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us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主体,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把理想信念的引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更大化发挥“大学语文”课程集人文性、思想教育性及工具性于一体的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智成熟,助力其职业化道路健康前行,培育国家栋梁。
其他文献
基于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实验尝试建立即写即批即改的教学方式。研究表明:基于信息技术的即写即批即改教学模式能激活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热情,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率,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
教育大数据的挖掘是利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从海量的教育数据中不断整理、归纳出具有较高价值的数据模型和实用性广泛的数据手段,并从中提取出高效并可视化的数据处理过程。教育大数据挖掘的价值在于驱动科学教育决策、精准展现教育规律、解决教育主体需求。教育大数据挖掘存在的现实限制是:采集挖掘教育大数据缺乏统一标准,整理分析教育大数据缺乏科学手段,管理应用教育大数据缺乏个性动态。教育大数据挖掘的有效策略包括:建立健全教育大数据采集机制,科学整理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整合教育大数据应用路径。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观念形成、文化理解、道德塑造等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儒家文化中有大量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的隐喻,儒家文化隐喻有助于学生感悟学习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助于学生感悟文化内涵,形成成熟的文化观;有助于学生感悟道德旨趣,养成优良的道德观。教师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观的培养;持中守正,推动学生文化观的形成;知仁明礼,加强学生道德观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