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名:杨毅
身份:武汉动物园动物福利主管,原北京动物园明星饲养员
在太阳初升的大草原上,狒狒长老将小辛巴高举,群兽在晨曦中欢庆小王子的诞生。这个画面,至今都是很多80后关于动物的童年记忆。
2019年,临近不惑之年时回顾《狮子王》,除了收获情怀和感动,这部制作逼真的电影还意外地勾出了我的职业病:狮群里所有的狮子都是狮王的后代,同父异母的辛巴和娜娜是不能在一起的;狮子、疣猪和细尾存在食物链关系,他们永远不能成为朋友……
从业20余年,这份“较真”让我对动物饲养有了新的理解。
从“四合院”到“西外大街”
我是个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胡同串子”。和其他爱打游戏的孩子不一样,我的爱好有一点特殊——喜欢动物。当时离我家很近的有什刹海,还有北海公园、静心斋和濠濮间,这些水多鱼多的地方我都爱去。长大点了,我就爱上了动物园,有时候一泡就是一整天。
我真正开始养动物,应该是从养金鱼开始。按老北京的传统,院里找个空地,摆个陶缸或者木海(养鱼用的木盆),就可以开养了。我后来陆续养过猫、狗、鸽子、王八……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养动物很大程度上是“养着玩儿”。
如果那时有人问我,你长大想做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他,要么当法医,要么做个动物饲养员。可能是很早就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中考结束后我就直接去了北京市园林学校,学的是动物园代培的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专业。
1997年,17岁的我到了西外大街,成了北京动物园“猴山”的实习饲养员。与我们印象里的顽皮机智的猴子形象不同,现实世界里的猴群拥有着极其严苛的等级制度——这扑一下,那一巴掌,刚到猴山处于“最低等级”的我,几乎每天都在被猴子“欺负”。
而进了动物园我才知道,“脏”“臭”“无趣”,甚至是“危险”,才是饲养员工作的真实写照。我常常把动物比作孩子:它们的情绪变化很快,不会隐藏自己的想法,表达喜恶的方式也更直接。在北京动物园待的这20多年里,我被狐狸、猩猩咬过,被鸵鸟啄过,被小熊猫抓过,还被马踩过……养动物这件事真的没有什么窍门,也没什么捷径,最重要的是真心喜欢做这件事,然后就是要细心和有耐心。
2007年的夏天,我到小型哺乳动物区工作,接手了一只已经在动物园生活了10多年的荒漠猫。初到时它的状态还可以,至少吃光整只兔子没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状态越来越差——撕扯兔子费劲了,咀嚼肉块也费劲了,它真的已经太老了。为了让它走得舒服一点,我们把肉块撕成肉条,每天打扫隐蔽箱,勤换干草垫材和隔尿垫。最后,在一个平常的下午,我和它告了别。
这些年来,我的喜怒哀乐常常跟着这些老伙计走,也用自己的方法见证着它们的一生。
饲养员是半个动物学家
与很多一辈子只养一种动物的饲养员不同,我养过的动物至少有70种,曾待过猴山、猩猩馆、金丝猴馆、熊猫馆、小型哺乳动物区等多个展区。而动物之间习性的差距让饲养动物的变更变得尤为艰难,可能每接手一个新种类的动物,过往的经验就要全部作废,一切从头再来。
2009年,北京动物园引进了一对二趾树懒,电影《疯狂动物城》里风靡全球的树懒“闪电”就是它们的亲戚三趾树懒。可在那时,中国对这种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动物还是完全陌生的,对树懒的饲养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甚至连基础的饲料标准和温控条件都无法确定。我只能从网上找一些照片,尽可能模拟合适的环境。在之后的2年里,我们勉强保证了树懒的生存,但也仅仅是生存。
动物养得好不好,很难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去界定。首先要保证它们的存活率,再保证它们的健康率。按现在的话就是,温饱不够,得奔小康。
为了搜集更多关于二趾树懒的饲养信息,我利用休假时间,自费飞了一趟新加坡。在新加坡待的5天时间里,我有将近2个整天都泡在新加坡动物园的树懒展区。从早上8点半开门,到晚上6点闭馆,我一直在观察、记录,以及和饲养员交流。回到北京后,我借鉴了新加坡饲养树懒的经验,并根据北京的温度、湿度以及其他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饲养方案。
树懒的生存状况得到改观,其中一只还怀了孕,我也因此动了再去一次新加坡的念头。这次去的目的性更强了——我带着一些熊猫的特色周边,向上次交流的饲养员请教了树懒怀孕期间的注意事项。
2014年,中国第二只人工饲养繁殖的小树懒“小溜溜”顺利出生,这也是中国第一只由树懒妈妈亲自哺育的树懒。
正是有了这次顺利的“走出去”的经验,我后来陆续去了很多国外的动物园展区。每次去,我都会带着温度计和湿度计,用来记录展区早、中、晚3个时间段的温、湿度。用这种方法,我测量过大食蚁兽,还有一些灵长类动物和猫科动物的生活环境,收集了许多宝贵的信息素材。
“饲养员就是半个动物学家”,在我接触了更多一流的动物园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打破自己故步自封的状态,主动汲取知识,不断寻找更有意义、更有挑战性的事情,我在用行动回应热爱。
让动物更“动物”
“公众的关注是动物园发展的唯一动力。”我的老师曾这样告诉我,除了动物的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向公众传达动物保护的理念、传播自然科学领域的动物知识也是动物园存在的意义。
今年疫情期间,我和同事在武汉动物园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直播,直播的内容是给小浣熊生活的园区丰容。“丰容”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理解,丰容就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动物生活的笼舍场馆,以及动物行为进行丰富和增容。
但是,丰容的内容可远不止于此。为了让黑猩猩生活的环境更接近野外,我们会在室内和室外增加高大的树木,减少草坪,尽可能模拟“雨林”的环境;火烈鸟是群居动物,但动物园里火烈鸟数量有限,我们就在背景墙上装镜子,让它们产生错觉,减缓紧张感,刺激繁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丰容”和“感官丰容”,比起让动物强行适应圈养环境,我们更需要站在动物的角度,用动物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让它们生活得更舒适。
这些年,你会悄然发现许多动物园正在发生改变,比如原来按动物食性分区,现在变为按地理分区,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里,动物可以接触更多种群之外的动物,行为也更加自然,而这也更接近公众更想看到的动物生活原本的样子。
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也许是我们穷其一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采写:方 昕 朱诗琪)
老师说
Q1: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这两个专业的区别是什么?
赵阿勇:动物科学专业主要关注动物的遗传与繁殖、营养与发育、环境与卫生,还包括动物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等环节,提出满足动物正常需求的解决方案,动物医学专业是动物健康的保障,主要关注的是动物疫病预防与诊断治疗,主要提供规避动物异常情况的解决方案。
Q2:这一专业学生毕业后有哪些对口的就业方向?
赵阿勇:一般有三种方向:一是将来想从事科学研究的,可以选择生命科学相关的专业继续深造,比如畜牧学、生物制药;二是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进入农业部门、畜牧局、海关、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行政单位工作,这几年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的动物科学人才缺口比较大;三是进入畜牧产业的公司工作,比如中粮集团、新希望、温氏食品集团等。
Q3:动物科学专业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哪些課程?
赵阿勇:本专业学生要了解动物的进化、繁育、健康成长需求相关的课程和组织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从微观层面认识动物的课程。动物科学专业还有一门课程叫动物福利,是研究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感受的课程。
Q:对想要进入动物科学专业的高中学弟、学妹有哪些建议?
李诗如、吴宇航:首先是要掌握好化学和生物学这两门基础学科。另外,建议学弟、学妹们参与一些化学和生物学的实践操作或社会实践,多了解一些实验室的规则和操作基础。
(采写:蒋凯音)
身份:武汉动物园动物福利主管,原北京动物园明星饲养员
在太阳初升的大草原上,狒狒长老将小辛巴高举,群兽在晨曦中欢庆小王子的诞生。这个画面,至今都是很多80后关于动物的童年记忆。
2019年,临近不惑之年时回顾《狮子王》,除了收获情怀和感动,这部制作逼真的电影还意外地勾出了我的职业病:狮群里所有的狮子都是狮王的后代,同父异母的辛巴和娜娜是不能在一起的;狮子、疣猪和细尾存在食物链关系,他们永远不能成为朋友……
从业20余年,这份“较真”让我对动物饲养有了新的理解。
从“四合院”到“西外大街”
我是个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胡同串子”。和其他爱打游戏的孩子不一样,我的爱好有一点特殊——喜欢动物。当时离我家很近的有什刹海,还有北海公园、静心斋和濠濮间,这些水多鱼多的地方我都爱去。长大点了,我就爱上了动物园,有时候一泡就是一整天。
我真正开始养动物,应该是从养金鱼开始。按老北京的传统,院里找个空地,摆个陶缸或者木海(养鱼用的木盆),就可以开养了。我后来陆续养过猫、狗、鸽子、王八……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养动物很大程度上是“养着玩儿”。
如果那时有人问我,你长大想做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他,要么当法医,要么做个动物饲养员。可能是很早就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中考结束后我就直接去了北京市园林学校,学的是动物园代培的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专业。
1997年,17岁的我到了西外大街,成了北京动物园“猴山”的实习饲养员。与我们印象里的顽皮机智的猴子形象不同,现实世界里的猴群拥有着极其严苛的等级制度——这扑一下,那一巴掌,刚到猴山处于“最低等级”的我,几乎每天都在被猴子“欺负”。
而进了动物园我才知道,“脏”“臭”“无趣”,甚至是“危险”,才是饲养员工作的真实写照。我常常把动物比作孩子:它们的情绪变化很快,不会隐藏自己的想法,表达喜恶的方式也更直接。在北京动物园待的这20多年里,我被狐狸、猩猩咬过,被鸵鸟啄过,被小熊猫抓过,还被马踩过……养动物这件事真的没有什么窍门,也没什么捷径,最重要的是真心喜欢做这件事,然后就是要细心和有耐心。
2007年的夏天,我到小型哺乳动物区工作,接手了一只已经在动物园生活了10多年的荒漠猫。初到时它的状态还可以,至少吃光整只兔子没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状态越来越差——撕扯兔子费劲了,咀嚼肉块也费劲了,它真的已经太老了。为了让它走得舒服一点,我们把肉块撕成肉条,每天打扫隐蔽箱,勤换干草垫材和隔尿垫。最后,在一个平常的下午,我和它告了别。
这些年来,我的喜怒哀乐常常跟着这些老伙计走,也用自己的方法见证着它们的一生。
饲养员是半个动物学家
与很多一辈子只养一种动物的饲养员不同,我养过的动物至少有70种,曾待过猴山、猩猩馆、金丝猴馆、熊猫馆、小型哺乳动物区等多个展区。而动物之间习性的差距让饲养动物的变更变得尤为艰难,可能每接手一个新种类的动物,过往的经验就要全部作废,一切从头再来。
2009年,北京动物园引进了一对二趾树懒,电影《疯狂动物城》里风靡全球的树懒“闪电”就是它们的亲戚三趾树懒。可在那时,中国对这种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动物还是完全陌生的,对树懒的饲养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甚至连基础的饲料标准和温控条件都无法确定。我只能从网上找一些照片,尽可能模拟合适的环境。在之后的2年里,我们勉强保证了树懒的生存,但也仅仅是生存。
动物养得好不好,很难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去界定。首先要保证它们的存活率,再保证它们的健康率。按现在的话就是,温饱不够,得奔小康。
为了搜集更多关于二趾树懒的饲养信息,我利用休假时间,自费飞了一趟新加坡。在新加坡待的5天时间里,我有将近2个整天都泡在新加坡动物园的树懒展区。从早上8点半开门,到晚上6点闭馆,我一直在观察、记录,以及和饲养员交流。回到北京后,我借鉴了新加坡饲养树懒的经验,并根据北京的温度、湿度以及其他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饲养方案。
树懒的生存状况得到改观,其中一只还怀了孕,我也因此动了再去一次新加坡的念头。这次去的目的性更强了——我带着一些熊猫的特色周边,向上次交流的饲养员请教了树懒怀孕期间的注意事项。
2014年,中国第二只人工饲养繁殖的小树懒“小溜溜”顺利出生,这也是中国第一只由树懒妈妈亲自哺育的树懒。
正是有了这次顺利的“走出去”的经验,我后来陆续去了很多国外的动物园展区。每次去,我都会带着温度计和湿度计,用来记录展区早、中、晚3个时间段的温、湿度。用这种方法,我测量过大食蚁兽,还有一些灵长类动物和猫科动物的生活环境,收集了许多宝贵的信息素材。
“饲养员就是半个动物学家”,在我接触了更多一流的动物园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打破自己故步自封的状态,主动汲取知识,不断寻找更有意义、更有挑战性的事情,我在用行动回应热爱。
让动物更“动物”
“公众的关注是动物园发展的唯一动力。”我的老师曾这样告诉我,除了动物的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向公众传达动物保护的理念、传播自然科学领域的动物知识也是动物园存在的意义。
今年疫情期间,我和同事在武汉动物园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直播,直播的内容是给小浣熊生活的园区丰容。“丰容”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理解,丰容就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动物生活的笼舍场馆,以及动物行为进行丰富和增容。
但是,丰容的内容可远不止于此。为了让黑猩猩生活的环境更接近野外,我们会在室内和室外增加高大的树木,减少草坪,尽可能模拟“雨林”的环境;火烈鸟是群居动物,但动物园里火烈鸟数量有限,我们就在背景墙上装镜子,让它们产生错觉,减缓紧张感,刺激繁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丰容”和“感官丰容”,比起让动物强行适应圈养环境,我们更需要站在动物的角度,用动物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让它们生活得更舒适。
这些年,你会悄然发现许多动物园正在发生改变,比如原来按动物食性分区,现在变为按地理分区,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里,动物可以接触更多种群之外的动物,行为也更加自然,而这也更接近公众更想看到的动物生活原本的样子。
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也许是我们穷其一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采写:方 昕 朱诗琪)
老师说
Q1: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这两个专业的区别是什么?
赵阿勇:动物科学专业主要关注动物的遗传与繁殖、营养与发育、环境与卫生,还包括动物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等环节,提出满足动物正常需求的解决方案,动物医学专业是动物健康的保障,主要关注的是动物疫病预防与诊断治疗,主要提供规避动物异常情况的解决方案。
Q2:这一专业学生毕业后有哪些对口的就业方向?
赵阿勇:一般有三种方向:一是将来想从事科学研究的,可以选择生命科学相关的专业继续深造,比如畜牧学、生物制药;二是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进入农业部门、畜牧局、海关、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行政单位工作,这几年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的动物科学人才缺口比较大;三是进入畜牧产业的公司工作,比如中粮集团、新希望、温氏食品集团等。
Q3:动物科学专业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哪些課程?
赵阿勇:本专业学生要了解动物的进化、繁育、健康成长需求相关的课程和组织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从微观层面认识动物的课程。动物科学专业还有一门课程叫动物福利,是研究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感受的课程。
Q:对想要进入动物科学专业的高中学弟、学妹有哪些建议?
李诗如、吴宇航:首先是要掌握好化学和生物学这两门基础学科。另外,建议学弟、学妹们参与一些化学和生物学的实践操作或社会实践,多了解一些实验室的规则和操作基础。
(采写:蒋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