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在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的意识正在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当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中融入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各方应保持一种积极的关注态度,以求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出经济生态共生的城市景观。
关键词:生态设计理念;风景园林;设计
1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重要意义
1.1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概念与设计原则
风景园林景观工程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根本动力,以保护空间景观生态健康为基本任务,是解决目前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多样性、经济性、自然性,这是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理念。景观生态设计中,第一要避免植物配置单一化,确保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使景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可循环的小生态群落,并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形成与自然环境相似的生态群落。第二,风景园林主要还是以服务人的需要为主,要在城市有限的客观条件下,通过科学设计,努力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第三,风景园林不同于其他城市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尊重自然开始,在满足人的实际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额外负担,创造最符合人的实际需要的自然环境。
1.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论的价值
生态起源于希腊“住所”和“学科”两个词的结合。对此,德国的生物学家给出了明确的生物学定义,认为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有机、无机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在以后的发展中,生态学的定义也得到了扩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物质流动和能量交换上,风景园林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对人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生态学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生态位理论、互惠共生理论、多样性理论等理论内容较多。以上理论的运用既能增强景观设计本身的生命力,又能对环境进行美化。
2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
2.1设计水平有限与行政管理不当
目前,我国在城市建设景观园林的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探索的是一种全新的景观园林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尚待成熟,许多设计者的专业素养与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为风景园林规划工作作出高质量的贡献。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设计水平不达标,后续行政管理人员多为非相关专业人员,对景观建筑无法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干预。而且目前尚未有完善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保证作品的连续性。这一切使得目前的城市建设景观工程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2.2自主性设计认识薄弱
当前,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抄袭他人设计理念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跨国知识产权盗窃案,由于各国法律的差异,使设计人员在实际行政管理中不能有效地约束管理和惩戒,导致设计人员的自主设计意识淡薄,不能尊重原创设计,自我设计能力低下。其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毫无创新,成品建筑一成不变,缺乏自主性。
2.3设计和实际脱轨
一是景观设计规划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作品设计中有大量模仿复制的痕迹,加之高层管理人员约束力不足,导致实际设计作品缺乏竞争力和创新性,作品缺乏内涵。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只把追求设计的完美作为目标,没有考虑各个城市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设计出的作品“假大空”。因此,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照葫芦画瓢的移植和乌托邦式的“完美”设计理念在不同城市建设中根本无法匹配,工程推进受到制约,设计与现实脱轨,景观建设严重滞后。
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3.1尊重保护原生态
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工程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增强植物多样性,达到保护植物的总目标。另外,也应高度重视区域监测工作,为进行周密和全面的自然环境设计提供依据。并在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乡土植物设计。由于植物需要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工程设计中,人们需要合理地保留当地的植物,对植物进行修饰和美化,使之符合景观设计的总体要求。当地的植物养护方便,不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加大对这类植物的栽植和栽培。
此外,还应高度重视生态系统原有布局。在工程设计中,要求人员具有高保持性工程的原始自然特征,山、水、地貌等因素都是設计中需要高度尊重和保留的重要元素,在此基础上,工程设计人员必须采用科学的修饰方法来突出其原有的自然特征,降低工程设计成本,并且这种设计方法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大自然的原始之美,防止在修剪植物时破坏生态环境。基于原有的自然特色,采用行之有效的装饰手法,一方面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景观景观效果。
3.2注重景观土壤的生态设计
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土壤生态化设计可以净化空气,更能体现园林的观赏性。各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也各不相同。因此,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一定要重视土壤分析工作。在设计中,首先要对选定地区的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选择土壤类型。如果采用特殊的植物,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适当增加土壤腐殖质,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能,提高自身的生态效益。在工程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完善环境绿化,控制土壤沉降量,以体现土壤的生态优势。
3.3生态植物的合理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保证植物的共生性,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植物配置,一方面促进其健康生长,另一方面增强其观赏价值。项目设计过程中,为了完善遮阴设施,设计师通常采用乔木栽植、大面积草坪铺设,进而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对低矮灌木进行园林空间的划分,力求充分展示植物的整体功能,为园林生态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在植物配置中,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因此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是要保证各元素的科学合理。相对于灌木丛来说,乔木的层次感更丰富、更清晰,更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此外,乔木造型高大,在设计过程中,效果较为理想。一方面植物配置要注重景观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应植物的生态类型。
各种植物对碳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灌木丛比乔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更强,但同时也会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在配置植物时,要始终坚持科学的植物配置理念,选择吸收能力强的常青灌木和落叶树种。为全面展现园林式的美学价值,为人们营造更具情趣的园林,通常选择让平台通道通过堤坝,使其与平台相互连接,与周围的广场相融合。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观赏性,而且还能保持人们休闲娱乐的安全性。设计中应合理选用土生土长的植物,如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使园区四季皆有观赏价值,与当地气候高度适应。冬日虽气温较低,草花枯萎、枯死,但地被植物、灌木等都能提高景观的美感。这就是说,在景观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对植物进行生态化配置。
结语:
由于高度工业化的发展,现代社会正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个共同的严峻问题,即城市快速发展、人口爆炸、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要使人类社会长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当前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城市建设景观工程,能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保护现有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在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古智多.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22)
[2]欧方亮.探讨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J].现代园艺.2018(14)
关键词:生态设计理念;风景园林;设计
1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重要意义
1.1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概念与设计原则
风景园林景观工程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根本动力,以保护空间景观生态健康为基本任务,是解决目前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多样性、经济性、自然性,这是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理念。景观生态设计中,第一要避免植物配置单一化,确保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使景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可循环的小生态群落,并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形成与自然环境相似的生态群落。第二,风景园林主要还是以服务人的需要为主,要在城市有限的客观条件下,通过科学设计,努力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第三,风景园林不同于其他城市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尊重自然开始,在满足人的实际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额外负担,创造最符合人的实际需要的自然环境。
1.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论的价值
生态起源于希腊“住所”和“学科”两个词的结合。对此,德国的生物学家给出了明确的生物学定义,认为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有机、无机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在以后的发展中,生态学的定义也得到了扩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物质流动和能量交换上,风景园林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对人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生态学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生态位理论、互惠共生理论、多样性理论等理论内容较多。以上理论的运用既能增强景观设计本身的生命力,又能对环境进行美化。
2生态设计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
2.1设计水平有限与行政管理不当
目前,我国在城市建设景观园林的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探索的是一种全新的景观园林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尚待成熟,许多设计者的专业素养与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为风景园林规划工作作出高质量的贡献。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设计水平不达标,后续行政管理人员多为非相关专业人员,对景观建筑无法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干预。而且目前尚未有完善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保证作品的连续性。这一切使得目前的城市建设景观工程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2.2自主性设计认识薄弱
当前,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抄袭他人设计理念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跨国知识产权盗窃案,由于各国法律的差异,使设计人员在实际行政管理中不能有效地约束管理和惩戒,导致设计人员的自主设计意识淡薄,不能尊重原创设计,自我设计能力低下。其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毫无创新,成品建筑一成不变,缺乏自主性。
2.3设计和实际脱轨
一是景观设计规划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作品设计中有大量模仿复制的痕迹,加之高层管理人员约束力不足,导致实际设计作品缺乏竞争力和创新性,作品缺乏内涵。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只把追求设计的完美作为目标,没有考虑各个城市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设计出的作品“假大空”。因此,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照葫芦画瓢的移植和乌托邦式的“完美”设计理念在不同城市建设中根本无法匹配,工程推进受到制约,设计与现实脱轨,景观建设严重滞后。
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3.1尊重保护原生态
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工程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增强植物多样性,达到保护植物的总目标。另外,也应高度重视区域监测工作,为进行周密和全面的自然环境设计提供依据。并在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乡土植物设计。由于植物需要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工程设计中,人们需要合理地保留当地的植物,对植物进行修饰和美化,使之符合景观设计的总体要求。当地的植物养护方便,不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加大对这类植物的栽植和栽培。
此外,还应高度重视生态系统原有布局。在工程设计中,要求人员具有高保持性工程的原始自然特征,山、水、地貌等因素都是設计中需要高度尊重和保留的重要元素,在此基础上,工程设计人员必须采用科学的修饰方法来突出其原有的自然特征,降低工程设计成本,并且这种设计方法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大自然的原始之美,防止在修剪植物时破坏生态环境。基于原有的自然特色,采用行之有效的装饰手法,一方面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景观景观效果。
3.2注重景观土壤的生态设计
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土壤生态化设计可以净化空气,更能体现园林的观赏性。各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也各不相同。因此,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一定要重视土壤分析工作。在设计中,首先要对选定地区的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选择土壤类型。如果采用特殊的植物,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适当增加土壤腐殖质,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能,提高自身的生态效益。在工程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完善环境绿化,控制土壤沉降量,以体现土壤的生态优势。
3.3生态植物的合理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保证植物的共生性,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植物配置,一方面促进其健康生长,另一方面增强其观赏价值。项目设计过程中,为了完善遮阴设施,设计师通常采用乔木栽植、大面积草坪铺设,进而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对低矮灌木进行园林空间的划分,力求充分展示植物的整体功能,为园林生态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在植物配置中,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因此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是要保证各元素的科学合理。相对于灌木丛来说,乔木的层次感更丰富、更清晰,更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此外,乔木造型高大,在设计过程中,效果较为理想。一方面植物配置要注重景观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应植物的生态类型。
各种植物对碳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灌木丛比乔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更强,但同时也会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在配置植物时,要始终坚持科学的植物配置理念,选择吸收能力强的常青灌木和落叶树种。为全面展现园林式的美学价值,为人们营造更具情趣的园林,通常选择让平台通道通过堤坝,使其与平台相互连接,与周围的广场相融合。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观赏性,而且还能保持人们休闲娱乐的安全性。设计中应合理选用土生土长的植物,如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使园区四季皆有观赏价值,与当地气候高度适应。冬日虽气温较低,草花枯萎、枯死,但地被植物、灌木等都能提高景观的美感。这就是说,在景观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对植物进行生态化配置。
结语:
由于高度工业化的发展,现代社会正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个共同的严峻问题,即城市快速发展、人口爆炸、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要使人类社会长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当前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城市建设景观工程,能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保护现有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在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古智多.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22)
[2]欧方亮.探讨生态学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设计[J].现代园艺.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