花”的美德,重建“了解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的价值观。同学们也恐怕一辈子也不知道,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真正经历一次观察的体验,牺牲了自己的预设,也牺牲了和别人竞争的机会。毕竟这是课堂比赛,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完整课。
  在我看来,这才是一次完整的探究,经历了情感的碰撞,从情感出发的探究课堂充满了人文精神。
  
  3 生成的科学课堂更需要教育智慧
  动态生成的课堂千变万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意外的教学资源,机智把握,高效利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首先要有爱心和耐心,然后是要教育教学艺术和方法。机智处理可给教学锦上添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愉快。
  耳闻章鼎儿老师的《米饭的观察》中安排了大米的观察,预设中6分钟的观察活动足足用了40分钟。课堂上,章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大米,给大米分类、命名。
  课堂上,学生完全被大米吸引,从大米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硬度、透明度乃至顶上的小缺口,无一遗漏的被发现。在活动中,学生调动了所有的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牙齿嚼。放大镜、灯光,都成了好帮手。
  如果章老师严格控制活动时间,如果一心想完成教学任务,如果粗暴打断活动,如果草草收场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不!在汇报交流环节,章老师对仔细观察的同学表达深深的敬意—— 佩服的目光;对把186粒大米因各不相同分为186类的同学发出啧啧称赞—— 思维独特;给在黑板上画米的同学们画了一个又一个的红圈圈儿—— 理所当然的奖励;对发现大米凹陷的的同学竖起大拇指—— 观察很准确,表达很准确,有眼力!
  教师要以开放性的观念和心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科学空间,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课堂,大世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一定要遵循遇事不急不躁,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处理,够随时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甚至是错误背后暗藏的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着“给学生创造快乐的体验、帮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的育人观念.为社会负责.为家长负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聪明才智的发展负责.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强调现代企业对于工业设计人员的需求以及工业设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作
本刊讯 省政府不久前召开全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传达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省10年来民族教育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民族教育
期刊
新疆(不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建设田间高效节水面积达到66.7万hm2成为全国农业高效节水面积最大的省区。新增高效节水面积比往年增长了90%,建设面积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我与朱伯石教授相识于1952年秋。他在中原大学结业后,分配来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任教。他早就是知名的高中语文教师。我把他当成自己的学长和老师。但在称呼上,我们很随便。他
在教学的时候,我喜欢玩花样,自以为这就是创新,因而很得意。
当前,在企业、商业等行业一个新词被频繁使用.即“零距离”。一日.笔者突发奇想:“零距离”是不是也可以引入教育行业?即教育也需实现“零距离”。
目前,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本文特指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七年级上、下册)已广泛使用。我校数学教师切实贯彻新课程的精神.深入研究新教材,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