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来的问题,教师、学校、政府、学者都已深刻认识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学校角度看,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实施与控制更是难中之难。下面是本人在STS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的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课程内容大纲及实施效果。
一、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理念
1.强调课程理解的综合性。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人们习惯于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世界,很少考虑对现实世界的多维和综合的理解。STS课程的综合理解在高职微生物中的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尽可能给学生以宽泛的生活和认识方式。第二,不是把知识看成分离的、独立自主的体系,而是强调知识的多种形式,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例如,电子显微镜,气相、液相色谱技术,与物理、化学、生化等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协作,都对微生物的向前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2.倡导课程教育的多元性。多元性是一个很难明确定义的概念,有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政治的多元性、价值系统的多元性等等。对于高职微生物来说,STS教育的多元性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思想。STS教育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和社会行动密切联系在一起,高职微生物中,如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揭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免疫学防治和诊断,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病原菌对人体的感染途径及致病性等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等知识与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其次,体现了伦理和道德的多元性。STS教育倡导科学教育领域渗透道德和伦理教育的理念可以在微生物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实施,如微生物对艾滋病、淋病及其病原菌HIV、淋球菌的传播与感染的分析,使学生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方面接受深刻的教育。
3.注重课程组织的开放性。STS课程无论是课程的结构、内容,还是课程的组织、功能,都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思想和体系。例如,美国的CHEMCOM课程,是化学领域中的STS课程,在结构上,其编排是非线性的,它由八个单元构成:“供水的需要”、“保护化学资源”、“石油:是燃烧还是修建”、“养活我们的社会”、“我们世界中的核化学”、“化学、空气和气候”、“我们的健康和化学”、“化学工业:前景和挑战”。这八个单元是按照主题需要安排的,而不是按照学科结构安排。传统科学课程往往是预先制定一种课程的结构,在这种课程框架的限制下,课程的所有调整和修改都在这种框架中进行。STS视觉下的微生物课程也应该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结构,随时准备接受外部的信息,对课程作出适当的调整。这一点对高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它肩负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双重负担。
二、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设计
1.确定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不管是英国的SATIS课程,还是美国的CHEMCOM课程,由于新的信息不断加入,可能使整个课程结构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有时似乎杂乱无序,无规律可循。对于英美国家来说,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会促使人们试图寻找更为合理的课程结构,这就保证了STS课程始终处于发展和更新的状态,使课程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我们的课程教学发展历史及学生思维习惯不同于英美国家,我们的STS教育应该是形成和维持我们国家的文化,当我们在构建我们的STS课程时,我们要考虑学生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及目前的思维特征。新课程的构建犹如新生命的产生,课程性质和地位的确定犹如新生命的定形,我们筛选新信息纳入其中犹如给新生命补充营养,使我们的课程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前,我们应确定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微生物学”课程是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的前修课程是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相关的后续的专业课程有微生物制药工艺学和专业实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新研制的《微生物课程大纲》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加注重社会的需求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职业迁移的能力;新加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期望每个学生通过学生本课程,能对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有更多的思考;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高。
2.从STS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设计课程。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上是体现了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对忠实取向而言,学生是课程开发和被加工的对象,我们设计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实际,具较强的可操作性。相互适应取向指的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必须及时地修改和加工,使课程与学生处于最大限度地相互适应。由于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经济,课程创生取向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关注地方上的制药行业,还要关注全国的甚至是国际上的制药行业,适时地把新信息纳入我们的课程。
我们新研制的《制药微生物课程大纲》由四个单元构成:“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台州的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定30学时,对于提高学生在生物制药方面的科学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制药中的微生物学检查和菌种选育”是直接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而设计的,定10学时。“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与“台州的微生物工业”是为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共8学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微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每个单元在微生物課程中的价值如下:
“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侧重基础课的教学。这个单元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分类鉴定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和致病性。通过探究问题、激发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生活,把原先纯粹客观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转变为社会背景下的科学概念的学习,以达到对学生实施道德和伦理教育的目标,这是STS教育成为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侧重与专业课的联系。这个单元主要阐述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通过对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危害的分析,不仅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使学生在看待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时,不再是机器的不同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的有机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生态的价值观。
“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本单元简要介绍制药工业中的新型发酵技术、微生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工业微生物的展望,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不断提高微生物菌种的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发现更多的微生物来源的新药,是生物制药工业必须面临的挑战,故步自封只能自取灭亡。
“台州的微生物工业”简要介绍相关的企业及微生物制药技术概况,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
三、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实施效果
1.以新思想指导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传统教学局限于微生物基础知识的落实,通过课程内容及教学改革,我们摆脱了思想束缚、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找出一条融人文教育于科学教育、融国际化教育于本土化教育的适合高职制药专业的微生物教学的可行方案。
2.精简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内容偏深且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利用。经精选的课程内容,做到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各课程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为基础,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和知识衔接的必要基础为依据,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强调融“教、学、做”为一体。课程教学的风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3.便于操作。这是课程的总体变化。由于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和课时安排都做到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同时教学方式和方法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学生明显比以往易学,而且乐学。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理念
1.强调课程理解的综合性。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人们习惯于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世界,很少考虑对现实世界的多维和综合的理解。STS课程的综合理解在高职微生物中的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尽可能给学生以宽泛的生活和认识方式。第二,不是把知识看成分离的、独立自主的体系,而是强调知识的多种形式,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例如,电子显微镜,气相、液相色谱技术,与物理、化学、生化等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协作,都对微生物的向前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2.倡导课程教育的多元性。多元性是一个很难明确定义的概念,有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政治的多元性、价值系统的多元性等等。对于高职微生物来说,STS教育的多元性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思想。STS教育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和社会行动密切联系在一起,高职微生物中,如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揭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免疫学防治和诊断,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病原菌对人体的感染途径及致病性等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等知识与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其次,体现了伦理和道德的多元性。STS教育倡导科学教育领域渗透道德和伦理教育的理念可以在微生物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实施,如微生物对艾滋病、淋病及其病原菌HIV、淋球菌的传播与感染的分析,使学生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方面接受深刻的教育。
3.注重课程组织的开放性。STS课程无论是课程的结构、内容,还是课程的组织、功能,都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思想和体系。例如,美国的CHEMCOM课程,是化学领域中的STS课程,在结构上,其编排是非线性的,它由八个单元构成:“供水的需要”、“保护化学资源”、“石油:是燃烧还是修建”、“养活我们的社会”、“我们世界中的核化学”、“化学、空气和气候”、“我们的健康和化学”、“化学工业:前景和挑战”。这八个单元是按照主题需要安排的,而不是按照学科结构安排。传统科学课程往往是预先制定一种课程的结构,在这种课程框架的限制下,课程的所有调整和修改都在这种框架中进行。STS视觉下的微生物课程也应该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结构,随时准备接受外部的信息,对课程作出适当的调整。这一点对高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它肩负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双重负担。
二、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设计
1.确定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不管是英国的SATIS课程,还是美国的CHEMCOM课程,由于新的信息不断加入,可能使整个课程结构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有时似乎杂乱无序,无规律可循。对于英美国家来说,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会促使人们试图寻找更为合理的课程结构,这就保证了STS课程始终处于发展和更新的状态,使课程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我们的课程教学发展历史及学生思维习惯不同于英美国家,我们的STS教育应该是形成和维持我们国家的文化,当我们在构建我们的STS课程时,我们要考虑学生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及目前的思维特征。新课程的构建犹如新生命的产生,课程性质和地位的确定犹如新生命的定形,我们筛选新信息纳入其中犹如给新生命补充营养,使我们的课程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前,我们应确定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微生物学”课程是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的前修课程是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相关的后续的专业课程有微生物制药工艺学和专业实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新研制的《微生物课程大纲》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加注重社会的需求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职业迁移的能力;新加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期望每个学生通过学生本课程,能对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有更多的思考;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高。
2.从STS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设计课程。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上是体现了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对忠实取向而言,学生是课程开发和被加工的对象,我们设计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实际,具较强的可操作性。相互适应取向指的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必须及时地修改和加工,使课程与学生处于最大限度地相互适应。由于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经济,课程创生取向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关注地方上的制药行业,还要关注全国的甚至是国际上的制药行业,适时地把新信息纳入我们的课程。
我们新研制的《制药微生物课程大纲》由四个单元构成:“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台州的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定30学时,对于提高学生在生物制药方面的科学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制药中的微生物学检查和菌种选育”是直接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而设计的,定10学时。“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与“台州的微生物工业”是为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共8学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微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每个单元在微生物課程中的价值如下:
“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侧重基础课的教学。这个单元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分类鉴定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和致病性。通过探究问题、激发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生活,把原先纯粹客观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转变为社会背景下的科学概念的学习,以达到对学生实施道德和伦理教育的目标,这是STS教育成为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侧重与专业课的联系。这个单元主要阐述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通过对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危害的分析,不仅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使学生在看待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时,不再是机器的不同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的有机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生态的价值观。
“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本单元简要介绍制药工业中的新型发酵技术、微生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工业微生物的展望,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不断提高微生物菌种的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发现更多的微生物来源的新药,是生物制药工业必须面临的挑战,故步自封只能自取灭亡。
“台州的微生物工业”简要介绍相关的企业及微生物制药技术概况,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
三、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实施效果
1.以新思想指导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传统教学局限于微生物基础知识的落实,通过课程内容及教学改革,我们摆脱了思想束缚、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找出一条融人文教育于科学教育、融国际化教育于本土化教育的适合高职制药专业的微生物教学的可行方案。
2.精简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内容偏深且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利用。经精选的课程内容,做到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各课程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为基础,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和知识衔接的必要基础为依据,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强调融“教、学、做”为一体。课程教学的风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3.便于操作。这是课程的总体变化。由于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和课时安排都做到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同时教学方式和方法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学生明显比以往易学,而且乐学。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