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发展学生终身体育为基础,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要把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培养与技术教学相结合,要改革、创新,同时更要继承和发展,要处理好学习与借鉴、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要做到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协调统一,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 发展 继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体育教学应该在创新、发展中继承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一、不能只重视个性的发展而忽略整体的稳定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及能力的培养,由单纯地注重教师指导作用的观念转变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的现代教育观念上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要充分给学生留有活动时间和空间。但我们绝不能放弃或轻视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这是传统体育教学提倡的原则之一,以及对体育课的整体管理和严格要求,这里特指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众所周知,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显著特性之一,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自觉遵守组织纪律的需要,还是安全的需要和保证学校体育各项目标的实现的需要。现在一般中学都有上千名学生,体育课大部分都安排在下午,同时上课的班级多、学生多,如果没有整体性、统一性和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就无法保证教学及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做到既有集体统一,又有小团体和个人的主動学习。比如准备部分要求学生充当管理者,学生自己编操、带操、整理队形,并注重整体的配合。再如技术课上,先教授学生技术动作,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练习,或进行接力赛、游戏等,让学生将个人技术贯穿到全队活动中,使教学“乱”中有序、“散”中有聚,既严谨又生动活泼,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进而使学生的个性、组织纪律性、合作性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将技术教学与兴趣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大力提倡快乐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已将这一思想贯彻在体育教学中,并深受学生欢迎。快乐体育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但是这并不是说从此就不要、不学技术了。我们知道,人的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的,而体育实践就是在掌握了某项运动技术的前提下完成的,如果仅对某项运动感兴趣,但没掌握此项运动技术的动作,就不能乐在其中,兴趣也会逐渐消失,所以说技术学习与学习兴趣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内容、素材进行加工。一是在具体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渗进一些与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式比赛的内容。二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简化技术动作要领和规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愉悦而乐于学,进而刻苦锻炼。教师不能仅仅使学生获得一时的愉快,而应要求学生学好技术技能和刻苦锻炼,使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和锻炼达到“乐”的更高境界。总之,教师在教材的钻研、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及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既要考虑兴趣性又要考虑技术性,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知识技能,实现自我发展。
三、发展终身体育不能脱离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因而在我国学校体育中一直比较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这是传统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指导思想,为改善中华民族的体质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深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新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进行学生健康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这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能游离于体育运动实际而孤立地去进行,更不能脱离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但现在有的学校在追求终身体育的同时却忽视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为追求使学生掌握某一项专长而长时间地教授单一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事实上从小学到高中有十几年的时间,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时期制定出不同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传统学校体育制度的教学方向,这与现今追求的终身体育并不矛盾。所以现阶段在着眼学生终身体育的同时,绝不可轻视眼下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明确,只有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使终身体育再发展。我们应该在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其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绝不能顾此失彼。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学习与借鉴、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学习、借鉴前人好的经验,从教学实践中挖掘真理,消化吸收;继承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指导思想,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兴利除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并力争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
[2]体育理论.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 发展 继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体育教学应该在创新、发展中继承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一、不能只重视个性的发展而忽略整体的稳定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及能力的培养,由单纯地注重教师指导作用的观念转变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的现代教育观念上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要充分给学生留有活动时间和空间。但我们绝不能放弃或轻视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这是传统体育教学提倡的原则之一,以及对体育课的整体管理和严格要求,这里特指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众所周知,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显著特性之一,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自觉遵守组织纪律的需要,还是安全的需要和保证学校体育各项目标的实现的需要。现在一般中学都有上千名学生,体育课大部分都安排在下午,同时上课的班级多、学生多,如果没有整体性、统一性和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就无法保证教学及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做到既有集体统一,又有小团体和个人的主動学习。比如准备部分要求学生充当管理者,学生自己编操、带操、整理队形,并注重整体的配合。再如技术课上,先教授学生技术动作,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练习,或进行接力赛、游戏等,让学生将个人技术贯穿到全队活动中,使教学“乱”中有序、“散”中有聚,既严谨又生动活泼,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进而使学生的个性、组织纪律性、合作性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将技术教学与兴趣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大力提倡快乐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已将这一思想贯彻在体育教学中,并深受学生欢迎。快乐体育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但是这并不是说从此就不要、不学技术了。我们知道,人的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的,而体育实践就是在掌握了某项运动技术的前提下完成的,如果仅对某项运动感兴趣,但没掌握此项运动技术的动作,就不能乐在其中,兴趣也会逐渐消失,所以说技术学习与学习兴趣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内容、素材进行加工。一是在具体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渗进一些与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式比赛的内容。二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简化技术动作要领和规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愉悦而乐于学,进而刻苦锻炼。教师不能仅仅使学生获得一时的愉快,而应要求学生学好技术技能和刻苦锻炼,使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和锻炼达到“乐”的更高境界。总之,教师在教材的钻研、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及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既要考虑兴趣性又要考虑技术性,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知识技能,实现自我发展。
三、发展终身体育不能脱离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因而在我国学校体育中一直比较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这是传统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指导思想,为改善中华民族的体质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深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新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进行学生健康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这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能游离于体育运动实际而孤立地去进行,更不能脱离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但现在有的学校在追求终身体育的同时却忽视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为追求使学生掌握某一项专长而长时间地教授单一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事实上从小学到高中有十几年的时间,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时期制定出不同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传统学校体育制度的教学方向,这与现今追求的终身体育并不矛盾。所以现阶段在着眼学生终身体育的同时,绝不可轻视眼下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明确,只有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使终身体育再发展。我们应该在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其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绝不能顾此失彼。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学习与借鉴、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学习、借鉴前人好的经验,从教学实践中挖掘真理,消化吸收;继承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指导思想,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兴利除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并力争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
[2]体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