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1994:老太太集资32亿泣鬼神
1995年11月,无锡超级老太太邓斌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步了沈太福的后尘,当时的罪名是受贿、贪污、投机倒把、挪用公款和行贿罪,1998年才正式定罪为“非法集资”。
与长城的沈太福相比,邓斌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没有实业,没有项目,甚至连一个沈太福式的专利都没有,却成功集资32亿,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成为共和国第一大集资案,至今仍保持着这一“殊荣”。
集资“天才”
邓斌原是江西樟树人,出生3天后便被母亲带到无锡,19岁考入无锡卫院,21岁嫁给海军军官,后来当过护士,也做过随军家属,1978年前一直在无锡市变压器厂做工人。
这个女人天生一张利嘴,再加上好赌的天性和利益驱使,早在做工人期间就玩过集资游戏。
1978年,邓斌在工厂当绕线工时,就到处炫耀自己的丈夫是海员,可以买到自行车、彩电等紧俏货。在当时物品极缺的情况下,众人经不住邓斌的诱使,纷纷拿出钱来让她代买。钱到手了,邓斌却迟迟没有买来,实在逼急了,就将别人的钱贴上,到市面上高价买些货物应对。窟窿越捅越大,邓斌因此被开除出厂。
然而,不安分的邓斌并没有就此吸取教训,反而更加执著于集资之道。在做几笔小生意未果后,邓斌决定继续包揽代买紧俏货。钱到手后,买不到货的只能故伎重演,向更多的人集资以堵之前的窟窿。
因为经常出现漏洞,邓斌先后被人告发,进过派出所,写过悔过书,但她想的是把教训变成“经验”。
凭着巧舌如簧和强烈的金钱欲望,这个貌似平常的女人,在十多年后,终于将集资游戏玩到炉火纯青。
交际高手
提前退休后,邓斌不甘心就此平庸地养老,在改革开放刚起步的80年代,邓斌义无反顾地南下深圳,投身商海。
1985年,邓斌来到深圳后,刚开始做三合板生意,结识了无锡县金城湾开发总公司下属金城湾工贸公司经理朱喜春。
3年后,邓斌通过朱喜春傍上了她的第一座靠山—无锡金城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倪品良。倪品良当时刚刚以“一包三改”成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邓斌摇身一变成为倪品良下属的工贸公司副经理。
1988年下半年,邓斌随倪品良到深圳中兴公司洽谈合作,结识了总经理李允若,后者成为影响邓斌后半生的关键人物,也是她的第二座靠山。
生意期间,邓斌轻松博得李允若的好感,成为座前红人,两人相见恨晚。
李允若决定开发一下邓斌能说会道、世故圆滑的天分,向她邓斌传授了一个发财的高招—借鸡生蛋:以合作经营某商品为名,以高利吸引别人投资。
李允若本来只是想借邓斌之手为己自再开辟一条财路,没想到邓斌这方面的才华实在出人意料。
1989年8月23日,在李允若一手操办下,邓斌以金城湾工贸工司的名义,与深圳四维电脑设备有限公司签订联营协议。协议规定,四维公司出资152万元,交与邓斌经营2000台空调压缩机生意,期限为27天,到期返还本利161万元,折合年利率高达78.96%!
据考证,这是邓斌非法集资的第一笔业务。
从此之后,邓斌四处宣称生产出口一次性注射器、医用手套、丝素膏等产品赢利很大,收揽钱财,动辄上千万的资金纷纷找上门来,邓斌依葫芦画瓢,与人签订联营协议,乐此不疲,每笔资金规定的年利率都在60%以上。
邓斌当然不是经商天才,从最早的压缩机到后来的手套、注射器,每个产品都不过是填补上一个窟窿的新项目而已。但在天才邓斌的运作下,总能找到新项目填满老项目的窟窿。在这个老太太手里,集资—还款—再集资竟然成为一个行得通的“商业模式”,而且这个模式运转起来比滚雪球还快。
1990年11月,深圳中光实业总公司成立,李允若任总经理,邓斌为总经理助理。在新头衔的掩护下,邓斌毅然与金城湾开发总公司脱钩,与倪品良也划清界限,一心扶助李允若。
邓斌很实际,李允若和中光公司的背景更便于集资。
邓斌的游戏越做越大,大到令李允若都觉得害怕,为了避免引火烧身,李允若先下手为强,悄悄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北京某机关领导如实汇报了邓斌的所作所为,分析了邓斌的资金问题,并怀疑邓斌下一步可能携款外逃。
1991年2月22日,两位京城“特派员”——李明、韩万隆应机关领导要求赴无锡考察邓斌,但邓斌的交际能力已远非当年所能比,在邓斌的斡旋下,李、韩二人不仅很快放弃戒心,反而成为邓斌的挚友,决定为她搭建一个新的“资本运作”平台,这就是后来惊动全国的无锡新兴工贸联合公司。
惊天大案
邓斌挑了个好日子,1991年8月8日,无锡新兴工贸联合公司正式开业。身为总经理,她大摆150桌宴席,给每位嘉宾288元红包,一时轰动无锡上下。
在李韩二人的引见下,邓斌很快结识新的靠山—北京年轻的副厅级干部李敏。此时邓斌已经集资达3.86亿元,造成亏欠数千万元,邓斌需要依靠李敏去筹集更多的资金填补漏洞。
攀上李敏之后,邓斌的关系网很快从无锡铺到北京,故事越说越圆,但窟窿却变得越张越大,但邓斌并不担心,因为面对外界的质疑,已经有一批李敏似的干部帮她澄清:新兴不是长城,邓斌也不是沈太福。
在邓斌的活动下,数年间,甚至有10个机关单位给她颁发过奖状和荣誉证书,邓斌还先后荣获“女企业家”、“十佳新人” 、“先进工作者”等桂冠。
在大旗的掩护下,截至1994年5月,直接与新兴公司签订集资协议的一级集资者就有7个省、市的368个单位,31名个人(包括债权、债务关系)。至于二级、三级集资者更是数不胜数,一场浩浩荡荡的集资风暴席卷全国。
1992年底至1993年上半年,集资风潮登峰造极时,邓斌平均每个月都不少于8000万进账,到1994年事发时,集资总额已经达到32.15亿元之巨。
除了不断翻新的故事,邓斌还推出不少集资明星镇,江阴就是其中之一。一个镇就为新兴公司集资3900万元,其中2700万元为个人集资款,涉及3000多户近4800人,占全镇总户数一半以上。而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为集资案的重灾区,至今仍没有完全缓过来。
东窗事发
真正的重灾区还是无锡。
在1992和1993年,邓老太最风光的那两年,她俨然成为整个无锡市的财神,只要帮她集资,就能轻松成为百万富翁,其中姚静漪、黄桂芬、金惠珍、戴宝珍等人在邓斌的言传身教下,竟然也能集资2亿多元,与邓斌合称五朵老花。
真正严重的是,无锡不少企业家因此放下主业,干脆为邓斌“打工”,一时间,无锡的诸多产业都因为资金和人才流向邓斌而停滞,只有娱乐业获得空前发展。无锡民间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一个邓斌使无锡的发展倒退十年。
新兴公司空前繁荣,鼎盛时,每天都有近亿元进账,但在繁荣的背后,是越来越大的黑洞。
自启动新兴公司集资以来,邓斌只利用巨款做过几笔小买卖,以亏本为主。原因很简单,邓斌不仅天生没有经营的才华,更没有经营的心思,靠经营来钱太苦太累太麻烦。
1991年至1994年7月,新兴公司总共亏损3178.28万元,要支付高达60%的年息,不仅需要不断扩大集资,还需要模拟经营。邓斌为保持新兴公司的贸易外衣,每年都拿集资款上缴利税,使新兴公司看起来很实在,很美。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真正烧毁邓斌美梦的不是欠息欠债越来越多,而是国家从1993年起不断紧缩银根,邓斌的新集资变得越来越困难,集资规模不断减少,而欠息越来越大,游戏难以为继。
为了苦撑自己的“信用”,寻求转机,邓斌仍坚持为缴税,并拿出数亿为前期集资款付息,但终究抵不住新集资额的急剧下滑。
1993年4月,新兴公司集资高达9060.25万元,5月就降至4345万元,7月又降至1450万元,8月更是一下子猛跌至450万元,到10月份,只有30万元!
邓斌彻底走到了末路。
1994年7月14,政府正式批准,对邓斌集资案进行追查,最终不仅邓斌本人罪责难逃,她的
四大靠山也无一幸免,无锡官员丁浩兴\高振家,甚至北京原副市长陈希同都陷入这场惊天骗局,最终输掉身家,甚至老命。
1994年7月28日,邓斌从深圳潜回无锡时落入法网,1995年11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新兴案6名主犯的终审结果,邓斌、姚静漪被判处死刑,并于当日上午执行枪决。
1995年11月,无锡超级老太太邓斌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步了沈太福的后尘,当时的罪名是受贿、贪污、投机倒把、挪用公款和行贿罪,1998年才正式定罪为“非法集资”。
与长城的沈太福相比,邓斌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没有实业,没有项目,甚至连一个沈太福式的专利都没有,却成功集资32亿,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成为共和国第一大集资案,至今仍保持着这一“殊荣”。
集资“天才”
邓斌原是江西樟树人,出生3天后便被母亲带到无锡,19岁考入无锡卫院,21岁嫁给海军军官,后来当过护士,也做过随军家属,1978年前一直在无锡市变压器厂做工人。
这个女人天生一张利嘴,再加上好赌的天性和利益驱使,早在做工人期间就玩过集资游戏。
1978年,邓斌在工厂当绕线工时,就到处炫耀自己的丈夫是海员,可以买到自行车、彩电等紧俏货。在当时物品极缺的情况下,众人经不住邓斌的诱使,纷纷拿出钱来让她代买。钱到手了,邓斌却迟迟没有买来,实在逼急了,就将别人的钱贴上,到市面上高价买些货物应对。窟窿越捅越大,邓斌因此被开除出厂。
然而,不安分的邓斌并没有就此吸取教训,反而更加执著于集资之道。在做几笔小生意未果后,邓斌决定继续包揽代买紧俏货。钱到手后,买不到货的只能故伎重演,向更多的人集资以堵之前的窟窿。
因为经常出现漏洞,邓斌先后被人告发,进过派出所,写过悔过书,但她想的是把教训变成“经验”。
凭着巧舌如簧和强烈的金钱欲望,这个貌似平常的女人,在十多年后,终于将集资游戏玩到炉火纯青。
交际高手
提前退休后,邓斌不甘心就此平庸地养老,在改革开放刚起步的80年代,邓斌义无反顾地南下深圳,投身商海。
1985年,邓斌来到深圳后,刚开始做三合板生意,结识了无锡县金城湾开发总公司下属金城湾工贸公司经理朱喜春。
3年后,邓斌通过朱喜春傍上了她的第一座靠山—无锡金城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倪品良。倪品良当时刚刚以“一包三改”成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邓斌摇身一变成为倪品良下属的工贸公司副经理。
1988年下半年,邓斌随倪品良到深圳中兴公司洽谈合作,结识了总经理李允若,后者成为影响邓斌后半生的关键人物,也是她的第二座靠山。
生意期间,邓斌轻松博得李允若的好感,成为座前红人,两人相见恨晚。
李允若决定开发一下邓斌能说会道、世故圆滑的天分,向她邓斌传授了一个发财的高招—借鸡生蛋:以合作经营某商品为名,以高利吸引别人投资。
李允若本来只是想借邓斌之手为己自再开辟一条财路,没想到邓斌这方面的才华实在出人意料。
1989年8月23日,在李允若一手操办下,邓斌以金城湾工贸工司的名义,与深圳四维电脑设备有限公司签订联营协议。协议规定,四维公司出资152万元,交与邓斌经营2000台空调压缩机生意,期限为27天,到期返还本利161万元,折合年利率高达78.96%!
据考证,这是邓斌非法集资的第一笔业务。
从此之后,邓斌四处宣称生产出口一次性注射器、医用手套、丝素膏等产品赢利很大,收揽钱财,动辄上千万的资金纷纷找上门来,邓斌依葫芦画瓢,与人签订联营协议,乐此不疲,每笔资金规定的年利率都在60%以上。
邓斌当然不是经商天才,从最早的压缩机到后来的手套、注射器,每个产品都不过是填补上一个窟窿的新项目而已。但在天才邓斌的运作下,总能找到新项目填满老项目的窟窿。在这个老太太手里,集资—还款—再集资竟然成为一个行得通的“商业模式”,而且这个模式运转起来比滚雪球还快。
1990年11月,深圳中光实业总公司成立,李允若任总经理,邓斌为总经理助理。在新头衔的掩护下,邓斌毅然与金城湾开发总公司脱钩,与倪品良也划清界限,一心扶助李允若。
邓斌很实际,李允若和中光公司的背景更便于集资。
邓斌的游戏越做越大,大到令李允若都觉得害怕,为了避免引火烧身,李允若先下手为强,悄悄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北京某机关领导如实汇报了邓斌的所作所为,分析了邓斌的资金问题,并怀疑邓斌下一步可能携款外逃。
1991年2月22日,两位京城“特派员”——李明、韩万隆应机关领导要求赴无锡考察邓斌,但邓斌的交际能力已远非当年所能比,在邓斌的斡旋下,李、韩二人不仅很快放弃戒心,反而成为邓斌的挚友,决定为她搭建一个新的“资本运作”平台,这就是后来惊动全国的无锡新兴工贸联合公司。
惊天大案
邓斌挑了个好日子,1991年8月8日,无锡新兴工贸联合公司正式开业。身为总经理,她大摆150桌宴席,给每位嘉宾288元红包,一时轰动无锡上下。
在李韩二人的引见下,邓斌很快结识新的靠山—北京年轻的副厅级干部李敏。此时邓斌已经集资达3.86亿元,造成亏欠数千万元,邓斌需要依靠李敏去筹集更多的资金填补漏洞。
攀上李敏之后,邓斌的关系网很快从无锡铺到北京,故事越说越圆,但窟窿却变得越张越大,但邓斌并不担心,因为面对外界的质疑,已经有一批李敏似的干部帮她澄清:新兴不是长城,邓斌也不是沈太福。
在邓斌的活动下,数年间,甚至有10个机关单位给她颁发过奖状和荣誉证书,邓斌还先后荣获“女企业家”、“十佳新人” 、“先进工作者”等桂冠。
在大旗的掩护下,截至1994年5月,直接与新兴公司签订集资协议的一级集资者就有7个省、市的368个单位,31名个人(包括债权、债务关系)。至于二级、三级集资者更是数不胜数,一场浩浩荡荡的集资风暴席卷全国。
1992年底至1993年上半年,集资风潮登峰造极时,邓斌平均每个月都不少于8000万进账,到1994年事发时,集资总额已经达到32.15亿元之巨。
除了不断翻新的故事,邓斌还推出不少集资明星镇,江阴就是其中之一。一个镇就为新兴公司集资3900万元,其中2700万元为个人集资款,涉及3000多户近4800人,占全镇总户数一半以上。而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为集资案的重灾区,至今仍没有完全缓过来。
东窗事发
真正的重灾区还是无锡。
在1992和1993年,邓老太最风光的那两年,她俨然成为整个无锡市的财神,只要帮她集资,就能轻松成为百万富翁,其中姚静漪、黄桂芬、金惠珍、戴宝珍等人在邓斌的言传身教下,竟然也能集资2亿多元,与邓斌合称五朵老花。
真正严重的是,无锡不少企业家因此放下主业,干脆为邓斌“打工”,一时间,无锡的诸多产业都因为资金和人才流向邓斌而停滞,只有娱乐业获得空前发展。无锡民间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一个邓斌使无锡的发展倒退十年。
新兴公司空前繁荣,鼎盛时,每天都有近亿元进账,但在繁荣的背后,是越来越大的黑洞。
自启动新兴公司集资以来,邓斌只利用巨款做过几笔小买卖,以亏本为主。原因很简单,邓斌不仅天生没有经营的才华,更没有经营的心思,靠经营来钱太苦太累太麻烦。
1991年至1994年7月,新兴公司总共亏损3178.28万元,要支付高达60%的年息,不仅需要不断扩大集资,还需要模拟经营。邓斌为保持新兴公司的贸易外衣,每年都拿集资款上缴利税,使新兴公司看起来很实在,很美。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真正烧毁邓斌美梦的不是欠息欠债越来越多,而是国家从1993年起不断紧缩银根,邓斌的新集资变得越来越困难,集资规模不断减少,而欠息越来越大,游戏难以为继。
为了苦撑自己的“信用”,寻求转机,邓斌仍坚持为缴税,并拿出数亿为前期集资款付息,但终究抵不住新集资额的急剧下滑。
1993年4月,新兴公司集资高达9060.25万元,5月就降至4345万元,7月又降至1450万元,8月更是一下子猛跌至450万元,到10月份,只有30万元!
邓斌彻底走到了末路。
1994年7月14,政府正式批准,对邓斌集资案进行追查,最终不仅邓斌本人罪责难逃,她的
四大靠山也无一幸免,无锡官员丁浩兴\高振家,甚至北京原副市长陈希同都陷入这场惊天骗局,最终输掉身家,甚至老命。
1994年7月28日,邓斌从深圳潜回无锡时落入法网,1995年11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新兴案6名主犯的终审结果,邓斌、姚静漪被判处死刑,并于当日上午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