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上如何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是音乐课的主要特点。情感是音乐教学目标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音乐课堂教学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应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音乐课充满情感。如何让音乐课情感洋溢,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往往成为左右学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态度。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就会在自己的心目中把教师当成可亲可敬的人,形成教学过程中积极情感的正向效应。相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冷漠的神情,对学生不理解,简单粗暴地批评,必然会伤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形成教学过程中积极情感的反向效应。因此教师平时要多和学生交往,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既做良师,又做益友,搭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信赖感,打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大门。
  
  二、课堂上教师要有饱满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教师要热爱所教的学科,并把这种爱渗透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上课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精神振奋、饱满,使学生感到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并在教学中能以生动的语言、深切的情感讲课,就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在学习《四渡赤水》这首歌曲时,教师一段富有激情的开场白,吸引并感染了全体学生:“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铿锵有力的声音,使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悲壮的激情,学生们的情感瞬时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教师的带领下唱起来,是那样的悲壮和动情。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情境吸引人,以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亢奋的学习情感。创设情境的手段可以有:讲故事、朗诵、挂图片、播放音像、即兴表演等等。
  如七年级《沂蒙山好风光》歌唱课,教师先播放反映沂蒙山风光的录像片,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直观美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然后播放《沂蒙山好风光》歌曲录音,让学生领略民歌手用独特的音色、滑音和装饰音赞美自己家乡美和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气氛,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课堂教学,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
  
  四、听赏中丰富学生的情感
  
  课堂教学中的听赏包括:教师的范唱、范奏,同学之间的演唱、演奏,以及各种音响设备播放的歌曲。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与引导。如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课,第一乐段的力度变化,由弱渐强的音响效果使人产生了联想,仿佛看到纤夫们弯腰拉纤,迈着沉重的步履由远及近而来。第二乐段的力度逐渐增强,加之层次鲜明的和声效果表现了在船工们痛苦的劳动生活和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踏开世界不平路的必胜信念,使欣赏者感到强烈地震撼和鼓舞。结尾处的力度变化和歌曲开头相呼应,仿佛眼前的人们渐渐远去,无限延伸的路留给人们深深的思索。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恰当的问题进行一些启发和引导,如:听赏第一乐段时,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情景?第二乐段表达了船工们什么信念和作曲者的什么情感?想像不能求一致,要紧紧抓住“倾听”这一环节,通过倾听音乐拨动人的心弦,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想像判断能力,以获得良好的情感效应。
  
  五、以认知提高情感教育的深度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就越浅薄。因此要通过音乐课培育学生的情感,必须要使学生对相关的音乐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如七年级《保卫黄河》欣赏课,首先应让学生对此曲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有一定的了解,如歌曲创作人的生平,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如何随着歌曲节奏、速度、强度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学生才能完整地领会到此曲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从而更好地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目标。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影响比其他艺术要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师生之间的和谐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的重要标志,音乐教师应注重把握音乐情感教育的原则,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高尚健康的情感教育。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主张学校教学工作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作为基础教育必修课的中学历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那么,应当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    一、德育渗透必须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进行    毛泽东指出:认识
历史图片直观性强,包含并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历史图片或以浓墨重彩渲染激烈的战争场景,或以简洁的线条勾勒人物的神貌,或以严谨的构图描摹器物的形态,最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因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人们去汲取知识,探求科学,破解奥秘。激发兴
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去全方位、多元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一、建立语文小组,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期初,就建立语文小组。每一个小组中都由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自己的负责人——小组长。语文学习小组每周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除部分任务是由教师安
讲课,谁都企盼成功,尤其是第一次。可是怯场常从中作梗,使你窘迫失态,力不从心。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初登教坛的朋友参考。    一、反复试讲,设计好开场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教师讲课前,若能在全面备课的基础上狠抓开场白设计,使自己出场就有个漂亮的导语,课就可能越讲越顺,不感到紧张。开场白,一般指一篇课文的导入语、作者介绍、题解等(以语文课为例)。它虽然不属课文正式内容,却是最先展示教师
高考英语听力部分的分值很高,做好听力题对英语科目的考试非常重要,听力也是考生们最关注的。下面就从英语听力测试特点来谈谈如何应考。    一、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特点      1.语速特点:高考听力理解题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而不是单一的检测语音、语调知识。听力部分的朗读速度约为每分钟42~45个单词,低于或相当于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语速。  2.语音特点:在高考英语的考试说明中,并
中考英语总复习,对我们教初三的英语教师来说,是件不容易但又非常重要的事。以前,我们普遍采用“将整个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再串讲一遍,辅之以相应的练习”的复习方法,师生负担都很重,且两极分化仍很明显。如何用较少的时间、较科学的方法组织复习?怎样才能取得中考复习的高效益?经摸索发现,合理地划分复习阶段,再辅以恰当的练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词、句复习阶段  结合课文内容将初中阶段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整合,
如何应对中考,在关键的时刻取胜,是众多师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多年的备考体会,在此就如何加强对学生复习指导,提高政治课复习效益谈点看法。    一、夯实基础知识——求实    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这就是说试题离不开基础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则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知识的升华和融通,解题的基础永远是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复习中,我们要认真掌握教材,
材料分析题自1989年首次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出现以来,受到命题专家们的青睐和广大历史教师的好评,是历史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一直沿用至今。特别是文科小综合试卷面世以来,其地位更为突出,占据历史学科总分值(约100分)的“半壁江山”(历史单科材料题一般为32分,在最后一道综合材料题中一般占20分)。显然,解答此类题目的能力如何,对考生的考试成绩有着重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的解题训练中要告诫学生特别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优点和不足同在,精美和瑕疵并存。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可以尽善尽美,但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操作这门艺术的教师,同样也不可能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修炼得完美无缺、白璧无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孔子的话是为至理。不论什么样的教师,即使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三十六计,计计皆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唐诗宋词是语言艺术,鉴赏应以品读为核心。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参读、诵读、美读、比读、议读、评读、研读,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读法,力求每读一次,就有新的理解、新的收获,对作品的赏析“更上一层楼”。  参读,就是在课前预习阶段,指导学生查阅与诗歌有关的各种资料,为进一步鉴赏该诗歌作个参考,打好基础。  如杨炯的《从军行》是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的重点,应认真“参读”。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