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不禁会问:颇享声誉的长三角滨海休闲胜地——象山,为什么还会有“不一样的旅游”?请允许我告诉你,那是因为半岛象山还有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的象山影视城。这座规模宏大,场景丰富、别样风情的影视城,既是中国影视拍摄基地,更是以影视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休闲为目的的独特旅游胜地。
象山影视城果真不一样
1991年,无锡的唐城作为影视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标志着国内影视文化旅游的起始点。20多年来,各地纷纷发展民营影视文化旅游业,深受国内游客喜爱。
实际上,国内大多数影视城的影视文化旅游,功能定位模糊、产品形式单一、市场影响削弱,逐渐陷入从旅游热城、到旅游空城、到旅游死城的怪圈,成为制约我国影视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主因。有数据表明,全国122家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经营的占85%,经营持平的占10%,能够赢利的仅占5%。这说明,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发育尚不完善。
近两年来,象山影视城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走“以影视为表、产业为里、文化为魂”的影视文化旅游模式,打造中国实景电影主题乐园,外引剧组、内挖文化,不断推出以影视文化挖掘揭秘为核心内容,以游客体验互动为趣味手段的旅游产品,积极探索影视文化旅游新途径,走出了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新路子,成为国内影视文化旅游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
象山影视城位于浙江中部沿海的象山县境内。自2004年投资建设“神雕侠侣城”(张纪中版)以来,先后建成神雕侠侣城、春秋战国城、经济型宾馆、摄影棚等场馆和影视配套设施,占地总面积1091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单体建筑250个,逐步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的拍摄场景和配套设施。
2005年开城以来,相继接待《神雕侠侣》、《赵氏孤儿》、《开天辟地》、《王的盛宴》、《河东狮吼2》等剧组140多个,游客达到380多万人次,影城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全国指定影视拍摄基地、浙江省影视拍摄基地、中国魅力景区、南京人最喜欢的浙江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10多个称号。
2011年,象山影视城大力实施“外引剧组,内挖文化”的重大举措,基地走向品牌,旅游兴起高潮,全年接待游客61万人次,同比增长91.26%;门票收入同比增长95%;接待拍摄剧组30余家,同比增长210%;日接待剧组拍摄,最多时达到6家。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2012年1-4月份,门票收入较去年同期递增,总收入创历史新高,单日门票收入创历史新高,团队接待量创历史新高。象山影视城的剧组拍摄递增速度、影视文化旅游增长幅度,居全国领先位置,引起影视文化旅游市场和广大游客的广泛关注。
象山影视基地的后发之势,赢得了影视拍摄和文化旅游的双丰收!
影视旅游业做法有诀窍
几年来,我们积累起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经验是“完善配套,提升服务,加大力度”。去年以来,象山影视城加大投资力度,在现有三大场景群的基础上,为陆川的《王的盛宴》、胡玫的《开天辟地》、陈嘉上的《四大名捕》、马伟豪的《河东狮吼2》、李国立的《轩辕剑》等剧组搭建部分拍摄场景,建成建筑面积2600m2的摄影棚,满足《大漠谣》、《楚汉传奇》等正在热拍的剧组多场景拍摄需求。
在剧组人员的吃住配套上,建成开放经济型宾馆和贵宾楼,引导影视城周边村宅建设农家客栈,方便剧组就近吃住,帮助剧组降低拍摄成本。我们组建演员公会,组织当地民众500名,为剧组提供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群众演员;整合山、海、岛、滩、林等外景资源,做好外景拍摄工作。象山影视城完善配套,提升服务,受到了名导、明星的推崇和赞誉。
我们全面宣传,开拓市场,提升影响。象山影视城,借势名导、明星,在高速公路广告牌、网站、微博等宣传平台,加大推介宣传力度,坚持使每一部影视作品,在选景、开机、拍摄、杀青、上映等环节上,都成为宣传象山、象山影视城的有效载体。
在宣传带动下,象山影视城实施“主攻甬台温、瞄准大上海”的营销目标,制定各市场营销方案,分派专职营销员入驻甬台温、杭嘉湖、上海等市场,宣传推介影视文化旅游;结合热拍、热播影视剧,推出“三八丽人游”、“五一享盛宴”、“十月、穿越、喜悦”、“象山影视城+星级酒店+海滨景点”等节庆主题,使影视文化旅游,得到有效激发。
“深挖文化,创新产品,提升景象”,是我们打造文化特色的要诀。立足影视元素,以挖掘和揭秘为核心,以影视体验和游客互动为手段,提升旅游的体验性、观赏性、趣味性、互动性。结合神雕侠侣城仿宋建筑特点,采取服务外包形式,邀请河南清明上河园艺术部总监和演艺团体进驻景区,推出穿越大宋时空系列活动,设计襄阳城仿宋生活场景和街市场景;编排杨志买刀、招婿迎亲等8个主题实景节目;引进飞刀传奇、古代杂耍、提线木偶、编钟乐舞等表演,让游客体验影视文化,享受穿越乐趣,旅游观赏性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
我们借助在象山影视城拍摄的新版《西游记》的热播,结合水帘洞、花果山、蟠桃园等场景地,推出西游记主要角色造型,增强场景、角色造型与游客的互动性;采用声光电技术,改造水帘洞景点,打造水帘洞神话梦境。根据游客青睐影视揭秘的心理特点,开发影视个人体验拍摄馆、影视后期制作声音合成馆,满足游客影视体验需求。结合象山海洋文化、非遗文化和民俗节庆文化,引进船模、竹根雕、捣麻糍、做米馒头等项目,不断提升影视文化旅游丰富性和地方特色。
文化旅游业前景大展望
文化旅游产业是中央政府列出“十二五”时期的11个文化产业的重点行业和发展目标,我们抓住国家推进文化旅游的大好机遇,不失时机要将象山影视城建设成集旅游城、文化城、影视城、生态城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前景十分美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科学编制规划,提升影视文化旅游功能。在影视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开展给排水、电力、道路、交通系统等专项规划,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影视场景拍摄核心区规划、各地块的修建性规划,核心区空间形态规划、城市设计工作,有利于提升影视城的品位。
另外,完善产业配套,提高影视旅游竞争力。开发影视体验活动,增强影视旅游吸引力。以神雕侠侣城为重点,提升街道、酒楼、商铺等仿宋生活品质和内涵,使游客穿越古代,感受梦回千年的魅力。利用影视城场景、道具和服装,让游客体验“进城是游客、出城是演员”的影视特色游。
还有,开始探索借助高科技声光电、影视特效、后期制作工具、多媒体网络,建设完善影视特效体验馆、影视后期体验馆,深度开发影视旅游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开设电影历史展示馆、影视道具展示馆、高科技摄影棚展示馆、电影器材展示馆,丰富影视体验场馆,增强影视旅游吸引力。推出名导、明星资料馆,收集第一部国际获奖的有声电影《渔光曲》等,所有在象山拍摄的名片资料、拍摄花絮、饮食爱好等相关资料,满足游客深层次对影视文化的深层次需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大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影视旅游综合效益。转变以门票创收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努力提高景区综合效益。借助在拍、热播影视作品,与影视制作公司、相关企业合作,开发电影海报、电影道具、音像制品、各类玩具、邮票、纪念品、电子游戏、服装、VCD版权等电影衍生品;开发古装摄影、戏服出租等影视体验项目;并将介入动漫产品商业开发,探索动漫玩具及动漫场景旅游开发,扩大影视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所有的努力,我们以整合品牌核心资源为焦点,不断扩大象山影视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将邀请国内外影视圈知名人士和专家,举办各类影视文化论坛,争取举办金鸡百花电影节等节庆活动;建立以名导、明星签名为内容的明星墙,深入营造影视文化氛围;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做好平面媒体、电视、网站、户外广告等综合宣传。
一句话,象山影视城,不一样的文化旅游胜地!
(本文作者系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主任)
象山影视城果真不一样
1991年,无锡的唐城作为影视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标志着国内影视文化旅游的起始点。20多年来,各地纷纷发展民营影视文化旅游业,深受国内游客喜爱。
实际上,国内大多数影视城的影视文化旅游,功能定位模糊、产品形式单一、市场影响削弱,逐渐陷入从旅游热城、到旅游空城、到旅游死城的怪圈,成为制约我国影视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主因。有数据表明,全国122家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经营的占85%,经营持平的占10%,能够赢利的仅占5%。这说明,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发育尚不完善。
近两年来,象山影视城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走“以影视为表、产业为里、文化为魂”的影视文化旅游模式,打造中国实景电影主题乐园,外引剧组、内挖文化,不断推出以影视文化挖掘揭秘为核心内容,以游客体验互动为趣味手段的旅游产品,积极探索影视文化旅游新途径,走出了发展影视文化旅游新路子,成为国内影视文化旅游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
象山影视城位于浙江中部沿海的象山县境内。自2004年投资建设“神雕侠侣城”(张纪中版)以来,先后建成神雕侠侣城、春秋战国城、经济型宾馆、摄影棚等场馆和影视配套设施,占地总面积1091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单体建筑250个,逐步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的拍摄场景和配套设施。
2005年开城以来,相继接待《神雕侠侣》、《赵氏孤儿》、《开天辟地》、《王的盛宴》、《河东狮吼2》等剧组140多个,游客达到380多万人次,影城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全国指定影视拍摄基地、浙江省影视拍摄基地、中国魅力景区、南京人最喜欢的浙江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10多个称号。
2011年,象山影视城大力实施“外引剧组,内挖文化”的重大举措,基地走向品牌,旅游兴起高潮,全年接待游客61万人次,同比增长91.26%;门票收入同比增长95%;接待拍摄剧组30余家,同比增长210%;日接待剧组拍摄,最多时达到6家。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2012年1-4月份,门票收入较去年同期递增,总收入创历史新高,单日门票收入创历史新高,团队接待量创历史新高。象山影视城的剧组拍摄递增速度、影视文化旅游增长幅度,居全国领先位置,引起影视文化旅游市场和广大游客的广泛关注。
象山影视基地的后发之势,赢得了影视拍摄和文化旅游的双丰收!
影视旅游业做法有诀窍
几年来,我们积累起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经验是“完善配套,提升服务,加大力度”。去年以来,象山影视城加大投资力度,在现有三大场景群的基础上,为陆川的《王的盛宴》、胡玫的《开天辟地》、陈嘉上的《四大名捕》、马伟豪的《河东狮吼2》、李国立的《轩辕剑》等剧组搭建部分拍摄场景,建成建筑面积2600m2的摄影棚,满足《大漠谣》、《楚汉传奇》等正在热拍的剧组多场景拍摄需求。
在剧组人员的吃住配套上,建成开放经济型宾馆和贵宾楼,引导影视城周边村宅建设农家客栈,方便剧组就近吃住,帮助剧组降低拍摄成本。我们组建演员公会,组织当地民众500名,为剧组提供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群众演员;整合山、海、岛、滩、林等外景资源,做好外景拍摄工作。象山影视城完善配套,提升服务,受到了名导、明星的推崇和赞誉。
我们全面宣传,开拓市场,提升影响。象山影视城,借势名导、明星,在高速公路广告牌、网站、微博等宣传平台,加大推介宣传力度,坚持使每一部影视作品,在选景、开机、拍摄、杀青、上映等环节上,都成为宣传象山、象山影视城的有效载体。
在宣传带动下,象山影视城实施“主攻甬台温、瞄准大上海”的营销目标,制定各市场营销方案,分派专职营销员入驻甬台温、杭嘉湖、上海等市场,宣传推介影视文化旅游;结合热拍、热播影视剧,推出“三八丽人游”、“五一享盛宴”、“十月、穿越、喜悦”、“象山影视城+星级酒店+海滨景点”等节庆主题,使影视文化旅游,得到有效激发。
“深挖文化,创新产品,提升景象”,是我们打造文化特色的要诀。立足影视元素,以挖掘和揭秘为核心,以影视体验和游客互动为手段,提升旅游的体验性、观赏性、趣味性、互动性。结合神雕侠侣城仿宋建筑特点,采取服务外包形式,邀请河南清明上河园艺术部总监和演艺团体进驻景区,推出穿越大宋时空系列活动,设计襄阳城仿宋生活场景和街市场景;编排杨志买刀、招婿迎亲等8个主题实景节目;引进飞刀传奇、古代杂耍、提线木偶、编钟乐舞等表演,让游客体验影视文化,享受穿越乐趣,旅游观赏性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
我们借助在象山影视城拍摄的新版《西游记》的热播,结合水帘洞、花果山、蟠桃园等场景地,推出西游记主要角色造型,增强场景、角色造型与游客的互动性;采用声光电技术,改造水帘洞景点,打造水帘洞神话梦境。根据游客青睐影视揭秘的心理特点,开发影视个人体验拍摄馆、影视后期制作声音合成馆,满足游客影视体验需求。结合象山海洋文化、非遗文化和民俗节庆文化,引进船模、竹根雕、捣麻糍、做米馒头等项目,不断提升影视文化旅游丰富性和地方特色。
文化旅游业前景大展望
文化旅游产业是中央政府列出“十二五”时期的11个文化产业的重点行业和发展目标,我们抓住国家推进文化旅游的大好机遇,不失时机要将象山影视城建设成集旅游城、文化城、影视城、生态城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前景十分美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科学编制规划,提升影视文化旅游功能。在影视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开展给排水、电力、道路、交通系统等专项规划,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影视场景拍摄核心区规划、各地块的修建性规划,核心区空间形态规划、城市设计工作,有利于提升影视城的品位。
另外,完善产业配套,提高影视旅游竞争力。开发影视体验活动,增强影视旅游吸引力。以神雕侠侣城为重点,提升街道、酒楼、商铺等仿宋生活品质和内涵,使游客穿越古代,感受梦回千年的魅力。利用影视城场景、道具和服装,让游客体验“进城是游客、出城是演员”的影视特色游。
还有,开始探索借助高科技声光电、影视特效、后期制作工具、多媒体网络,建设完善影视特效体验馆、影视后期体验馆,深度开发影视旅游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开设电影历史展示馆、影视道具展示馆、高科技摄影棚展示馆、电影器材展示馆,丰富影视体验场馆,增强影视旅游吸引力。推出名导、明星资料馆,收集第一部国际获奖的有声电影《渔光曲》等,所有在象山拍摄的名片资料、拍摄花絮、饮食爱好等相关资料,满足游客深层次对影视文化的深层次需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大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影视旅游综合效益。转变以门票创收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努力提高景区综合效益。借助在拍、热播影视作品,与影视制作公司、相关企业合作,开发电影海报、电影道具、音像制品、各类玩具、邮票、纪念品、电子游戏、服装、VCD版权等电影衍生品;开发古装摄影、戏服出租等影视体验项目;并将介入动漫产品商业开发,探索动漫玩具及动漫场景旅游开发,扩大影视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所有的努力,我们以整合品牌核心资源为焦点,不断扩大象山影视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将邀请国内外影视圈知名人士和专家,举办各类影视文化论坛,争取举办金鸡百花电影节等节庆活动;建立以名导、明星签名为内容的明星墙,深入营造影视文化氛围;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做好平面媒体、电视、网站、户外广告等综合宣传。
一句话,象山影视城,不一样的文化旅游胜地!
(本文作者系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