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在大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育能力,做到语文与活动有机结合,是一条可行之路。而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乡的资源说不完,社会上的新闻天天变,我们只有从“语”引发,适时适人地开展多样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能力服务,这才是活动的意旨所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利用资源;走向生活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在大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育能力,做到语文与活动有机结合,是一条可行之路。中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基础。笔者在这一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深受启发,借此机会与大家共谈。
一、走进家庭,做家庭生活的感受者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亲密的空间,也是最熟悉的空间。走进家庭生活,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实、趣、活的特点。每个家庭珍藏着许多照片,照片记录着每个人美好的一页,记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记下了成长的足迹,记下了家人的甜蜜。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收集照片,向家长了解自己成长的历史,并给照片配图写话,有利于培养语文、常识、美术等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了解自我,从而关爱自己,热爱生命。
活动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照片,进行访问活动;第二阶段,处理各类照片,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分组合作编排小杂志;第三阶段,展示成果,享受成功。
这次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懂得了自身价值,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自编小报、小杂志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在活动中,教师采取了小组探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别人的快乐,享受成功。让学生自己设计排版,配文插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作品展示活动中,通过小组代表、班级评比,让学生谈看法说感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配文的方法,提供范例,让学生欣赏,突出了教师的引路人身份。这一切真正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学生感到自己在学语文,也在参与生活。大家不妨一试。
二、了解家乡,做家乡草木的有心人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三篇课文,向学生们介绍了我们祖国各地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语言华美生动,引人遐想。而在《练习五》中就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那么,身处蕴育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常州,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学生去看一看,写一写的古迹。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内,到家乡去走走看看吧。教学这一单元之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家乡的美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分组行动,调查了解(询问、上网、阅报等)常州有哪几处著名景点,选择其中离我们最近的一处进行调查了解。可以去了解它的历史,也可以比较它的过去和现在。内容自定,如“城中城——淹城”、“江南第一丛林——天宁寺”等等。之后再到景点实地看一看,看看现在这些历史遗迹如今的改变。这样在产生家乡自豪感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多么让人惊叹呀。
最后,这一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成功之处在于: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家乡可利用的名胜古迹进行了充分地发掘,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各种潜能,让学生广泛接触历史知识,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培养了学生的调查整理的能力。
三、关注社会,做现代社会的小公民
语文教材内容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社会生活是飞速发展的。如果我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新闻,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社会的人。
青海玉树地震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那么也让我们的学生来关注它吧。
本次活动可安排如下内容:
1.查一查,看一看。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 人,选出组长,查阅有关青海玉树地震的资料。可以剪贴报纸,听广播记录,上网下载,了解最新情况,听一听各地百姓对此的看法,听一听专家的评析。自己设计资料卡,小组整理成册。一周后,班内交流。
2.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身边的人,采访的主题可以自定。如“在这次地震中你看到了哪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当恶劣的自然灾害来临时,你会保护好自己吗?”……采访后,写成报道,加上查阅到的资料,编成小报,在班中评选。
3.议一议,写一写。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辩论会。同学之间议一议,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然后以日记的形式写成文章,或把收集到的图片,民族的心声整理成一次小小的展览。评选出—份优秀作品,在学校社区印发宣传。
以上笔者从走进家庭生活、了解家乡、关注社会三方面谈了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想法。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乡的资源说不完,社会上的新闻天天变,我们只有从“语”引发,适时适人地开展多样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能力服务,这才是活动的意旨所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利用资源;走向生活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在大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育能力,做到语文与活动有机结合,是一条可行之路。中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基础。笔者在这一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深受启发,借此机会与大家共谈。
一、走进家庭,做家庭生活的感受者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亲密的空间,也是最熟悉的空间。走进家庭生活,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实、趣、活的特点。每个家庭珍藏着许多照片,照片记录着每个人美好的一页,记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记下了成长的足迹,记下了家人的甜蜜。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收集照片,向家长了解自己成长的历史,并给照片配图写话,有利于培养语文、常识、美术等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了解自我,从而关爱自己,热爱生命。
活动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照片,进行访问活动;第二阶段,处理各类照片,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分组合作编排小杂志;第三阶段,展示成果,享受成功。
这次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懂得了自身价值,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自编小报、小杂志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在活动中,教师采取了小组探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别人的快乐,享受成功。让学生自己设计排版,配文插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作品展示活动中,通过小组代表、班级评比,让学生谈看法说感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配文的方法,提供范例,让学生欣赏,突出了教师的引路人身份。这一切真正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学生感到自己在学语文,也在参与生活。大家不妨一试。
二、了解家乡,做家乡草木的有心人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三篇课文,向学生们介绍了我们祖国各地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语言华美生动,引人遐想。而在《练习五》中就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那么,身处蕴育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常州,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学生去看一看,写一写的古迹。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内,到家乡去走走看看吧。教学这一单元之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家乡的美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分组行动,调查了解(询问、上网、阅报等)常州有哪几处著名景点,选择其中离我们最近的一处进行调查了解。可以去了解它的历史,也可以比较它的过去和现在。内容自定,如“城中城——淹城”、“江南第一丛林——天宁寺”等等。之后再到景点实地看一看,看看现在这些历史遗迹如今的改变。这样在产生家乡自豪感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多么让人惊叹呀。
最后,这一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成功之处在于: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家乡可利用的名胜古迹进行了充分地发掘,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各种潜能,让学生广泛接触历史知识,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培养了学生的调查整理的能力。
三、关注社会,做现代社会的小公民
语文教材内容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社会生活是飞速发展的。如果我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新闻,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社会的人。
青海玉树地震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那么也让我们的学生来关注它吧。
本次活动可安排如下内容:
1.查一查,看一看。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 人,选出组长,查阅有关青海玉树地震的资料。可以剪贴报纸,听广播记录,上网下载,了解最新情况,听一听各地百姓对此的看法,听一听专家的评析。自己设计资料卡,小组整理成册。一周后,班内交流。
2.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身边的人,采访的主题可以自定。如“在这次地震中你看到了哪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当恶劣的自然灾害来临时,你会保护好自己吗?”……采访后,写成报道,加上查阅到的资料,编成小报,在班中评选。
3.议一议,写一写。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辩论会。同学之间议一议,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然后以日记的形式写成文章,或把收集到的图片,民族的心声整理成一次小小的展览。评选出—份优秀作品,在学校社区印发宣传。
以上笔者从走进家庭生活、了解家乡、关注社会三方面谈了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想法。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乡的资源说不完,社会上的新闻天天变,我们只有从“语”引发,适时适人地开展多样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能力服务,这才是活动的意旨所在。