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人费解的事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7月,CPI同比下降1.8%,该降幅是十年以来的最大。这已是2月以来CPI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但是,央行针对50个城市的2万名储户的月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今年上半年以来却不断恶化。在6月,每100个调查对象中,仅有三成对物价满意,而剩下七成居民均对当期物价水平表示不满。这种不满程度,已接近于上一轮物价高涨时期的情况——2007年末和2008年初。一边是不断下降的CPI指数,一边却是对物价水平持续郁积的不满。这是怎么回事?
原因之一:比较的基期不同
上升和下降,满意和不满意,都是相对概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变化情况,其默认口径为同比,即拿今年7月的物价水平与去年7月相比。而对于普通居民,则往往会拿7月的物价水平与6月相比——即环比口径的物价变化。我们不妨分别对两种口径的CPI变化进行观察:2009年3月~7月,CPI连续5个月呈现同比下降;而与此同时,环比口径的CPI则在波动中呈现温和上升,7月较3月上涨了0.30%。
原因之二:CPI变化的结构性特点
从CPI统计所包含的八大类商品指标来看,3月~7月,价格水平呈现上升的有:食品、烟酒及用品、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费用五大类;而同期价格水平呈现下降的仅有: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两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则几乎没有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是所有权重最大的分类项,约占1/3;而猪肉又是食品分类中最重要的子项目,大致又占到食品的1/3权重。在上半年,猪肉价格一度走低,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了食品价格;但是,其他更多的食品子项目却表现为价格上涨,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类别。只不过,由于猪肉权重一家独大,在统计中压制了食品类别的总体价格水平。可见,不管从八大类商品分类来看,还是从最重要的食品类分项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种类的商品价格都在上升。这种普遍的价格上升,使得居民对物价压力的感受尤其强烈。
原因之三:经济和政策背景
首先,从经济背景来看。2007年末至2008年初,由于当时的居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因此,居民对物价水平的不满,直按来自于物价水平的迅速上升。而在今年上半年,尤其是3月以来,物价水平虽然呈现出上升之势,但其程度微弱;然而与此同时,在上半年的经济背景下,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居民当期收入增速下滑以及未来收入预期较为悲观。在此背景下,居民对于物价水平的任何上升,都会表现得更为敏感。其次,上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回暖,至6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均已接近或突破了去年的历史高位。房价的上升,也是居民对物价水平不满的重要原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CPI核算是排除房价因素的,这也是CPI走势与居民的物价感受矛盾的原因之一。第三,从政策背景来看,上半年以来油价的波动、水价的调整、香烟的税率调整以及白酒的税收征管方式改革等,这些政策变化所涉及的商品,虽然在消费支出中占比较小,但均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需品,因此同样会引来较多的关注。
结论
从统计指标的目的性来看,我们之所以倾注大量人力和物力,定期统计CPI指数,不外乎以下几个目的:了解居民生活费用的成本变化;以此为参照指标,对其他名义指标进行更加合理的评价,例如名义工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但是,使用现行同比口径的CPI指数来刻画物价水平难以达到以上三个目的,为此应做以下相关调整:其一,更加重视环比口径CPI指数的公布与说明。其二,根据猪肉价格的变化及时调低猪肉在食品支出中的权数。例如在本轮猪肉价格周期中,上半年猪肉价格最低比去年最高峰缩水约30%,由于猪肉在我国属生活必须品,需求价格弹性小,因此其权重也应伴随调整。如果对CPI权数做这种调整,则猪肉价格的下跌将难以抵消其他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其三,考虑将房价纳入到CPI体系中。作为相关内容,在目前的CPI体系中,居住费用就包含了房屋贷款利率。但是,居民在实际支付房贷时,需要偿还的贷款额还与整体房价水平相关。只考虑房贷利率,而不考虑房贷总额(整体房价),则人为地低估了CPI的上升幅度,从而削弱了政策含义。事实上,由于住房具有投资—消费的双重性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部分国家,均不同程度将房价纳入了CH的核算体系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7月,CPI同比下降1.8%,该降幅是十年以来的最大。这已是2月以来CPI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但是,央行针对50个城市的2万名储户的月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今年上半年以来却不断恶化。在6月,每100个调查对象中,仅有三成对物价满意,而剩下七成居民均对当期物价水平表示不满。这种不满程度,已接近于上一轮物价高涨时期的情况——2007年末和2008年初。一边是不断下降的CPI指数,一边却是对物价水平持续郁积的不满。这是怎么回事?
原因之一:比较的基期不同
上升和下降,满意和不满意,都是相对概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变化情况,其默认口径为同比,即拿今年7月的物价水平与去年7月相比。而对于普通居民,则往往会拿7月的物价水平与6月相比——即环比口径的物价变化。我们不妨分别对两种口径的CPI变化进行观察:2009年3月~7月,CPI连续5个月呈现同比下降;而与此同时,环比口径的CPI则在波动中呈现温和上升,7月较3月上涨了0.30%。
原因之二:CPI变化的结构性特点
从CPI统计所包含的八大类商品指标来看,3月~7月,价格水平呈现上升的有:食品、烟酒及用品、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费用五大类;而同期价格水平呈现下降的仅有: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两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则几乎没有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是所有权重最大的分类项,约占1/3;而猪肉又是食品分类中最重要的子项目,大致又占到食品的1/3权重。在上半年,猪肉价格一度走低,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了食品价格;但是,其他更多的食品子项目却表现为价格上涨,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类别。只不过,由于猪肉权重一家独大,在统计中压制了食品类别的总体价格水平。可见,不管从八大类商品分类来看,还是从最重要的食品类分项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种类的商品价格都在上升。这种普遍的价格上升,使得居民对物价压力的感受尤其强烈。
原因之三:经济和政策背景
首先,从经济背景来看。2007年末至2008年初,由于当时的居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因此,居民对物价水平的不满,直按来自于物价水平的迅速上升。而在今年上半年,尤其是3月以来,物价水平虽然呈现出上升之势,但其程度微弱;然而与此同时,在上半年的经济背景下,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居民当期收入增速下滑以及未来收入预期较为悲观。在此背景下,居民对于物价水平的任何上升,都会表现得更为敏感。其次,上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回暖,至6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均已接近或突破了去年的历史高位。房价的上升,也是居民对物价水平不满的重要原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CPI核算是排除房价因素的,这也是CPI走势与居民的物价感受矛盾的原因之一。第三,从政策背景来看,上半年以来油价的波动、水价的调整、香烟的税率调整以及白酒的税收征管方式改革等,这些政策变化所涉及的商品,虽然在消费支出中占比较小,但均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需品,因此同样会引来较多的关注。
结论
从统计指标的目的性来看,我们之所以倾注大量人力和物力,定期统计CPI指数,不外乎以下几个目的:了解居民生活费用的成本变化;以此为参照指标,对其他名义指标进行更加合理的评价,例如名义工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但是,使用现行同比口径的CPI指数来刻画物价水平难以达到以上三个目的,为此应做以下相关调整:其一,更加重视环比口径CPI指数的公布与说明。其二,根据猪肉价格的变化及时调低猪肉在食品支出中的权数。例如在本轮猪肉价格周期中,上半年猪肉价格最低比去年最高峰缩水约30%,由于猪肉在我国属生活必须品,需求价格弹性小,因此其权重也应伴随调整。如果对CPI权数做这种调整,则猪肉价格的下跌将难以抵消其他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其三,考虑将房价纳入到CPI体系中。作为相关内容,在目前的CPI体系中,居住费用就包含了房屋贷款利率。但是,居民在实际支付房贷时,需要偿还的贷款额还与整体房价水平相关。只考虑房贷利率,而不考虑房贷总额(整体房价),则人为地低估了CPI的上升幅度,从而削弱了政策含义。事实上,由于住房具有投资—消费的双重性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部分国家,均不同程度将房价纳入了CH的核算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