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只有财经专业人士才会看的经济类图书,现在却受到普通读者的青睐和热捧,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所以今年出版社推出的经济类图书在总结性、类比历史、深度剖析方面下足工夫,力求帮助读者了解全球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大陆方面
1.经济类图书热销
由于大陆自改革开放之后,首次遭遇到金融风暴的袭击,导致全国范围内经济大幅波动,股市持续走低,物价连续上涨,使得人们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格外关注。因此,大陆民众除了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关注金融风暴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通过图书了解与金融风暴的相关常识,并试图通过图书提供的知识来应对金融风暴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那些以前只有财经专业人士才会看的经济类图书,现在却受到普通读者的青睐和热捧,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
现在,只要我们在新华书店或一些民营书店走上一圈,就会发现这些书店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把经济类图书都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譬如:《货币战争》、《金融战争》、《美国次贷危机真相》、《金融制胜》、《金融帝国》、《伟大的博弈》、《华尔街50年》、《次贷危机》等图书,都成为书店的贵宾,而且书价几乎不打折。但即便是这样,书架前还是人潮汹涌,很多读者甚至争相购买。财经类图书之所以这样火爆,正如一位读者所说:“以前,我总是觉得金融风暴离我们很远,根本不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但现在金融风暴说来就来了,让人有些不知所措,所以特别想通过图书来了解金融风暴的一些常识。”应该说,这位读者的一番话,反映出很多读者的普遍想法。
对于这种现象,新华书店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是金融风暴是什么,为什么发生在美国却影响到全球,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政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而这些偏重于深层次的经济理论,只有通过图书,才能了解得更全面、更清楚,所以今年出版社推出的经济类图书在总结性、类比历史、深度剖析方面下足工夫,力求帮助读者了解全球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
据统计,最近这几个月来,很多财经类图书销售量比以前上升近50%,而且还在继续攀升。
2.股票书受到冷落
去年上半年,由于股票市场前景看好,所以股票书也跟着受到读者的热捧。但从去年年底开始,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股市暴跌,很多股民都被套进去,大家也懒得谈论股市。因此,曾经火爆一时的股票书,现在开始受到冷落。虽然到书店翻看股票书的人也有不少,但基本上没有人掏腰包购买。大部分民众只是想通过理财方面的书,来了解基本常识和理解市场操作性,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3.寻找商机
面对市场的强烈需求,大陆的多家出版机构,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已经敏锐地嗅出大陆出版业的巨大商机,譬如: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轻工业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开始从欧美、欧洲等地购进与金融风暴相关的畅销书图书版权。据重庆出版集团的一位负责人透露,该集团准备引进外国版权的图书,基本上都紧扣金融风暴主题,譬如:美国经济历史学家戈登的《伟大的博弈》。该书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以华尔街为主线,全面介绍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是一本真实反映金融风暴内幕的图书。
此时,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十多年前的旧作《1929大崩盘》、财经作家罗杰·洛温斯坦的《震惊世界的六天》等经典著作,均受到大陆出版机构的青睐。
大陆各大出版机构之所以开始大量引进与金融风暴有关的畅销书,并将其视为难得的商机,主要是因为国外的作者对金融风暴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清晰的了解。而这些曾经在国外畅销的经典著作,也将成为大陆读者了解这次震惊全球的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的重要途径。同时,大陆读者还可以通过这些图书所提供的常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有效规避经济方面的风险。
二.台湾方面
台湾由于受到全球及两岸政治环境的影响,最近几年经济一直不景气,再加上博客的兴起,导致台湾出版产业接二连三地受到重创,提前进入漫长的寒冬季节。这次金融风暴的突袭,对于台湾出版业来说,则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出版产业上、中、下游的产销与物流制度,更是被严重打乱。另外,八卦风也开始趁机席卷台湾媒体。
基于这种情况,原本善于单打独斗和划地为牢的台湾出版业被迫卷入新的经济结构中,使“大者恒大,小者恒小”的情形更加凸显,大型集团并购小型出版社将会愈演愈烈。而且,“量少质精”将成为台湾出版界新的出版理念。
在书店经营方面,则是大型连锁书店当道,由于这些大型连锁书店成立有物流中心,自行扮演编辑及发行的角色。这样,不但对出版社及发行商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而且还导致一些传统的小书店没有生存空间,只好纷纷倒闭。而一些小书店由于不甘任人宰割,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的机会,只好采取锁定特定目标读者的方法,以“专业书店”、“特色书店”等方式经营。但这条路到底还能走多远,业者仍然不得而知。
面对重重的困境,台湾出版业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台湾出版业要想生存下来,并继续发展下去,仅仅依靠有关部门的辅助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纷纷寻找出路,并把目标锁定在大陆。业者认为,只有两岸出版界携起手来,团结合作,才能共创华文市场的繁荣。同时,这也是台湾出版业走出困境,进军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
三.两岸出版业合作应对危机
1.出版及发行集团的合作
目前大陆出版业共有各类集团60多家,其中有26家出版社集团、11家发行集团和3家民营出版集团。大陆组建出版集团的目的,主要是整合出版资源,应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而台湾出版业者以中小型出版社居多,虽然具备较为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但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显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单纯的版权贸易已经无法吸引大陆的出版集团。因此,台湾出版业者应主动到大陆投资,将大陆出版及发行集团视为合作的伙伴和策略联盟的对象,为大陆出版业者提供现有的出版营销经验,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2.整合两岸三地出版资源
面对经济危机,两岸三地出版资源整合势在必行,进行更高层次的出版合作,这些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包括:共同策划、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权益。从而实现两岸三地出版优势互补、战略结盟、资源共享的最大效益。
当然,两岸三地出版资源整合,需要涉及到出版流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作者资源、书稿资源、制作技术资源、通路流通资源、读者资源……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两岸三地出版业者真诚合作,积极沟通,互通有无,前面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并逐步走向全世界。
一.大陆方面
1.经济类图书热销
由于大陆自改革开放之后,首次遭遇到金融风暴的袭击,导致全国范围内经济大幅波动,股市持续走低,物价连续上涨,使得人们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格外关注。因此,大陆民众除了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关注金融风暴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通过图书了解与金融风暴的相关常识,并试图通过图书提供的知识来应对金融风暴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那些以前只有财经专业人士才会看的经济类图书,现在却受到普通读者的青睐和热捧,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
现在,只要我们在新华书店或一些民营书店走上一圈,就会发现这些书店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把经济类图书都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譬如:《货币战争》、《金融战争》、《美国次贷危机真相》、《金融制胜》、《金融帝国》、《伟大的博弈》、《华尔街50年》、《次贷危机》等图书,都成为书店的贵宾,而且书价几乎不打折。但即便是这样,书架前还是人潮汹涌,很多读者甚至争相购买。财经类图书之所以这样火爆,正如一位读者所说:“以前,我总是觉得金融风暴离我们很远,根本不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但现在金融风暴说来就来了,让人有些不知所措,所以特别想通过图书来了解金融风暴的一些常识。”应该说,这位读者的一番话,反映出很多读者的普遍想法。
对于这种现象,新华书店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是金融风暴是什么,为什么发生在美国却影响到全球,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政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而这些偏重于深层次的经济理论,只有通过图书,才能了解得更全面、更清楚,所以今年出版社推出的经济类图书在总结性、类比历史、深度剖析方面下足工夫,力求帮助读者了解全球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
据统计,最近这几个月来,很多财经类图书销售量比以前上升近50%,而且还在继续攀升。
2.股票书受到冷落
去年上半年,由于股票市场前景看好,所以股票书也跟着受到读者的热捧。但从去年年底开始,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股市暴跌,很多股民都被套进去,大家也懒得谈论股市。因此,曾经火爆一时的股票书,现在开始受到冷落。虽然到书店翻看股票书的人也有不少,但基本上没有人掏腰包购买。大部分民众只是想通过理财方面的书,来了解基本常识和理解市场操作性,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3.寻找商机
面对市场的强烈需求,大陆的多家出版机构,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已经敏锐地嗅出大陆出版业的巨大商机,譬如: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轻工业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开始从欧美、欧洲等地购进与金融风暴相关的畅销书图书版权。据重庆出版集团的一位负责人透露,该集团准备引进外国版权的图书,基本上都紧扣金融风暴主题,譬如:美国经济历史学家戈登的《伟大的博弈》。该书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以华尔街为主线,全面介绍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是一本真实反映金融风暴内幕的图书。
此时,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十多年前的旧作《1929大崩盘》、财经作家罗杰·洛温斯坦的《震惊世界的六天》等经典著作,均受到大陆出版机构的青睐。
大陆各大出版机构之所以开始大量引进与金融风暴有关的畅销书,并将其视为难得的商机,主要是因为国外的作者对金融风暴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清晰的了解。而这些曾经在国外畅销的经典著作,也将成为大陆读者了解这次震惊全球的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的重要途径。同时,大陆读者还可以通过这些图书所提供的常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有效规避经济方面的风险。
二.台湾方面
台湾由于受到全球及两岸政治环境的影响,最近几年经济一直不景气,再加上博客的兴起,导致台湾出版产业接二连三地受到重创,提前进入漫长的寒冬季节。这次金融风暴的突袭,对于台湾出版业来说,则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出版产业上、中、下游的产销与物流制度,更是被严重打乱。另外,八卦风也开始趁机席卷台湾媒体。
基于这种情况,原本善于单打独斗和划地为牢的台湾出版业被迫卷入新的经济结构中,使“大者恒大,小者恒小”的情形更加凸显,大型集团并购小型出版社将会愈演愈烈。而且,“量少质精”将成为台湾出版界新的出版理念。
在书店经营方面,则是大型连锁书店当道,由于这些大型连锁书店成立有物流中心,自行扮演编辑及发行的角色。这样,不但对出版社及发行商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而且还导致一些传统的小书店没有生存空间,只好纷纷倒闭。而一些小书店由于不甘任人宰割,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的机会,只好采取锁定特定目标读者的方法,以“专业书店”、“特色书店”等方式经营。但这条路到底还能走多远,业者仍然不得而知。
面对重重的困境,台湾出版业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台湾出版业要想生存下来,并继续发展下去,仅仅依靠有关部门的辅助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纷纷寻找出路,并把目标锁定在大陆。业者认为,只有两岸出版界携起手来,团结合作,才能共创华文市场的繁荣。同时,这也是台湾出版业走出困境,进军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
三.两岸出版业合作应对危机
1.出版及发行集团的合作
目前大陆出版业共有各类集团60多家,其中有26家出版社集团、11家发行集团和3家民营出版集团。大陆组建出版集团的目的,主要是整合出版资源,应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而台湾出版业者以中小型出版社居多,虽然具备较为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但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显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单纯的版权贸易已经无法吸引大陆的出版集团。因此,台湾出版业者应主动到大陆投资,将大陆出版及发行集团视为合作的伙伴和策略联盟的对象,为大陆出版业者提供现有的出版营销经验,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2.整合两岸三地出版资源
面对经济危机,两岸三地出版资源整合势在必行,进行更高层次的出版合作,这些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包括:共同策划、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权益。从而实现两岸三地出版优势互补、战略结盟、资源共享的最大效益。
当然,两岸三地出版资源整合,需要涉及到出版流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作者资源、书稿资源、制作技术资源、通路流通资源、读者资源……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两岸三地出版业者真诚合作,积极沟通,互通有无,前面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并逐步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