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中职学校开设的基础文化课之一,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各行各业对中职毕业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根植于生活的沃土
职校语文首先要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如生活交际中要学习如何听话和如何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可以在电脑网络中接受强大信息浪潮的冲击,感受网络语句的鲜活与另类;可注目街头巷尾的广告,记下语句绝妙的,纠正错别字和病句;在各类活动中,演讲时学一次名家,晚会上做一回主持人;为学校花坛拟几条标语,起草一份活动方案或倡议书,介绍一个学校实习实训车间,写几名成功职校毕业生等。教师和学生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语文资源俯拾皆是,语文学习将别有洞天。
2.夯实"精神的底子"
何谓"精神的底子"?《语文教学大纲》里说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就是最好的诠释。夯实"精神的底子"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在他们长大以后,真正面对人生与社会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根本所在。简言之,语文要防止和救治学生的"精神缺钙",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一座"精神灯塔"。
语文来夯实"精神的底子",不能靠一味的道德说教,靠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精神。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应该"以精神培育精神","让高贵和高贵相遇"。二是优秀的作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品味教材中真挚的情感,美好的人格,精辟的哲理,同时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三是典型的生活事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采访成功的毕业生,身边的优秀教师和技术能手等;可以和学生一起看"情感剧场"、"星光大道";可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让学生写感恩文章,想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总之,典型的生活实例是学生人格精神教育的"活的教科书"。
职校语文课并不多,语文教师应努力立足课堂,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孕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还要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使语文课程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多欣赏美景,感受生活,多阅读文章,在生活中实践,快乐地学习。
3.掌握灵活的尺度
职校语文必须坚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为就业服务,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要求,确定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如《应用与写作》、《演讲与口才》、《书法与写字》等都应归入语文范畴,根据专业看是否该开设,什么时间开设。
职校语文既然要体现"学以致用",就必须在教学上突破听、说、读、写一起抓的旧有方式,做到有所侧重和创新。通过对毕业生的每年回访,笔者认为职校语文应立足于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敏捷、准确、高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中职学生提高"说"和"写"的能力,与训练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同样重要。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语文能力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将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中职毕业生大多在第一线从事技能性、服务性或管理性工 作,他们的位置常常处于工作纽带的中间或联系环节。对用人单位来说,无论是上下情况的沟通与传达,还是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这条纽带的正常功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很显然,一个羞于启齿或懒得动笔、害怕与人打交道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用中职毕业生时,都非常看重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扎根于生活,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强调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一定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1.根植于生活的沃土
职校语文首先要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如生活交际中要学习如何听话和如何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可以在电脑网络中接受强大信息浪潮的冲击,感受网络语句的鲜活与另类;可注目街头巷尾的广告,记下语句绝妙的,纠正错别字和病句;在各类活动中,演讲时学一次名家,晚会上做一回主持人;为学校花坛拟几条标语,起草一份活动方案或倡议书,介绍一个学校实习实训车间,写几名成功职校毕业生等。教师和学生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语文资源俯拾皆是,语文学习将别有洞天。
2.夯实"精神的底子"
何谓"精神的底子"?《语文教学大纲》里说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就是最好的诠释。夯实"精神的底子"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在他们长大以后,真正面对人生与社会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根本所在。简言之,语文要防止和救治学生的"精神缺钙",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一座"精神灯塔"。
语文来夯实"精神的底子",不能靠一味的道德说教,靠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精神。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应该"以精神培育精神","让高贵和高贵相遇"。二是优秀的作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品味教材中真挚的情感,美好的人格,精辟的哲理,同时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三是典型的生活事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采访成功的毕业生,身边的优秀教师和技术能手等;可以和学生一起看"情感剧场"、"星光大道";可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让学生写感恩文章,想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总之,典型的生活实例是学生人格精神教育的"活的教科书"。
职校语文课并不多,语文教师应努力立足课堂,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孕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还要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使语文课程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多欣赏美景,感受生活,多阅读文章,在生活中实践,快乐地学习。
3.掌握灵活的尺度
职校语文必须坚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为就业服务,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要求,确定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如《应用与写作》、《演讲与口才》、《书法与写字》等都应归入语文范畴,根据专业看是否该开设,什么时间开设。
职校语文既然要体现"学以致用",就必须在教学上突破听、说、读、写一起抓的旧有方式,做到有所侧重和创新。通过对毕业生的每年回访,笔者认为职校语文应立足于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敏捷、准确、高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中职学生提高"说"和"写"的能力,与训练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同样重要。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语文能力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将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中职毕业生大多在第一线从事技能性、服务性或管理性工 作,他们的位置常常处于工作纽带的中间或联系环节。对用人单位来说,无论是上下情况的沟通与传达,还是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这条纽带的正常功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很显然,一个羞于启齿或懒得动笔、害怕与人打交道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用中职毕业生时,都非常看重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扎根于生活,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强调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一定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