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创建多向互动的阅读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立自我阅读的计划、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中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关系到人文修养的培养、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些都体现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中的基础。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阅读能力作为基础的地位更显重要,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1 培养阅读兴趣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兴趣是个人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如果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会产生源源不断阅读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对知识主动学习的姿态。
首先是巧设悬念诱发兴趣的策略。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其次是創设情景强化兴趣的策略。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将学生情感带入情境;教学情境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再次是诱导探究激发兴趣和策略。诱导探究主要目的不在于向学生传授阅读内容,而在于让学生掌握解决阅读问题的策略,从而激励学生去积极参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参与和探索情境中,所以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将是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2 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3 彻底摒弃“灌入式”教学方法,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他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运用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他把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放在颇重要的地位,多次论及了培养读书习惯的重要性。他的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观点深刻地把握了中国人学习母语的教学规律,对我们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当今许多教师却忽视读书习惯的培养来,这就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彻底摒弃“灌入式”陈旧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首先,要从“人的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意义。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良好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这种习惯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理解,自己品悟,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得到强化,趋于稳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课外阅读。可由教师指定读书篇目,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书阅读。
4 着手引导学生“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尤其是汉语的习得规律。而且,感悟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
感悟的方式是多样的。读,尤其是诵读,固然是感悟的最主要方式,但除了读,还有听、说等多种方式。听别人朗读,和别人交流阅读心得,必然会加深感悟的深度。感悟更不排斥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有益于对文本感悟的深入。感悟只是阅读的初级阶段。阅读大多数不以满足于感悟为目的。高质量的阅读,尤其是创造性阅读,仅仅只有感悟是难以实现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的开始,而不是阅读的终止,鉴赏、质疑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仅有形象性的感受,没有理性的思考,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如果说,目前高考中考阅读命题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说明一般意义上的感悟只是阅读任务的一部分。仅仅依靠感悟,高考中考阅读题大多数是不能完成的。
总的来说,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吴忠市第四中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关系到人文修养的培养、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些都体现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中的基础。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阅读能力作为基础的地位更显重要,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1 培养阅读兴趣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兴趣是个人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如果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会产生源源不断阅读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对知识主动学习的姿态。
首先是巧设悬念诱发兴趣的策略。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其次是創设情景强化兴趣的策略。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将学生情感带入情境;教学情境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再次是诱导探究激发兴趣和策略。诱导探究主要目的不在于向学生传授阅读内容,而在于让学生掌握解决阅读问题的策略,从而激励学生去积极参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参与和探索情境中,所以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将是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2 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3 彻底摒弃“灌入式”教学方法,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他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运用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他把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放在颇重要的地位,多次论及了培养读书习惯的重要性。他的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观点深刻地把握了中国人学习母语的教学规律,对我们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当今许多教师却忽视读书习惯的培养来,这就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彻底摒弃“灌入式”陈旧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首先,要从“人的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意义。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良好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这种习惯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理解,自己品悟,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得到强化,趋于稳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课外阅读。可由教师指定读书篇目,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书阅读。
4 着手引导学生“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尤其是汉语的习得规律。而且,感悟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
感悟的方式是多样的。读,尤其是诵读,固然是感悟的最主要方式,但除了读,还有听、说等多种方式。听别人朗读,和别人交流阅读心得,必然会加深感悟的深度。感悟更不排斥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有益于对文本感悟的深入。感悟只是阅读的初级阶段。阅读大多数不以满足于感悟为目的。高质量的阅读,尤其是创造性阅读,仅仅只有感悟是难以实现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的开始,而不是阅读的终止,鉴赏、质疑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仅有形象性的感受,没有理性的思考,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如果说,目前高考中考阅读命题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说明一般意义上的感悟只是阅读任务的一部分。仅仅依靠感悟,高考中考阅读题大多数是不能完成的。
总的来说,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吴忠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