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部激励千万心灵的暖心之作!写给无数次跌倒却依然默默努力的年轻人,写给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决不放弃的年轻人……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只有忍受了那段寂寞、孤独、拼命努力的沉默时光,才能品味到成功的甘甜。冯仑先生曾将本书中的这个观点概括为“看得远、忍得住、狠得下”几个字,并声称这是每一个想成功的年轻人的必经之路!
这部用人生感悟、哲理和故事构成的文字,每个匆匆忙忙活在当下的你,是否可以停下来随意读取一段再上路?
第一章 心中有了方向,才不会一路跌跌撞撞
1.停住匆匆赶路的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于把握前进的方向,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把目标看清楚后再开始行动。否则,和《南辕北辙》故事中那个愚蠢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些人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他们感叹,为什么自己每天也忙忙碌碌,但成功的人偏偏不是自己呢?难道这不是命运的不公平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迷茫和困惑,当你感觉世界亏待了自己的时候,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一下自己:“真的是命运不公平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吗?”
世界上有一些人忙忙碌碌,但最终一事无成,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结果很可能把精力消耗在了偏离方向且不重要的事情上,白白做了许多无用功。他们在羡慕别人成功的同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到底在哪里。
下面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是多么重要。
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车,驴子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那些神话般的境界,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我相信,这个故事的道理直白得不必再作附加说明,它告诉人们,一个没有正确人生方向的人,将永远在狭小的天地里折腾,尽管他也努力了,但努力的方向错了,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在的位置,而是他所朝的方向。《南辕北辙》的故事几乎人人知道,试想,再出色的良马和再高超的驾术为什么都不能让故事中的主人公直奔目的地呢?就是因为他选择错了方向。可见方向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选对了方向,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正确的方向,既是成功的开始,又是成功的保证。
美国的一个著名科学家曾进行了这样一项十分有趣的试验——他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了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源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那五只蜜蜂全部撞死了,而五只苍蝇早就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
一向勤劳、聪明的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呢?经研究发现,蜜蜂通过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不停地重复这种“合乎逻辑”的行为。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力量,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们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的觉悟,它们依旧朝那个有光源的方向拼命挣扎,最终导致死亡。
而那些苍蝇,由于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苍蝇最终发现那个正确的出口,并因此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其实,生活中类似蜜蜂和苍蝇这样的事例真是太多了。一些人目光不够长远,努力的方向明明是错误的,还一直坚持,不懂得调整自己的方向,结果使自己陷于忙忙碌碌和无所作为的境地。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于把握前进的方向,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把目标看清楚后再开始行动。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一味蛮干,和《南辕北辙》故事中那个愚蠢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多数人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考虑方向的问题,结果去了一些根本不值得去的地方。没有了方向,努力就失去了意义。要记住,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2.为将来的自己赢得一片天地
如果注意力仅仅盯着眼前的薪水,满足于手头的工作,而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发现更辽阔的天空,我们又怎能在未来为自己赢得一片天地呢?
在微博上,一个朋友向我抱怨,说自己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五年,任劳任怨,却一直得不到上司的提拔和重用,心中十分苦恼。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在跳槽频繁的当今社会,五年在一家公司就职实属难得。但为什么工作了五年却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呢?我详细了解了朋友的工作情况。
我的这位朋友名字叫刘健,是一名留学咨询机构的咨询员。工作中,他无疑是出色的,面对顾客,总能保持十二分的热忱和耐心,有问必答,深受顾客好评。与同事相处,他也是亲切友善、风趣幽默,跟他一起总不会冷场,大家都十分喜欢和他相处。然而一下班,刘健就像一只撒了气的气球,变得无精打采。
他说,每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不管是坐车还是走路,他都如同行尸走肉,提不起精神跟人打招呼,对一切事物都没兴趣,即使回到家里,面对家人,他也是兴致索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打发时间,却又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总是混一天是一天。时间一久,他的太太开始抱怨他越来越冷淡,觉得他变了,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有外遇了。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如同时钟,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进行,没有尽头没有激情,即使节假日他也只能窝在家里睡觉,什么都不想做。 “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这样了?”刘健一脸愁容。
听完朋友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他在公司工作五年没有升职的原因了。
生活中,很多人像刘健一样,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固定的生活模式成了一种必然,但成功却没有青睐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目光看得不够远。俗话说,精明的人看得懂,高明的人看得远。如果我们的注意力仅仅盯着眼前的薪水,满足于手头的工作,而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发现更辽阔的天空,我们又怎能在未来为自己赢得一片天地呢?
从公司领的薪水再多,也都是老板给予的。看得远的人不仅仅看到眼前的薪水,他们更懂得去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让财路源源不断。
下面这则发人深省的故事,就深刻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就是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
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里,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目光长远的人,明白再多薪水都是“挑水”,他们不把目光局限在这里,他们懂得必须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这样,即使到了挑不动水的暮年,还是可以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
3.知道自己去哪里,世界都为你让路
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只要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我们总会在柳暗花明处,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的快乐。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一个从事职业规划与咨询的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经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及观察发现,与微薄的收入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相比,更让人内心充满煎熬的是,大批年轻人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要什么。他们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坚持,哪里需要放弃。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一直处于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之中,自然就不会去努力。即使有的人努力了,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蓦然回首,也会发觉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这样的苦恼你遇到过吗?我想,不仅仅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即便是一些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也难免会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在现实中迷失了自己。
张女士从事客服岗位近十年了,她很清楚自己在公司已经没什么发展前途了,所以从三年前就有了转行的想法,我们知道,“隔行如隔山”,转行谈何容易?
所以每当想要转行的时候,她又开始留恋自己现在稳定的生活,况且还没想好转行做什么,于是日子就浑浑噩噩地过着,只是偶尔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出路在哪里的时候,压力油然而生,才开始想出路。
但是这种“晚上想想千条路,白天醒来走老路”的做法,也就决定了她直到现在还没有转行,反而现在那种蠢蠢欲动的想法一次又一次让她感到痛苦,转还是不转,都很苦恼!
如果你总是抱着一种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态,我想,你只会让自己生活在迷茫中,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并不是豁达,而恰恰是在困难面前怯懦的表现,你真正缺乏的是与生活搏击的勇气,害怕挑战,害怕失败,害怕归零,因此更多的时候选择顺从。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命运又怎会给予你想要的东西呢?而当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并为之努力,那么,世界就会为你让步。
出任韩国总理的时候,金台镐才48岁,他是近40年来韩国最年轻的国务总理。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在高中时一度想放弃学业,帮助日益苍老、佝偻的父母干活,但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
父亲对他说:“家里的贫困是暂时的,我扛得住。我只希望你好好学习,相信通过你自己的努力,你会有更灿烂的明天。”
从此,金台镐牢记父亲的教导,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做最成功的人,于是,他一头钻进了高中课程的学习中,经过艰辛的努力,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了韩国顶级高等学府———首尔国立大学,攻读农学。大学毕业后,他本想继续深造,成为一名学者。后来,一次机缘巧合,金台镐认识了前总统金泳三的一名高级助手,在对方的影响下选择了公务员工作。
做公务员期间,他含辛茹苦,披肝沥胆,一路升迁,直到出任总理,他在民众心中留下的都是新思维、廉洁、亲民、坚韧、勇于挑战等良好声誉。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金台镐说:“我身为牛贩的儿子,既没有钱也没有权。仅凭自己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我想告诉年轻人,别害怕失败,只要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这是一位总理对年轻人的最好忠告!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只要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我们总会在柳暗花明处,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的快乐。带着这种坚定而轻松的心态前行,就一定能找到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的智慧和处世哲学。 4.没有规划的人一定被规划掉
人生有了规划,才不会迷茫。有了人生的规划,我们不仅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更清楚自己下一步所要迈出的方向……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讲这样一些话:“我很迷茫……”“我后悔了……”“如果时间重来,我一定会……”
那么,你是否也会经常抱怨老天的不公平、生活压力繁重、人际关系难处、工作不如意等等烦恼呢?“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曾经说过一句颇有哲理的话:“人生没有设计,你离挨饿只有三天。”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人生需要规划”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思想理念。
但实际情况却是,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口,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让我们借用哈佛大学的一个著名试验来说明。
20世纪中叶,一位哈佛大学的著名社会学教授访谈了1000名即将毕业的本校学生,问他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即“您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得到的结果是,只有很小一部分(不到4%)学生说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清晰的人生规划;一部分(大约占16%)的学生虽然有规划,但不是很清晰。
30年过去了,这位执着的教授又回访了这些学生,除了35位由于过世或其他原因未能联系到以外,其他965名学生都取得了联系,该教授通过对他们的健康、家庭、事业、情感、财务等多项指标的统计,发现一个很有趣也很惊人的结果。
数据表明,当年毕业时那些拥有清晰人生规划的学生,在以上的各项指标中得分都是最高的,他们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成功的事业,还获得了平衡的心灵和令人羡慕不已的财务自由。
而那些有模糊的人生规划的人(不到16%的人),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专业人士,虽然其中不少人薪水较高,但健康、家庭与心灵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不少矛盾,身心疲惫成为他们一致的特征。
当然,在回访的人群中所占人数是最多的,是当年80%以上的没有任何规划的人,他们一般是工作几年之后,一旦衣食无忧就不再持续努力了,所以他们中大多数人只能长期作为一个平凡的职员、技术人员或销售人员,而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甚至还有不少人靠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勉强度日。
可见,就连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也不能保证每个人的成功,更何况我们芸芸众生,如此多的普通人。
那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像那4%一样拥有完美人生的“幸运儿”呢?关键就在于你对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没有规划的人往往被规划掉,而用心规划的人生才更容易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1944年,美国洛杉矶郊区的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15岁少年约翰·戈达德在“一生的志愿”表格上认真地填写了127个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骑上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写一本书……
写完后,他给每个目标编号说:“这就是我的生命志愿,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一一完成!”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艾佛格莱兹探险,他完成了表上第一个项目。
18岁的秋天,他踏着漫天落叶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20岁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空军驾驶员。
21岁的时候,他已经到21个国家旅行过。
22岁,他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文化的古庙;同年,他成为了“洛杉矶探险家俱乐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成员……在亚马孙河探险时,他几次船毁落水,差点儿死去;在刚果河,他几乎葬身鱼腹;在乞力马扎罗山上,他遇到雪崩,甚至被凶猛的雪豹追逐。将近60岁的时候,他已经实现了127项目标中的106项。这在一个普通人看来实在是一个奇迹。
“想赚1亿元的人和想赚100亿元的人,他们赚钱、花钱的方式肯定不一样;想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和一心盼着毕业就踏入社会工作的人,在学习的量和质上是一定会有很大差距的。”
这个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你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当你有了规划,人生才不会迷茫。有了人生的规划,我们不仅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更清楚自己下一步所要迈出的方向。
5.井底之蛙,永远看不到辽阔的大海
思想低的人,如同站在山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想中等水平的人,如同站在山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思想高的人,如同站在山顶,“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读过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人,都难免会嘲笑那个井底的青蛙见识短浅,故步自封。其实,那个常常被我们嘲笑的“井底之蛙”却实在冤枉。
为什么说其冤枉呢?因为那只青蛙就生活在那个环境,它之所以看不到远方的大海,看不到辽阔的草原,是因为它站得太低!一只整天站在井底的青蛙,除了上面的一小块蓝天,还能指望它有多么辽阔的视野呢?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之一。牛顿去世后,有人写下诗歌赞美他:
宇宙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里,
神说:让牛顿降生吧!
于是一切都成了光明。
然而在1676年,谦虚的牛顿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却写道:“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据说他还讲过:“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怎么看,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好像只是一个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不时地为比别人多找到一块更光滑的卵石或一只更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而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还完全是个谜。”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话不过是牛顿的自谦之词,其实,牛顿用他的成功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你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得更远。 人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看法就如同参差不齐的山峦一样,也有高低层次的区别。很多时候,人的思想层次和眼界的高低,决定着你对事物认知的深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正在一起盖房子。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我在挣钱。”第二个人回答:“我在盖房子。”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造一座人间最美的建筑。”结果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家。
这个寓言很古老,也很直白。我以前看到它虽有一丝感觉却一直未能深刻地领会。但今日再来看,依然有收获。
是的,同样的事,在不同的人心中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正是这份看法和理解,体现了不同的思想。人的思想往往决定了人的成长,以及人一生的成就。
即使是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有人仅看到表象,有人能看透本质,有人却能举一反三,找出相同或类似事情的运动、发展规律,提出不同凡响的预见,因此,他们就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毛主席率仅有数千人的红军坚持井冈山革命时,有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他的回答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结果就有了新中国。
当美帝国主义气势汹汹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有人畏惧时,毛主席毅然决定出兵抗美援朝,并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结果人所共知。
山西长治市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达带领群众在干旱的石坡上植树造林,辛苦种了一年,仅活一棵。当人们失去种树的信心时,他说:“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努力数年,结果绿了满山遍坡。
看得远的人,是思想有高度的人。思想低的人,如同站在山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想中等水平的人,如同站在山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思想高的人,如同站在山顶,“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看得远固然很重要,但要想看得远,就必须要求自己先要站得高,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有些风景,如果不站在高处,你永远体会不到它的魅力;有些路,如果你不去经历,你永远不知道它是多么美丽。
6.人生有主见,青春不迷茫
主见是每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它是一位导师,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和关键时刻的人指点迷津。
什么是“群羊”?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十分有趣的笑话。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他兴冲冲跑进会议室,却发现会场座无虚席,早已没有了自己的座位。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句:“伙计们,听说了吗?刚才他们在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此话一出,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生怕落后一步被别人夺走了利润,于是纷纷向地狱跑去。人们蜂拥而出,顿时天堂里空了下来,石油大亨刚想找个椅子坐下来歇歇,忽然听到外面的人在议论地狱里的石油丰富、开采成本小等等,这位大亨心里纳闷,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天堂里又空无一人了。
其实,笑话本身就告诉了我们盲目地做“群羊”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其实,所谓的“群羊效应”, 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
生活中,很多人有这种“群羊”的想法,他们一味地从众,从来不去考虑做的事情本身是否正确,缺乏自己的判断和主见。不能看清自己的状况,总是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结果损失惨重。
王涛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在他20多岁的时候,拥有一个大型集团的父亲把下属的一家规模不小的酒店交给了他,希望他通过打理这家酒店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管理才干。
王涛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因此对于酒店的管理也挺负责。虽然酒店生意不是十分火爆,但也算过得去。
这时,他的一个朋友出主意说,酒店应该推出一个主打产品,如今天气冷了,火锅的生意特别火爆,很多火锅城的顾客络绎不绝,不如将大酒店改建成火锅城,生意肯定会更好。王涛听了觉得有理,便投入了20万元将所有餐桌都进行了改装,又添置了不少设备,做起了火锅生意。可运行了一段时间,生意并不见好。
这时候,又有朋友建议说,现在人们的生活竞争激烈,节奏加快,中式快餐挺热门的,不如将酒店改作专营中式点心的快餐厅。王涛觉得这个主意也蛮有道理的,又投资十多万作了改建。可是不久,又有朋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一年多工夫改了四次,投进去五十多万,却没有多少回报。
最后,难以为继的他垂头丧气地来到父亲面前求救。父亲听了汇报后只问了他一句话:“你把失败的原因都归结为朋友的点子不行,那么作为一个总经理,你自己的主见在哪里呢?”
本来还过得去的酒店,就因为这个没有主见的年轻人盲目跟风而搞糟了,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异常发达,如果盲目地随波逐流,往往结局与自己的愿望南辕北辙。究其原因,皆在于没能认清自己,没有自己的主见。
主见是每一个成功者都不可缺少的素质,它是一位导师,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和关键时刻的人指点迷津。因此,每一个年轻人在遇到“浪潮”扑打时,在碰上“热风”引诱时,都必须冷静对待、用心思考、仔细分析、认真抉择。
当然,很多时候,盲目跟风的原因是我们的目光不够长远,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无法为自己作一个长远的规划,仅仅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西班牙的葛拉西安说:“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才智、判断力与情绪。不了解自己,就无法驾驭自己。为能明智地处理事情,应该精确地估计你的明慎程度和领悟能力,判断一下自己会怎样迎接挑战,探探自己思想的深度,量量自己资源的广度。”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强壮,有的人羸弱。而且大家的性格、能力、经验也各不相同。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看清方向,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纵观中外历史,无论哪个领域,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胆小怕事的“鸵鸟人”和人云亦云的“鹦鹉人”永远都不会走近成功。
第二章 胸怀有多宽广,未来就有多辽阔
1.生命的奖赏从来不在起点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不是在起点附近。你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
生活中,谁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逆境。看得远的人,往往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成败,因为他们懂得人生是一场长跑,开始跑得快的未必最后会赢,坚持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而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只为一时的成败得失而忐忑不安、忧心忡忡,这样又怎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呢?
目光短浅的人,一遇到挫折往往就不知所措,很容易放弃。试想,凡事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除了坚持不懈,成功并没有其他秘诀。
成功学大师斯维特·马尔登指出:“在所有那些最终决定成功与否的品质中,‘坚持’无疑是你最终实现目标的关键。”
而被誉为“各行各业巅峰战士的终极教练”的安东尼·罗宾说:“在通往目标的历程中,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放弃了目标。”
你自己不怀疑自己,就没有人能够质疑你的努力;你自己不放弃自己,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打败你。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1835年,林肯订婚了,但距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憔悴,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还得过神经衰弱症。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他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
在以后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生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
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但还是失败了。
在林肯大半生的奋斗和进取中,有九次失败,只有三次成功,而第三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十六届总统。那屡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而是起到了激励和鞭策的作用。每个人都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然而亚伯拉罕·林肯面对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避,他坚持着、奋斗着。他始终有充分的信心向命运挑战,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放弃努力,他可以畏缩不前,不过他没有退却,所以迎来了辉煌的人生。
举重冠军詹姆斯·J·柯伯特常说:“再奋斗一回,你就成了冠军。事情越来越艰难,但你仍需再努把力。只要你持续不断地努力,就几乎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障碍,完成一切任务。”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不是在起点附近。你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再前进一步如果没有用,就再向前一步。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就在于你是否能够再坚持一下。
2.在吃亏中不断成长和成熟
能成就事业的人不能只看眼前,而是能放眼未来,将眼光投得更远!不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以“吃亏是福”作为自己的处世准则,自己在吃亏中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
“吃亏是福”,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
目光短浅的人,对眼前的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他们宁可将“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处世准则。所以,大多数人是不愿吃眼前亏的,更别说把吃亏当作一种福气了。
“吃亏”真的是福?当然!吃亏不仅是福,吃亏还是一种胸怀、一种远见、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
你看,现实生活中那些爱贪小便宜的人会经常发生因小失大的事情。他们在与某些老实人的交往中因得到了眼前一点儿小小的利益、得了一点儿小小的实惠而窃笑,可他们却因而失去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和做人的尊严。殊不知,人家都在背后笑他呢!这样的人一次两次尚可原谅,然而时间长了就没有人再愿意跟他交往了。
让我们仔细地想想,拿小利益与做人的尊严、长远的利益比较,孰轻孰重?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与之相反的是这些老实人表面上吃了点儿亏,那不就是失去了一点点利益、一点点物质吗?可是他们却会因此而赢得人们的同情,得到了人心。
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可见人心所向是多么难得!特别是在缺乏诚信的今天,老实人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了。尽管他们不能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得天下,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老实人应该说是商机无限、机会多多。想一想,老实的人因为失去了眼前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也赢得了好的声誉、长远的利益,是得大还是失大呢? 布鲁克住在奥地利偏远山区的乡间,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因工受伤,家里的生活重担便落在他的肩上。为了一家的生计,他在路边摆了个小摊,靠帮人修理皮鞋过日子。 一天,一位顾客匆忙拿着一双鞋底坏掉的皮鞋,交给布鲁克修理。只见布鲁克动作纯熟地把鞋底修好并擦净后交给顾客,顾客感动地说:“小师傅!谢谢你把我的皮鞋修好,不但缝补得很坚固,还把皮鞋擦得跟新的一样。” 附近同行擦皮鞋的人私下窃语,“布鲁克这傻瓜真是服务过头,顾客只付了修皮鞋的钱,他却把皮鞋擦得这么亮,这有什么好处呢?真笨!” 但是布鲁克并不在意这些话,他觉得替人做事应尽心尽力,这样一来收取顾客的钱才心安理得。 人们知道布鲁克是个肯替人设想、不怕吃亏的人,于是纷纷把鞋子交给他修理。消息传到附近一家皮鞋工厂的老板耳中,他便雇用了布鲁克到他的工厂,专门负责修理有瑕疵的皮鞋。 多年后,那些嘲笑布鲁克的人仍然在街头修补皮鞋,布鲁克却已当上皮鞋工厂的总经理了。
吃亏是福,布鲁克不怕吃亏,将自己的生意做得很用心。结果他成功了。
让我们来看一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吧!只要你仔细地观察与思考,就会发现“吃亏是福”是一个多么有哲理的处世准则。
看过《阿甘正传》的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吃亏是福”这四个字的含义,一个老实纯朴、一直处于劣势的人反而比那些精明强干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吃亏,自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在你失去某些东西的同时,你也会获得另外一些东西。“吃亏”大多是指物质上的损失,倘使一个人能用外在的吃亏换来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那无疑获得了人生的幸福。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系统。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回报时,你一定取得了某种心理优势;反之,当你的获得超过了你付出的劳动,甚至不劳而获时,便会陷入某种心理劣势。很多人拾金不昧,决不是跟钱有仇,而是因为不愿意被一时的贪欲搞坏了长久的心情。
总之,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你是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超额快乐。也有时看似占了金钱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 吃亏是福,吃亏能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能换来身心的健康与快乐,吃亏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聪明的人敢于吃亏,睿智的人善于吃亏。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亏的人,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只局限在“不亏”的狭隘的自我思维中,这种心理会蒙蔽他们的双眼,势必会遭受更大的灾难。
能成就事业的人不能只看眼前,而是要放眼未来,将眼光投得更远!不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以“吃亏是福”作为自己的处世准则,自己在吃亏中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
3.不设限的人生有无穷的潜力
许多人也在过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但是在屡战屡败之后,就丧失了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然后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
不可否认,生活中有很多坎坷和逆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情。看得远的人,能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从而不为眼前的暂时困难而纠结。
但有的人目光短浅,他认为眼前的一切便是人生的全部。在生活的压力下,他开始失去挑战生活的信心,慢慢地变成了一只蛹。然而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茧自缚的人,忘记了作为“人”的价值,成为一只死蛹。有句话说得好: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所以人一定不要给自己设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取出一个玻璃杯,然后在里面放进一只跳蚤,跳蚤马上就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经过测试,发现跳蚤弹跳的高度竟达到了它身体的400倍左右,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了。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子上加了一个盖子,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盖子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没有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在一次又一次碰壁之后,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又过了一阵子以后,实验者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到过盖子,而只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把盖子轻轻拿掉了,可是跳蚤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蹦跳。
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个高度蹦跳。
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是在这个玻璃杯里的那个高度不停地跳着,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这太难了,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到。“心理高度”是很多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设限”。
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在过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但是在屡战屡败之后,就丧失了信心,要么开始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要么就怀疑自己的能力,然后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是跳蚤们早已经被撞怕了,或者已经习惯了,不再敢于挑战新的高度了。
对自己设下了一个“心理高度”,这往往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面对压力和挫折,有时候不妨用尽全力,为成功而冲刺。
一位喜欢钢琴的孩子在练习弹钢琴。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这是妈妈给他准备的,他无法改变妈妈的决定,因为妈妈是一名著名的钢琴家。
“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弭殆尽。他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奋战、奋战……
乐谱的难度颇高,他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明天好好练习!”妈妈还是鼓励了他,尽管声音听起来很严厉。
他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没想到妈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妈妈也没提。他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他每次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儿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他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妈妈走了进来。
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妈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妈妈没开口,她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他。“弹奏吧!”她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孩子。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孩子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妈妈又让他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他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孩子怔怔地望着妈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妈妈缓缓地说。
妈妈的话充满了哲理,人都习惯于重复自己能够轻松驾驭的事情。其实,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不敢挑战困难,总是为自己设限,人生又怎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呢?所以人生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4.没有谁永远站在山顶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谁一直走运,没有谁永远站在山顶。学会为别人鼓掌,等到自己失意时,才会得到别人的鼓励。
为自己鼓掌容易,为别人鼓掌却很困难。试问一下,有多少人学会了为别人的成功鼓掌?
为别人鼓掌,并不代表你是弱智,你就是失败者,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对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肯定。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与感激。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谁一直走运,没有谁永远站在山顶。学会为别人鼓掌,等到自己失意时,才会得到别人的鼓励。所以看得远的人往往懂得为别人鼓掌,因为这需要一个宽广的胸怀,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度,只为眼前利益斤斤计较的人是做不到的。
有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落选。当天他就打电话给连任的布什总统,诚恳地承认竞选失败,并祝贺布什成功连任。布什也在随后发表的简短演讲中称赞克里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对手”,并赞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在竞选中的出色表现。
这个美好的局面,使原先担心因总统大选出现的选票争端而损害美国形象的分析家们松了一口气,支持克里的说他们没有看错人,布什的支持者也认为克里的表现无可挑剔,说他是输了大选,却赢得了尊敬,克里虽败犹荣,以一个智者的形象很体面地告别大选。
竞选的失败,对于克里而言,悲哀是不言而喻的。但具有远见的克里展现了自己的宽广胸怀和气度,展现了自己的大家风范,同样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虽败犹荣。
有的人不懂得为别人鼓掌,这样的人目光短浅,气量狭小。对别人的成功冷嘲热讽,愤愤不平,以为这样就能够打击别人,殊不知,最后受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哥伦布是15世纪有名的航海家,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对于他的这个重大发现,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很多声誉,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以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话中常吐露出讥讽。一次,朋友在哥伦布家中做客,谈笑中又提起了哥伦布航海的事情,有几个人冷嘲热讽地表示这根本不值一提,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做。
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大家辩论。
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大家一拥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都失败了。“看我的。”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的一头敲破,鸡蛋就竖起来了。“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人们不服气地说。“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意味深长地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怎么谁都没有想到呢?”过往讥讽哥伦布的人,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这些挑衅者自己不能成功,还不能容忍别人成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这种小肚鸡肠很可能会发展到害人害己的地步。这样的事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在一些古代小说中可以看到,周瑜虽年轻挂帅,意气风发,却因诸葛亮谋略更高一筹而自惭,责怪上天“既生瑜何生亮”,因气量狭小而终日郁闷;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妒孙膑之才,设下阴谋诡计以膑刑加害于他。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为别人鼓掌是胸怀宽广的表现。在我们的成长时期,成功人士的经历往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成功会正确指引我们,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鼓掌,也会获得别人的喝彩。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似乎不太懂得为别人鼓掌。某学术机构曾做过一项不记名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华人社会中,不懂得或根本就不习惯欣赏别人的人占了六成以上。有些人在谈到别的成功人士时,甚至用出了“我恨不得宰了他”这样的字眼,这种心态,注定了你很难有真正的朋友。试想,谁会和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做知心朋友呢?你不给别人掌声,别人自然不会给你掌声;你的心胸狭窄,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狭窄。
为别人鼓掌的人,往往是一位开朗之人、通达之人,也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他们目光长远,光明磊落,懂得为人的真谛,更通晓处世之道。在事业上,他们必然是有所成就的人。因为懂得做人和成功往往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互为作用,相辅相成,当形成一种和谐共振时,最终收到的将是双赢的效果。
为别人鼓掌,何尝不是为自己鼓掌呢?
5.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你经常为小事生气,在别人眼中就是没有气量、没有胸怀的表现,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谁会喜欢一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呢?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这样说过:“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干扰而失去理智,为一些无聊的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试问时过境迁,有谁还会对这些琐事感兴趣呢? 何况一个经常为小事而生气的人是不会得到大家的看重的。为小事生气是无能的表现,别人会说,这点儿小事都解决不了,还能做出什么大事呢?你经常为小事生气,在别人眼中就是没有气量、没有胸怀的表现。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谁会喜欢一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呢?
看得远的人,不会将目光只放到眼前的一草一木上,他们更不会计较眼前的一点点得失。所以他们就不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生气,因为他们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能包容,能谅解,不计较。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 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只要与人争论而生气的时候,他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爱地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明说。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土地也已经太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转,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还有,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的秘密?”
爱地巴终于说出隐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子、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孙子问道:“阿公,您年老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爱地巴每次为一些琐事想要生气时,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自己不生气,终于让自己成了附近地区最富有的人。生活中,有比为小事生气重要得多的事,何必为一些小事生气而劳心费神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气致病、因气而亡的事例也可以说比比皆是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为小事生气,对人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人生短暂,浪费时间就等于是慢性自杀。而去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因此浪费你自己的青春就更可惜了。所以说,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完美一点,除了要使自己优秀以外,还要心胸开阔,目光长远一些,不要为一点点小事生气。
6.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幸福的人生都是在别人的宽恕中,也是在宽恕别人中度过的,因为你有一颗博大仁爱的心,你会获得幸福的人生,你的人生是如此快乐而又轻松。
什么是宽恕?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马蹄上,这就是宽恕!”
日常生活中,宽恕并不陌生,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公交车上,别人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脚,别人说一声:“对不起!”你给他一个微笑,回一声;“没关系!”这便是宽恕。
仔细想想,宽恕确实会使人快乐。懂得宽恕别人的人,心中没有仇恨的担子,拥有很多的朋友,天天都会开心。不懂得宽恕别人的人,整天斤斤计较,算计自己的损失,只会记仇,因此很难开心。
宽恕是心灵盛开的花朵,是善待他人的最好方式,不苛求、不责怨,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化干戈为玉帛。事实上,幸福的人生都是在别人的宽恕中,也是在宽恕别人中度过的,因为你有一颗博大仁爱的心,你会获得幸福的人生,你的人生是如此快乐而又轻松。其实一个人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并不轻松,只有把你的那些痛苦像包袱一样一次次地扔掉,你才会带着快乐轻装前行。
一个漂亮的女孩不幸遇到车祸而成了残疾人,丈夫却在她尚未康复时就残忍地离开了她。她决定割断自己和他过去的联系,不使自己的未来受控于没完没了的怨恨。她看清楚了夫君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成功地宽恕了他。这并不意味着她已把心中的创伤忘了个一干二净。她只是开朗地“不念旧恶”,认识到让过去的事情随风而去,兴许是最轻松的选择。
当然,宽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比较需要我们宽恕的,往往是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每当追忆起这些痛苦,难免会心中愤愤不平。
然而仇恨从来不能造成“平衡”或“公正”,它往往会使你陷入越来越痛苦的精神炼狱中难以自拔。它像洪水一样蔓延,蒙蔽住人的眼睛。圣雄甘地说得好:要是大家都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作人生法则,那么整个世界早就乱作一团了。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是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得以维持生命。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
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惊恐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了用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时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30年前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但当时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所有的鹿肉,但我也知道他那样做是为了活下来见他的母亲。
“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总有一些人这样认为,只要你不原谅对方,他一定会因为内疚而沉痛。其实真正痛苦的是你自己,你不能原谅对方,因此你的心情永远处于那种责怪之中,为此你耿耿于怀,为此你郁闷不乐,为此你寝食不安,为此你愤愤不平。
我曾看过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的文章,失恋者说他很痛苦,苏答道: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也就没有味道了。失恋者说:到手的葡萄丢了真遗憾。苏答道: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鲜美的葡萄还很多。失恋者说:他想用自杀来表示他的诚心。苏答道:如果这样你不仅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得到双倍的损失。
宽恕不但是原谅他人的错,更是让自己从那些伤害自己的情绪中解放出来。著名作家德斯蒙德·图图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为过去困扰、折磨、无法解脱,生活品质受到严重损害。无论我们多么有理,我们的不宽恕只能伤及自己。气愤、仇恨、恼怒、痛苦、报复……这一切都是死神的精灵,会像夺去苏西的生命那样,也会夺去我们的‘一部分生命’。我相信,我们要成为全面、健康、快乐的人,就要学会宽恕。”
不懂得宽恕的人,拆掉了他自己也得通过的桥梁,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获得宽恕。宽恕不仅仅是给别人,更是给自己的美好生活创造了一个机会和平台,通过和解,相逢一笑泯恩仇。因为,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7.不为明天的落叶而烦恼
即便你为明天烦恼,也无法解决明天的事情,因为今天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每年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以准备度过这些艰难的日子。因此,在整个旱季到来之前,沙鼠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在自家的洞口进进出出,满嘴都是草根,辛苦的程度让人惊叹。
但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然要拼命地工作,必须将草根咬断运进自己的洞穴,这样它们似乎才能心安理得,感到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
而实际情况是,沙鼠根本用不着这样劳累和过虑。经过研究证明,这一现象是由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遗传基因所决定,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因此沙鼠所干的事情常常是相当多余又毫无意义的。
生活中,像沙鼠这样整天对未来作无谓忧虑的人并不少见,很多人之所以整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已,并非是生活真的苦不堪言。他们不快乐的原因是经常为一些还没有到来的事情担忧,因此扰乱了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无法享受平静、幸福的生活。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烦恼明天的事,因为你还有今天的事要烦恼。”即便你为明天烦恼,也无法解决明天的事情,因为今天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其中,一个很有哲理的佛家小故事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在冷飕飕的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会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辛苦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真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仍是落叶满地。老和尚走了过来,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啊!”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东西是无法提前预支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不为明天的落叶而烦恼,并不是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明天的烦恼,就交给明天去解决吧。车到山前必有路,想得太多,人会失去很多今天的快乐。
哈里伯顿说:“怀着忧愁上床,就是背负着包袱睡觉。”天天为明天的事烦恼,又怎么会有快乐的时候呢?所以让自己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踏踏实实地活在当下,就是应对明天的最好法宝。
【摘自《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汤木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本刊责编 吴晓辉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只有忍受了那段寂寞、孤独、拼命努力的沉默时光,才能品味到成功的甘甜。冯仑先生曾将本书中的这个观点概括为“看得远、忍得住、狠得下”几个字,并声称这是每一个想成功的年轻人的必经之路!
这部用人生感悟、哲理和故事构成的文字,每个匆匆忙忙活在当下的你,是否可以停下来随意读取一段再上路?
第一章 心中有了方向,才不会一路跌跌撞撞
1.停住匆匆赶路的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于把握前进的方向,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把目标看清楚后再开始行动。否则,和《南辕北辙》故事中那个愚蠢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些人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他们感叹,为什么自己每天也忙忙碌碌,但成功的人偏偏不是自己呢?难道这不是命运的不公平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迷茫和困惑,当你感觉世界亏待了自己的时候,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一下自己:“真的是命运不公平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吗?”
世界上有一些人忙忙碌碌,但最终一事无成,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结果很可能把精力消耗在了偏离方向且不重要的事情上,白白做了许多无用功。他们在羡慕别人成功的同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到底在哪里。
下面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是多么重要。
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车,驴子在屋里拉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那些神话般的境界,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我相信,这个故事的道理直白得不必再作附加说明,它告诉人们,一个没有正确人生方向的人,将永远在狭小的天地里折腾,尽管他也努力了,但努力的方向错了,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在的位置,而是他所朝的方向。《南辕北辙》的故事几乎人人知道,试想,再出色的良马和再高超的驾术为什么都不能让故事中的主人公直奔目的地呢?就是因为他选择错了方向。可见方向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选对了方向,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正确的方向,既是成功的开始,又是成功的保证。
美国的一个著名科学家曾进行了这样一项十分有趣的试验——他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了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源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那五只蜜蜂全部撞死了,而五只苍蝇早就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
一向勤劳、聪明的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呢?经研究发现,蜜蜂通过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不停地重复这种“合乎逻辑”的行为。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了力量,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同伴们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的觉悟,它们依旧朝那个有光源的方向拼命挣扎,最终导致死亡。
而那些苍蝇,由于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苍蝇最终发现那个正确的出口,并因此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其实,生活中类似蜜蜂和苍蝇这样的事例真是太多了。一些人目光不够长远,努力的方向明明是错误的,还一直坚持,不懂得调整自己的方向,结果使自己陷于忙忙碌碌和无所作为的境地。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于把握前进的方向,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把目标看清楚后再开始行动。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一味蛮干,和《南辕北辙》故事中那个愚蠢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多数人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考虑方向的问题,结果去了一些根本不值得去的地方。没有了方向,努力就失去了意义。要记住,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2.为将来的自己赢得一片天地
如果注意力仅仅盯着眼前的薪水,满足于手头的工作,而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发现更辽阔的天空,我们又怎能在未来为自己赢得一片天地呢?
在微博上,一个朋友向我抱怨,说自己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五年,任劳任怨,却一直得不到上司的提拔和重用,心中十分苦恼。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在跳槽频繁的当今社会,五年在一家公司就职实属难得。但为什么工作了五年却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呢?我详细了解了朋友的工作情况。
我的这位朋友名字叫刘健,是一名留学咨询机构的咨询员。工作中,他无疑是出色的,面对顾客,总能保持十二分的热忱和耐心,有问必答,深受顾客好评。与同事相处,他也是亲切友善、风趣幽默,跟他一起总不会冷场,大家都十分喜欢和他相处。然而一下班,刘健就像一只撒了气的气球,变得无精打采。
他说,每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不管是坐车还是走路,他都如同行尸走肉,提不起精神跟人打招呼,对一切事物都没兴趣,即使回到家里,面对家人,他也是兴致索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打发时间,却又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总是混一天是一天。时间一久,他的太太开始抱怨他越来越冷淡,觉得他变了,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有外遇了。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如同时钟,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进行,没有尽头没有激情,即使节假日他也只能窝在家里睡觉,什么都不想做。 “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这样了?”刘健一脸愁容。
听完朋友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他在公司工作五年没有升职的原因了。
生活中,很多人像刘健一样,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固定的生活模式成了一种必然,但成功却没有青睐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目光看得不够远。俗话说,精明的人看得懂,高明的人看得远。如果我们的注意力仅仅盯着眼前的薪水,满足于手头的工作,而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发现更辽阔的天空,我们又怎能在未来为自己赢得一片天地呢?
从公司领的薪水再多,也都是老板给予的。看得远的人不仅仅看到眼前的薪水,他们更懂得去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让财路源源不断。
下面这则发人深省的故事,就深刻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就是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
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里,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目光长远的人,明白再多薪水都是“挑水”,他们不把目光局限在这里,他们懂得必须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这样,即使到了挑不动水的暮年,还是可以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
3.知道自己去哪里,世界都为你让路
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只要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我们总会在柳暗花明处,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的快乐。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一个从事职业规划与咨询的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经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及观察发现,与微薄的收入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相比,更让人内心充满煎熬的是,大批年轻人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要什么。他们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坚持,哪里需要放弃。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一直处于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之中,自然就不会去努力。即使有的人努力了,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蓦然回首,也会发觉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这样的苦恼你遇到过吗?我想,不仅仅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即便是一些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也难免会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在现实中迷失了自己。
张女士从事客服岗位近十年了,她很清楚自己在公司已经没什么发展前途了,所以从三年前就有了转行的想法,我们知道,“隔行如隔山”,转行谈何容易?
所以每当想要转行的时候,她又开始留恋自己现在稳定的生活,况且还没想好转行做什么,于是日子就浑浑噩噩地过着,只是偶尔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出路在哪里的时候,压力油然而生,才开始想出路。
但是这种“晚上想想千条路,白天醒来走老路”的做法,也就决定了她直到现在还没有转行,反而现在那种蠢蠢欲动的想法一次又一次让她感到痛苦,转还是不转,都很苦恼!
如果你总是抱着一种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态,我想,你只会让自己生活在迷茫中,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并不是豁达,而恰恰是在困难面前怯懦的表现,你真正缺乏的是与生活搏击的勇气,害怕挑战,害怕失败,害怕归零,因此更多的时候选择顺从。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命运又怎会给予你想要的东西呢?而当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并为之努力,那么,世界就会为你让步。
出任韩国总理的时候,金台镐才48岁,他是近40年来韩国最年轻的国务总理。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在高中时一度想放弃学业,帮助日益苍老、佝偻的父母干活,但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
父亲对他说:“家里的贫困是暂时的,我扛得住。我只希望你好好学习,相信通过你自己的努力,你会有更灿烂的明天。”
从此,金台镐牢记父亲的教导,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做最成功的人,于是,他一头钻进了高中课程的学习中,经过艰辛的努力,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了韩国顶级高等学府———首尔国立大学,攻读农学。大学毕业后,他本想继续深造,成为一名学者。后来,一次机缘巧合,金台镐认识了前总统金泳三的一名高级助手,在对方的影响下选择了公务员工作。
做公务员期间,他含辛茹苦,披肝沥胆,一路升迁,直到出任总理,他在民众心中留下的都是新思维、廉洁、亲民、坚韧、勇于挑战等良好声誉。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金台镐说:“我身为牛贩的儿子,既没有钱也没有权。仅凭自己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我想告诉年轻人,别害怕失败,只要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这是一位总理对年轻人的最好忠告!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只要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我们总会在柳暗花明处,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的快乐。带着这种坚定而轻松的心态前行,就一定能找到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的智慧和处世哲学。 4.没有规划的人一定被规划掉
人生有了规划,才不会迷茫。有了人生的规划,我们不仅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更清楚自己下一步所要迈出的方向……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讲这样一些话:“我很迷茫……”“我后悔了……”“如果时间重来,我一定会……”
那么,你是否也会经常抱怨老天的不公平、生活压力繁重、人际关系难处、工作不如意等等烦恼呢?“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曾经说过一句颇有哲理的话:“人生没有设计,你离挨饿只有三天。”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人生需要规划”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思想理念。
但实际情况却是,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口,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让我们借用哈佛大学的一个著名试验来说明。
20世纪中叶,一位哈佛大学的著名社会学教授访谈了1000名即将毕业的本校学生,问他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即“您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得到的结果是,只有很小一部分(不到4%)学生说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清晰的人生规划;一部分(大约占16%)的学生虽然有规划,但不是很清晰。
30年过去了,这位执着的教授又回访了这些学生,除了35位由于过世或其他原因未能联系到以外,其他965名学生都取得了联系,该教授通过对他们的健康、家庭、事业、情感、财务等多项指标的统计,发现一个很有趣也很惊人的结果。
数据表明,当年毕业时那些拥有清晰人生规划的学生,在以上的各项指标中得分都是最高的,他们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成功的事业,还获得了平衡的心灵和令人羡慕不已的财务自由。
而那些有模糊的人生规划的人(不到16%的人),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专业人士,虽然其中不少人薪水较高,但健康、家庭与心灵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不少矛盾,身心疲惫成为他们一致的特征。
当然,在回访的人群中所占人数是最多的,是当年80%以上的没有任何规划的人,他们一般是工作几年之后,一旦衣食无忧就不再持续努力了,所以他们中大多数人只能长期作为一个平凡的职员、技术人员或销售人员,而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甚至还有不少人靠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勉强度日。
可见,就连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也不能保证每个人的成功,更何况我们芸芸众生,如此多的普通人。
那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像那4%一样拥有完美人生的“幸运儿”呢?关键就在于你对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没有规划的人往往被规划掉,而用心规划的人生才更容易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1944年,美国洛杉矶郊区的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15岁少年约翰·戈达德在“一生的志愿”表格上认真地填写了127个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骑上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写一本书……
写完后,他给每个目标编号说:“这就是我的生命志愿,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一一完成!”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艾佛格莱兹探险,他完成了表上第一个项目。
18岁的秋天,他踏着漫天落叶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20岁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空军驾驶员。
21岁的时候,他已经到21个国家旅行过。
22岁,他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文化的古庙;同年,他成为了“洛杉矶探险家俱乐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成员……在亚马孙河探险时,他几次船毁落水,差点儿死去;在刚果河,他几乎葬身鱼腹;在乞力马扎罗山上,他遇到雪崩,甚至被凶猛的雪豹追逐。将近60岁的时候,他已经实现了127项目标中的106项。这在一个普通人看来实在是一个奇迹。
“想赚1亿元的人和想赚100亿元的人,他们赚钱、花钱的方式肯定不一样;想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和一心盼着毕业就踏入社会工作的人,在学习的量和质上是一定会有很大差距的。”
这个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你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当你有了规划,人生才不会迷茫。有了人生的规划,我们不仅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更清楚自己下一步所要迈出的方向。
5.井底之蛙,永远看不到辽阔的大海
思想低的人,如同站在山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想中等水平的人,如同站在山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思想高的人,如同站在山顶,“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读过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人,都难免会嘲笑那个井底的青蛙见识短浅,故步自封。其实,那个常常被我们嘲笑的“井底之蛙”却实在冤枉。
为什么说其冤枉呢?因为那只青蛙就生活在那个环境,它之所以看不到远方的大海,看不到辽阔的草原,是因为它站得太低!一只整天站在井底的青蛙,除了上面的一小块蓝天,还能指望它有多么辽阔的视野呢?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之一。牛顿去世后,有人写下诗歌赞美他:
宇宙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里,
神说:让牛顿降生吧!
于是一切都成了光明。
然而在1676年,谦虚的牛顿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却写道:“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据说他还讲过:“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怎么看,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好像只是一个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不时地为比别人多找到一块更光滑的卵石或一只更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而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还完全是个谜。”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话不过是牛顿的自谦之词,其实,牛顿用他的成功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你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得更远。 人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看法就如同参差不齐的山峦一样,也有高低层次的区别。很多时候,人的思想层次和眼界的高低,决定着你对事物认知的深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正在一起盖房子。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我在挣钱。”第二个人回答:“我在盖房子。”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造一座人间最美的建筑。”结果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家。
这个寓言很古老,也很直白。我以前看到它虽有一丝感觉却一直未能深刻地领会。但今日再来看,依然有收获。
是的,同样的事,在不同的人心中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正是这份看法和理解,体现了不同的思想。人的思想往往决定了人的成长,以及人一生的成就。
即使是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有人仅看到表象,有人能看透本质,有人却能举一反三,找出相同或类似事情的运动、发展规律,提出不同凡响的预见,因此,他们就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毛主席率仅有数千人的红军坚持井冈山革命时,有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他的回答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结果就有了新中国。
当美帝国主义气势汹汹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有人畏惧时,毛主席毅然决定出兵抗美援朝,并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结果人所共知。
山西长治市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达带领群众在干旱的石坡上植树造林,辛苦种了一年,仅活一棵。当人们失去种树的信心时,他说:“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努力数年,结果绿了满山遍坡。
看得远的人,是思想有高度的人。思想低的人,如同站在山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想中等水平的人,如同站在山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思想高的人,如同站在山顶,“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看得远固然很重要,但要想看得远,就必须要求自己先要站得高,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有些风景,如果不站在高处,你永远体会不到它的魅力;有些路,如果你不去经历,你永远不知道它是多么美丽。
6.人生有主见,青春不迷茫
主见是每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它是一位导师,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和关键时刻的人指点迷津。
什么是“群羊”?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十分有趣的笑话。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他兴冲冲跑进会议室,却发现会场座无虚席,早已没有了自己的座位。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句:“伙计们,听说了吗?刚才他们在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此话一出,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生怕落后一步被别人夺走了利润,于是纷纷向地狱跑去。人们蜂拥而出,顿时天堂里空了下来,石油大亨刚想找个椅子坐下来歇歇,忽然听到外面的人在议论地狱里的石油丰富、开采成本小等等,这位大亨心里纳闷,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天堂里又空无一人了。
其实,笑话本身就告诉了我们盲目地做“群羊”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其实,所谓的“群羊效应”, 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
生活中,很多人有这种“群羊”的想法,他们一味地从众,从来不去考虑做的事情本身是否正确,缺乏自己的判断和主见。不能看清自己的状况,总是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结果损失惨重。
王涛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在他20多岁的时候,拥有一个大型集团的父亲把下属的一家规模不小的酒店交给了他,希望他通过打理这家酒店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管理才干。
王涛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因此对于酒店的管理也挺负责。虽然酒店生意不是十分火爆,但也算过得去。
这时,他的一个朋友出主意说,酒店应该推出一个主打产品,如今天气冷了,火锅的生意特别火爆,很多火锅城的顾客络绎不绝,不如将大酒店改建成火锅城,生意肯定会更好。王涛听了觉得有理,便投入了20万元将所有餐桌都进行了改装,又添置了不少设备,做起了火锅生意。可运行了一段时间,生意并不见好。
这时候,又有朋友建议说,现在人们的生活竞争激烈,节奏加快,中式快餐挺热门的,不如将酒店改作专营中式点心的快餐厅。王涛觉得这个主意也蛮有道理的,又投资十多万作了改建。可是不久,又有朋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一年多工夫改了四次,投进去五十多万,却没有多少回报。
最后,难以为继的他垂头丧气地来到父亲面前求救。父亲听了汇报后只问了他一句话:“你把失败的原因都归结为朋友的点子不行,那么作为一个总经理,你自己的主见在哪里呢?”
本来还过得去的酒店,就因为这个没有主见的年轻人盲目跟风而搞糟了,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异常发达,如果盲目地随波逐流,往往结局与自己的愿望南辕北辙。究其原因,皆在于没能认清自己,没有自己的主见。
主见是每一个成功者都不可缺少的素质,它是一位导师,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和关键时刻的人指点迷津。因此,每一个年轻人在遇到“浪潮”扑打时,在碰上“热风”引诱时,都必须冷静对待、用心思考、仔细分析、认真抉择。
当然,很多时候,盲目跟风的原因是我们的目光不够长远,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无法为自己作一个长远的规划,仅仅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西班牙的葛拉西安说:“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才智、判断力与情绪。不了解自己,就无法驾驭自己。为能明智地处理事情,应该精确地估计你的明慎程度和领悟能力,判断一下自己会怎样迎接挑战,探探自己思想的深度,量量自己资源的广度。”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强壮,有的人羸弱。而且大家的性格、能力、经验也各不相同。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看清方向,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纵观中外历史,无论哪个领域,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胆小怕事的“鸵鸟人”和人云亦云的“鹦鹉人”永远都不会走近成功。
第二章 胸怀有多宽广,未来就有多辽阔
1.生命的奖赏从来不在起点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不是在起点附近。你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
生活中,谁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逆境。看得远的人,往往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成败,因为他们懂得人生是一场长跑,开始跑得快的未必最后会赢,坚持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而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只为一时的成败得失而忐忑不安、忧心忡忡,这样又怎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呢?
目光短浅的人,一遇到挫折往往就不知所措,很容易放弃。试想,凡事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除了坚持不懈,成功并没有其他秘诀。
成功学大师斯维特·马尔登指出:“在所有那些最终决定成功与否的品质中,‘坚持’无疑是你最终实现目标的关键。”
而被誉为“各行各业巅峰战士的终极教练”的安东尼·罗宾说:“在通往目标的历程中,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放弃了目标。”
你自己不怀疑自己,就没有人能够质疑你的努力;你自己不放弃自己,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打败你。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1835年,林肯订婚了,但距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憔悴,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还得过神经衰弱症。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他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
在以后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生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
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但还是失败了。
在林肯大半生的奋斗和进取中,有九次失败,只有三次成功,而第三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十六届总统。那屡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而是起到了激励和鞭策的作用。每个人都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然而亚伯拉罕·林肯面对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避,他坚持着、奋斗着。他始终有充分的信心向命运挑战,压根儿就没想过要放弃努力,他可以畏缩不前,不过他没有退却,所以迎来了辉煌的人生。
举重冠军詹姆斯·J·柯伯特常说:“再奋斗一回,你就成了冠军。事情越来越艰难,但你仍需再努把力。只要你持续不断地努力,就几乎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障碍,完成一切任务。”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不是在起点附近。你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再前进一步如果没有用,就再向前一步。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就在于你是否能够再坚持一下。
2.在吃亏中不断成长和成熟
能成就事业的人不能只看眼前,而是能放眼未来,将眼光投得更远!不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以“吃亏是福”作为自己的处世准则,自己在吃亏中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
“吃亏是福”,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
目光短浅的人,对眼前的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他们宁可将“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处世准则。所以,大多数人是不愿吃眼前亏的,更别说把吃亏当作一种福气了。
“吃亏”真的是福?当然!吃亏不仅是福,吃亏还是一种胸怀、一种远见、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
你看,现实生活中那些爱贪小便宜的人会经常发生因小失大的事情。他们在与某些老实人的交往中因得到了眼前一点儿小小的利益、得了一点儿小小的实惠而窃笑,可他们却因而失去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和做人的尊严。殊不知,人家都在背后笑他呢!这样的人一次两次尚可原谅,然而时间长了就没有人再愿意跟他交往了。
让我们仔细地想想,拿小利益与做人的尊严、长远的利益比较,孰轻孰重?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与之相反的是这些老实人表面上吃了点儿亏,那不就是失去了一点点利益、一点点物质吗?可是他们却会因此而赢得人们的同情,得到了人心。
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可见人心所向是多么难得!特别是在缺乏诚信的今天,老实人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了。尽管他们不能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得天下,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老实人应该说是商机无限、机会多多。想一想,老实的人因为失去了眼前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也赢得了好的声誉、长远的利益,是得大还是失大呢? 布鲁克住在奥地利偏远山区的乡间,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因工受伤,家里的生活重担便落在他的肩上。为了一家的生计,他在路边摆了个小摊,靠帮人修理皮鞋过日子。 一天,一位顾客匆忙拿着一双鞋底坏掉的皮鞋,交给布鲁克修理。只见布鲁克动作纯熟地把鞋底修好并擦净后交给顾客,顾客感动地说:“小师傅!谢谢你把我的皮鞋修好,不但缝补得很坚固,还把皮鞋擦得跟新的一样。” 附近同行擦皮鞋的人私下窃语,“布鲁克这傻瓜真是服务过头,顾客只付了修皮鞋的钱,他却把皮鞋擦得这么亮,这有什么好处呢?真笨!” 但是布鲁克并不在意这些话,他觉得替人做事应尽心尽力,这样一来收取顾客的钱才心安理得。 人们知道布鲁克是个肯替人设想、不怕吃亏的人,于是纷纷把鞋子交给他修理。消息传到附近一家皮鞋工厂的老板耳中,他便雇用了布鲁克到他的工厂,专门负责修理有瑕疵的皮鞋。 多年后,那些嘲笑布鲁克的人仍然在街头修补皮鞋,布鲁克却已当上皮鞋工厂的总经理了。
吃亏是福,布鲁克不怕吃亏,将自己的生意做得很用心。结果他成功了。
让我们来看一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吧!只要你仔细地观察与思考,就会发现“吃亏是福”是一个多么有哲理的处世准则。
看过《阿甘正传》的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吃亏是福”这四个字的含义,一个老实纯朴、一直处于劣势的人反而比那些精明强干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吃亏,自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在你失去某些东西的同时,你也会获得另外一些东西。“吃亏”大多是指物质上的损失,倘使一个人能用外在的吃亏换来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那无疑获得了人生的幸福。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系统。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回报时,你一定取得了某种心理优势;反之,当你的获得超过了你付出的劳动,甚至不劳而获时,便会陷入某种心理劣势。很多人拾金不昧,决不是跟钱有仇,而是因为不愿意被一时的贪欲搞坏了长久的心情。
总之,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你是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超额快乐。也有时看似占了金钱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 吃亏是福,吃亏能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能换来身心的健康与快乐,吃亏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聪明的人敢于吃亏,睿智的人善于吃亏。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亏的人,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只局限在“不亏”的狭隘的自我思维中,这种心理会蒙蔽他们的双眼,势必会遭受更大的灾难。
能成就事业的人不能只看眼前,而是要放眼未来,将眼光投得更远!不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以“吃亏是福”作为自己的处世准则,自己在吃亏中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
3.不设限的人生有无穷的潜力
许多人也在过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但是在屡战屡败之后,就丧失了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然后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
不可否认,生活中有很多坎坷和逆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情。看得远的人,能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从而不为眼前的暂时困难而纠结。
但有的人目光短浅,他认为眼前的一切便是人生的全部。在生活的压力下,他开始失去挑战生活的信心,慢慢地变成了一只蛹。然而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作茧自缚的人,忘记了作为“人”的价值,成为一只死蛹。有句话说得好: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所以人一定不要给自己设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取出一个玻璃杯,然后在里面放进一只跳蚤,跳蚤马上就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经过测试,发现跳蚤弹跳的高度竟达到了它身体的400倍左右,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了。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子上加了一个盖子,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盖子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没有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在一次又一次碰壁之后,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又过了一阵子以后,实验者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到过盖子,而只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把盖子轻轻拿掉了,可是跳蚤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蹦跳。
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个高度蹦跳。
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是在这个玻璃杯里的那个高度不停地跳着,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这太难了,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到。“心理高度”是很多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设限”。
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在过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但是在屡战屡败之后,就丧失了信心,要么开始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要么就怀疑自己的能力,然后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是跳蚤们早已经被撞怕了,或者已经习惯了,不再敢于挑战新的高度了。
对自己设下了一个“心理高度”,这往往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面对压力和挫折,有时候不妨用尽全力,为成功而冲刺。
一位喜欢钢琴的孩子在练习弹钢琴。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这是妈妈给他准备的,他无法改变妈妈的决定,因为妈妈是一名著名的钢琴家。
“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弭殆尽。他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奋战、奋战……
乐谱的难度颇高,他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明天好好练习!”妈妈还是鼓励了他,尽管声音听起来很严厉。
他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没想到妈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妈妈也没提。他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他每次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儿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他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妈妈走了进来。
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妈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妈妈没开口,她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他。“弹奏吧!”她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孩子。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孩子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妈妈又让他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他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孩子怔怔地望着妈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妈妈缓缓地说。
妈妈的话充满了哲理,人都习惯于重复自己能够轻松驾驭的事情。其实,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不敢挑战困难,总是为自己设限,人生又怎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呢?所以人生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4.没有谁永远站在山顶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谁一直走运,没有谁永远站在山顶。学会为别人鼓掌,等到自己失意时,才会得到别人的鼓励。
为自己鼓掌容易,为别人鼓掌却很困难。试问一下,有多少人学会了为别人的成功鼓掌?
为别人鼓掌,并不代表你是弱智,你就是失败者,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对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肯定。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与感激。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谁一直走运,没有谁永远站在山顶。学会为别人鼓掌,等到自己失意时,才会得到别人的鼓励。所以看得远的人往往懂得为别人鼓掌,因为这需要一个宽广的胸怀,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度,只为眼前利益斤斤计较的人是做不到的。
有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落选。当天他就打电话给连任的布什总统,诚恳地承认竞选失败,并祝贺布什成功连任。布什也在随后发表的简短演讲中称赞克里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对手”,并赞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在竞选中的出色表现。
这个美好的局面,使原先担心因总统大选出现的选票争端而损害美国形象的分析家们松了一口气,支持克里的说他们没有看错人,布什的支持者也认为克里的表现无可挑剔,说他是输了大选,却赢得了尊敬,克里虽败犹荣,以一个智者的形象很体面地告别大选。
竞选的失败,对于克里而言,悲哀是不言而喻的。但具有远见的克里展现了自己的宽广胸怀和气度,展现了自己的大家风范,同样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虽败犹荣。
有的人不懂得为别人鼓掌,这样的人目光短浅,气量狭小。对别人的成功冷嘲热讽,愤愤不平,以为这样就能够打击别人,殊不知,最后受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哥伦布是15世纪有名的航海家,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对于他的这个重大发现,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很多声誉,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以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话中常吐露出讥讽。一次,朋友在哥伦布家中做客,谈笑中又提起了哥伦布航海的事情,有几个人冷嘲热讽地表示这根本不值一提,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做。
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大家辩论。
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大家一拥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都失败了。“看我的。”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的一头敲破,鸡蛋就竖起来了。“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人们不服气地说。“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意味深长地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怎么谁都没有想到呢?”过往讥讽哥伦布的人,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这些挑衅者自己不能成功,还不能容忍别人成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这种小肚鸡肠很可能会发展到害人害己的地步。这样的事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在一些古代小说中可以看到,周瑜虽年轻挂帅,意气风发,却因诸葛亮谋略更高一筹而自惭,责怪上天“既生瑜何生亮”,因气量狭小而终日郁闷;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妒孙膑之才,设下阴谋诡计以膑刑加害于他。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为别人鼓掌是胸怀宽广的表现。在我们的成长时期,成功人士的经历往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成功会正确指引我们,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鼓掌,也会获得别人的喝彩。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似乎不太懂得为别人鼓掌。某学术机构曾做过一项不记名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华人社会中,不懂得或根本就不习惯欣赏别人的人占了六成以上。有些人在谈到别的成功人士时,甚至用出了“我恨不得宰了他”这样的字眼,这种心态,注定了你很难有真正的朋友。试想,谁会和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做知心朋友呢?你不给别人掌声,别人自然不会给你掌声;你的心胸狭窄,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狭窄。
为别人鼓掌的人,往往是一位开朗之人、通达之人,也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他们目光长远,光明磊落,懂得为人的真谛,更通晓处世之道。在事业上,他们必然是有所成就的人。因为懂得做人和成功往往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互为作用,相辅相成,当形成一种和谐共振时,最终收到的将是双赢的效果。
为别人鼓掌,何尝不是为自己鼓掌呢?
5.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你经常为小事生气,在别人眼中就是没有气量、没有胸怀的表现,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谁会喜欢一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呢?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这样说过:“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干扰而失去理智,为一些无聊的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试问时过境迁,有谁还会对这些琐事感兴趣呢? 何况一个经常为小事而生气的人是不会得到大家的看重的。为小事生气是无能的表现,别人会说,这点儿小事都解决不了,还能做出什么大事呢?你经常为小事生气,在别人眼中就是没有气量、没有胸怀的表现。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谁会喜欢一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呢?
看得远的人,不会将目光只放到眼前的一草一木上,他们更不会计较眼前的一点点得失。所以他们就不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生气,因为他们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能包容,能谅解,不计较。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 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只要与人争论而生气的时候,他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爱地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明说。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土地也已经太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转,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还有,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的秘密?”
爱地巴终于说出隐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子、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孙子问道:“阿公,您年老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爱地巴每次为一些琐事想要生气时,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自己不生气,终于让自己成了附近地区最富有的人。生活中,有比为小事生气重要得多的事,何必为一些小事生气而劳心费神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气致病、因气而亡的事例也可以说比比皆是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为小事生气,对人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人生短暂,浪费时间就等于是慢性自杀。而去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因此浪费你自己的青春就更可惜了。所以说,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完美一点,除了要使自己优秀以外,还要心胸开阔,目光长远一些,不要为一点点小事生气。
6.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幸福的人生都是在别人的宽恕中,也是在宽恕别人中度过的,因为你有一颗博大仁爱的心,你会获得幸福的人生,你的人生是如此快乐而又轻松。
什么是宽恕?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马蹄上,这就是宽恕!”
日常生活中,宽恕并不陌生,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公交车上,别人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脚,别人说一声:“对不起!”你给他一个微笑,回一声;“没关系!”这便是宽恕。
仔细想想,宽恕确实会使人快乐。懂得宽恕别人的人,心中没有仇恨的担子,拥有很多的朋友,天天都会开心。不懂得宽恕别人的人,整天斤斤计较,算计自己的损失,只会记仇,因此很难开心。
宽恕是心灵盛开的花朵,是善待他人的最好方式,不苛求、不责怨,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化干戈为玉帛。事实上,幸福的人生都是在别人的宽恕中,也是在宽恕别人中度过的,因为你有一颗博大仁爱的心,你会获得幸福的人生,你的人生是如此快乐而又轻松。其实一个人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并不轻松,只有把你的那些痛苦像包袱一样一次次地扔掉,你才会带着快乐轻装前行。
一个漂亮的女孩不幸遇到车祸而成了残疾人,丈夫却在她尚未康复时就残忍地离开了她。她决定割断自己和他过去的联系,不使自己的未来受控于没完没了的怨恨。她看清楚了夫君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成功地宽恕了他。这并不意味着她已把心中的创伤忘了个一干二净。她只是开朗地“不念旧恶”,认识到让过去的事情随风而去,兴许是最轻松的选择。
当然,宽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比较需要我们宽恕的,往往是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每当追忆起这些痛苦,难免会心中愤愤不平。
然而仇恨从来不能造成“平衡”或“公正”,它往往会使你陷入越来越痛苦的精神炼狱中难以自拔。它像洪水一样蔓延,蒙蔽住人的眼睛。圣雄甘地说得好:要是大家都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作人生法则,那么整个世界早就乱作一团了。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是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得以维持生命。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
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惊恐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了用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时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30年前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但当时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所有的鹿肉,但我也知道他那样做是为了活下来见他的母亲。
“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总有一些人这样认为,只要你不原谅对方,他一定会因为内疚而沉痛。其实真正痛苦的是你自己,你不能原谅对方,因此你的心情永远处于那种责怪之中,为此你耿耿于怀,为此你郁闷不乐,为此你寝食不安,为此你愤愤不平。
我曾看过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的文章,失恋者说他很痛苦,苏答道: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也就没有味道了。失恋者说:到手的葡萄丢了真遗憾。苏答道: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鲜美的葡萄还很多。失恋者说:他想用自杀来表示他的诚心。苏答道:如果这样你不仅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得到双倍的损失。
宽恕不但是原谅他人的错,更是让自己从那些伤害自己的情绪中解放出来。著名作家德斯蒙德·图图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为过去困扰、折磨、无法解脱,生活品质受到严重损害。无论我们多么有理,我们的不宽恕只能伤及自己。气愤、仇恨、恼怒、痛苦、报复……这一切都是死神的精灵,会像夺去苏西的生命那样,也会夺去我们的‘一部分生命’。我相信,我们要成为全面、健康、快乐的人,就要学会宽恕。”
不懂得宽恕的人,拆掉了他自己也得通过的桥梁,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获得宽恕。宽恕不仅仅是给别人,更是给自己的美好生活创造了一个机会和平台,通过和解,相逢一笑泯恩仇。因为,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7.不为明天的落叶而烦恼
即便你为明天烦恼,也无法解决明天的事情,因为今天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每年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以准备度过这些艰难的日子。因此,在整个旱季到来之前,沙鼠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在自家的洞口进进出出,满嘴都是草根,辛苦的程度让人惊叹。
但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然要拼命地工作,必须将草根咬断运进自己的洞穴,这样它们似乎才能心安理得,感到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
而实际情况是,沙鼠根本用不着这样劳累和过虑。经过研究证明,这一现象是由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遗传基因所决定,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因此沙鼠所干的事情常常是相当多余又毫无意义的。
生活中,像沙鼠这样整天对未来作无谓忧虑的人并不少见,很多人之所以整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已,并非是生活真的苦不堪言。他们不快乐的原因是经常为一些还没有到来的事情担忧,因此扰乱了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无法享受平静、幸福的生活。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烦恼明天的事,因为你还有今天的事要烦恼。”即便你为明天烦恼,也无法解决明天的事情,因为今天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其中,一个很有哲理的佛家小故事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在冷飕飕的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会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辛苦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真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仍是落叶满地。老和尚走了过来,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啊!”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东西是无法提前预支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不为明天的落叶而烦恼,并不是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明天的烦恼,就交给明天去解决吧。车到山前必有路,想得太多,人会失去很多今天的快乐。
哈里伯顿说:“怀着忧愁上床,就是背负着包袱睡觉。”天天为明天的事烦恼,又怎么会有快乐的时候呢?所以让自己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踏踏实实地活在当下,就是应对明天的最好法宝。
【摘自《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汤木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本刊责编 吴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