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大理了。在发鬓捋一片缠绕于苍山洱海问的薄雾,证明我确实到大理了。那被指尖轻轻捋下的雾,很真实,微凉即化,却内含一种凝固了千年的宁静。
  清晨,就是这大片、非零碎化的阳光和实在辽阔无边的寂静,才把我彻底惊醒。
  一个“静”字,仿佛在召唤着什么,在召唤着“动”吗?思绪果真就飘到了某种律动之中,我想起了昆德拉所写,1968年在巴黎大学墙上刻下的一句话,一种“动”:生活在别处。明明现实的身体在巴黎,在巴黎大学。他却说:生活在别处,莫非现实的身体所演绎所进行的生活不是生活?还是说一种理想,一种牵系灵魂的生活其实不在当下,不在现实的身体所寄寓的嘈杂市声之中?
  “别处”又是何处呢?这别处或许不叫他乡,不叫异乡,而就是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发现它就是我们日思夜想、梦牵魂绕的“故乡”。
  从大理古城,到巍山、剑川、鹤庆,仿佛才巴掌大,积木一般的小城镇间,一站又一站的去来,从容聆听茶马古道上的马铃儿声诉说着千百种层次分明的“静”。而从朝阳东升到夕阳西落之后,许多不应该缺少描写的如画美景,已被我一笔带过。可我真心以为若不就此“带过”,却反而可能失之于造作。
  晨钟暮鼓、更漏时分的晕眩,也许既来自于洱海结撰出的根根颤抖的绿波,也同时来自从苍山深处,也像从历史的云烟里吹来的悠悠长风……而这一切都已让我们充分感知。这种宁静,并没有让外物挤压,简单而言,它只意味着单纯、澄澈、透明。也许我什么都没看见,这才可能做到什么都看见。
  久违了,在飞掠的鹤翅于内心的重重倒影之间,似乎感悟到了另一些东西。一个历史学家或许会把我感悟到的,称之为“复活的历史感”;而一个文化学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认同感的苏醒:自然山水,传统文化与民俗……它们既亲切得像每日端上餐桌的家常菜,可又遥远得像一个太过飘渺的梦。那梦里该有我们真正美丽的家,有我们永远不会放弃的生活以及同样也不会放弃我们的生活——那应该才是最终能让我们心安的世界。
  在沙溪古镇,无论是风雨桥,还是寺登街,或者就是那一盏风灯高擎在门柱上,供马锅头们打尖的“古道”客栈的木门前……再看一眼,多看一眼,你一定不会觉出距离。而厨间见到的那个细眉细眼的女孩儿,倒像是戏曲舞台上西厢房的一片半透不透的竹帘子,轻轻掀开一角,没等你朝里面看个仔细,她倒先静悄悄地合上了。
  哪里都是一条条干干净净的碎石路,就像每一个清晨都用清水用力洗刷过似的,湿漉漉、亮晶晶,让脚印也如同马踏飞燕,一径走向云天;人在路上,仿佛散之又散,随风飘散,走过算过,似雁过无痕。
  而乡愁,却很自然、感伤、惆怅地涌上了心际:何谓故乡?出生地?表格上籍贯一栏?文化记忆中张翰的鲈鱼、莼菜?陆放翁伤心桥下的绿波?又或是福克纳邮票大小的故乡小镇杰弗生镇?莫言的高密东北乡?
  “故乡”之“故”,我倒是宁愿把它视作一个表达时间状态的语词,一个被凝固了,但又固化着被称作为“时间”的存在物的语词。这样,我也就可以在时间的永恒绵延之中,一次次寻求梦中“故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循着唐代刘禹锡这首《乌衣巷》,我曾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诗中的“王谢”(分别指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的家,都安在秦淮河岸边的乌衣巷。乌衣巷名称依旧,也依旧繁华鼎盛,但眼前却是一片崭新的鼎盛繁华。那一刻,我只能像另一位作家那样,发出无可奈何的一声喟叹:“回归的路永远迷失”,这也许是一个“他乡”、“异乡”无处不在的年代?
  王尔德曾在他类似小说的文章《WH先生的画像》中,以他惯用的睿智笔锋写出苦涩的感叹:“影响乃是不折不扣的个性转让,是抛弃自我之最珍贵物的一种形式。影响的作用会产生失落感。”正是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统”、“一体化”、“大同”、“世界性”的口号才甚嚣尘上、于今为烈,才愈发使得“故乡”难回,而“乡愁”已然受到了城市和乡村的双面抵抗。
  需要提及的是大理作为“远方中的远方”,更像一个“老人中的老人”,一路向我絮叨着那些有根、有枝、有叶的文化传承:银器、木雕、扎染、刺绣、沱茶、枣红马等。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孩子(说来绕口),在那里的一条僻静古街上,开了一家小咖啡馆。那夜,他秉烛相邀我们一行去小院里昏暗的一角,察看云南本土咖啡树披着月光的枝叶。听见他喃喃呓语的是:种子从何处来,土性,传统品种与现代环境如何结合的问题……就像是在说一个人现在究竟该如何生活。
  还记得那是在1925年昏暗的油灯下,鲁迅恍惚看到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地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种种的“好”中包括了:乌桕,新秋,野花,塔,伽蓝,蓑,笠,天,云,竹,萍,藻,游鱼……归纳起来,那不就是乡土中国的理想世界吗?
  当我在沙溪兴教寺经千百年地震也不倒的巍峨殿堂里,听本地的专家如数家珍般一一说及古道、古街、古寺、古宅、古戏台、古井、古墓、古集市……却不免心虚:也许等我们都老了,大理却永远年轻——你看,你看这不变的东方的脸!
其他文献
琼吉,女,藏族,西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西南青年作家班学员。创作有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等,作品散见于《西藏文学》,《诗潮》、《大家》、《草原》,《读者》等各类报纸杂志。小说《蓝色的爱》收入《西藏小说选》,诗歌《轮回》收入《中国青年作家优秀诗集》。现在西藏建行工作。  突兀  一座山丘平地而起,  这消息如鸟雀散开,  四面八方的人们蜂拥而至,  无疑这奇闻值
期刊
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桃花源的洱源凤羽。每年栽插结束后,坝子中的十八村都要组织一次由本村农民参与的大型群众性娱乐活动。当地白族话叫“伞止”,汉语意译为“田家乐”。游者择时观赏,定有收获。  起源  “田家乐”顾名思义就是由农人自发组织结合农事活动的一种娱乐性活动,内容以渔、樵、耕、读为主,加上士农工商、麻医神相,全部由本村寨中的男女老少根据角色需求和本人特长喜好来选任。排练好后先在本村村头老古
期刊
冬日的乡村,是一年里最安宁的时节。这个时节,少了春天规划的烦恼,离了夏季生产的急躁,没了秋季收获的繁忙,一切都随着年关渐近而慢了下来。村口的老核桃树下,渐渐聚集起一群人,婆婆妈妈,一聊就是一个下午,直到牧群归家,炊烟袅袅,一个个才陆陆续续散开回家。这个时节,乡村就是一首宁静的诗,一幅静谧的画,一曲宁静的歌……  梅树  在故乡,凡有人家处,皆能长梅树。梅树,温暖了冬日乡村的每一颗诚挚的心灵,酿就了
期刊
周然给我打电话,说想见我。  我说你来。  她就来了,不远千里。  我去车站接她,她给我传过照片,中长发,长长的眉眼和嘴巴,我不知道这样形容对不对,只是感觉她就是长长的,像画出来的那样,人很漂亮,个子也挺高。  我给她带一束黄玫瑰。她给我带一本纳兰容若的词。我们像多年未见的朋友,拥抱。  开车带她到了酒店,她说赶路有点累,晚上想美美睡上一觉,然后明天中午一起去哀牢山生态站。我说好。  我们在网上认
期刊
1、母亲  哺育过我的河流  就像母亲的乳汁  严格地说下来  故乡只有一个  就是那承接衣胞的地方  但因为有了母亲  故乡会变成一条河流  2、鱼虾  河流里有鱼虾  草鱼的样子很空旷  鲫鱼的样子很精美  拣一条肥鱼拴在草线上  故乡就  丰满得像夏天的石榴树  而我终将游去  游人大荒  3、银河  母亲算了又算  秧苗从拔节到收割  又过了许多天  还不见河流的影子  而我  遥望着天上
期刊
1  护士说,你唱个歌吧!  一道又一道厚厚的门在我身前徐徐开启,一道又一道厚厚的门在我身后闭合。只感觉自己穿行在时空隧道。  我看不清护士的脸,那张脸被一个蓝色的大口罩遮挡着,她的身体被肥大的蓝色衣服包裹着。只是感觉她个不高,有些瘦,聪明麻利。露在外面的,只有一双眼睛,明亮、清澈、和善。  我知道,她是担心我紧张。心理疏导,也是她的工作吧!但我宁愿把这当成是一种朋友间的交流,尽管到现在,我依然不
期刊
下关风  小的时候 只知道  你是西洱河山峡中的匆匆过客  左边是高耸入云的点苍山  右边是苍茫无际的哀牢脊梁  你就从它们的缝隙中呼啸而来  越过天生桥的激流飞涧  拨动江风寺的风铃声响  问候每一条山川河流  敲响每一户人家的门窗  长大以后才知道  你是远涉重洋的他乡来客  你来自遥远的印度洋  来自异国的孟加拉湾  你从喜马拉雅的南麓  越过森林茂密的滇缅雨林  越过沟壑纵横的横断重山  
期刊
立秋  三月阳雀的叫声还在耳畔  日子一晃就过了夏天  春浸入时光的骨髓  田野和山坡,结满了秋  你和我隔着一片宽宽的海呀  还有一座高高的山  海这边还是阴雨绵绵,海的那边  已然薄雾轻烟,秋色烂漫  约定俗成的炊烟,依山傍水  在夕照里袅袅娜娜  时间一次又一次  把昼与夜的画面反复舒卷  山那边是否晴朗如初  突然就到来的一场雷雨  有没有让悠然自得的小鹿  有一些小小的惊慌  猝不及防 
期刊
如果你爱我  如果你爱我  就把你的心交给我吧  我要让岁月记住  爱是真诚爱也是责任  如果你爱我  就把你的梦托付给我吧  我要让遭遇和劫难记住  爱可以战胜磨难  爱也可以放逐严冬  如果我们彼此相爱  就把心交给对方吧  在最短的距离之间  让彼此的心  自由行走吧  与你约会  我带着激情和希望  在预定的清晨匆匆赴约  希望清晨能见证我们的约会  清晨是我一生中最美的意境  不用过多的
期刊
甘嫫阿妞,你为谁而忠贞,为谁而芬芳!你的芳香浸湿我的呼吸。  ——题记  (一)  甘嫫阿妞,一个带着花香的名字  我曾在父亲的烟斗里看见过你凄惨的命运  我曾在母亲的故事中听说过你不屈的抗争  而今我多么希望你来到我的身边  借我一片辽阔的天空,赐我一生幸福的源泉  绽放我身体里那朵沉睡已久的索玛花  (二)  甘嫫阿妞,一个带着花香的名字  在祖先疯长的胡须里我遇见了你  黑夜被寂寞俘获而沦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