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难点——“理解重点语句的作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近年的高考,主观题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备受重视,而语文基础薄弱的普通学生对此最头疼,所以复习时须对症下药。本人回归课本,作好归纳,做了探索,以期突破“理解重点语句(段)的作用”这个难点,收到了一定效果。
  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高考题,和学生一起解剖,了解这个考点的提问方式和解答涉及的相关知识。讨论后达成共识:“理解重点语句(段)的作用”这个考查点,归纳起来是:就某一句(段)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提问,问题指向对文章的构思、结构、内容和主旨表达有什么效果,要求分析或鉴赏。我们的归纳就从这几个方面切入。
  其次,学生回归课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巧妙运用语言达到不同表达效果(作用)的例子,让经典例子与相关的知识对接,从而得到系统的、具体的认知。归纳梳理的成果综合如下:
  
  一、重点语句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象征具有暗示作用,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联想、想像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内容丰富。铺垫为下文的抒情、说理或情节的发展做准备。照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对比,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语言色彩鲜明。衬托,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强调要表达的感情),增强语气,使意义明显,深化文章思想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使情感的抒发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借物(事)抒情使外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作者在叙事、描写外物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含蓄地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说理)通过描摹事物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事物的特点,能把不易讲清楚的关于社会人生的抽象道理深入浅出地说明白,使道理生动而具体,更有说服力。夹叙夹议以灵活多变的笔法,自由地表情达意。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升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二、重点语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常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文学表达方式在文章中各司其职。记叙在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拓展、延伸形象的意义,体现文章的张力,使文章的结构跌宕多姿;记叙在小说中,为塑造形象,表达主旨服务。议论和抒情常一起出现,作用也相似,往往是表达文章的主要感情、主旨。议论在开头结尾往往表达文章的主旨,议论在文章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抒情在开头起奠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主旨升华。描写分类较细,如细节描写,正面、侧面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在散文中,描写主要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在小说中,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三、重点语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学生较熟悉的艺术手法,只需提醒,学生还是能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使用效果去分析该语句的表达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使描绘形象,色彩鲜明,启发想像。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夸张,可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或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或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排比,使内容集中,增强语言的气势,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使节奏鲜明,更好地抒情。设问和反问强调自己的某种看法,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用强烈的语气表明自己的观点。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重点语句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
  
  在开头:点题;引起下文;突出强调文章中心;为后文作铺垫。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饱尝……这故都的秋味”,点了题,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点明文章中心;点睛之笔;升华主题。《我与地坛》第二节的结尾以地坛的博大、宽广的胸怀象征母爱伟大,是点睛之笔。《背影》结尾泪光中再见父亲的背影,照应了开头。
  在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过渡;线索。《<呐喊>自序》第五段开头两句表明了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叙述从学医转到从事文艺活动。
  
  五、重点语句是特殊的句子
  
  所谓“特殊的句子”即作者在刻意强调的,前后多次出现的,选用了特殊句式的句子,作者是在传递特别的信息。首句、结尾句的作用与第四点中处在开头、结尾位置的句子的作用有交叉,另外,结句还有给人留下思索的余地,或强烈地抒发感情的作用。中心句在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显现文章的脉络。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能给人启迪,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句是作者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贬的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如《记念刘和珍君》中,“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犹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鲁迅先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悲哀与愤怒。矛盾句是字面上自相矛盾,却寄寓了作者更深的用意的句子,如《孔乙己》的结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不是没有确认之意,而是孔乙己的死活无人关心,孔乙己必死无疑。长句的音节多,容量大,能传递出丰富信息和情感 ;短句音节少,转化快,便于表达急促的感情。整句的文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语势强烈,意义鲜明;散句自由活泼, 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避免单调、呆板。《我的空中楼阁》开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欢快活泼。又如《记念刘和珍君》中“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交错使用,情感如火山般爆发,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单句突出表达一个意思,复句表达句意紧密,关系复杂的意思。变式句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或强调某个成分,构成某种语言风格。祥林嫂的讨饭篮里“有一个碗,空的。” 可见作者刻意突出祥林嫂的惨境。《我与地坛》中,“它在等待我……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周围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作者把被动句变成了主动句,拟人化的笔法,突出它(地坛)在等“我”,为“我”提供庇护,给“我”启示。
  以上几个方面各种不同的表达效果,散落在各自独立的文章中,我们加以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看似走回识记知识的老路,其实考试是测试语文能力,也是测试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何来相应的能力、素养?
  做完归纳梳理,最后就是要精选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出来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在测验讲评时强调运用了哪项知识,表扬那些学会运用的同学,以提高学生对归纳、运用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
  回归课本,以经典为例子,切实做好归纳工作,让理论知识和实例对接,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个系统的、具体的认识,并通过练习、测验来强化、巩固。当务之急是指向高考,但如果我们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来做好这项工作,会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其他文献
中考英语总复习,对我们教初三的英语教师来说,是件不容易但又非常重要的事。以前,我们普遍采用“将整个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再串讲一遍,辅之以相应的练习”的复习方法,师生负担都很重,且两极分化仍很明显。如何用较少的时间、较科学的方法组织复习?怎样才能取得中考复习的高效益?经摸索发现,合理地划分复习阶段,再辅以恰当的练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词、句复习阶段  结合课文内容将初中阶段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整合,
如何应对中考,在关键的时刻取胜,是众多师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多年的备考体会,在此就如何加强对学生复习指导,提高政治课复习效益谈点看法。    一、夯实基础知识——求实    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这就是说试题离不开基础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则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知识的升华和融通,解题的基础永远是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复习中,我们要认真掌握教材,
材料分析题自1989年首次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出现以来,受到命题专家们的青睐和广大历史教师的好评,是历史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一直沿用至今。特别是文科小综合试卷面世以来,其地位更为突出,占据历史学科总分值(约100分)的“半壁江山”(历史单科材料题一般为32分,在最后一道综合材料题中一般占20分)。显然,解答此类题目的能力如何,对考生的考试成绩有着重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的解题训练中要告诫学生特别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优点和不足同在,精美和瑕疵并存。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可以尽善尽美,但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操作这门艺术的教师,同样也不可能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修炼得完美无缺、白璧无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孔子的话是为至理。不论什么样的教师,即使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三十六计,计计皆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唐诗宋词是语言艺术,鉴赏应以品读为核心。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参读、诵读、美读、比读、议读、评读、研读,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读法,力求每读一次,就有新的理解、新的收获,对作品的赏析“更上一层楼”。  参读,就是在课前预习阶段,指导学生查阅与诗歌有关的各种资料,为进一步鉴赏该诗歌作个参考,打好基础。  如杨炯的《从军行》是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的重点,应认真“参读”。首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是音乐课的主要特点。情感是音乐教学目标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音乐课堂教学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应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音乐课充满情感。如何让音乐课情感洋溢,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学生对高考政治中哲学部分常感到棘手,拿不定主意该用什么原理,以致答非所问,离题万里。高中哲学问答题在考试中多以时事背景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些背景材料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多以新近发生的热点或焦点问题为主,然后设置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高考中,学生最害怕的是材料分析题,面对材料,不知道如何去研读和分析,更不知道怎么去组织答案。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归纳和综合的过程,除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外,更注重理解和运用,注重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能力的表现。因此,它更接近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复习更有针对性和模仿性。把握好这个时期,成功的机会更大,错过或没把好这一时期,则错过机会。因此,可以这么说,地理第二轮复习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期。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在教与学,以及资料准备等方面应注意如下四点:    一、精
【摘要】少数民族歌手班的学生受地域性、民族性等因素的影响,语音上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声乐训练的时候,必须同时对他们进行语言发音的训练。歌唱是融语言和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所以,声乐的发声训练与语言训练同等重要。通过语言训练,谋求达到“千斤白,四两唱”、“字正腔圆”的歌唱基本要求。  【关键词】少数民族 歌手班 学生 歌唱训练    我校有一个特色班级——广西少数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此,本人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    一、转变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