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片“绿色”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路遇华能安源发电厂教授级高工邱和明。他满面春风,兴奋地告诉我,他刚从厦门归来,代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以下简称科促会)在那里考察科技项目。我不由产生了兴趣:一个地方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缘何能代表国家级科技权威机构行事?我便随他去了他的家中作点探寻。我看了他的资料。尤其听了他讲的退休生活的几个片段后,找到了他所说的“代表”的答案。
  邱和明一直从事电力工作。他勤于钻研,业务拔尖。是萍乡知名的电力专家。他总结探讨的工作经验,多以论文形式见诸国家级、省级业务杂志,其中《特种电焊条防磨在锅炉排粉风机叶轮上的应用》一文,还被《中国科学技术文库》收藏。他被聘为萍乡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萍乡市政协常委。他的事迹还人编了由科促会编写的《东方之子》丛书,可以说,邱和明早已与科促会结缘了。然而真正让科促会垂青的,是他退休后致力的绿色能源事业。
  1998年初夏,61岁的邱和明接到广东珠海市建委的来电。请他出任珠海垃圾发电厂技术顾问组组长。他知道垃圾围城已成世纪之交的一大忧患,垃圾发电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新课题,自己在电力战线打拼了近40年,掌握和积累的知识技术经验。应该能在这新课题上作出贡献。他简单收拾了行装,3天后就抵达珠海垃圾发电厂。厂长领他看了环境又介绍了情况后,他有些出乎意外:3年前购置的设备。露天堆放,大都已锈迹斑斑;现有的技术人员中,虽不乏大学本科生,甚至还有博士生,但大都专业不对口;垃圾焚烧发电设备是国产第一批产品。质量可能多少存在些问题。他不由感到任务艰难,不免神情凝重。以致厂长担心地问他:“拿得下吗?”他自知失态,忙说:“拿得下!只是要多花些力气。”
  厂里未设置总工程师。邱和明这位顾问组组长事实上要担当起总工程师的职责。厂里也充分给了他技术决策和技术人员调动的实际权力。经厂长同意。他从江西电力系统邀来了6名退休高工,充实技术顾问组,又将厂内技术骨干集中起来,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团队。他们首先对设备和设计图纸进行了精心审查,竟发现存在近百处问题。诸如凝结器的凝结水排入软水疏水箱不当。化学水处理装置显形欠佳等,这都是关乎垃圾发电的一些关键问题。厂部对此十分重视,迅即会同设计、安装、监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分析研究,一一进行了矫正。
  设计图纸的审查、矫正成功,为设备顺利安装铺平了道路。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国第一台国产垃圾发电设备安装就绪,高高地矗立在珠海市郊区的山林中。
  望着已安装完毕的设备。邱和明并未感到轻松。他知道,自己虽被人们称作电力专家,但垃圾焚烧发电不等同燃煤发电。未来的路上,肯定有想不到的难题等他去破解。需要花更大的功夫。
  果然,在安排焚烧炉点火试运行时,他就遇到了垃圾多次点火都没有点燃的问题。这简直就是给了他当头一棒。因为垃圾焚烧发电的流程是:垃圾进入锅炉点火后燃烧,使炉膛四周的水冷壁管内流动的水受热,升温升压后成为具有较高的气温气压的过热蒸汽冲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一旦垃圾点不燃,就意味着焚烧无望,更不能发电了。他陷入困惑之中。他没有气馁。在责怪自己太不了解垃圾之后,就把精力集中到垃圾的观察和研究上。他想到了化粪池中产生沼气可供燃烧的现象,于是,决定让垃圾在垃圾池中再堆放几天。到第4天,果真,一点火垃圾就着了。因此,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垃圾一定要在池内堆放3天以上,待其发酵挥发出可燃气体后,才能点燃。
  炉膛内的熊熊大火,仍旧没有让他轻松下来。他对身旁的同志说:“尽管以后的程序类似于燃煤发电。熟门熟路,但我们还是不能睡安稳觉。”他总是寸步不离地观察焚烧炉。试烧不到4小时,他检查发现焚烧炉膨胀大大超过标准,不得不紧急停炉。他迅速请来了锅炉制造厂的设计和制造专业人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确认系锅炉设计人员对焚烧炉膨胀多只导向铰链旋转支架的强度计算不足,在焚烧炉正常运行时这些支架断裂,导致焚烧炉膨胀过度。经重新计算制作安装,焚烧炉达到了正常膨胀标准。就这样,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珠海垃圾发电厂正式交付使用。该厂每天可焚烧垃圾720吨,超过了当时珠海市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而且每小时还可发电4500千瓦,垃圾减容减量均达85%。
  由于国产设备投资不到进口设备的1/2,该厂垃圾发电试运行成功,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的充分肯定,称他们为推行国产设备加快环保建设有着开拓之功;同时,有关部门将邱和明推荐到清华大学紫光高科技公司环境工程中心工作。由此,邱和明在退休岁月里与环保结缘更深了。从此,他由单一的电力专家变身为复合型的绿色能源专家。
  2000年3月初,邱和明正式到清华紫光报到,被任命为垃圾处理研究员。带领两名助手进行垃圾处理研究。他们走遍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对所在地的垃圾发电厂的选址、设计图纸、垃圾堆肥等,都作了针对性的研究和处理。在广东南海垃圾发电厂筹建中,他应邀参加了设计图纸审查。更以珠海垃圾发电厂图纸审查的切身体验,提出了多条修改意见,被该厂称为“雪中送炭”。
  2012年1月,科促会任命他为第三届理事会理事,10月又聘请他为特邀能源专家,不久又派他代表科促会前往厦门对嘉申能源有限公司的“空腔型煤项目”作了考察。当目睹科促会会长师昌绪署名委聘邱和明为理事的证件时,我不禁发出感慨:跻身于主要由顶级科学技术人员组成的理事会,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邱和明非常关心家乡的绿色能源建设。早在1979年,他就参加了萍乡市化工厂碳黑尾气发电工程的设计和安装,有效地提高了该厂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厂区及其附近环境。近年来,他又为萍乡华尔康养殖场和萍乡绿源养殖场编制了沼气发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在,他正在探寻一种经济型垃圾发电新模式,以期有朝一日能在红土地上也建起垃圾发电厂。须知。目前全国已有400余座垃圾发电厂。江西却还是空白。原因就在垃圾发电投资大,资金难以解决。年逾古稀的他还有如此雄心,我不由心生敬佩。
  谈话间,不觉过去了一个多钟头。和邱和明握手告别,我仿佛读完了一篇生动教材。邱和明退休后的足迹,更深切地诠释了“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的真谛。
其他文献
我家里保存着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那是48年前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接见我们并与我们在一起的合影。  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在原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原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的陪同下。由湖南茶陵来到江西永新县,原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原江西省公安厅厅长王卓超等专程赶到永新县城迎接毛主席。当天傍晚。毛主席一行抵达井冈山茨坪。  5月28日下午,毛主席和汪东兴同志商量,安排接见井冈山的革命老同志、领导干部、
期刊
生老病死是人一生的自然规律,谁都不能例外。人步入老年以后难免会有各种慢性疾病。面对老年慢性疾病怎么办?毫无疑问,应当积极治疗。但是,所谓积极治疗,应该自己明白地把握自己,配合医生“适度治疗”,千万注意,不可走进“过度治疗”的误区。须知,“做一个聪明的病人,远比做一个‘听话’的病人更重要”。我们老年人已进入亚健康阶段,但一定要做个明白的亚健康人,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
期刊
履新始,扑面漾新风。打铁还需身自硬,八章约法率先行。中外获好评。  食从俭,自助换盛筵。吃请之风不可长,珍惜百姓每分钱。百姓仰清廉。  住从便,何必非五星。楼高却距百姓远,相近相知且相成。贵有公仆情。  行从简,无用送和迎。封路清场从此免,为民执政不扰民。百姓喜安宁。  会风改,气象焕然新。照本宣科宜劝止,空言套话不需闻。务实得民心。  须实干,实干可兴邦。自古空谈误国事,求真务实奔小康。社稷更辉
期刊
南昌市玉河社区:老龄工作是重中之重  玉河社区户籍在本地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258名,80~89岁的有23名,90~99岁的有2名。辖区内退休老年人居多,因此老龄工作一直是玉河社区的一项重点工作。  2013年1月18日至25日,玉河社区老龄专干走进辖区各小区,为需要办理老年优待证的老年人登记造册。向老年朋友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同时向辖区25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社区老龄专干考虑到
期刊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震同志受冲击被下放到江西红星垦殖场。他身处逆境仍忠诚于党,情注人民,顶住极“左”压力,尽其所能地为民办实事,组织干部群众抓好生产。改善生活。期间。我有幸与这位可敬的老人有过一次难得的会面,亲耳聆听了他的谆谆教诲,亲身感受了他的不凡风范。  “王部长要接见你们”  那是1970年,当时我是资溪县饶桥场社(饶桥垦殖场、饶桥人民公社场社合一)的干部。这年3月30日,我和邓春荣、章国
期刊
一个老干部工作者为老干部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十一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为老干部奔走呼号。用这句话来评价宜丰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周庆军,是再恰当不过了。2002年6月。周庆军调任中共宜丰县委老干部局局长,11年来,他用真情、真心、真爱谱写了一曲曲尊老、敬老、爱老之歌。  心如炽火干事业  2002年,周庆军由县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走马上任老干部局局长,其时,全县有离休干部160余名。退休干部2000
期刊
早上起床后,我刚对老伴说:“咱们早上熬小米粥。蒸馒头吃吧。”可是转了个弯儿后,她又笑嘻嘻地问我:“咱们今天早上吃什么呀?”我觉得她挺有意思的,便一笑,接着又告诉她:“就喝小米粥。吃馒头吧!”  早饭后,我刚把她脱下来的衣服挂到衣架上。嘱咐她:“以后脱下来的衣服要随手挂在衣架上。否则家里要衣架有什么用呢?”老伴听了后看看我,也一笑,回答得还挺干脆:“知道了!我下次一定会注意的。”可是出了趟门回来后,
期刊
南浦飞云
期刊
退休回到家中,我除了坚持写稿外,还经常找老友玩。我发现这些与我年龄相仿的老人,绝大多数不会使用电脑,对于“博客”“伊妹儿”(电子邮件)等更是一无所知。于是,我动员他们学习电脑,做一个新新老人。起先,他们颇有畏难情绪,觉得这么大年纪了,还花时间、精力学电脑,费神又费力。我以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学会了电脑,可以上网看新闻,可以去电子图书馆读书。可以远程医疗,还可以到电子商城购物,更可以在聊天室里解惑谈心
期刊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伴退休后,话是越来越多了,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好像她不说话心里就不舒畅,不放心。我知道,她这样唠叨完全是为了让我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快乐。因此对老伴的唠叨。我也就耐心听,尽量照着办。  在日常生活中,老伴时时刻刻都在关心我。早晨,我起床后,她会先问一声:“温开水喝了吗?”我骑车外出,她也要关照一声:“慢些骑。小心来往车辆,早点回来。”吃饭的时候,她一再叮嘱我:“细嚼慢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