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校内校外艺术教育比较,揭示艺术教育“过热”表象下的种种不和谐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校内校外艺术教育和谐发展。
【关键词】 均衡教育;教育环境;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143-02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艺术教育迅速发展,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了很大改观,继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艺术教育热。各种艺术培训班层出不穷,艺术类高考生源火爆,艺术考级方兴未艾,确实起到了普及艺术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但透视种种艺术教育过热现象又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种种不和谐因素。
1 校内校外艺术教育理念的差别
学校艺术教育重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在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享受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构筑美的灵魂、和谐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其哲学基础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本主义理论。正如吴斌先生在博鳌亚洲教育论坛上的发言所述:“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可能更多的强调的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也就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手段来发展人可塑造的能力。可能这个更符合我们整体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但在实施当中,我们忘了一点,就是音乐中的教育,人在音乐中的成长,强调音乐的学习和音乐自身的价值作用。”这里吴斌先生指出了前段时间课改中的偏颇,但对通过音乐去塑造人的指导思想是肯定的。优美的音乐只有与人的生理、心理节奏,与人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相结合,才能成为催化剂,影响人的精神构成,塑造高尚美好的灵魂。
但校外艺术教育与此大不相同,其价值取向是技术指标,培训目的是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如社会上的舞蹈培训班,书法培训班,电子琴培训班等等,训练目的单一明确,艺术类小课更是如此。究其社会根源来自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增大。艺术类高考,艺术类考级均强调技术指标。一些著名高校宣布: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社会水平最高级别的考试,才有资格报名参加高校艺术特招生考试。以此为杠杆,导致投资方一家长,培训方一教师均带着很强的功利性实施艺术教育,可见和学校艺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别。
2 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上的差异
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学校艺术教育与校外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也有极大的不同学校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其审美能力,注重面向全体,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如曹理先生总结的:参与一体验模式,情境一陶冶模式、示范一模仿模式,行为一辅助模式,探索一创造模式,引导一发现模式,自学一指导模式,传授一接受模式等等,发展到“无模式”教学,教无定法,倡导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教学效果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活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但学校艺术教育有其局限性,艺术品种不够丰富多样,音乐教师多是引导学生艺术鉴赏,擅长声乐、键盘,不能满足学生广泛涉猎艺术领域,根据其条件、爱好选择艺术种类学习的要求。
校外艺术教育重专业技巧,功利性较强,教育对象大多起步早、年龄小,所以教学方式上也多是传授一接受模式,比较单一。其教学效果是学生技巧上进步快,但从学生身心考虑,负担重、压力大,很多孩子小小年龄就演奏七级、八级的曲目,常常不愿意练琴,不愿意回课,与其心智、体能、文化程度均构成极大的反差,其人才速成的弊端如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指出的:当代年轻钢琴家的技巧令他望尘莫及,但文化趣味、修养却亟待提高。他语重心长告诫年轻人不要沾沾自喜于一时的功名,“成功并不等于成就。”
3 师资的差异
学校艺术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有严格的标准。如学历、普通话等级、心理学、教育学成绩,不同的知识结构要求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如小学教师资格,初中教师资格等。但校外的艺术教育师资方面缺少规范管理,无专业资格上的考核、认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既有专业团体的演奏员,也有部队转业的文艺兵,还有各行各业职工中的业余文艺爱好者。其中不乏一些趋利者,只想赚钱,对学生毫不负责,误人子弟艺术上引入歧途。也有专业团体的演奏员自己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但却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懂得如何跟学生交流,不懂得善待学生,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给琴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 音响资料的差异
正如孔子“六艺”中把“乐”排在第二位,注重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一样,学校艺术教育也注重音乐作品给学生的影响,所起的教化作用,能入教材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名曲,既有审美价值,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校外文化市场却带者鲜明的商业色彩,其“娱乐化”倾向非常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繁荣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彩铃等等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其轻松、时尚、新颖、极强的时空穿透力对青少年构成巨大的吸引力,和学校艺术教育宏扬的民族文化、严肃音乐形成很大的反差。所以,现在的学校藝术教育面对的是多元音乐并存的整个现实社会,相形之下,学校艺术教育份量还较轻,较显单薄,如何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整体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需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仅靠学校艺术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5 艺术教育上的平等与不平等
相比较而言:学校艺术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平等的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硬件、软件,校外艺术教育则大不相同,彰显的是不平等教育的一面,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不同,学生享受校外艺术教育资源也大不相同,有的给孩子投资上万元购名牌乐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去上海、北京上专家、教授几百元乃至上千元一节的艺术小课,也有的购置中档乐器,在本市选名师上小课,还有的购置低档乐器,报名参加培训班上大课的,另有些低收入家庭温饱尚得不到保证,何谈让孩子学艺术。这种艺术教育上的不平等现象只有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全体国民生活达小康水平,才能有效解决。以上所作的校内校外艺术教育比较,旨在分析其中不和谐因素。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需要说明的,阐述的校内校外艺术教育差异,不光我国存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存在。我在莫斯科留学多年,观察俄罗斯艺术教育,小学之前和我国差不多。除了上学校的音乐课,家长给孩子在社会上报各种艺术班或请名师上小课。但到了高中以后,教育体制和我国不同,有很多音乐高中,美术高中等等,不是我国音乐学院附中性质,而是属于普通高中,家长可根据孩子特长,定向培养。另俄罗斯的大学体制灵活,学生到高校后还可根据自己的发展及时做调整,转学、转系都较灵活。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构建均衡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特提建议如下:
①利用音协,美协等机构,构建校内校外艺术教育师资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及时传递教育改革新信息。
②规范艺术教育市场,教师经过有关方面的考核认定,获得资格证书,方可执教。收费标准也因根据不同职称物价部门作出明确规定。
③应像管理网吧一样,国家需出台相关条例以法治理音像市场,加大对生产经营黄色音像制品的打击力度以确保青少年键康成长所需的文化环境。
④国家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缩小贫富悬殊的一系列措施,应尽快得到落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解决不公平教育问题。
⑤构建丰富多彩的学校第二课堂,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让学生享受专业团体名师资源,满足学生对不同门类艺术选择学习的需要。从社会上聘请名师,弥补学校师资上的不足,从而形成校内,校外艺术教育互补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孔子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的是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希望全社会高度重视,共同构建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88特刊所登巴莱希,奥尔森著丁东红翻译的《政策的性质与音乐教育》一文。
[2] 中国音乐教育2004第12期刊登曹理先生所著《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回顾与前瞻》。
【关键词】 均衡教育;教育环境;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143-02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艺术教育迅速发展,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了很大改观,继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艺术教育热。各种艺术培训班层出不穷,艺术类高考生源火爆,艺术考级方兴未艾,确实起到了普及艺术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但透视种种艺术教育过热现象又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种种不和谐因素。
1 校内校外艺术教育理念的差别
学校艺术教育重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在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享受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构筑美的灵魂、和谐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其哲学基础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本主义理论。正如吴斌先生在博鳌亚洲教育论坛上的发言所述:“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可能更多的强调的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也就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手段来发展人可塑造的能力。可能这个更符合我们整体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但在实施当中,我们忘了一点,就是音乐中的教育,人在音乐中的成长,强调音乐的学习和音乐自身的价值作用。”这里吴斌先生指出了前段时间课改中的偏颇,但对通过音乐去塑造人的指导思想是肯定的。优美的音乐只有与人的生理、心理节奏,与人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相结合,才能成为催化剂,影响人的精神构成,塑造高尚美好的灵魂。
但校外艺术教育与此大不相同,其价值取向是技术指标,培训目的是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如社会上的舞蹈培训班,书法培训班,电子琴培训班等等,训练目的单一明确,艺术类小课更是如此。究其社会根源来自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增大。艺术类高考,艺术类考级均强调技术指标。一些著名高校宣布: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社会水平最高级别的考试,才有资格报名参加高校艺术特招生考试。以此为杠杆,导致投资方一家长,培训方一教师均带着很强的功利性实施艺术教育,可见和学校艺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别。
2 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上的差异
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学校艺术教育与校外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也有极大的不同学校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其审美能力,注重面向全体,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如曹理先生总结的:参与一体验模式,情境一陶冶模式、示范一模仿模式,行为一辅助模式,探索一创造模式,引导一发现模式,自学一指导模式,传授一接受模式等等,发展到“无模式”教学,教无定法,倡导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教学效果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活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但学校艺术教育有其局限性,艺术品种不够丰富多样,音乐教师多是引导学生艺术鉴赏,擅长声乐、键盘,不能满足学生广泛涉猎艺术领域,根据其条件、爱好选择艺术种类学习的要求。
校外艺术教育重专业技巧,功利性较强,教育对象大多起步早、年龄小,所以教学方式上也多是传授一接受模式,比较单一。其教学效果是学生技巧上进步快,但从学生身心考虑,负担重、压力大,很多孩子小小年龄就演奏七级、八级的曲目,常常不愿意练琴,不愿意回课,与其心智、体能、文化程度均构成极大的反差,其人才速成的弊端如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指出的:当代年轻钢琴家的技巧令他望尘莫及,但文化趣味、修养却亟待提高。他语重心长告诫年轻人不要沾沾自喜于一时的功名,“成功并不等于成就。”
3 师资的差异
学校艺术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有严格的标准。如学历、普通话等级、心理学、教育学成绩,不同的知识结构要求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如小学教师资格,初中教师资格等。但校外的艺术教育师资方面缺少规范管理,无专业资格上的考核、认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既有专业团体的演奏员,也有部队转业的文艺兵,还有各行各业职工中的业余文艺爱好者。其中不乏一些趋利者,只想赚钱,对学生毫不负责,误人子弟艺术上引入歧途。也有专业团体的演奏员自己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但却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懂得如何跟学生交流,不懂得善待学生,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给琴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 音响资料的差异
正如孔子“六艺”中把“乐”排在第二位,注重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一样,学校艺术教育也注重音乐作品给学生的影响,所起的教化作用,能入教材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名曲,既有审美价值,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校外文化市场却带者鲜明的商业色彩,其“娱乐化”倾向非常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繁荣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彩铃等等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其轻松、时尚、新颖、极强的时空穿透力对青少年构成巨大的吸引力,和学校艺术教育宏扬的民族文化、严肃音乐形成很大的反差。所以,现在的学校藝术教育面对的是多元音乐并存的整个现实社会,相形之下,学校艺术教育份量还较轻,较显单薄,如何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整体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需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仅靠学校艺术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5 艺术教育上的平等与不平等
相比较而言:学校艺术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平等的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硬件、软件,校外艺术教育则大不相同,彰显的是不平等教育的一面,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不同,学生享受校外艺术教育资源也大不相同,有的给孩子投资上万元购名牌乐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去上海、北京上专家、教授几百元乃至上千元一节的艺术小课,也有的购置中档乐器,在本市选名师上小课,还有的购置低档乐器,报名参加培训班上大课的,另有些低收入家庭温饱尚得不到保证,何谈让孩子学艺术。这种艺术教育上的不平等现象只有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全体国民生活达小康水平,才能有效解决。以上所作的校内校外艺术教育比较,旨在分析其中不和谐因素。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需要说明的,阐述的校内校外艺术教育差异,不光我国存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存在。我在莫斯科留学多年,观察俄罗斯艺术教育,小学之前和我国差不多。除了上学校的音乐课,家长给孩子在社会上报各种艺术班或请名师上小课。但到了高中以后,教育体制和我国不同,有很多音乐高中,美术高中等等,不是我国音乐学院附中性质,而是属于普通高中,家长可根据孩子特长,定向培养。另俄罗斯的大学体制灵活,学生到高校后还可根据自己的发展及时做调整,转学、转系都较灵活。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构建均衡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特提建议如下:
①利用音协,美协等机构,构建校内校外艺术教育师资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及时传递教育改革新信息。
②规范艺术教育市场,教师经过有关方面的考核认定,获得资格证书,方可执教。收费标准也因根据不同职称物价部门作出明确规定。
③应像管理网吧一样,国家需出台相关条例以法治理音像市场,加大对生产经营黄色音像制品的打击力度以确保青少年键康成长所需的文化环境。
④国家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缩小贫富悬殊的一系列措施,应尽快得到落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解决不公平教育问题。
⑤构建丰富多彩的学校第二课堂,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让学生享受专业团体名师资源,满足学生对不同门类艺术选择学习的需要。从社会上聘请名师,弥补学校师资上的不足,从而形成校内,校外艺术教育互补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孔子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的是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希望全社会高度重视,共同构建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88特刊所登巴莱希,奥尔森著丁东红翻译的《政策的性质与音乐教育》一文。
[2] 中国音乐教育2004第12期刊登曹理先生所著《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回顾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