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中融合对歌词的听说念唱,不仅可以实现训练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发音上做到字正腔圆,表达上实现情气声的完美融合。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必须根据教学重点精心安排,才能通过对歌词的听说念唱,达到优化普通话课程教学之目的。
关键词:歌词 听说念唱 优化 普通话教学
一、当前高校普通话教学面临的尴尬及应对策略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深入开展,高校已成为普通话培训的主要阵地,普通话课程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公共必修课,课程目标在于让大学生具备运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大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测试结果表明,在朗读说话环节,学生的方音缺陷依然存在,运用语音技巧传情达意的能力明显欠缺,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乏善可陈。这种局面不但使任课教师尴尬不已,也与开设普通话的课程目标背道而驰。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开展教学研究,优化培训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取得最优化的培训效果,成为每一个普通话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学生厌学固然与普通话课程的公共课性质有关,但当前普通话教学的程式化、机械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普通话培训教材统一固定,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字词的单项念读多,而朗读说话等综合训练少;教学模式和训练步骤上,无非是“讲-读-练”三板斧;加之教材内容与中小学语文课程部分重复,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多想办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语音面貌的根本改变,有利于优化高校普通话教学,值得借鉴推广。
二、歌词的听说念唱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众所周知,“说唱不分家”,“语言是歌唱之本”。同为有声语言的表达,歌唱和普通话在诸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声乐教师特别注重歌词的吐字归音、字正腔圆;反过来,将词曲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教学课堂,也不失为训练普通话的良好途径。在普通话教学中适当融入歌唱元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快速引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听歌K歌是当代大学生最喜爱的业余活动之一。普通话课前或课中播放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配以歌词展示,往往能让学生顿生好感,精神为之一振,消除疲劳,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很快融入课堂气氛。老师则抓住机会,顺势导入,引出授课重点从而达到迅速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2.促进发音基本功的训练
不管是普通话还是唱歌,发音正音训练都是最基本的环节。二者都讲究“字正腔圆”。要达到这种效果,吐字归音特别重要。大多数歌曲都是押韵的,相同的韵母在歌词中反复出现、回环重叠,唱歌时,还往往会把韵脚字拖长,进行强化。那么在普通话课程中,在教会学生“咬字头、立字腹、收字尾”的吐字要诀后,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重点训练的声母和韵母,选择一首代表性歌曲,让学生有意识地读准每一个韵脚字,确保发音准确到位。
3.有利于快速调动和把握情感,达到 “因情运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
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以情感表现为灵魂。在普通话朗读训练中,由于很多文章不熟悉,加之篇幅长,情感的表达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融情入境难度大。若换成耳熟能详的经典词曲,通过听-唱-念-诵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情气声三者的融合和变换则要有效得多。
4.创新训练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普通话培训教材多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练习材料一般以字词正音、朗读作品60篇为主;教学手段多以讲授为主,辅之以字词或文章的念读。长久以往,单调而机械,造成学生听课疲劳。适当地安排词曲听说念唱训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训练形式活泼多样,增进师生互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训练效果。
三、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培训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尽管歌词的听说念唱对普通话教学有很大帮助,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实施不当,则容易改变课程性质,背离课程方向,分散学生注意力,违背初衷。如何恰当地利用歌词的听说念唱优化高校普通话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把握两条基本原则:
1.始终以普通话训练为核心,不能喧宾夺主。普通话课程以纠正方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歌词的听说念唱要始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来安排,不是为了单纯的活跃气氛而娱乐搞笑,不能偏离课程性质,这是将其引进课堂教学的前提。在时间的安排上,听唱环节在每节课占用的时间不超过5~8分钟,教师要始终把重点放在念和说上。
2.歌曲的选择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穿插的时机也颇有讲究。高校普通话课程一般开设15周,30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不同时间段灵活安排不同歌曲,穿插的时机选择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也要有周密构想。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尝试为例,试做说明。
(1)课程开场以听说为主。万事开头难,第一节课往往至关重要。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普通话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笔者通常在课前有意识地播放因2008年中国奥运而风靡一时的歌曲《中国话》,并设计相关问题,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开展互动,以此导入正题,让学生自己介绍歌曲背景和主旨,再转入到中国话(普通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上来,切入正题。然后引导学生掌握这首歌中的另外一大特色,即绕口令的念说,来介绍普通话训练的要点和方法。这样的开课形式,不同以往,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新鲜感,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
(2)正音训练部分,重点应放在吐字归音和听辨正音上。普通话教学的重头戏在于语音辨正。在教师讲完发音并作示范后,要检验学生的听辨及正音能力,这个环节也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歌曲。例如,声母的辨正难点在于平翘舌音的发音和正误分辨。在讲授发音要注意的问题并使学生具备区分发音错误和缺陷能力的基础上,在课程将要结束时,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首深受年轻人追捧的《隐形的翅膀》(张韶涵演唱)的歌词片段:“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请同学们重点听加点字的发音,就歌手吐字归音进行纠错并给出正确的演示。结果显示,学生对其中的问题把握得非常到位,并能引以为戒,自觉改正发音中的缺陷。与此同时,课后为了巩固训练成果,笔者还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练习《莲的心事》(乌兰托娅演唱)。 依此类推,在前后鼻音重点难点音区分练习中,笔者精选了《荷塘月色》(凤凰传奇演唱)歌词中的韵脚字(如“淌、漾、香、旁、光、望、裳、伤”)来训练后鼻韵母“ang”的发音,以区别“an-ang、ian-iang、uan-uang”等难点鼻韵母;利用《传奇》(王菲演唱)歌词中的韵脚字“眼、颜、见、念、边、远”等韵脚字训练“ian、üan”的准确发音;而《烟花易冷》(韩春演唱)中的“人、本、等、魂、轮、门、身、筝、城”等则是训练“en-uen–eng”发音的最好材料。实践表明,在发音训练环节,适当地让学生听歌词念歌词再演唱,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吐字归音技巧,自觉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3)朗读部分的教学,重在融情入境,以声传情,对词曲的选择要求更高。在普通话训练朗读教学环节要解决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技巧传递出作品的感情。老师空泛的理论说教和脱离篇章的句子、段落朗读,情感的体验和表现难度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找不到感觉。笔者往往选择学生们熟悉的且风格迥异的词曲,让学生先听再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体会气息的转换和节奏韵律以及语音轻重缓急的变化,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中,快速融进真情实感,一气呵成,声情并茂。例如《沁园春·雪》《月满西楼》等经典词曲,前者意境恢宏,感情奔放,气势豪迈,气息饱满;后者则是意境清幽,感情细腻委婉,气息舒缓沉抑。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营造氛围,再示范朗读,然后师生齐诵,最后个人表演。这样在审美、愉悦中,迅速实现情气声三者的完美融合。
(4)说话部分的训练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话题。比如“谈谈自己最喜爱的歌曲”“说说自己的业余爱好”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业余爱好进行介绍,说出自身的感悟和欣赏,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而导致冷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话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上述两条主要原则外,教师还要注意:选定的曲目要经典通俗,耳熟能详,大众化,传唱广,这样才能够快速引起共鸣,引入正题。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借助视频、录音等多媒体演示手段,采用听说结合、唱念结合、唱诵融合、说唱结合等多种形式,以收到听词品悟、念词正音、吟诵传情、说词达意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师的亲身示范常常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学生自身的表演更是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音基本功、朗诵表现力,还要熟悉一些经典歌曲,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和掌控能力。
总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课堂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听音正音、吐字归音的能力,使学生的语音基本功更扎实,也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品味、领悟、鉴赏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传情达意,这与普通话教学要达到的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目标相得益彰。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XJK012BYW004]。)
参考文献:
[1]田传海.普通话与歌唱[J].滁州师专学报,2002,(3).
[2]延晓丽.浅谈歌唱与语言的密切关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1,(3).
(彭巧燕 湖南衡阳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421008;贺方春 衡阳市第十九中学 421002)
关键词:歌词 听说念唱 优化 普通话教学
一、当前高校普通话教学面临的尴尬及应对策略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深入开展,高校已成为普通话培训的主要阵地,普通话课程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公共必修课,课程目标在于让大学生具备运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大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测试结果表明,在朗读说话环节,学生的方音缺陷依然存在,运用语音技巧传情达意的能力明显欠缺,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乏善可陈。这种局面不但使任课教师尴尬不已,也与开设普通话的课程目标背道而驰。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开展教学研究,优化培训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取得最优化的培训效果,成为每一个普通话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学生厌学固然与普通话课程的公共课性质有关,但当前普通话教学的程式化、机械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普通话培训教材统一固定,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字词的单项念读多,而朗读说话等综合训练少;教学模式和训练步骤上,无非是“讲-读-练”三板斧;加之教材内容与中小学语文课程部分重复,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多想办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语音面貌的根本改变,有利于优化高校普通话教学,值得借鉴推广。
二、歌词的听说念唱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众所周知,“说唱不分家”,“语言是歌唱之本”。同为有声语言的表达,歌唱和普通话在诸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声乐教师特别注重歌词的吐字归音、字正腔圆;反过来,将词曲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教学课堂,也不失为训练普通话的良好途径。在普通话教学中适当融入歌唱元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快速引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听歌K歌是当代大学生最喜爱的业余活动之一。普通话课前或课中播放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配以歌词展示,往往能让学生顿生好感,精神为之一振,消除疲劳,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很快融入课堂气氛。老师则抓住机会,顺势导入,引出授课重点从而达到迅速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2.促进发音基本功的训练
不管是普通话还是唱歌,发音正音训练都是最基本的环节。二者都讲究“字正腔圆”。要达到这种效果,吐字归音特别重要。大多数歌曲都是押韵的,相同的韵母在歌词中反复出现、回环重叠,唱歌时,还往往会把韵脚字拖长,进行强化。那么在普通话课程中,在教会学生“咬字头、立字腹、收字尾”的吐字要诀后,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重点训练的声母和韵母,选择一首代表性歌曲,让学生有意识地读准每一个韵脚字,确保发音准确到位。
3.有利于快速调动和把握情感,达到 “因情运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
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以情感表现为灵魂。在普通话朗读训练中,由于很多文章不熟悉,加之篇幅长,情感的表达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融情入境难度大。若换成耳熟能详的经典词曲,通过听-唱-念-诵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情气声三者的融合和变换则要有效得多。
4.创新训练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普通话培训教材多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练习材料一般以字词正音、朗读作品60篇为主;教学手段多以讲授为主,辅之以字词或文章的念读。长久以往,单调而机械,造成学生听课疲劳。适当地安排词曲听说念唱训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训练形式活泼多样,增进师生互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训练效果。
三、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培训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尽管歌词的听说念唱对普通话教学有很大帮助,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实施不当,则容易改变课程性质,背离课程方向,分散学生注意力,违背初衷。如何恰当地利用歌词的听说念唱优化高校普通话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把握两条基本原则:
1.始终以普通话训练为核心,不能喧宾夺主。普通话课程以纠正方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歌词的听说念唱要始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来安排,不是为了单纯的活跃气氛而娱乐搞笑,不能偏离课程性质,这是将其引进课堂教学的前提。在时间的安排上,听唱环节在每节课占用的时间不超过5~8分钟,教师要始终把重点放在念和说上。
2.歌曲的选择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穿插的时机也颇有讲究。高校普通话课程一般开设15周,30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不同时间段灵活安排不同歌曲,穿插的时机选择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也要有周密构想。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尝试为例,试做说明。
(1)课程开场以听说为主。万事开头难,第一节课往往至关重要。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普通话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笔者通常在课前有意识地播放因2008年中国奥运而风靡一时的歌曲《中国话》,并设计相关问题,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开展互动,以此导入正题,让学生自己介绍歌曲背景和主旨,再转入到中国话(普通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上来,切入正题。然后引导学生掌握这首歌中的另外一大特色,即绕口令的念说,来介绍普通话训练的要点和方法。这样的开课形式,不同以往,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新鲜感,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
(2)正音训练部分,重点应放在吐字归音和听辨正音上。普通话教学的重头戏在于语音辨正。在教师讲完发音并作示范后,要检验学生的听辨及正音能力,这个环节也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歌曲。例如,声母的辨正难点在于平翘舌音的发音和正误分辨。在讲授发音要注意的问题并使学生具备区分发音错误和缺陷能力的基础上,在课程将要结束时,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首深受年轻人追捧的《隐形的翅膀》(张韶涵演唱)的歌词片段:“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请同学们重点听加点字的发音,就歌手吐字归音进行纠错并给出正确的演示。结果显示,学生对其中的问题把握得非常到位,并能引以为戒,自觉改正发音中的缺陷。与此同时,课后为了巩固训练成果,笔者还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练习《莲的心事》(乌兰托娅演唱)。 依此类推,在前后鼻音重点难点音区分练习中,笔者精选了《荷塘月色》(凤凰传奇演唱)歌词中的韵脚字(如“淌、漾、香、旁、光、望、裳、伤”)来训练后鼻韵母“ang”的发音,以区别“an-ang、ian-iang、uan-uang”等难点鼻韵母;利用《传奇》(王菲演唱)歌词中的韵脚字“眼、颜、见、念、边、远”等韵脚字训练“ian、üan”的准确发音;而《烟花易冷》(韩春演唱)中的“人、本、等、魂、轮、门、身、筝、城”等则是训练“en-uen–eng”发音的最好材料。实践表明,在发音训练环节,适当地让学生听歌词念歌词再演唱,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吐字归音技巧,自觉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3)朗读部分的教学,重在融情入境,以声传情,对词曲的选择要求更高。在普通话训练朗读教学环节要解决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技巧传递出作品的感情。老师空泛的理论说教和脱离篇章的句子、段落朗读,情感的体验和表现难度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找不到感觉。笔者往往选择学生们熟悉的且风格迥异的词曲,让学生先听再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体会气息的转换和节奏韵律以及语音轻重缓急的变化,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中,快速融进真情实感,一气呵成,声情并茂。例如《沁园春·雪》《月满西楼》等经典词曲,前者意境恢宏,感情奔放,气势豪迈,气息饱满;后者则是意境清幽,感情细腻委婉,气息舒缓沉抑。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营造氛围,再示范朗读,然后师生齐诵,最后个人表演。这样在审美、愉悦中,迅速实现情气声三者的完美融合。
(4)说话部分的训练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话题。比如“谈谈自己最喜爱的歌曲”“说说自己的业余爱好”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业余爱好进行介绍,说出自身的感悟和欣赏,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而导致冷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话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上述两条主要原则外,教师还要注意:选定的曲目要经典通俗,耳熟能详,大众化,传唱广,这样才能够快速引起共鸣,引入正题。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借助视频、录音等多媒体演示手段,采用听说结合、唱念结合、唱诵融合、说唱结合等多种形式,以收到听词品悟、念词正音、吟诵传情、说词达意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师的亲身示范常常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学生自身的表演更是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音基本功、朗诵表现力,还要熟悉一些经典歌曲,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和掌控能力。
总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将歌词的听说念唱引入普通话课堂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听音正音、吐字归音的能力,使学生的语音基本功更扎实,也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品味、领悟、鉴赏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传情达意,这与普通话教学要达到的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目标相得益彰。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XJK012BYW004]。)
参考文献:
[1]田传海.普通话与歌唱[J].滁州师专学报,2002,(3).
[2]延晓丽.浅谈歌唱与语言的密切关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1,(3).
(彭巧燕 湖南衡阳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421008;贺方春 衡阳市第十九中学 4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