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资源的流失和对策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资助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富矿区,目前成了德育资源流失的重灾区,急需教育同仁齐心协力和社团组织热心支持,亟待成长为学校德育装备的国之重器。
  【关键词】学生资助;德育资源流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资助的本义是助人,是扶贫济困,终极目标是育人,是励志成才。不仅让困难学子有学上,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学有所成。不光是苦难旅途中送君一程,更是送佛上西天终成正果的善举。学生资助事业的本质,决定了它强大的扶贫助困和德育教育双重功能。
  一、学生资助工作是学校德育宝藏的富矿区
  (一)资助工作的内容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
  学生资助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每个工作环节都具备德育教育的绝好切入点。老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需要,解决资助游离于教育之外的问题,把资助工作变成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体会、思考和感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困难学生成长,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暴发强大的推动力,产生更大的社会附加值。
  (二)资助工作的形式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平台
  资助工作的直接目标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实际困难,使之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资助工作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绝不能为资助而资助,而要始终坚持助困和育人相结合,把国家资助和学校德育相融合。
  二、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开发现状和改进对策
  (一)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教育处于粗放幼苗期
  1.大学生资助项目种类多,国家投入资金量大,受助面和资助资金逐年双增长,受益者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业优秀学生,属非义务教育学段,国家没有普性项目支持。所以,资助效果突出,引起了师生的重点关注。一方面,学生缴纳学费数额大,资助项目对他们意义重大。另一方面,资助项目扶持学生顺利成长走上职业道路,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很大。这引发了许多有识之士的研究热情,论题已进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视野,但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社会组织力量支持,仅在自发的个人兴趣层次缓慢前行,没有跃升到自觉研究的高度,成果星星点点,研究随意性大,方向性不明,处于松散粗放的幼苗期。
  2.大学生资助对象资格认定条件的不确定性,弱化了资助效果和项目本身的德育功能。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经济状况五花八门,准确评估困难状况和受助意愿,难度较大。有些特殊困难家庭,学生顾及自尊和家庭隐私,往往不愿说出真实情况。也有些学生家乡和就读院校所在地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差异巨大,造成与学校交流的距离感,老师难以收集到学生准确的家庭经济状况信息。
  (二)高中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教育处于自然萌发期
  1.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段,没有普惠性国家资助项目支持。由国家财政出资的常规项目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比例占全体在校高中生的30%左右,资助金额为每学年每人2000元。其余全是社会团体或民间力量以捐助形式发放的助学金或奖学金,金额在500到10000元左右不等,资金主要集中在高三年级的高考后奖励上。其中,也用一小部分资金兼顾了高二、高一基础年级的助学。这些项目,由于受助面窄,而且常由政府部门和学校、出资人共同组织隆重的颁奖助学仪式,期间伴随着创业成功人士、成才学子事迹报告或名校校友互动交流活动。因此,寄予了浓重的励志、感恩教育内容,成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好范例。但往往注重资助、奖励活动本身,而德育内容只是活动的副产品,很少当成绝好的德育教育活动对待,缺乏系列化的加工和研究,使之焕发独特的德育魅力。这一阶段,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只在自生自灭的荒野中天然萌发,资助的德育功能成长处于自然萌发期。
  2.高中阶段由于面临高考重压,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有意无意地向学业优秀学生过度倾斜,对大部分学生关照减少,降低了资助项目的亲和力,德育功能被稀释,德育资源又一次人为地“被流失”。因此,高中阶段应注意积累、整理、研究,开发出系统化的德育教育资源,使学生资助工作良好的德育苗头得到有效保护,有机会成长壮大。
  (三)初中小学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教育处于蒙昧期
  1.普惠性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营养餐供给或学校食堂配餐制度,由政府包揽了上学的绝大部分费用,惠及所有学生。而专门针对部分困难学生的项目较少,资助效果和影响力弱,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资助业务的应对上,正处于向规范性办理业务层次迈进,对德育教育很少顾及。只是在大型集会中,偶尔自发地渗透部分受助成才者的事迹,这不自觉地偶发事件,犹如暗夜中的流星,满怀希望地划过夜空后转瞬即逝。
  2.对学生而言,他们上学和生活一切费用,全由家长包揽,受助资金也由家长支配,学生对此没有切身感受,完全无所谓,资助的德育功能在他们心中失去有效的发育土壤。在老师偶尔提及的思想教育中,资助项目的德育功能就像沙漠中的雨滴一样,很快就在时光中蒸发得一干二净。
  (四)学前幼儿资助工作中德育教育处于蛮荒期
  1.学前资助项目有学前一年教育资助和学前幼儿免保教费补助。前者是对困难幼儿的资助,受助面占全体幼儿的10%,后者是面对所有幼儿和建档立卡户幼儿,两者叠加覆盖了全体幼儿,资助面广,在家长和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资助资金都进入家长账户,孩子没有受助的切身体会,资助的德育功能没有形成和孕育成熟,处于历史的蛮荒期。
  2.幼儿感知方式的特殊性,使教育者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幼儿感知能力脆弱,感知方式以直观、感性材料为主,品德观念往往受家长左右。老师可以把受助对象的成长经历和成才事迹编辑成情节化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或者收集到足够的图片、视频材料,整理编辑成简短的连环画、多媒体小故事,播放给小朋友看。用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将资助对象的事迹开发成励志、感恩、爱国等德育类产品,这个可以有作为。
  总之,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开发,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它有赖于教育同仁齐心协力倾心培育,有赖于社团组织的热心支持,渴望形成学校德育教育装备的国之重器。
  作者简介:杜玉成,1972年生,1993年参加工作,长期在教学一线执教,现工作于灵台县教育局,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及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识码】A  在学校,每个班级都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生活的基层单位。一所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的好坏,和每个班的组织管理都有密切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安排者、组织者、协调者,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对每一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激发学习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习惯;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文字的学
【摘要】让学校飘满书香,让书香沉浸校园里每一个人的心灵,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书香的影子,让书香浸泡的校园里的小草和小花长得更加茂盛!  【关键词】精神家园;学校;师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在心里规划着学校的远景——  一、让学校充满读书声、歌声和笑声  我一直这样认为,学校里最好听的声音是读书声和歌声。课
【摘要】《老人与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不重在描述故事,重在揭示哲理,故事、人物都充满象征意味。文本中的桑地亚哥,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命运乖戾的渔夫,但在作品的象征层面则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教学设计时根据以人为本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原则,按照“自读-解读-悟读”的环节,以悟读为重点,并以微写作的形式为硬汉“桑地亚哥”拟一则颁奖
【摘要】社会的高度发展和资源的过度需求直接导致环境污染加重,资源逐渐枯竭,汽车作为石油资源消耗的大户也越来越受各国的重视,开发新能源替代汽油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笔者以汽车为例采用真实生活与穿越场景对比的方法,为能源革新的何去何从提出了合理构想。  【关键词】源之奇旅;能源革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枯竭性能源带来的生活不便  随着
【摘要】教育管理一直是育人培养的国家战略,中学作为普通教育的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贯穿着教学的始终,千百年来都一直强调师生融洽是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实对学习大有益处,本文研究的就是教育教学管理师生沟通问题。  【关键词】中学;教育管理;师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提倡尊师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