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资雄心
中国传媒业开放历程
200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媒体政策正式开放。经营性资产可以上市是这一政策传达的最重要信息,从此民营资本得以名正言顺地进入传媒产业。
2002年10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第2套《对话》节目中,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石宗源表示,“可以肯定地说,凡是外资可享受到的,民营企业可在这之前同样享受到,中央政策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民间资本也可进入。”也就是说,遵循党和国家对传媒产业的一贯政策,可以开放处于传媒产业链下游的发行、广告、印刷,但是对内容制作等环节坚决不放开。
2003年9月《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取消了出版物发行单位申请从事总发行、发行业务时,在主管单位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民营书店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北京图书订货会。
2004年2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尤其引人关注:首次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的产业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也为各类资本进入进一步消除了政策的障碍。
2004年11月28日,广电总局和商务部联合公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44号令),首次允许外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成立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可以预见,随着资本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已经拥有了发行网络等市场资源的境外媒介会借此机会逐渐将其势力延伸到整个内容制作领域,进而以资本化的手段扩展到内容制作到渠道流通等整个产业链。
没有强大的制作业,就不可能有好的电视业,但中国的制作公司这两年是萎缩的。原来是依赖电视台,但趋势必是社会化
随着《天下无贼》的播映,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赚了个钵满盆满,光广告和部分版权收入就已经超过了4000多万元。
太合传媒老板王中军肯定笑在后面,因为华谊兄弟是太合传媒下属企业之一。王中军几乎是双喜临门,因为前不久TOM集团正式对外宣布,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35%的股权。
估计王中军的同行王长田心情也不错。在跌宕起伏的传媒业开放进程中,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乐意看到民营传媒公司喜事不断,共同发展。与太合传媒相比,光线也不甘落后,“我们近期要和欧洲一家著名的节目内容制作商成立合资公司,这家外商以综艺节目制作见长。”
无论是TOM集团还是欧洲一家著名的节目内容制作商,嗅觉都特别敏锐的国际传媒巨头不约而同选择了国内民营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内容为王
“现在节目制作公司在这个行业的禁区只有两个了。”王长田说,第一就是不能够参与新闻类节目。政策上表述得很清楚,指时政新闻以及相关节目,包括一些时政新闻评论。所以要再想把体育、科技、娱乐等新闻说成是新闻民营公司不能制作,已经找不到理由了,因为字眼已经非常明确。第二个禁区,就是不可以拥有电视台频道本身,即媒体本身。所有权是电视台的,还有跟所有权相关的比如说终审权、播出权之类的都是电视台的。
“但是制作公司可以拥有频道内容的提供权,可以拥有频道经营权,这个都是没有禁止的。我们都可以做。”王长田说这些话的时候踌躇满志。
在王长田眼里,中国传媒业方兴未艾。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传媒业产生了一场根本的变革,即传媒的投资主体从政府转变为媒介自身,传媒的自身性质从一种意识形态转变成为一种产业。1994年,中国第一家“民间电视机构”嘉实广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民间电视制作力量一直在悄然增加。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传媒业从禁止到限制,从限制进入到部分领域鼓励参与。随着国家对民营传媒和国外媒体的政策逐渐松动,这个产业已经并且越来越显示出从未有过的魅力。
在这个略显动荡的领域里,有些人和他们的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德勤2004年“亚太高科技高成长500强”的评选结果中,共有90家中国(包括香港)公司入选500强,其中光线传媒在国内位于第32名。这家以“生产娱乐”为己任的公司几乎又在同一时间进入了《福布斯》中文版的“2005中国潜力100榜”榜单。这是《福布斯》中文版首次推出针对中国地区的中小企业榜单,为国内首个涵盖全行业的中小企业全面评估。
如今,王长田一手创立的光线传媒拥有中国最大的娱乐节目制作队伍、最大的娱乐电视节目群、最大的电视节目发行网、最有影响力的娱乐与传媒品牌以及中国最大的娱乐网站和娱乐报纸。他旗下的12档综艺类电视节目,每日制作量达6小时,在全国近300家电视台600台次播放,覆盖中国内地全部地区,收视观众达10亿人以上。尤其是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娱乐现场”移师CETV3事件,更是显示了光线旗下娱乐节目的品牌分量。
“我的一个观点是,没有强大的制作业,就不可能有好的电视业。我们走频道专业化也好,走付费也好,频道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但是为什么现在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没好内容。好内容是谁来做呢?原来是依赖于电视台,但是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化去做。”王长田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内容制作的重要性,“但是恰恰这两年制作公司在政策上和制作环境上又遇到了问题。比如说在2003年12月30日之前,国家是不鼓励制播分离的,甚至是反对。直到发布了一个关于促进广播影视发展的意见,国家才正式提出来鼓励制播分离,即把宣传性的事业和经营性的产业进行分离。包括最近公布的44号令,外资也可以进入制作行业。”
而王长田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内容制作中的内容定位:娱乐产业。“娱乐和传媒从来都不会分开。”这个把娱乐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男人其实非常理性。如果当日他也是像杨澜一样选择做文化历史节目,估计现在的光线就像阳光卫视一样早已易主。
王长田对此仍有一定的忧虑。“中国的制作公司这两年来是萎缩的。2000年的时候有过高峰,那时很多新节目冒出来,然后就逐渐萎缩了。到现在,多数的公司生存状态非常差。我跟领导反映了现状,提出一些具体的鼓励制播分离的措施。包括欧美和亚洲一些国家都出台过正式的规定,就是要限制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比例。”
据了解,在国际上大概是70%-90%的节目必须是社会公司制作,事实证明西方电视业的发展,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法律,制作行业才真正繁荣起来。
“美国1994年取消了这样的法律是因为已经不需要再对制作行业进行保护,完全市场化了。但是现在多数国家还是有这个规定的。”王长田认为,只有国家政策的保护,中国制作业的春天才能真正到来。
传媒形态多元化
“我觉得目前的电视形态大概分为四种。”王长田认为,一种是地面电视台,即各省市电视台和地区电视台,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走电视网,如果不这样,未来很难生存的。因为他不经济,不科学。所以会走美国NBC的电视网络路线。第二种是卫星电视。默多克一直是走卫星电视的,他反而不看好电视网。第三种是付费电视,在美国,有线电视网实际上是付费电视。付费频道在中国刚刚要发展,估计要到2008年左右市场才能成熟起来。这是三种基本生存形态。
“第四种就是像光线这样节目制作类型的公司。”王长田透露,“我刚才所说的四种电视的模式,光线实际上在计划里面都会涉足。或者有的已经进展非常好了。”
除了节目制作,各路民营电视公司应对眼前困境的另一条策略就是,努力通过多元化运作来规避风险,通过跨媒体资源的整合和跨产业的操作,开辟其他的业务渠道,减少对电视台的依赖。很多民营公司还参与了平面媒体、电影发行和电影制作。太合传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除了刚刚成立的音乐公司之外,太合的其他业务都是赚钱的。”太合传媒的老总王中军介绍。
目前的太合传媒拥有比较强大的影视文化产品,包括13档日、周播电视综艺节目、完整的旅游卫视专业频道经营,年产5—8部电影,近200—240集电视剧和500—600集电视剧的发行业务平台。
“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深入和强化我们在内容制造领域里的成绩,更关注资源的整合和商业的深度开发。”太合传媒的副总经理于天宏做IT风险投资出身,说话谨慎而且坚定。“只在一个领域生产出好的产品是不够的,我们希望在以后快速扩张,然后深度经营和运作。当然,我们也考虑一些新的投资方向,在考虑更多的娱乐资源项目,同时做技术准备和运营准备,随时尝试延伸的跨媒体运作方式。”
王长田对这个同行也很重视,“他们旗下的华谊兄弟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
比较巧合的是,两个人都提到了网络电视。光线旗下的E视网是一个拥有5000万流量的娱乐网站,同时还成为宽带内容的提供商,并且正在建设中国最大的娱乐会员俱乐部。“宽带能解决的比较好的话,我认为网络电视的前景也许比付费频道要好。因为网络电视的手段更先进,属于更高端的技术。电视里面所有东西,网络全部都能覆盖,而且用户基础这么好。”
于天宏也看好网络电视:“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体的形式会很容易地获得,比如突发性事件,实效性很强。它的画面质量虽然还不太令人满意,但这个问题以后会通过技术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