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握气源的中石油能从下游市场切走多大的蛋糕,取决于它愿意与别人分享多少上中游垄断收益
《财经》记者 杨悦
4月1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集团或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来到湖南,出席了双方签署的石油天然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回报,湖南省政府同意协调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下称昆仑燃气)进入长沙、株洲、湘潭等地的城市燃气市场。
湖南只是中石油昆仑燃气在全国城市燃气市场的一个最新布局。这位后来者虽然才成立半年,却凭借中石油无可比拟的气源优势和地位,在全国各地频频得手,先后在很多城市逼退了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疆广汇)等多个中小燃气供应商;对新奥燃气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2688,下称新奥燃气)等民营合资燃气企业,也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昆仑燃气狂飙突进的背后,承载着中石油稳定上游天然气生产和分享下游收益的战略意图,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实施“一体化垄断”的争议。已经完全开放的中国城市燃气市场,会不会重新回到寡头垄断的时代?这不仅取决于利益各方的博弈,取决于中石油能否放下身段让权让利,也取决于地方政府对以往达成的市场契约是否保持足够的尊重。
“优等生”的真正使命
2009年1月,中石油集团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昆仑燃气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等生”。除了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销量分别增长36%和43%,昆仑燃气先后与各地政府、合作单位签署55份合作协议及合同,28份已开始实施,其中包括兰州、昆明这样的省会城市和大连、秦皇岛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
对于能源巨头中石油来说,大举进军它此前并不擅长的下游燃气服务领域,绝非简单的追逐商业利润。
一位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石油集团内部对要不要发展城市燃气一直存在分歧。由于担心城市燃气管道易引发安全事故,当时,中石油集团的决策者对此并不热衷。但时任中石油管道局局长的苏士峰为了做强管道业务,坚持用管道局自有资金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燃气业务。
“为了上项目,苏士峰和领导对拍过桌子,后来还为此写过检查。”上述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透露。
不过,随着中石油天然气业务的发展,中石油决策层对城市燃气市场的态度也发生了逆转。
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产量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当年怕气价太贵卖不出去的担忧不再。中信证券报告预计,2007年至20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将达到25.4%,至20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将超过1200亿立方米。
至迟到2007年,中石油集团决策层的思路已经发生变化。2007年7月,中石油集团官方网站发表文章指出,中石油拥有的终端市场份额,与资源和管网优势极不相称,主要原因就是“旗下企业包括管道、燃投等几家单位,力量分散,没有形成‘拳头’”。
次年8月,中石油整合集团各子公司燃气资产,成立了巨无霸级的昆仑燃气,首次注册资本即达30.6亿元,开始全面进入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和城市燃气输配领域。
中石油希望凭借在上游气源和管道干线的支配地位,到2015年,昆仑燃气能进入全国200个地级以上城市,超过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一半。
中石油一再表示,成立昆仑燃气,是为了“构建天然气终端销售格局、实现天然气二次增值”。不过,《财经》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除了分享下游利润,平抑上游风险也是中石油全面进入城市燃气管网的一个重要目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石油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为了确保天然气生产的稳定,中石油“必须推行上中下游一体化”。
天然气与石油、煤炭开采不同,一旦气井开采,不能关停。上述中石油内部人士表示,由于天然气不能存放的特殊性,使得掌握下游市场变得尤为重要,“否则上游生产将非常被动。”该人士说。昆仑燃气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新奥燃气副总经理王冬至告诉《财经》记者,随着沿海地区LNG(液化天然气)码头陆续投产,以及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的投产,未来几年,中国的天然气资源可能会出现短期过剩。
中石油是中国天然气产量的主要贡献者,在天然气管道运输领域更占绝对优势。不过,中石化和中海油也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扩产愿望强烈。随着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陆续建设投产,开拓下游市场,对中石油而言,显得尤为紧迫。目前,国际天然气价格已经从10美元/MMBtu(即million British Thermal Units,为国际天然气交易单位)降至3美元-4美元/MMBtu,相比中石油远道进口自中亚的天然气,沿海地区的天然气更具成本优势。
“如果对下游市场没有干预能力,中石油会觉得心里不踏实。”王冬至分析说。
控股权受制
作为一个后来者,昆仑燃气屡试不爽的市场法宝,是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框架协议,给予一定的气源供应承诺,从而换取地方政府对其进入下游市场的支持。此前,新疆广汇就因为昆仑燃气的“横刀”介入,被迫退出甘肃武威市场。但也正因为中石油对于控股权的强调,使其扩张步伐受到制约。
中国城市燃气管理采取的是区域特许专营的模式,地方政府对燃气企业市场准入具有事实上的决定权。2002年,西气东输一线正式开工新建,但地方政府并不看好天然气市场。为了加快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建设,推动石油天然气市场发展,中国政府在2004年放开了城市燃气市场,允许外资进入。城市燃气,也成为能源领域少数允许外资和民营进入的“特区”。
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城市燃气市场高度竞争,地方国营燃气巨头、民营与合资燃气公司、大型央企平分秋色,没有绝对的领先者。就销售量而言,北京燃气、上海燃气等地方国企占据了约三成的市场份额,新奥燃气、中国燃气、港华燃气三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达到10%,中石油、华润燃气两家央企市场份额加起来约为15%,其他小型国有燃气企业瓜分了剩余约45%的市场份额。
当中石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决定大举进入城市燃气市场时,不同地方政府的合作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中石油气源的依赖。
2008年,中石油集团与甘肃省签署了天然气利用战略框架协议,随后,昆仑燃气先后在武威、酒泉等地获得了城市燃气项目特许经营权。早在2007年就获得了武威市燃气特许经营权的新疆广汇,不得不退出。作为内陆城市,武威除了依靠中石油西线东输二线气源,几乎别无选择。
不过,在广东,昆仑燃气的突进遇到了一定阻力。中石化、中海油在广东均有大量气源。虽然2006年以来,中石油先后获得了珠海、江门等地的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但一直无法获得最想得到的广东燃气的控股权。
熟悉中国城市燃气市场发展的业内人士指出,北京、上海这两个最主要的市场与广东类似,目前仍由当地国有燃气公司独享,暂时不会让中石油染指,不过并不排除将来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多个场合,中石油都毫不讳言自己对下游市场的野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石油内部人士透露,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中,中石油一般都要求控股,为的是掌握定价权。而在2009年中石油工作报告中,昆仑燃气也强调,未来进入下游将以“自主开发”为原则。
目前,昆仑燃气将中国城市燃气市场划分为七大区域,其中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的增量市场为其“主战场”,而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的省会城市和潜力大、辐射力强的地级中心城市,以及有规模、有效益的各类开发区,则是昆仑燃气进军的“重中之重”。这些位于二线、三线城市的增量市场,恰恰也是民企、外资燃气公司的覆盖区域,“夺食”势不可免。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中石油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强势挤入下游市场,并逐渐增加自己的控股比例已是定局。不过,如果中石油想单方面增资扩股,控股企业并不愿意的话,在现行法律下,民营企业还是有足够的武器保护自己。即使中石油和地方政府签署了整体合作框架协议,但在那些已经与民营企业签署了特许经营权的城市,中石油要真正落实,还必须与企业谈判。
新奥燃气2002年获得了石家庄城市燃气市场30年的特许经营权,并与当地政府合资改组成立了石家庄新奥燃气公司,新奥燃气持股60%。2008年,中石油与石家庄市签署合作开展城市燃气业务框架协议,除希望收购40%国有股权外,还要求另外从新奥燃气获得10%以上的股份,以获得控制权,但遭到新奥燃气的拒绝,至今谈判没有实质进展。
燃气协会人士认为,在中国出台《反垄断法》之后,如果中石油下游迅速做强,相关业务关联性太强,其他企业有权申请政府监管部门对其进行拆分。
新奥燃气两手准备
自2008年昆仑燃气成立后,业内对其涉嫌垄断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
在上游,中石油是主要的垄断者,在开采、加工出天然气后,通过西气东输等干线管道运送到城市天然气输配站,再由城市燃气分销商输送到千家万户。
以新奥燃气为例,其70%的天然气来自中石油,15%来自中石化、10%来自中海油。因此,如果中石油不予合作,像新奥这样的城市燃气商,将面临无气可卖的尴尬境地。向中石油让出一部分下游市场份额,换取充足的气源保障,可能是新奥燃气们的最好选择。
不过,下游燃气服务有别于上游天然气开采、运输,并非大型国有企业所长。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峰就认为,相对而言,下游市场的钱不太好赚,中石油要做下游市场,必须在管理方面精耕细作,花大力气。
凭借已有的数十张城市燃气管网网络,和长期以来在下游市场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新奥燃气们并不甘心卷铺盖走人。“虽然新奥燃气的规模无法和中石油相比,但我们希望双方通过谈判后,能够达到双赢。”4月16日,新奥燃气副总经理王冬至向《财经》记者表示。
王冬至的表态,表达了新奥燃气这样的民营燃气公司的一种微妙心态:一方面,气源受制于人,担心被中石油吃掉;另一方面,又希望用下游市场份额换取中石油的气源承诺,甚至与中石油联手,吃掉别的民营企业。
目前,新奥燃气的燃气管网已遍布中国72个城市,覆盖人口达4100多万,气化率约25%。王冬至表示,新奥燃气不会就单个城市与中石油进行谈判,而希望与中石油进行整体谈判。新奥燃气可以在某个城市出让部分股份,但希望中石油能在其他城市给新奥燃气增加气量供应。
中石油在下游市场所暴露出的软肋,也增强了新奥燃气们谈判的信心。此前,中石油控股珠海燃气后,就遭遇过服务方面的诟病。王冬至认为,在开拓市场、维护客户关系、城市管网安全方面,民营燃气公司与中石油完全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事实上,双方合作已有先例。2004年左右,新奥燃气和中石油在洛阳合作,成立了洛阳华油新奥燃气公司,新奥燃气持有51%股份,中石油持有19%,地方政府占30%。
新奥燃气一面与中石油周旋,另一面也开始考虑转型。王冬至坦承,除了福州、保定等个别城市,二线、三线市场中,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城市已经不多,未来新奥燃气将主要巩固现有市场,提高气化率;同时酝酿转型“能源服务”,即综合天然气、电力,以至地热、沼气等不同能源,统一向小区客户或工业企业提供冷气、热水及动力等。目前,新奥燃气已经在福建、湖南、河南等省份的十余个城市进行“综合能源服务”的试点营运。
国泰君安分析师杨伟认为,从长远来看,城市燃气市场仍然是卖方市场,中石油有可能会占领市场的主要份额。“中石油的劣势是可以弥补和扭转的,新奥燃气等民企不拥有气源的劣势却无法扭转。”他说。
这场“大象与蚂蚁之争”,尽管中石油在放软身段之前仍面临不少阻力,但结局也许早已注定。■
本刊记者符燕艳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